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如果在今天,奧斯丁應該是一位熱愛廣場舞和“黑暗料理”的文藝女青年。從她的小說中看,字裡行間處處是幽默、歡笑,故事的結局也總是皆大歡喜,讓人不禁以為奧斯丁一生過得清淡,事實真的如此嗎?簡·奧斯丁的小說對於如今人們最現實的意義是什麼?
8
回覆列表
  • 1 # 河北人張鵬程

    今年是英國作家簡·奧斯丁逝世兩百週年。在大部分讀者的眼中,她的小說如一掬清泓,讀起來只是清新淡雅,沁人心脾。書中既無驚心動魄的歐洲戰事,亦無觥籌交錯的名利場,多是鄉間的婚戀嫁娶,而這些婚戀嫁娶,又大多以皆大歡喜作結,符合人們對世俗生活的美好期待;書中的紳士小姐文質彬彬,個個都是禮儀的典範。與其他小說家相比,奧斯丁似乎太古板了。夏洛蒂·勃朗特曾經指責奧斯丁的作品蒼白無力、缺乏真摯的感情,在給喬·亨·劉易斯的信件中她提到,“她(奧斯丁)沒有任何激情澎湃的東西使人窒息,沒有任何深切的東西引人入迷。”勃朗特的確比奧斯丁更富激情,就連這封討論文學的信件,都寫得排山倒海、氣勢磅礴。馬克·吐溫對奧斯丁的批評更是不留餘地:“每當我讀《傲慢與偏見》的時候,我就想把奧斯丁從墳墓裡挖出來,用她那閃亮的骨頭去敲擊她的頭蓋骨。”馬克·吐溫在日記裡面寫道:“這個圖書館沒有奧斯丁的書籍———這一點足以說明這個圖書館還不錯。”

    而在各種文學理論盛行的今天,奧斯丁越發顯得不合時宜。有一次,碰巧聽到幾位文學博士生有如下對話:“英國文學還有誰呢?”“奧斯丁!”“怎麼還會有人研究奧斯丁呢?

    聽到這樣的批評,我不禁為她叫屈——奧斯丁,果真如此乏味嗎?她的作品的確可以作為英國文學的代表,但其價值絕不僅僅侷限於此。可以說,奧斯丁是英國的,奧斯丁更是世界的,奧斯丁筆下的人物和場景是英國的,但故事背後所展現的人性、道理、法則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奧斯丁的作品非但不似表面讀起來那麼輕巧,甚至更清醒、更沉重。

    現在我們讀到奧斯丁的生平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資訊就是“終身未婚”和“熱愛寫作”。甚至就某種意義而言,“終身未婚”比“熱愛寫作”這一資訊更容易令人津津樂道。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當我們在提取這一資訊時,我們已然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判、去體察,我們很容易忘記奧斯丁真正的成長背景:奧斯丁並非出生於一波又一波女權運動之後的今天,而是兩百年前——一個啟蒙運動餘溫猶在、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時代,一箇舊世界尚未瓦解、新思想已然萌動的時代。只有當我們把奧斯丁重置於18世紀的英國,我們才會對“終身未婚”與“熱愛寫作”之間的關聯及碰撞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從奧斯丁的小說中看,字裡行間處處是幽默、歡笑,故事的結局也總是皆大歡喜,讓人不禁以為奧斯丁一生過得清淡,大概不是多快樂,但也不該多麼不快樂。事實並非如此。奧斯丁出生於1775年12月16日,射手座。奧斯丁的確有她射手座的一面。她喜歡唱歌跳舞,喜歡調侃,喜歡東遊西逛交朋友,為人熱情,並不似當今高冷、有“腔調”的文藝女青年。是的,如果在今天,奧斯丁應該是一位熱愛廣場舞和“黑暗料理”的文藝女青年。

    除了寫作,奧斯丁經常在各場舞會的圈子流連忘返,一場都不肯耽誤。在這一點上,奧斯丁應當與《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克勞福德小姐略有幾分相似之處,她甚至被當時的鄰人嘲笑說是“butterfly”(花蝴蝶)。當然,奧斯丁若果真只是熱衷於跳舞調情,倒也無妨,挑選一位如意郎君當不是什麼難事,而後生兒育女,該是幸福美滿。只可惜,奧斯丁的性格可能更接近《勸導》中的安妮,有著超乎時代的清醒。如果讓奧斯丁只是為結婚而結婚,她做不到;而愛情,從來都是奢侈品,可遇不可求。在《愛瑪》中,當哈蕊麗特和愛瑪談論到婚姻時,愛瑪明確地表明自己沒有“一般女人們要結婚的動機”:“財富,我不需要;職業,我不需要;地位,我不需要”,並且她清楚地知道,單身女子之所以受人輕視,並非因為單身,而是因為貧困。愛瑪的這番話不啻為18世紀英國女性的獨立宣言,也一定反映了奧斯丁真實的心聲。好在奧斯丁在自己的家庭中獲得了足夠的愛與寬容。奧斯丁的家族雖然不算貴族,卻也是書香門第。奧斯丁的父親、兄長,都畢業於牛津或者劍橋,其家中擁有幾百冊的藏書。奧斯丁年少時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好的文學啟蒙教育,也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涉足文學創作。奧斯丁經常構思一些短小的故事、謎語,在家中朗讀,供人娛樂。

    1817年7月18日,不到42歲的奧斯丁患病去世。在奧斯丁彌留之際,當姐姐問她想要什麼時,她輕輕地說,我什麼都不想要,除了死亡。奧斯丁就這樣,安靜地、悄然地離開了世界,只留下了幾部永世流傳的小說。兩百年後,當我去拜訪喬頓的奧斯丁故居時,奧斯丁臥室吱呀作響的門,寫作用的小書桌,小小的後院,一切都依然如故。只在草坪上,竄過一隻黑貓,她抬頭看看我,衝我喵一聲,彷彿是代表奧斯丁,向我這個朝聖者發出一聲穿越時光的訊號。

  • 2 # 馬維

    比如在《傲慢與偏見》這部代表作中,奧斯汀以達西和伊麗莎白這兩位男女主人公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起姻緣:簡與賓利、伊麗莎白與達西、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貝內特夫婦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按照法律,在他們死後,家產將由遠房親戚柯林斯繼承。為了保住家產,貝內特太太就想把女兒們都嫁到有錢人家裡。賓利是一名未婚的富家子弟,他租用著貝內特家附近的內瑟菲爾德莊園,這位鑽石王老五,就成了方圓多少裡內人們最喜歡談論的物件。後來,賓利和貝內特夫婦的大女兒簡相愛了,而賓利的朋友達西,則對貝內特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頗有好感。不過此人有一次在舞會上出言不遜,讓伊麗莎白對他不甚喜歡起來。

    這時,威克姆出場了。他是達西莊園已故總管的兒子,曾經與達西一起長大。不過,達西的父親先前許諾給他的教職,卻達西剝奪了,威克姆因此懷恨在心。他剃威克姆對達西的詆譭,以及達西的勸說對簡造成的傷害進一步加深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透過在伊麗莎白麵前說達西的壞話,拆散了這對情侶。

    而繼承人柯林斯為了能更名正言順地繼承財產,也決定從貝內特家的女兒中挑選一人,做妻子。在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轉向夏洛蒂,後者同意了他的求婚。伊麗莎白應邀到新婚的柯林斯和夏洛蒂夫婦家中做客時,巧遇達西。後者向她求婚,卻有遭到拒絕。但此後,由於達西給他寫了一封解釋信,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逐漸消除。

    伊麗莎白隨舅父舅媽出遊時經過達西的莊園, 達西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與此同時,威克姆帶著貝內特家的女兒莉迪亞私奔了。幸好達西查到了兩人的行蹤,出資促成他們的婚事和婚後生活,為貝內特一家保全了尊嚴。此事終於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盡釋前嫌,而同時賓利也和簡的關係也複合了,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奧斯汀別的小說,也大多是探討家庭、婚戀與社會階層這個主題。因此你看到,她認為,人是很難跨越社會階層的,雖然也並非絕無可能,但她還是贊成那種相對門當戶對的婚姻。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如今社會,中產階層也是帶著對自己社會階層下降的恐懼,來非常審慎、甚至略帶恐懼地選擇著自己的婚戀物件的。如果要說現實意義,那就是,奧斯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精準地描寫了中產人士在今天的嚮往和焦慮吧。

  • 3 # 果丹皮醬

    奧斯丁的小說對社交場合那些細微而劇烈的情感變化進行了生動仔細的描述。當我們放下小說,回到現實生活中時,我們可能會像作者一樣做出反應。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新調整過的雷達,捕捉著飄浮在意識中的某些思想。這個過程相當於把一臺收音機拿進一個我們以為悄然無聲的房間裡,即刻會發現所謂沒有聲音的狀態只是存在於某個特定的頻率中,而實際上我們的周圍存在許多聲波。這些聲波可能來自烏克蘭無線電臺, 或是小型計程車公司的夜間聊天節目。我們會關注天空中的不同顏色,看到人們表情的變化,朋友的虛偽;我們原以為某個場景沒有絲毫悲傷,但現在卻體會到了其中的淡淡哀愁。小說讓我們變得感情豐富,心智健全,啟用已經麻木的觸角。

    而今天,當民主時代接近尾聲時,奧斯丁的作品都顯得獨樹一幟。她生活在貴族時代的邊緣,但她與華茲華斯一樣,在界限的兩邊進行藝術創作:一邊是正在消退的新教精神,一邊是新興的、富有同情心的想象力。記憶是這種分裂的粘合劑。奧斯丁將會熬過文學的黯淡前景而長存,因為她的原創性和個人風格是我們永遠的的需求;面對朝著我們蹣跚走來的神權時代,唯有文學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 4 # 老麥說說

    簡·奧斯丁,這位上過英鎊的女作家,在英國也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作品不多,多年來卻一版再版,曾有人提到過,喜歡簡·奧斯丁的人幾乎和喜歡莎士比亞的人一樣多。那麼,為什麼簡·奧斯丁如此受人喜愛——對於一個作家而言,很簡單,源於她的作品。

    簡·奧斯丁的作品基本上很少實際政治因素,或者乾脆說無關政治,她的作品中沒有沒有暗潮湧動或是風起雲湧的政治變革,也沒有那些慘烈而悲痛的戰爭場景,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取經那些農場、木屋、草地交織著的英國鄉村。而她描寫的場景,也多是那些平靜的鄉村生活:平靜、優雅、人們在這裡漫步、野餐、聚會,談情說愛。而她的作品中更多的就是對這種愛情、婚姻的生活場景的描寫。

    也正是這種淡然,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簡·奧斯丁,尤其是那些女性,那些對愛情、婚姻有著無比崇敬卻又有些踟躕、有些迷茫、有些憂傷的女性,成了簡·奧斯丁的主要讀者。

    那麼,近200年前的簡·奧斯丁透過她的作品,或者說是她作品中對於現實有哪些實際意義呢?其實,我們更多的應該從她作品中的婚姻觀來描述這個話題更為直接。我們就透過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說開來。

    《傲慢與偏見》成書於英國正如火如荼的工業大革命時期,巨大的變革將男性再一次的推向社會的主流,女性的地位再一次的被壓抑。找一個如意郎君,無疑成了諸多女性那時究其一生的奮鬥。於是,簡·奧斯丁在她的作品中,表述了她對於愛情、婚姻的觀點。

    1、金錢不應該是婚姻的基礎

    渾身銅臭氣息而又性格卑劣的柯林斯在繼承了父輩豐厚的財產後,一時間成為了那時姑娘們的談論或是追逐物件,但卑鄙的柯林斯卻對伊麗莎白情有獨鍾,滿心以為靠著他雄厚的經濟實力,得到伊麗莎白簡直易如反掌,但是事與願違,始終追求真愛的伊麗莎白拒絕了他。伊麗莎白的拒絕,並沒有阻止夏洛特對於柯林斯的追求,在她看來: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卻沒有多少財產的女子來說,嫁人是唯一的體面的出路。而對於這個婚姻,也正向夏洛特說的:主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便真有了一種非常舒適的氣氛。

    簡·奧斯汀在這裡對於金錢下的婚姻,道出了自己的見解:被金錢繫結的婚姻,註定不幸。而這個觀點,放到兩百年後的今天,其實仍然適用,而且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真實版的: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故事。

    2、非理性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柯林斯的金錢、地位沒有打動伊麗莎白,也使她真正意識到只有理性的婚姻才是幸福的,於是她遇到了賓利,剛遇到時候她知道自己內心對他的愛戀與喜歡,但卻沒有立刻衝動的跑上前去投懷送抱,而是理性的等待與觀察;而紳士的賓利也具有同樣的理性與睿智,於是他們幸福的走到了一起。而與此對比的則是另一段婚姻,妹妹莉迪亞與軍官威翰私奔的愛情,在沒有摸清對方底細的情況下,過於衝動的愛情,註定著不幸福。

    理性的婚姻。那麼,即便是放到現在,也足以讓諸多的人,列為座右銘了,每天有多少少男少女因為那一時的衝動,而把自己推向了痛苦中。

    3、婚姻同樣需要經濟的保障

    理性與平等的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必要的經濟基礎是維繫長久而幸福婚姻的必然保障,簡·奧斯丁在她的作品中不止一次的探討這個問題。“沒有錢,結婚也是愚蠢的”,也就是說理想的婚姻必然要建立在足夠保障婚姻與家庭的財產基礎上。在美好的愛情,終歸還是要回歸現實,回到柴米優雅醬醋茶,迴歸到一日三餐, 回到子女教育等種種問題,而這些都需要——經濟基礎的保障。

    有經濟基礎保障的婚姻觀——這放到現在同樣是非常適用的一種愛情觀。每天的新聞,你會看到多少家庭因為經濟基礎問題而分崩離析,又有多少婚姻因為經濟基礎問題而勞燕分飛。當美好的愛情迴歸現實,經濟基礎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OK,關於近兩百年前簡·奧斯丁的作品所帶來的現實意義,基本上也是上述了,她在娓娓道來著愛情、婚姻的美好,也在用心傳達著愛情的現實,將近200年過去了,關於愛情、關於婚姻,依然如她所言,每天都在上演。這也是為什麼簡·奧斯丁的作品會如此暢銷百年,卻依然如此備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 5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只要看過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我們不難發現,哪怕故事距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但仍然能看到很多現代人的焦慮和影子。原著中對愛情觀、金錢觀和婚姻觀的闡述,透過四種姻緣的描寫,活脫脫地就是現下都市男女的生活常態素描。

    上學的時候,我們班上就因為這部小說專門辦過讀書會,也排練過話劇。那時青春年少,所能理解的也只是表面。等到後來大家結婚生子,彷彿更能體會其中深意。

    所以,簡·奧斯丁的文學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她提前替我們描了真實生活的畫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不會說話,不夠圓滑,跟領導對話詞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