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太陽丶

    曾國藩是一位晚清時期非常睿智的政治家,不論是在仕途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1、行善才能心安

    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一分算一分,撐得一日算一日。

    《曾國藩家書》咸豐八年十一月廿三日與諸弟書

    大意:禍福由天主宰,善惡則由人主宰。由天主宰的沒有辦法,只能順從;由人主宰的,則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

    人生啟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都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事,是要“聽其在天”的。但為善還是作惡,是人自己就能決定的,是“盡其在我”的落腳點。善惡是人世間的一大主題。其中很多糾結。有人抱怨,好人不長命,禍害遺萬年,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也有人說,很多乞丐其實都是騙人的。網上還經常爆料一些慈善機構的黑幕。但我們還是應當堅定這顆善良的心,懷著善念,多行善事。如此則心安,心安則是最大的福氣。

    2、思路決定出路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家書》同治二年七月廿一日與九弟國荃書

    大意:只要是辦大事,就以見識為主,以才華為輔;只要是成大事,就人的謀劃因素佔一半,天意的因素佔一半。

    人生啟示:後半句就甭解釋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前半句貌似也平常,辦大事當然要有才識,要能幹、會幹。但要注意的是,曾國藩強調“識”是主要的。識就是思想、思路。這是因為,思路是行動的方向,方向錯了,努力越多偏離目的地越遠。所以做事之前,好好想想,想清楚再去做,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3、細節決定成敗

    古來才人,有成有不成,所爭每在“疏密”二字。

    《曾文正公全集》【四】批牘卷四同治六年丁卯歲四月起,金陵督轅

    大意:自古有才能的人,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根源就在“疏密”二字上。

    人生啟示:疏就是疏忽大意,密就是周密嚴謹,事之成敗往往取決於此。

    4、直麵人生的不完美

    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兇隨之矣。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與國華國荃書

    大意:君子所固守的是殘缺而不敢求完滿。小人則時時求完滿,而完滿實現了,恥辱和不吉也就跟著來了。

    人生啟示:人如果過於追求完美,就會疲憊不堪,容易求全責備、苛責於人,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說到底還是沒有明白一切本就不完美、不完美才有前進發展的動力的道理。隨著閱歷的增長,才會慢慢化解心中的完美情結。然後你會發現,世間幾乎沒有上帝的寵兒,“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所以,我們要直麵人生的不完美,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裡,少了糾結,多了盼頭。

    5、人生要做減法

    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

    《曾國藩家書》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大意:要求得事業的精深,沒有別的辦法,只在一個專字。俗話說“技藝多了不養身”就是在說不專的弊處。我挖的井多卻沒有泉水可以飲用,就是犯了不專的過錯。

    人生啟示:在人生的早期階段裡,我們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學點東西的,因為他的人生還沒有定型,他的興趣點、興奮點、擅長點都還沒有定數,這時把網撒得大一點,在未來的人生中他選擇的面會寬一點。這個階段裡,人生是在做加法。三十歲應當是一個分水嶺,這時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一生的職業和奮鬥的方向,不能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蠻幹了。這時,你就要做減法了。

  • 2 # 揮霍青春

    曾國藩的父親要求他,讀書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他不懂什麼“技巧”,什麼“捷徑”,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積苦力學的經歷給了曾國藩獨特的啟示,他發現笨拙有笨拙的好處。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擊打能力特別強。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紮紮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雖然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後,後面的路就越來越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又高中進士。而那些早早進了學的同學,後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他總結自身經驗,多次說這得益於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曾國藩的這句話:“成功之路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告訴我們學無止境,藝無止境,一切事業的成就亦無止境,即使我們獲取了一項事業小小的成功,我們仍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應該積小勝為大勝,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所以,成功之路,永遠都在施工之中。

    任何事業的成功,只有進行時,沒有停止時。就像修路,永遠都在施工之中,這條路修好了,又有新的路要修。小小的休整可以,停滯不前不行。成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走完千里仍要積跬步。成功是終生走不完的路,應該終生努力,終生奮鬥,終生前進。

    青年是日出之陽,壯年是日中之光,晚年是秉燭之明,雖光亮減弱了,比全不發光還是要好。有志者,為事業成功的努力,應至死方休。

    我們一般人生活中都遇到過不順心的事,甚至是憋屈的事兒。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忍,往往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忍氣吞聲,等忍多了,忍習慣了,最後就成了逆來順受。這種忍,既是窩囊的忍,也是沒價值的忍。

    曾國藩所強調的忍,是要能使它成為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一個國家發奮圖強的契機,這種忍才是有價值的忍,才是男子漢大丈夫的忍,才是杜牧說的“包羞忍恥是男兒”的忍。對於這種有價值的忍,曾國藩還認為要能忍得徹底,忍得夠狠。

    對於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大多數人也能忍一時之痛,但常犯的一個錯誤是等忍過了那一陣,等心理麻木了,也就“好了傷疤忘了痛”。

    不僅曾國藩,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但凡能成就番事業,在忍字上,都有非凡的功夫。從韓信胯下受辱,到曾國藩長沙被逐,你越是英雄,越要有肯低頭忍辱的勇氣。

  • 3 # 葦說歷史

    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兩個半聖人之一,屬半個聖人,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人,還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理學大師,為師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近乎完人。自曾國藩開始。才有“無湘不成軍”之說,毛澤東稱這位老鄉為“辦事兼傳教之人”。又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他貌不驚人,連衣服袖子上都是油漬,看上去連一個鄉紳都不如,但是他卻在晚清的風雨飄搖中給這個這個岌岌可危、腐敗無能的政權打上了一針強心劑,因此被譽為晚清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功成名就,位極人臣,榮耀無人能及,而他一生經歷的艱難挫折,同樣無人能比。

    曾國藩一生遭受到的三大恥辱

    一、秀才考試被考官公開批責

    道光十二年這一次,曾國藩考前下了苦功準備,考後也自覺發揮不錯。結果發榜之日,卻被學臺懸牌(釋出公告),責其“文理太淺”。

    這猶如我們上學時期,期末公佈了排名前十的好同學,第十一的位置給“劣跡斑斑”的壞同學也有一次免費宣傳的機會。

    二、“畫圖甚陋”遭同事譏笑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咸豐登基,罷黜穆彰阿,下詔“求言”。

    曾國藩上了一道《應詔陳言疏》,痛斥當時的“以畏葸為懼,以柔靡為恭”的官場作風,並且畫了一張解釋講堂布局的圖表。不過他本不擅畫,這張圖畫得相當難看。

    結果,曾國藩成了北京官場議論的中心。大家議論的不是他的赤心血誠,而是譏笑他“畫圖太陋”。

    三、批評皇帝與被“京師權貴唾罵”

    咸豐元年,太平軍起,很快席捲廣西。

    他上了《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鋒芒直指咸豐皇帝的三個缺點:一是見小不見大,小事精明,大事糊塗。二是“徒尚文飾,不求實際”。三是剛愎自用,飾非拒諫,出爾反爾,自食其言。

    結果,天性自卑的咸豐皇帝把這位“曾哥”當面在朝堂給痛罵一頓。

    然而,天平軍起,在湖南老家休養的曾國藩再次被咸豐帝起用。但作為一個文官去操練和指揮軍隊打仗,曾國藩又經歷了三次自殺經歷。

    大丈夫當死中求生,禍中得福!

    第一次是靖港兵敗。

    他得到錯誤情報,以為靖港守敵只有數百人,防備鬆懈,於是輕率冒進。當他率領水軍戰船到達靖港時,才發現中了空城計,太平軍突然神兵天降。

    太平軍乘勝追擊,俘獲無數,“活捉曾妖頭”的喊聲震天響。曾國藩羞憤交加,死傷士兵大部分來自湖南湘鄉,他從座船上一頭扎進水中,準備一死了之,幸虧被部下救起。

    第二次是湖口慘敗。

    1855年,曾國藩率水師進軍江西湖口,再次遭遇勁敵,進攻受阻。

    太平軍派出小船攜帶火器,乘月黑風高,衝入湘軍船隊,大肆放火。湘軍頓時大亂,火光沖天。遭此大敗,曾國藩眼看在劫難逃,仰天長嘆一聲,縱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

    幸好這次又被部下從水中救起。

    第三次是祁門被困。

    1860年,曾國藩受任兩江總督。曾國藩無路可退,身邊又無兵可派。料定此番必死無疑,於是先給朝廷寫了一份遺折,又給兒子寫了一封遺書。

    安排好後事,他便手握短劍,靜靜地等待最後時刻。只要敵軍衝進來,立即拔劍自殺。

    曾國藩三次自殺,三次情況都有不同:第一次是不敢接受失敗,鬥志全無。消極逃避;第二次是勇敢面對失敗,走投無路,不自殺就要被活捉;第三次則是從容應對失敗,視死如歸了。每次都是致命的打擊,但他從不放棄,越挫越勇,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不難看出,曾國藩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正如他自己所說:“大丈夫當死中求生,禍中得福!”

    腳踏實地的庸才,運籌帷幄,臻至成功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為開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曾國藩的領導藝術雖不無權謀因素,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

    治事: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誤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軍事是極質之事”,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只喜歡平實之言、平實之行。

    組織:還我真面,復我固有

    心性:成敗聽之於天,譭譽聽之於人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充滿了挫折與逆境,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的意志力量堅持到了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丹江口水庫的水為什麼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