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霽視角
-
2 # eastgold11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來的都是客,愛面子,賞你點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豬馬牛羊的都是小尅死。賞你片封地也是無所謂的。天下皆為王土,為所謂領土一說。等到了晚清才被國際規則打破。
-
3 # 靜夜史
因為康熙鼠目寸光、禍國殃民唄。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不休的焦點,特別是鴉片戰爭後清朝的喪權辱國,更是令人痛心疾首,併產生了對清朝無能的深惡痛絕。
而更尷尬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清朝早在鴉片戰爭前就已經開始喪權辱國了,比如1689年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雖然早就被歷史教科書定義為平等條約,但清朝卻因此失去了烏拉爾山以東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在是罪大惡極。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康熙竟然在清王朝國力鼎盛時放棄了貝加爾湖,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儲存了佔全球地表液態水20%的巨大水量,如果貝加爾湖在手,自北向南大力引水,何愁北方無甘霖?
所以,康熙皇帝喪權辱國的行為實在是不可饒恕。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
首先,清朝國力的鼎盛時期是乾隆年間,具體來說就是1759年清軍平定天山南北,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帝王,前半生始終都在忙碌中度過,清朝遠未達到國力巔峰;
其次,貝加爾湖真的屬於清朝嗎?這似乎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在清朝之前,中原王朝作為古典王朝,也是東亞乃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
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中原王朝不斷向外擴張,但囿於小農經濟對氣候的適應性,中原王朝的北界基本止步於內蒙古高原南部,這也是中原王朝萬里長城的大致位置。而在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上,這則是遊牧民族的活動空間。
在中原王朝前期國勢如日中天時,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懾於中原王朝的強大國力,紛紛選擇歸附,和中原王朝保持藩貢關係,成為中原王場的羈縻統治區。
而遊牧民族的北界,根據郭沫若等歷史學者的考證,大致位於北緯58度左右,在地貌上西起薩彥嶺,東到外興安嶺,包含貝加爾湖,這也是東亞和西伯利亞的天然分水嶺。
正是基於這樣的“設定”,所以歷史上能收伏草原遊牧民族的中原王朝,才能在名義上擁有貝加爾湖,歷史上的唐朝和元朝實現了這個目標,而清朝卻不行。
清朝之所以不行,是因為沙俄來了。從1582年越過烏拉爾山開始,沙俄就開始了在西伯利亞的猛烈擴張,比如1600年到達貝加爾湖的西部和北部,1643年侵入黑龍江流域,1649年到達太平洋沿岸。
此時的中原還處於明清交替時期,對於遙遠的西伯利亞並不知情,不過即便知情也鞭長莫及。等到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並收復了寶島,才騰出精力開始解決北方的沙俄問題,並在1685年發動了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最終在1689年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雖然一直被我們定義為平等條約,但其本質上確實是不平等的,而這個不平等是相對於沙俄而言的。因為清朝不僅將沙俄趕出了盤踞達40多年之久的黑龍江流域,更劃定了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理上確定了我們對東北的主權,可以說我們是真正的勝利者。
當然,《尼布楚條約》也不是沒有遺憾,當年的談判大臣索額圖曾主張連中段邊界一併劃定,畢竟當時的清朝還有噶爾丹的威脅,劃界即便有妥協也是值得的。
但當時沙俄的談判代表戈洛文以貝加爾湖周邊屬於布里亞特蒙古,清朝無權談判為理由予以拒絕。等到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將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具備了和沙俄劃界的法理依據,但卻因為噶爾丹的問題擱置了下來。
所以,作為從未真正擁有過貝加爾湖的王朝,清朝當然不需要為貝加爾湖的丟失負責,將丟失貝加爾湖的責任扣到清朝,尤其是康熙頭上實在是莫名其妙。
而等到雍正繼位,為了集中精力對抗準噶爾,和沙俄在1727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而此次劃界也明確了貝加爾湖徹底不屬於清朝。
清朝放棄對貝加爾湖的主權聲索,除了沙俄早已實際佔領的因素、壓制蒙古各部的考量,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後退一步讓清朝佔據了面向西伯利亞的制高點,這和當前青藏高原俯瞰印度是一個道理。
當然,清朝兩次談判劃界,也存在著巨大的戰略失誤,失去了大量本可以取得的土地。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前期,在領土的維護方面確實居功至偉。
作為一隻腳邁入近代的王朝,清朝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領土擴張的成果得到了國際的承認,並大部分被後來的民國和共和國繼承,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巨大的版圖,對我們的民族復興有多大的價值可想而知,所以領土的經營,是清朝對後世的最大貢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4 # 遺產君
貝加爾湖地區風景迤邐,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西伯利亞明珠”,是漠北草原的後花園,曾幾何時,這塊地方還是中國的領土,而如今,中國國民卻只能在他人的國土上領略“異域風情”。
在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強盛時期,貝加爾湖被清政府拋棄了,先是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來又是《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永久的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所有權,在強盛時期放棄領土,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但統治者或許有自己的考量。
對貝加爾湖的管控中國對於貝加爾湖的認識要遠遠早於今天的俄羅斯,從漢代開始,在這裡繁衍出沒的丁零人與匈奴人就進入了中原王朝的視野,傳說蘇武曾經在此(中國古時候稱貝加爾湖為北海)牧羊十九年,孤身守望漢家氣節。
後來漢武帝的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搞得匈奴漠南無王廷,但是漢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接管貝加爾湖,仍然被逃到漠北的匈奴人控制,接著又是鮮卑、柔然、突厥輪番掌控,一直到唐朝初期滅亡了東突厥在漠北設立了燕然都護府,貝加爾湖才直屬於唐王朝的管轄之下。
唐帝國沒落後,貝加爾湖地區得而復失,幾經易手,直到十三世紀,成吉思汗與他的子孫成為了世界的征服者,貝加爾湖才第二次被直接統治,朱元璋推翻元朝後,漠北一直被北元的勢力所割據,隨後又被韃靼和瓦剌所控制。
後來清朝以滿蒙聯盟為基礎入主中原,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部落與漠北、漠南及漠西的蒙古部落一起進入清王朝統治下的滿蒙漢大家庭中,貝加爾湖第三次受到了中央政府的管轄。
沙俄踏足貝加爾湖然而就在此時,逐漸強大的北極熊沙俄的腳步就開始踏足西伯利亞,不斷的向這些地區的蒙古部落的集聚地進行偵查與滲透,步步蠶食他們的土地。
公元1661年,沙俄在貝加爾湖西岸建立了行政機構及軍事設施,而此時的清王朝卻在混亂的三藩問題中難以抽身,只能坐視沙俄對貝加爾湖的實際佔領。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派索額圖與沙俄進行邊界談判,康熙給出了這次談判的大致要求,就是以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河一溪都是我方之地,不可少之於沙俄,康熙只主張要求貝加爾湖以東的土地,對於以西的土地隻字不提實際也就默許了沙俄的佔領。
對於本次談判,清王朝本來是有勝算的,此時勾結沙俄的噶爾丹發動叛亂,漠北蒙古的中心城市庫倫陷落,清朝控制下的外蒙地區遭受了重大的戰略危機面臨著被噶爾丹和沙俄兩面包圍的局面。
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清王朝的談判局面急轉直下,非常的被動,此時的康熙皇帝考慮到西北戰局,希望儘早與沙俄劃定國界,騰出手來好對付噶爾丹,故一再做出了重大的讓步將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當作了隨意處置的棄子。
然而沙俄仍不滿足,在談判過程中,不斷的向索額圖施壓,提出以黑龍江為界,索額圖據理力爭,雙方僵持不下,後來沙俄以武力相威脅恐嚇索額圖,索額圖在無奈之下,只得一退再退,選擇保住康熙的底線交差了事,最後與沙俄簽訂了劃定東部邊界的《尼布楚條約》,後來在1727年(雍正五年)與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恰克圖條約》,最終將美麗的貝加爾湖拱手讓與他人。
康熙放棄貝加爾湖的考量在《尼布楚條約》中,與其說是康熙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還不如說這是一種主動的戰略放棄,至於清政府為何這樣做,其實也很簡單。
首先,在整個的歷史程序中,貝加爾湖的歸屬性並不強,由於它離中原太遠,在當時落後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清政府要想完全實現對它的管控其實是很難的,說不定它時不時的還會出現內部反叛的事情,分散清政府的精力。
其次,貝加爾湖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很少有人在那裡居住,並不是富足之地,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就是一文不值的不毛之地,不具備奮力爭取的價值。
作為皇帝,領土當然是越多越好,不過當時康熙皇帝的主要精力還是要平定準噶爾維護國家統一,與沙俄的關係還是維持穩定的局面就好,所以不願意繼續與其對峙下去,寧願犧牲一塊“不毛之地”來換取和平。
-
5 # 謝金澎
康熙放棄貝加爾湖,其實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康熙與沙俄作戰取得了勝利,但是卻主動放棄了對貝加爾湖的統治,其原因何在?要知道康熙也是一名大有為之君,對領土還是有著強烈慾望的。
實際上,清朝雖然當時國力強大,可以壓倒沙俄於一時或者一役,卻無力徹底消滅沙俄。關鍵是還沒有興趣深入西伯利亞的不毛之地去建立有效統治。
如果不一次性的解決與沙俄的問題,那麼沙俄必然不會放棄南侵或者不斷騷擾,這對大清的龍興之地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是要透過武力徹底解決沙俄又是不現實的。當時的綜合條件,大清根本無法長期在貝加爾湖建立有效統治,如果在那邊大量駐軍,人吃馬嚼就是很大問題。那個時候可沒有火車運輸或者空投能力。
而那個時候也不會探礦挖礦,貝加爾湖一片地區,天寒地凍的,對大清來說就沒有什麼經濟價值。沙俄知道往東,就會越來越富饒,所以其東擴的慾望是條件反射。而清朝卻對往西並沒有興趣。兩者欲求不同,對貝加爾湖的地位看法自然不同,所以最終康熙學了農耕文明那一套,主動施仁,以穩定邊界。
另外,康熙打一個葛爾丹,就動用了舉國之力。那還只是一個蒙古部落武裝而已。而當時的沙俄可不是葛爾丹能夠比擬的。雖然康熙贏得了雅克薩之戰,但是那不是兩國國力的較量,那只是一場戰役而已。
如果長期消耗,大清心裡其實也沒有底。畢竟毛子長期飲冰臥雪,搞習慣了的。但是大清入關後,將士們過上了好日子,要到西伯利亞作戰,到底有多少戰力,還是很大一個問題。最要命的就是補給很難解決。
所以權衡利弊,康熙才做出丟骨頭保肉、穩固邊界的決策。
-
6 # 清水空流
這事大概怨不到康熙頭上吧, 要埋怨,也應該指責雍正,換句話說,無論康熙還是雍正,都缺乏國際視野。在鴉片戰爭之前,滿清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土意識和外交戰略,這才是滿清在其鼎盛時代喪失貝爾加湖的主要原因。當然,也和國家實力當時不如俄羅斯有關。
貝加爾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達1637米,也是是世界第一深湖。湖長636公里,平均寬48公里,面積為3.15萬平方公里。貝加爾湖地區歷史上有幾次明確的記載,一個是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貝爾加湖,唐朝和整個元朝事時期,朱棣也有徵伐到貝加爾湖的記載,這些都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貝爾加湖是中國領土。只不過是控制力比較弱而已。
在康熙朝之前,貝加爾湖始終處於華夏的實際控制之下。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在中俄爆發戰爭以後,最初雙方都沒有表示出對貝加爾家湖區域的主權發表意見,俄方採取迴避態度,滿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沙皇俄國沒有遵守雙方以簽訂的條約,越過雙方傳統邊界線,繼續蠶中國的領土。由於當時滿清對於這裡的“不毛之地“採取輕視和不管的態度和行為。遲遲沒有采取實際武力行動。對沙俄進行打擊,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在沙皇俄國的控制之下徹底俄化,大量的中國民眾只能逃亡內地。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簽訂的《布連斯奇-恰克圖條約》,在本次談判之前,俄華人就憑藉拉攏收買的方式摸清了清政府的底牌,因為中方的翻譯人員都是西方國家的傳教士,他們把滿清方面的底牌,滿清現在國內的實際情況一股腦地告訴你了俄羅斯人,而滿清沒有一個華人當翻譯,本身就吃虧了,在事關國家領土主權的談判上,沒有自己翻譯人員,也體現了滿清所謂的強大不過是外強中乾而已。更加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在談判中,滿清外交使臣竟然只能依據俄華人繪製的西伯利亞地圖進行邊界劃分談判。清人的無知與糊塗可見一斑,就此,俄羅斯不費一兵一卒,就將貝加爾湖拱手讓與他人。
貝加爾湖所在區域,實際上長期處於三不管地帶,滿清初劃歸大清疆域之內,但是因為地理環境惡劣,滿清朝並沒有很重視這片土地,既沒有駐軍,也沒有移民 ,更沒有相關的管理措施,比如政府機構,徵收賦稅,土地記載。而沙俄始終不斷地移民,驅趕原有的華人。做到了有效控制。可以實事求是地說,就算雍正時期滿清控制了貝爾加湖,在鴉片戰爭以後也得被沙皇俄國割讓。貝爾加湖的喪失只能是遺憾,但誰也沒有任何辦法。
-
7 # 舊時樓臺月
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領土中國古代的各個王朝中雖然不能算是最大但是要也比現在的中國領土要大,這個王朝雖然在晚期的時候成為了其他各國欺辱的物件,但是在前期這個國家也是有康乾盛世這樣和平鼎盛的年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康熙放棄風景秀麗的貝加爾湖呢?
貝加爾湖被放棄
在清朝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統治的時期,清朝還是十分強盛的,而就是在貝加爾湖卻被清朝統治者放棄了,清朝曾經先後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在這三個條約中清朝明確地承認了沙俄對於貝加爾湖地區擁有決定的所有權和統治權。
清朝的這個做法在當今的許多人看來都很不理解,畢竟當時的清朝國力十分強盛,不像末期一樣人人可欺,在國家的強盛時期主動放棄領土,在不瞭解的人眼中是非常愚蠢的,但清朝統治者應該有自己的考慮。
中國古代對貝加爾湖的管理從很早地就開始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當清王朝覆滅明朝入主中原的時候,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部落以及漠北與漠南地區的蒙古部落都是清王朝聯盟中的一部分,處於清王朝的統治之下,這是貝加爾湖歷史上以來第三次受到了中央王朝政法的統治之下。
沙俄侵佔貝加爾湖地區
沙俄對於貝加爾湖的佔領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那時實力逐漸強大的沙俄野心也逐漸強大,這個國家侵佔的腳步也開始踏足西伯利亞,為了統治這些地區,開始頻頻地對這些地區的蒙古部落的聚集地派出士兵進行探查同時還派出專人進行滲透,一步步地蠶食吊這些蒙古部落的領土。
早些時候他們的行動還是悄悄地進行,沒有那麼明目張膽,但是到了公元1661年的時候,沙俄直接就在貝加爾湖的西岸建立了行政機構以及各種各樣的軍事設施,甚至還派出了軍隊駐紮在這裡,清王朝不是沒有看到沙俄的行動,但是在混亂的三藩問題面前統治者無暇顧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沙俄對貝加爾湖一步步做出了實際佔領。
沙俄佔領了貝加爾湖一段時間之後,清王朝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在公元1689年的時候,康熙皇帝派出使者索額圖與沙俄進行邊界領土問題的談判,康熙在使者出發之前就已經給出了談判的大致要求。
他要求以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達這條江河的一河一溪都是清朝統治的地方,不可以讓給沙俄,康熙的這些要求只主張貝加爾湖以東的土地要在自己的統治之下,然而對於以西的土地的不提及實際上也就等於了默許沙俄的統治。
沙俄用心險惡
其實對於這次談判,清王朝本來可以說是勝券在握的,但是不巧的是沙俄用心險惡,勾結噶爾丹發動了叛亂,漠北蒙古部落的中心城市庫倫陷落在了他們的手中,清朝控制下的蒙古部落地區遭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脅。
突如其來的叛亂讓清王朝的原本大好的談判形勢扭轉,此時已經是非常的被動,康熙皇帝作為統治者只能選擇顧全大局。他考慮到目前西北戰局嚴峻的形勢,只希望可以結束談判,早日尋找對策平定叛亂,因此在談判過程中不斷地做出了讓步。
然而沙俄卻不滿足於清朝的退步,在談判過程中,沙俄的使者不斷地用叛亂向不索額圖施加壓力,提出要以黑龍江為界劃分領土,索額圖雖然不願意同意與他們據理力爭,但是在他們的武力威脅之下,他只能選擇退步僅僅保住康熙的底線,最後與沙俄簽訂了條約,將貝加爾湖讓給了他們。
統治者的考慮
其實康熙皇帝放棄貝加爾湖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在當時面對叛亂的情況下,形勢十分危急,因此統治者只能選擇放棄貝加爾湖保住更加重要的地區,這樣他們的統治才可能長久。
其次就是因為貝加爾湖距離中原很遠,他們的歸屬感並不強,政府對於這個地區的管理師十分困難的,與其他地區相比,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因此當時在那樣的情況下,這個地區只能被捨棄。
第三個原因就是這個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很少有人在那裡居住生活,這個地區與中原地區相比也並不是什麼富足之地,在古代的農業社會中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這個地區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不具備十分高的價值,因此被捨棄。
-
8 # 地球記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深的湖泊在哪嗎?平均深度為730米,最深處可達1637米,他就是貝加爾湖,我們從地圖上看,貝加爾湖位於亞洲中心,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狹長彎曲,呈東北西南走向,形狀為新月形,所有又有“月亮湖”之稱,它的長度為636公里,最大寬度為81公里,被稱為世界上第七大的湖泊。
貝加爾湖除了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淡水儲量最多的湖泊,擁有著23600立方千米水量,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全球流動河川、淡水湖總水量的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二十,佔俄羅斯儲水量的百分之八十,貝加爾湖的淡水量佔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貝加爾湖有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補給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在入湖口處形成了面積近700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這麼多的河流為貝加爾湖帶來了豐富的水量,而流出的河流卻只有一條——安加拉河。很多人都會問了,有如此豐富的淡水資源,那中國能不能引用一些淡水呢,估計是有點困難的,我們先不說俄羅斯同不同意,從工程難度上來說也是比較費勁的,首先,要翻越平均海拔超過1500米的蒙古高原,並且輸水路線也很長,從貝加爾湖南面到帝都的直線距離也要超過1500公里,比南水北調的直線距離,還要多出了1/3,不僅成本高,還不能保證全程自流,所以這件事還是想想就算了,再說說,這貝加爾湖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約有一千多種植物,柴樺林和凍土帶形成了獨
特地叢林性質的亞高山氣候牧場,湖畔Sunny充足,並且有300多處溫泉,是俄東部地區最大的療養勝地,那這塊美麗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都知道地球的板塊並不是一直固定的,而是由一個一個板塊拼接而成的,有點類似於我們玩的拼圖,但是和拼圖不同的是,板塊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運動,相當於移動拼圖,說點複雜的,這個板塊移動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地幔物質的影響,而地幔是位於地球岩石層和地核之間,但是由於地核處的壓力大,所以溫度也會隨之升高,在這種高溫情況下能融化很多物質,包括地幔,因此地幔處就會出現粘液一般的液體,最終發生移動,而在移動的過程中,會帶動上方的地殼一起移動,這就是板塊漂移的原因,而貝加爾湖的形成,就是和板塊運動有關,當時正逢印度板塊撞擊亞歐大陸板塊,喜馬拉雅山脈崛起,並且在巨大的撞擊力下,形成了一個深邃的大峽谷,從而形成了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位於阿穆爾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由於這兩個移動拼圖會不斷分開,因此貝加爾湖的面積和深度也在不斷加深。
那麼關於貝加爾湖的由來一直是眾說紛談,貝加爾湖到底是歸誰?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貝加爾湖雖然現在地處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但是在古代他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漢書 蘇武傳》中的作品蘇武牧羊北海上,而這個北海就是貝加爾湖,但是為何之後又變成俄羅斯的領地了呢?其實在清朝初期,貝加爾湖實際上還算是中央王朝的版圖,但是當時的貝加爾湖可沒有現在的一片風光,當時周圍沒有農田,可以說是一片荒地,更沒有百姓願意去居住,更重要的是那裡沒法駐紮軍隊,因為各方面後勤補給都很費力,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往裡面補,再加上當時沙俄一直在暗地裡對付清政府,雖然沒有公開宣戰,但是政治意圖已經很明顯了,為了避免這一仗,雙方都做出了讓步,俄國放棄了國界的要求,而康熙的讓步就是貝加爾湖
之後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便將這塊“無關緊要”的地區劃分給了沙俄帝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貝加爾湖天氣十分寒冷,溫差十分大,1月的平均氣溫達到-26度,所以也沒有人敢去居住,這塊寶地也就拱手讓走了。
另外,我們都知道海水中的動物是無法在淡水中生存的,那麼為什麼貝加爾湖中有很多“海洋生物”呢?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不斷地探索後發現,貝加爾湖以前其實是“北方的海洋”,後來因為地殼運動形成淡水湖,原來大多數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在貝加爾湖變遷成淡水湖的過程中滅絕,但還是有些生存能力比較強的生物,慢慢地適應了淡水環境,成為世界上特有
的淡水生物,可以說他們就是“打不死的小強”,而且貝加爾湖的水生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性高,據不完全統計就有2565種,其中約三分之一為大型無脊椎動物,貝加爾湖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佔整個俄羅斯的8.1%,,發電量佔整個俄羅斯的4%,他還擁有貝加爾湖地區獨一無二的油氣資源儲備,在伊爾庫茨克州蘊藏著170多億噸地質資源和100多億噸可開採的碳氫化合物。併發明瞭一座東西伯利亞遠東最大的科維克京天然氣田,總計儲量高達2萬億立方米
並且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黑圈附近的冰面都已經開裂融化了,更像是被撞擊或者重物壓出來的,專家們認為黑圈出現的原因是胡底升騰而起的沼氣,
最近,俄羅斯的科學研究團隊發表了關於這個神秘圓圈的論文,他們認為黑色圓圈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冰下的水旋渦,至於顏色就更簡單了,因為融化的冰雪讓湖水裸露在表面,因此從太空上看就形成了這種規則的幾何圖案,不過這都是猜測,這個黑色的圓圈到底是什麼,還是一個謎團。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古代的東海就是如今的東海、黃海地區的統稱,南海在古時還是叫南海,西海就是現在的廣西北部灣地區,那麼北海是哪裡呢?是現在的渤海地區嗎?並不是,北海實際上是現在的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古代中國稱其為北海,它與其它三大海一樣,都曾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也就是古時候"四海昇平"一詞的由來。
貝加爾湖現在的俄羅斯南部,蒙古語、稱為“baigal dalai”,意為“自然海”;是世界第一深湖、最大的。
貝加爾湖地區也是連線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交通要道,在公元七世紀中葉,唐朝就將貝加爾湖正式納入了中國領土,並設定了行政機構,隸屬於“關內道”管轄,統治該地區長達50年。唐朝滅亡後,貝加爾湖地區幾經易手,到了清朝時期又被收歸大清管轄。
雅克薩之戰清軍大勝,康熙卻主動割讓貝加爾湖康熙二十八年,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戰勝沙俄後,兩國於尼布楚簽訂雙方議和條約,史稱《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正式規定了中俄兩國的國界線為包括大興安嶺、庫頁島等地區的外興安嶺以南,額爾古納河以東為中國領土,外興安嶺以北,額爾古納河以西歸屬沙俄。
康熙時期在清代是公認的軍事實力最強盛的時期,無論是相比於滿清入關時的天聰、崇德時期,還是後來的雍正乾隆來講,清軍的戰鬥力和人數都達到了清代歷史的頂峰。而就是在那麼個強盛時期,清政府為什麼明明戰勝了沙俄,還要放棄貝加爾湖這一交通樞紐呢,難道真的是康熙帝委曲求全做出的退讓嗎?其實不然。
貝加爾湖在中國歷史上,只被唐朝正式統治了50年,至於元代由蒙古人統治的時期,基本上不能算作是被中國統治,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區還屬於南宋呢。而除貝加爾湖以外,如外興安嶺、尼布楚、雅克薩等地,大部分時間都從未被中原王朝統治過,當然,這些地方曾經也不屬於沙俄,所以兩國討論劃分的地區,基本都屬於在開疆拓土。
因此《尼布楚條約》並不算不平等條約,只是在劃分歷史上那些無主之地的歸屬權罷了,貝加爾湖地區也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被清朝劃給了沙俄的。
清王朝在鼎盛時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更像是一種主動的戰略放棄,在政治上也算不得失去國家領土、有損國家尊嚴。
清朝放棄貝加爾湖三大原因其一:在貝加爾湖地區並沒有包括滿人在內的大量華人長期居住,有的頂多也就是一些來自中土的客商罷了。所以即便放棄了那裡,對清王朝來說,也沒有什麼人口和經濟上的損失,反而可以作為一個談判的籌碼,順水推舟的管沙俄要一些其它方面更實惠的利益。
其次,看一下貝加爾湖的位置就不難知道,它距離中原地區實在太遠了,即便是距離它最近的雁門關等地也要跨越現在的整個蒙古國和部分的俄羅斯中部地區,大約5000公里的路程。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時代,又是出於塞外苦寒之地,5000公里的距離不但管理起來極不方便。
其次,貝加爾湖地區並沒有什麼較大的城鎮,更談不上能有多少稅收。如果放在以前,清政府對該地區並不會花什麼大價錢來駐軍和管理。但在中俄雅克薩大戰之後,該地區既然已經被沙俄盯上了,即便硬是收歸清朝所有,也需要派遣一定的軍隊在該地駐防。
那麼至少就需要建造營舍來駐軍,還需要運送軍需、糧草和各種物資來養活軍隊。光是這些軍費開銷和政府機構的費用,每年就要倒搭很大一筆錢。這樣長年累月的倒搭下來,就會成為清政府的一大累贅,清朝沒必要為了守住一片歷史上本就不完全屬於中國的領土,而每年搭上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那樣太得不償失了。
康熙帝那麼精明,當然能算明白這筆帳,所以乾脆將這個包袱丟給了沙俄,自己抽出人力物力的同時,還可以以此作為一項談判的籌碼來要到其它方面的好處。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比如當時在蒙古地區的準葛兒還沒被平定,西藏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臺灣島內還有叛亂沒有平息、人心浮動等,這些都需要動用軍力和財力來解決,當然沒必要為了塊可有可無的地方,動用精銳部隊,出錢費力的與沙俄繼續交戰。
所以康熙將貝加爾湖作為順水人情劃給沙俄,打兩棍子(兩次雅克薩之戰)給一個甜棗,讓當時的沙俄即挽回些顏面又在此後一百多年裡沒敢再犯,實乃一舉兩得。
這不得不說明康熙的政治眼光是很獨到的,不愧為一代"聖主",清王朝在康熙年間,僅用了不到五十年就剷平了之前上百年都沒完成的內外矛盾。
削三番,平臺灣,消滅了漠北戈爾丹叛亂,又戰勝沙俄確定了北部疆土劃分,件件都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大功,為清王朝之後兩百年奠定了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