《外科風雲》陸晨曦媽媽是失血性休克,急需輸血,不然性命堪憂,但是晨曦媽媽是RH陰性血,要湊夠所需血漿需要一兩個小時,如果按常規的救治,晨曦媽媽是絕等不到血漿送來的。莊恕選擇了鋌而走險的超低溫療法,直接由中心靜脈注射低溫生理鹽水,以造成各重要器官的迅速降溫,降低代謝,減少對血氧的要求,從而緩解缺血,血壓降低,給各重要器官造成的永久性損傷。這種超低溫療法有科學依據嗎?
回覆列表
-
1 # 正在開掛的兔子
-
2 # 中華醫學科普
臨床上,根據失血量等指標可將失血性休克分成四級(以體重 70kg 的成年男性為 例):
I級(早期):失血量<750ml,佔血容量比例<15%,心率(HR)≤100 次/分,血 壓正常或稍增高;
II級(代償期):失血量 750~1500ml,佔血容量比例 15~30%,HR>100 次/分,呼吸增快(20~30 次/分),血壓下降,面板蒼白、發涼,毛細血管充盈延遲,輕至中度 焦慮,尿量減少(20~30ml/h);
III級(進展期):失血量 1500~2000ml,佔血容量比例 30~40%,HR>120 次/分, 呼吸急促(30~40 次/分),血壓明顯下降,神志改變如萎靡或躁動不安,尿量明顯減少 (5~20ml/h);
IV級(難治期):失血量>2000ml,佔血容量比例>40%,HR>140 次/分,脈搏細 弱,呼吸窘迫(>40 次/分),血壓顯著下降,皮膚髮紺、溼冷,意識障礙,無尿。
大量失血定義為 24 小時內失血超過病人的估計血容量或 3 小時內失血量超過估計血容量的一半。
包括原發病治療(止血)和糾正休克(補充血容量)兩個方面。原發病的有效治療 是失血性休克搶救成功的基礎。創傷後引起大出血,尤其是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多在傷 後 1~2 小時內死亡,因此傷後的“黃金 1 小時”內應以挽救生命為主。而“黃金 1 小時”的 前 10 分鐘尤為重要,多因血容量急劇減少而誘發心臟驟停,被稱為“白金 10 分鐘”。因 此,對於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最初階段,應以適當擴充血容量以避免心臟驟停為主要目標; 同時處理失血原因及相關併發症是贏取救治時間的關鍵。
這集結束就去翻看論文了,查了許多後覺得莊神這個強搶依然確實有BUG:46分鐘手術時間基本上人體核心溫度是到不了亞低溫的最佳範圍的,因為過快降溫會使細胞內水分子結晶破壞細胞(你可以把煮好的筍凍一下再切試試感覺),目前醫學的合理降溫時間是2小時降到28-32°,已經超過了路媽手術時間。而且就算配合體外迴圈使用迴流血,從車禍現場搶救開始,腦缺血的時間依然太長了,在缺血情況下,大腦5-7秒就斷氧供給,5分鐘就開始不可逆損傷了。基於低溫療法的心肺復甦後腦恢復也都是在沒有大創傷且有足夠血源的情況下完成。況且編劇說了,這段是她的理想,因此我想沒有必要非要用這段成神來批判這部優秀的電視劇,畢竟文學作品源於生活也可以高於生活。雖然我們現在的醫學水平達不到路媽奇蹟的水平,但是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到的。當然,我也希望每一位大夫都能記得醫者誓言,至少不能把拿病人紅包,接受醫藥代表吃請當做天經地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