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業魔法師

    為你提供一個我以前學習到的,目前正在一直使用的一個高效率的閱讀方法。這個方法可以1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內讀完一本書,並且做完筆記,還能對著別人比較完整的講述出來。

    我是一個具有十幾年經歷的創業者,目前管理著30多人的創業團隊和創業型公司,深知在當今資訊爆炸時代和慘烈的市場競爭時代,誰能更加快速的掌握知識並有效運用知識,誰就更不容易被市場競爭所淘汰。因此我也一直在用這個方法,堅持每年閱讀上百本書籍。我的閱讀當然是希望快速掌握書中知識,獲得我想要的價值,而非是為了品讀書中優美的句子或情節。

    第一步、準備:我們可以用大概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筆先寫下書名;你想在書中得到什麼(閱讀目的),僅限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想得到這個(問題),也就是描述你的閱讀動機。

    比如你看一本書叫非暴力溝通。想要得到什麼(閱讀目的):你可能會寫我想知道如何與另一半不再爭吵。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之前兩個人總是莫名奇妙的發生爭執,鬧的很不愉快,我希望這樣的情況有所改進,這是閱讀動機。

    第二步、做閱讀筆記:時間要控制在40分鐘以內,帶著寫下的問題去書裡找答!!!必要時可以進行跳讀和略讀。看到和你問題最相關的關鍵詞、段落就記錄在表格中。左手拿書,右手那筆,手眼協作的狀態。表格中總共有20格,隨時觀察你記錄的關鍵字。過程會比較忙,嚴格控制在40分鐘以內,可用手機記時。

    第三步、進行總結:就是你仔細去瀏覽表格中所記錄的20個關鍵字,就會發現20個關鍵字可以進行歸納,歸納成3-5個重點或是一系列的動作。

    第四步、複述心得:用5分鐘的時間馬上拿著A4紙筆記,馬上覆述給朋友聽或用手機錄音給自己聽,你在這本書中所得到的心得,你會發現你是可以複述出來的。

    整個過程拿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1個小時去進行,不能上廁所、喝水等做任何其他事情。

    為什麼這個方式可以提升我們的閱讀質量呢?

    第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的工作記憶區其實只有2加減5個組塊,也就是3-7個組塊。很多人在看書的時候,會抱著一個心態,希望從一本書中得到很多精髓或乾貨。願望是好的,但人的大腦是不允許的,我們人類的工作記憶區是有限的。我們只會記住3-7個這樣的組塊。讀完一次不可能記住超過7個主要內容,這是人體的極限。能記住3到5類比較大塊的資訊,其實已經很不錯了。所以我們把一本書比作成一個果園,果園裡會有很多種水果,但你的籃子是有限的,只能挑選你最有用的拿走,不然什麼都拿不走。這也是為什麼,以前我們看完書什麼都忘記了,所以要明確目的。要抱著一個心態,當你眼中只有蘋果做為目標的時候,就只在書中摘蘋果,看到橘子等其他任何水果都不要,才能得到想要的。

    第二個原因是限定時間,可以大大提升大腦注意力。嚴格控制時間,從準備到複述,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摘錄20個關鍵詞,效率變高了。當你習慣了這種摘蘋果的方式,就會自然而然的再把這些蘋果進行分類,哪些是紅的、青的,哪些是好吃的、不好吃的。會知道摘蘋果的過程,知道怎樣去挑選蘋果,會總結出摘蘋果的套路。可以輕鬆的讀完一本書,也是在有限的工作記憶區內完成。如果在過程中,你看到很多橘子,你也很感興趣或認為有用,那就再用一張表格單獨閱讀。

  • 2 # 牧心微筆記

    首先要明確一點:有的書是可以透過快速閱讀來進行的,有的書不可以。

    能夠快速閱讀的,比如說一些工具類書籍、方法類書籍,我們能很快找到那個點,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資訊提取,並且能夠為我掌握、為我所用,並且不影響你對前後文的理解。

    不能快速閱讀的,比如一些經典類的文學小說,一旦快速閱讀甚至跳讀,就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的情節和精彩的片段,對於前因後果和上下文的理解會有偏差。再比如說一些學術類的書籍,你想要認真仔細地進行“分析閱讀”,搞清楚書中的邏輯關係和重要概念、重要推理。這個時候就不能快讀。

    當然,不快讀的前提是你必須要對此書有著強烈的興趣和認知的渴望。如果你都沒產生興趣,也不必非強迫自己去讀,除非它真的很必須。

    就我個人來說,工具書我讀得很快。最近在讀得羅曼羅蘭的經典《約翰克里斯多夫》以及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觀點的書籍,我就採取了分析閱讀的方法,讀得比較慢了一些,特別是哲學書籍,我還認真做了筆記。小說裡的金句,我也做了摘抄。

    希望對您有用!

  • 3 # 西米媽媽親子關係

    不知道你問的快速閱讀和我所理解的快速閱讀是不是一樣的。如果你說的是,很快速的讀一本書,比如小說,文學作品,什麼的,然後還能跟我慢慢讀,達到差不多效果,只是看書速度很快的那種,那麼,我可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嘻嘻嘻,這種方法,我也想知道,這麼多年,看書速度一直比較慢。還有一種快速閱讀,就是花比較少的時間,快速明白自己看的是什麼,需要看的是什麼的那種,這個我可以談一下個人看法。

    首先,效果非常好。要想快速有效的達到自己的目的,通常需要這麼幾件事情:

    一、瞭解整體結構。如果是一本書的話,根據目錄來看這本書是講了哪幾個方面,作者的邏輯機構,思維結構是什麼樣的。再根據目錄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大致翻看內容。看作者寫作的慣用手法。遇到很喜歡的,在細讀,慢慢品味。

    二、區分文體型別。通常一篇文章的話,我們需要快速區分文體型別,是說明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說明文抓提綱,看說明方法,捕捉咀嚼情感點;記述文找文章的主要內容,看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議論文找論點、論據,看論證。

    三、根據文章體裁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常見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這些可能需要細細品讀,並不適合快速閱讀,不然就失了閱讀的樂趣。

  • 4 # 愛幻想qm

    對快速閱讀的認識,根據個體差異會有所不同吧!如果習慣了、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方法,還是有用的。但根據需求不同,有些書適合快速閱讀,有些書則只能細嚼慢嚥,不能一概而論。

  • 5 # 趨勢為王

    在中國古代典籍裡早就有關於快速閱讀和記憶的記載,比如史書中記載東漢時期大天文學家張衡當時就具有“一覽便知”的本領,並依據其本領能對天文科學深有研究。在《後漢書·張衡傳》描寫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 可見當時的張衡那速讀記憶功夫是如何了得。 還有《晉書》載:“符融下筆成章,耳聞成誦,過目不忘。”在當今世界上,比如歐美髮達國家法國、美國等國都把快速閱讀訓練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並且把快速閱讀訓練的課程列入了中小學大學課程。在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又是相當快,有效的閱讀應當是掌握快速閱讀方法。

    所有的快速閱讀訓練諸如國內有十多年的jint都是基於眼腦直映原理的,此工具首先重點訓練人的眼晴看出去的字要多要廣要寬,這是提高閱讀速度的前提,比如其中的訓練版塊視幅拓展訓練;其次是訓練大腦反應速度,因為人的眼晴看到的馬上要讓大腦反應並記憶和理解,其中的訓練版塊焦點移動和舒爾特表就可以訓練大腦反應速度。只要重點訓練這兩方面的能力,閱讀速度和能力自然會提高很多。

  • 6 # 粉黑天空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句謊言?快速閱讀五字心訣大揭秘

    2小時前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句謊言?快速閱讀五字心訣大揭秘

    01

    關於閱讀,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好奇過這一波問題:

    閱讀不是一種享受嗎,為什麼要速讀?

    快速閱讀,會不會讀完就忘,那有意義嗎?

    一天一本書的人,是一目十行,還是每天花了八、九個小時在讀書?

    帶著疑問,我開始拜會《洋蔥閱讀法》中的劍士,試圖揭開謎團。

    首先試著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速讀?

    劍士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速讀就像是一群海盜的打劫計劃。在開始打劫之前,海盜們會先登島巡視一番,以確認這個島嶼是否適合花力氣去實施打劫。

    同樣,速讀只是閱讀的開始,而不是終點。速讀最重要的目的,是幫你快速甄別一本書是否有深入閱讀的必要,好書值得你讀上兩遍、三遍以上。但是在知識爆炸的當下,並不是每本書,都值得你反覆閱讀。

    如果我們不確定某本書到底有沒有用,但我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去閱讀,這時快速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第二個問題:速讀會不會讀完就忘記呢?

    關於這個問題,在知乎上有一個回答,是我認為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詮釋: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事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閱讀大抵如此,看過的書,思考過的問題,不一定非要時刻記住,但是已經內化成為你心智的一部分,和你骨肉相連,無法分割。

    圖片擷取自知乎

    第三個問題:速讀是僅僅提高閱讀速讀嗎?

    劍士給我的答案,是要學會快、狠、準的“砍殺”,而不是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閱讀。這,也是每年讀300本書的各路高人們都在使用的技巧。

    另外,很多速讀文章沒有告訴你的是,速讀並不適用於所有型別的書籍,比如說小說、電子書。

    為什麼這麼說,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02

    廢話少說,直接給大家上乾貨。

    在《洋蔥閱讀法》裡面,給我們講述了快速閱讀的五字心訣——因概少切復。

    備註:括號為終極狀態下,每一部分建議花費的時間

    因——提問(5MIN):運用你的好奇心,尋找你看這本書的目的

    概——預習(15MIN):看目錄、前序、後續,先了解清楚這本書的概要,並找出關鍵概念

    少——掃讀(10MIN):尋找概念,重點標記出來。

    切——切重點(45MIN):九宮格、RIA結合

    復——複習(30MIN):印象筆記,查漏補缺

    因——提問

    閱讀必須要調動起好奇心和興趣。讀書要有目的如果你知識沒有任何目的地隨便翻幾本書,大腦就無法參與閱讀。

    同時,將讀某本書的目的寫下來。比如,讀古典老師的《躍遷》,就想到了“聯機學習”。你可以問自己:什麼是聯機學習?怎麼樣進行聯機學習?在讀完這本書時,要尋找到答案,你也是你讀這本書的驅動力。

    概——預習

    瀏覽封面、封底、序言、後記,甚至看看這本書的作者有沒有其他人推薦過,或者這本書是不是一個體系的套書等,先了解這些內容,搞清楚狀況,再開始閱讀。

    用目錄畫一個思維導圖,是一種快速瞭解書本的好方法。但是切記沒有重點,將作者提供的列表結構直接變成了圖形機構。

    好的思路是,某本書有10個章節,有4個章節是重點內容,那我們所繪製的思維導圖的結構就有4個分支。或者這本書我提了3個問題,針對這3個問題來畫思維導圖的分支,每個分支回答清楚一個問題。

    少——掃讀

    要掃讀翻閱整本書?因為如果單憑目錄判斷重點內容,有些內容會被我們遺漏,用10分鐘時間把整本書快速掃讀一遍,這樣對整本書的結構就有了大致的瞭解。

    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其實真正有用的資訊,只需要花20%的時間就能獲得,80%的重要資訊集中在20%的內容裡面。

    掃讀的時候,可以用熒光筆、便利貼、摺頁等方式標註出重點概念和關鍵詞。

    掃讀時追求的是速讀,這個時候如果默唸會影響速讀。小六的方法是嘗試在心裡發出“嗚嗚”的聲音來干擾自己;也有些人會嘗試用呼吸來調節自己的閱讀速度。在我看來,都可以嘗試,重點是尋找最適合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

    切——切重點

    對於技能類書籍,一本書裡的核心概念不多,如果一個章節講述一個概念,大概33個概念就可以成書。如果要快速閱讀一本書,實際就是把這本書裡的核心概念搞清楚,其他的案例、故事等居其次。

    只有瞭解概念、串聯概念、懂得概念,才能掌握概念。

    掌握一個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有兩個逼自己輸出的好方法:

    2、RIA便籤讀書法,拆書幫趙周老師《這樣讀書就夠了》有詳細講解,關鍵步驟有三步:I用自己的話重述片段;A1搜尋自己是否有類似經歷;A2自己可以怎麼做。

    復——複習

    將九宮格圖、知識卡片、RIA便籤全部蒐集起來,問自己幾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搞清楚?接下來還有哪些書需要深度研究?關於這個主題還有哪些關鍵詞可以搜尋?知識體系是否已經建立完善?

    分享是一個反覆學習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教授別人內容是一種最好的學習方式。

    03

    在研究速讀的過程中,還讓我迸發了打造自己知識體系,並且如何運用的靈感。那就是:看書的時候,可以運用聯機思維,將一個主題的關鍵詞全部搜尋出來,當需要運用時,只需要把幾個概念組裝起來,按順序排列好,就可以輕鬆完成分享。

    具體以小六整理的時間管理概念為例,下圖是小六整理的全部時間管理關鍵詞,在知識管理的知識體系裡面,小六把這些關鍵詞放到了時間分配、怎麼做、怎麼執行三個板塊。

    當需要分享跟時間管理相關的主題時,僅需要從這個知識體系裡面抽取出適合的內容和案例,即可輕鬆完成一個高質分享內容的搭建。

    擷取自《洋蔥閱讀法》

    拍攝自《洋蔥閱讀法》

    這個方法適合於任何你希望打造的課程領域,將這個方法再總結下:尋找一本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並精讀——透過九宮格圖提3個問題列9個關鍵詞——自行解答提問——尋找到這個領域需要精讀的其他書籍——完善你的關鍵詞庫——打造你的知識體系並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課程體系

    04

    看到這裡,有沒有激起你挑戰一天讀完一本書的挑戰欲呢?

    我反正準備找一個清晨來試試看。

    說一句看起來矛盾其實並不矛盾的提醒:在閱讀裡,速度是我們最不在意的一部分。

    閱讀還是不能急,想真正實現一天速讀一本書,需要時間積累,給自己100天的時間去改。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找到了文章開頭問題的答案?

    速讀的本質,是對文章關鍵詞的迅速抓取。這個本質,註定了它並不適合於像小說這種題材的書籍。

    速讀的技巧裡面,需要運用到大量翻閱、劃重點的動作,所以對於電子書,這些技巧都很難施展開來。

    也許到了文章最後,我們再看題目,還有有一個源頭問題:我3天看不完一頁書,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我沒有時間啊。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些都是白扯。

    前兩天,《阿何有話說》的運營總監JUDY老師在她的私享會上跟我們分享了她的時間管理經驗。她的第一句分享就非常炸裂,她認為時間是不需要管理的!

    原因有二。其一,時間是具有流動性的。你沒有去做一件事,是因為你認為它不夠重要。但無論你做與不做,時間都在流逝。深以為然。

    之前我看過一個TED演講,主講是勞拉·萬德坎姆,時間管理領域權威專家。她的演講都在論證一個點:時間永遠會有,多忙的人都會有。關鍵是,什麼事才是最重要,最值得放在時間線最前面去做的。

    同理,看書的時間你也有,每個人都有,關鍵是,你認為看書這件事,有多重要?

    其二,時間是有累積性的。

    JUDY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學習一個30天的課程,你是連續學習30個小時效果好,還是每天學習1個小時的效果好呢?相信大家都會選擇後者。

    同樣,閱讀也需要拆分成一個個的小章節,每天完成一個小目標,然後對自己喊聽。這樣,即有利於總結內化閱讀內容,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心理獎勵,我已經順利完成裡今天的小目標。

    每年讀300本書,掌握方法,我相信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養護好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