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是個亂世,亂世出必出英雄。如曹操,孫權,劉備都是世之英雄,手下有很多文臣良將輔助,最後成就霸業。但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權臣。權臣是什麼?權臣的判定標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上可以左右天子決策,甚至行廢立之事,下可以統治百官,獨斷專行。

    權臣不一定都是奸臣,還可能是忠臣,如諸葛亮、姜維就是權臣中少有的大忠臣。他們都有很大的野心,都想做一番大事,有的手握大權,坐享富貴,有的卻想黃袍加身,登九五之尊。

    下面盤點三國最強勢的十大權臣,看看這十大權臣都有誰?其中忠臣諸葛亮、姜維能排第幾?

    第十,曹爽,大將軍曹真之子,是曹叡死後的託孤重臣。曹爽早期為人謹慎持重,因而被魏明帝曹叡看重。後曹爽大權在握,不斷擴張私慾,命宗族掌管軍隊,各封列侯。曹爽上奏魏帝封司馬懿為太傅,明升暗降,限制了司馬懿的權勢。曹爽後期奢靡不禁,任人為私,放鬆了對司馬懿的防範。

    公元249年,曹爽帶幼帝去高平陵祭祀遊獵,司馬懿抓住機會發動政變,桓范進言,讓曹爽以天子號令各地勤王保駕,誅殺司馬懿。但曹爽卻懦弱無能,忍氣吞聲說想做個富家翁,只圖榮華富貴。桓範大哭:“子丹英雄,自以為多智,不想兒子卻如蠢豬笨牛!”自此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第九,孫綝,乃權臣孫峻之族弟,也是吳國宗室。在諸葛恪張橫跋扈,獨斷專權時,隨其兄設計誅殺諸葛恪。本以為吳國可以安定,但孫綝兄弟更勝諸葛恪,不但把孫亮廢除,立孫休為帝。

    孫綝進封丞相後,孫氏一門五侯,掌管禁軍部隊,權力都大過了皇帝。孫休登上帝位後,深知孫綝權傾朝野,尾大不掉,因此對他時刻提防小心。孫休與張布與老將丁奉設計將孫綝抓獲,除去了這一奸賊,東吳的政權才穩定下來。

    第八,諸葛恪,吳國重臣諸葛瑾之子,諸葛亮侄兒。諸葛恪在孫權死後,成為託孤大臣。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晉爵陽都侯。

    此戰後,諸葛恪產生輕敵,專斷之心,率軍北伐曹魏。可惜戰敗,諸葛恪為掩蓋過失,重用私人,大失民望。此後被孫峻設計席間殺害,被滅三族。諸葛瑾曾經預言:“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果不出其所料,諸葛恪一脈被滅三族。

    第七,姜維,蜀國的後期大將軍,姜維可以說是對蜀漢忠心無二。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因戰敗趙雲,偷襲蜀軍營寨,被諸葛亮看重,此後設計被俘,歸順蜀國。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屢立戰功,成長為蜀漢名將。在諸葛亮死後,率軍斷後而行。蔣琬、費禕當政期間,姜維雖然想北伐但是不得志,其他大臣都反對。

    公元253年,名臣費禕被害,姜維獨掌大權,開始大規模北伐。一連九伐中原,在諸葛亮當權時都有反對者,可是姜維仍然一意孤行,最後兵敗國亡。可以說蜀國滅亡,也是姜維獨斷專權,一意孤行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姜維是一個忠臣。

    第六,司馬師,司馬懿的長子,早期和其父司馬懿,其弟司馬昭共同抵禦蜀國進攻。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開始掌權。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當政。司馬師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

    司馬師也有很好的軍事才能,率軍擊敗吳軍,取得新城保衛戰的勝利。由於魏主曹芳嫉恨司馬師,設計殺害司馬師等人,事情敗露司馬師廢了魏主曹芳,改立曹髦繼位。不久司馬師病故,將大權給了其弟司馬昭。

    第五,董卓,如果說誰才是三國權臣的領跑者,必然是西涼刺史董卓了。董卓奉命率軍進京,誅殺十常侍,可董卓未到,大將軍何進就被十常侍殺害,袁紹,曹操等率軍殺了宦官。不想董卓進京後,驕橫跋扈,夜宿皇宮,姦淫宮女,殺害百姓,視百官如無物。

    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因各鎮諸侯各懷鬼胎,互相攻擊,最後聯軍失敗。董卓更加的放肆,可是雖然董卓有能力為奸雄,抵住諸侯進攻,卻敗在了石榴裙下。王允用貂蟬獻美人計,離間董卓與呂布,最後不聽李儒之言,被呂布殺害。一代權臣最後落得被點天燈的待遇。

    第四,司馬懿,魏國後期的重臣,諸葛亮的死敵。司馬懿前期就嶄露頭角,在曹操攻打漢中時,拿下張魯後,司馬懿就進言討伐剛剛入主成都的劉備。可惜曹操未採納,事後十分後悔。在關羽圍困樊城,水淹七軍後,又是司馬懿獻計聯合東吳,攻打關羽,最後關羽敗亡,都來自司馬懿的計謀。

    魏明帝繼位後,司馬懿多次抵禦蜀國進攻,在後期還平定了千里以外的遼東之亂。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掌握魏國大權,誅殺曹爽。但司馬懿雖然大權在握,卻沒有越雷池一步,始終沒有行廢立之舉,為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鋪平道路。

    第三,司馬昭,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之弟。在司馬師死後,掌握朝政。公元260年,由於魏主曹髦誅殺司馬昭,敗露後被司馬昭殺害。司馬昭改立曹奐繼位,不久後司馬昭命鍾會,鄧艾等率軍伐蜀,蜀國後主劉禪無能,瞬間被滅。司馬昭十分開心,但他也深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也立志做周文王,把基業留給其子司馬炎。

    第二,諸葛亮,如果說上面的都是權臣,那諸葛亮就是最成功的權臣了,把權臣做的都認為他是忠臣。諸葛亮一生都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從不懈怠。在出茅廬後,就隨劉備東征西討,劉備也是認為如魚得水。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命其輔助後主。諸葛亮受命以來,事事躬親,雖然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得很好,但卻一直掌握大權,從不放手。可惜天妒英才,諸葛亮於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一代忠臣,也是蜀國最大的權臣走向了人生終點。

    第一,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作為一代霸主,不但有雄才偉略,也是一個渴望權力的奸雄。自董卓之亂開始,曹操就招兵買馬,不斷擴張勢力。李傕郭汜戰敗後,漢獻帝讓天下諸侯去勤王,可是除曹操外,無一人前往。在得到皇帝后,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不但把中央權力拿在手裡,也時時打政治牌,取得主動。

    其後曹操雖然戰功卓著,卻也步步緊逼,進魏公,當魏王,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曹操可能心中認為他始終是漢臣,所以從沒想過殺帝弒君,改朝換代。能把權臣做到這樣也是不容易的。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就急不可待地登上了皇帝寶座,

    以上十人都是東漢末年到三家歸晉時期最強勢的十大權臣,個個權力大的沒邊,雖然權臣有好壞,但始終都把權力攥得死死地,不允許任何人染手。

    十大最強勢的權臣中,其中只有兩個忠臣,分別是諸葛亮和姜維,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七,剩下的八個權臣都是奸臣,威脅到了皇帝,甚至取而代之。

  • 2 # 風雲雷火電

    首先應該以史實 正史為根據,三國 演義那種戲談不應參與其中。其次應該 以實際出謀劃策的 戰功與個人精打細算的計策精妙程度以一定係數相乘得出總分,且這裡應該把軍事上的謀士和政治上的謀士分開。第三,應分清統領三軍的統帥和純粹的謀臣,因此不能把謀士的評比計算為智商的高低,而且實際三國時期還有不少基本,沒在三國演義中太多露臉的能人,所以要想真正評價三國時期的謀士,不太容易。從個人角度,這些謀士或是後來成統帥的原來是謀士的,我不好去排名,因為這個需要的工作量太大。我只提幾個個人最欣賞的:先提純粹的謀士賈詡,由於身份為降將,所以在曹家陣營不易出場。不過在歷史中他的幾次露臉,都是可以看出其相當的心計靈活自然的頭腦和對各色人心的遊刃有餘般的掌握與應用,讓人最熟知的是宛城之變後,賈詡幫助軍閥張繡連敗曹軍,最後在大局長遠角度出發審時度勢又促成張繡降曹。關於荀彧,他的對於人心的瞭解與把控能力也可謂優秀,梳理應對事情有板有眼,就是頭腦照比賈詡郭嘉這些人有些死板,但由於其出色的名譽人品與使得他在處理政治關係社會發展生產有相當的優勢,畢竟名門望族出身,可蓋過微小的殘缺。不過其晴空皓月之輝依然奪目。郭嘉,比較會討好曹操,會說話,能把正確但君主不太容易接受的意見以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勸諫君主,這一點和陸遜比較像,處理事情果斷,決斷力強,加之其語言能力所以總能在關鍵時刻幫曹操拿定主意,對事態的認知很有門道,處亂不驚,心計很強,這些也或許就使得他有些豪取搶奪的個性,作為謀臣他在曹操陣營中也算是極其霸道的一個,常幹強搶土地,巧取錢財的事,作風有些浪蕩。魯肅,傑出戰略家,政治家,軍政戰略高手,是一個吳軍內部最為優秀的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協調者,是吳國真正在背後幫助君主把持大局的臣子。法政,第一原來的主子太弱,第二自己命薄,他的軍事智慧才能過多的被時局所泯滅,比較可惜。諸葛亮,其實他前期並沒有實際由他為主出謀劃策的戰功,歷史與文藝資料中相差較大,但不過是個傑出的政治家,無論作為外交官是做成了孫劉聯盟的工作,還是協調了孫劉兩方今後的軍事政治行動,其政治外交口才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其權術之功在後來劉備入蜀尤其是定軍山一戰以後法政病死,李嚴吳懿等重臣逐漸受到劉備排斥之後形成極致。至於由他主謀的軍事行動,除了平南蠻這種非主流的軍事行動外,他也就沒再成過別的大事。其權心太重,排斥其他原蜀漢肱骨猛將能臣(如魏延,李嚴等),過於扶植自己的親信嫡系勢力(蔣琬,費禕,馬謖,姜維等),在蜀漢劉禪初期可謂連皇帝都能隨便教訓的真正主子。軍事能力也就尚可而已,但政治運籌大家。至於三國志中為何如此長篇描述他,除了他在蜀漢後期專權的情況之外和陳壽老爸陳震和諸葛亮私交甚密相關。同理陳震和趙雲的關係也不錯,所以把他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寫在了一起。下面是幾個軍帥型人物,司馬懿,不用說了吧,第一位的,晉朝始祖。陸遜,是我個人最推崇的三國時期人物,太多的我就不說了,可以查一查《三國志》等史學名著中對陸遜的大篇詳述。儒雅之士,談吐機智精妙,忠誠之極,是控制全域性能人,軍事天才。要說缺點就是有點太忠誠了。周瑜,由於赤壁之戰的歷史真實還原中,吳軍獲勝頗有運氣和天時地利的成分,而且也不像文藝作品中描述的那樣戰爭場景那麼壯觀,所以其歷史真實形象有些大打折扣。周瑜是孫策連襟,孫策奪取吳地時吳軍也頗有一些土匪盜賊的風氣,正史中對周瑜這一段歷史描寫很不夠正面,所以可基本見到周瑜在孫吳初期的戰功不突出。實際上如果刨去有水軍優勢和曹軍病疫的便宜獲勝的赤壁之戰外,最能表現周瑜軍事才能的是荊州南郡的與曹仁軍的戰鬥。姜維,小性子多,心眼有點直的不像樣,連年北伐空耗國力,滅國後還不死心,挑唆鍾會叛亂,覺得他好像和魏晉有殺父之仇……軍事才華上,作戰策略安排欠穩妥,目光不夠長遠,甚至有點意氣用事與魯莽的作風,雖然行軍作戰戰術多變靈活,但是在難以去完好完成國防事務的囑託,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蜀漢當事人才匱乏,這也與諸葛亮專權時代對能人的打壓不無關係。鄧艾,就是別人的虎牙而已,沒有自己的個人追求,生性稍有憨直,但軍事指揮統領三軍能力出色,考慮事情周密行事穩妥,對政治問題相對鍾會等比較文盲。

  • 3 # 遊歷往事

    越是在亂世,越容易出現權臣,比如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而漢末三國時期,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亂世;亂世為何容易出現權臣?原因也很簡單,要麼是諸侯透過強大的武力奪取了權力,要麼是君王為了依仗手下的能力,而不斷的去給予權力,導致最後失控;現在就來看看,三國時期都有哪些權臣,又是透過哪種形式出現的吧。

    TOP、10 曹爽,大將軍曹真之子,是曹叡死後的託孤重臣。曹爽早期為人謹慎持重,因而被魏明帝曹叡看重。後曹爽大權在握,不斷擴張私慾,命宗族掌管軍隊,各封列侯。曹爽上奏魏帝封司馬懿為太傅,明升暗降,限制了司馬懿的權勢。曹爽後期奢靡不禁,任人為私,放鬆了對司馬懿的防範。

    公元249年,曹爽帶幼帝去高平陵祭祀遊獵,司馬懿抓住機會發動政變,桓范進言,讓曹爽以天子號令各地勤王保駕,誅殺司馬懿。但曹爽卻懦弱無能,忍氣吞聲說想做個富家翁,只圖榮華富貴。桓範大哭:“子丹英雄,自以為多智,不想兒子卻如蠢豬笨牛!”自此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TOP、9 諸葛恪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也就是諸葛亮的侄兒;諸葛恪體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在陸遜病逝後,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曾取得東興之戰大捷,名震天下,之後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後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誘殺,並夷滅三族。

    TOP、8 孫綝

    孫綝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皇族宗室。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與東吳權臣孫峻為同一祖父的從兄弟;在孫峻率軍北伐曹魏途中過世時,將後事託付給年僅26歲的偏將軍孫綝,至此孫綝掌控了東吳最高的權力。孫綝掌權後,擊敗討伐他的大司馬滕胤、驃騎將軍呂據。二人死後,孫綝升任大將軍,封永寧侯。孫綝執政時嗜好殺戮。他與吳主孫亮的矛盾又激化,孫綝最終將孫亮廢黜,改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孫休即位後,又加孫綝丞相、領荊州牧。不久後,孫綝被孫休定計捕殺,年僅二十八歲。

    TOP、7 孫峻

    孫峻年少時驍勇果敢精明強幹,初任武衛都尉兼侍中,孫權病危時與諸葛恪共受遺詔輔政,孫亮即位之後升任武衛將軍封都鄉侯,在設計誅殺政敵諸葛恪後開始掌握吳國大權。拜丞相、大將軍,封富春侯。掌權後大肆殘害宗親,廢太子孫和、孫權之女孫魯育,宣太子孫登之子孫英先後被殺。後來孫峻在征伐魏國時因病去世,時年37歲,將後事託付給了堂弟孫綝。在孫綝被吳景帝孫休殺了後,孫峻、孫綝兄弟被孫休下詔從族譜上除名,改稱故峻、故綝。

    TOP、6 司馬懿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在被曹操強闢後,投身官場,並因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之後,司馬懿逐漸成為權力的核心人物;在曹芳繼位後,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大肆打壓異己,扶持親信,架空魏室,至此,司馬氏掌權。

    TOP、5 司馬師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高平陵之變後,以功封長平鄉侯,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次年升為大將軍。掌權後,他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親自率兵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回師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諡號“忠武”。

    TOP、4 司馬昭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二兒子,司馬師的親弟弟;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公元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公元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後來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晉文帝,廟號太祖。

    TOP、3 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能被劉備請出來,劉備的誠心只是一方面原因,而關鍵原因還是兩人的目的一致,劉備是要恢復漢室正統,而諸葛亮也是為了匡扶漢室。但沒想到,劉備卻在半途而終,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後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TOP、2 曹操

    曹操早年在黃巾起義中崛起,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成為了一代赫赫有名的權臣;漢獻帝念及功勞,封為魏公,加九錫。後又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代漢立魏,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TOP、1 董卓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後在討伐漢陽羌人的過程中,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藉著討伐十常侍的機會,入主洛陽。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公元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公元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最終中了王允之計,被親信呂布所殺。

    以上便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九大權臣,在這九人中,諸葛亮是最不像權臣的權臣,而且他攬權是為私,也是為公,因為在諸葛亮心中,公私的目的一致,那就是恢復漢室大一統,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會被後世在千餘年的時間裡不斷神化。其次曹操和司馬懿還是可以的,至少沒有廢帝或過分欺凌君王之舉。

  • 4 # 腫麼大企鵝

    先說一下哈 一般權臣都有政治智商

    這東西姜維沒有 排除

    魏國 曹操 曹丕 曹睿三代都沒有(司馬懿在那三代期間很老實 況且曹睿時期還有曹真以及一些曹魏老將 曹睿年富力強 他很老實)

    之後就是司馬氏專權 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司馬炎

    蜀國 真心諸葛亮以後就沒了 問題是蔣琬 費褘命都不長 蜀國國小 戰爭不斷 沒那個精力政鬥

    孫氏 諸葛恪 孫峻 孫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體的一些細胞變異經常就是癌症、腫瘤,難道就沒有良性變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