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丹皮醬
-
2 # 心理健康科普
先回答問題:多。發病原因不明。
我們先看焦慮是怎麼回事?就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擔心,擔心不好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這其實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你想一下,在遠古的時代,人們和野獸搏鬥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下來,對未來的擔心和判斷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讓人從眾多的物種中脫穎而出,稱霸於世。
適度的焦慮會讓人更警覺,表現更好。如你參加考試:在考場上,你一點都不焦慮。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來,試卷做不好。
。◕‿◕。還拿考試做例子:你要參加考試,是不是可以考上心儀的學校,沒有底。擔心發揮不好,發揮不好就很慘,又希望自己發揮的好…於是你就焦慮了。如果告訴你明天考小學二年級數學或者明天的考試是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你都不會焦慮,因為兩者都很確定:前者很輕鬆。後者沒可能會,只有等死。這種情況也不會焦慮。
焦慮的發生本質是:你想要確定的結果,現實卻給不了。
焦慮症,是焦慮過度的一種狀態(病態)。
現在人類雖然已經進化了,沒有那麼多生命的危險。但這種能力儲存下來。且是要處理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經濟關係小三出軌兒女出櫃等等問題!人仍然容易焦慮,嚴重了就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病。
如果診斷為焦慮症,專業藥物和(或)心理治療都很重要。
-
3 # 媽咪說MommyTalk
拖延症是個啥?
鬧鐘響了好幾遍了你怎麼還沒起床
你說再睡兩分鐘可是已經一個鐘頭了
拖了一個禮拜的方案總是最後一天做
欠了一學期的論文明天都畢業了
領導急了 老師怒了 可你還在
刷 朋 友 圈
玩 微 博 !
你你你!
沒錯
說的就是你!
關於拖延症拖延症科學解釋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這裡要重點強調一下,很多人說自己有拖延症,如果你都懶得去預料後果是否有害,那這不是拖延症,那叫懶!
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既然是心病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從主觀意識上改變自己。比如每天默唸100遍:“我要擺脫拖延症!”有人說應該制定計劃,Jimmy覺得,如果制定了計劃就會給你的拖延帶來了機會!人的行為都有慣性,你可以嘗試想到什麼事情立刻就去做,堅持一段時間再製定計劃也不遲
大部分人拖延是因為無法戰勝眼前的慾望,手裡的手機,桌上的電腦,懷中的iPad,各種可以消遣的電子產品,現代人如果上廁所不拿手機刷朋友圈微博就等於便秘!不帶手機上廁所只要五分鐘,帶著手機進一趟廁所卻花掉半個小時。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在工作時間將無關的電子裝置統統關閉!神馬?讓我關掉手機?!呃……如果剛開始不太適應,可以給自己時間限定,能堅持的話就逐漸延長時間,這樣才能更高效率的有效擺脫拖延症。
俗話說的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想想隔壁出任CEO
擔任總經理
贏取白富美的小王
而你
卻還在刷手機
還要不要點臉!
如果你連自尊都不要了
那……
你可能已經沒救了
回覆列表
能否預料到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和週而復始的東西,與心理上的安全感的關聯十分密切。如果這種慣常性德東西沒有了——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焦慮就會撲面而來,即使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的個性,也有可能喪失或改變。(吉登斯《現代性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