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袁大大
-
2 # 調侃歷史
荊軻刺秦的主導者
提到田光,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如果你想了解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那麼田光是一個必須知道的人物,因為正是他一手策劃了荊軻刺秦。
《讀田光傳》唐·李遠
秦滅燕丹怨正深,古來豪客盡沾襟。
荊卿不了真閒事,辜負田光一片心。
以死相逼荊軻是衛華人,衛國又聽命於秦國,所以在國家觀念上荊軻對秦王沒有什麼仇恨。
在太子丹與田光商討完之後,對田光說:所言國之大事,願先生勿洩也!
於是在好友的死和太子丹的糖衣炮彈下,荊軻踏上了刺秦之路。
-
3 # 尋根拜祖
春秋戰國是一個講求“義”的社會,到戰國末年,“義”漸漸成了稀缺品,俠士是守衛“義”的最後一個群體。田光自刎,體現的就是“義”,為了他人利益甘願犧牲自己。不過,俠士的“義”,通常又包含了太多的狹隘性,田光將他的“義”給了太子丹,就是一種狹隘。
按當時的標準,田光是一個行俠仗義的逸民,終生不為官,遊走江湖,雖無所作為,但在當地有一定的名氣。本來田光的一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印記,像他這樣的俠士,那個年代不缺。
面對秦國的咄咄逼人,太子丹決定策劃刺秦行動,他的老師鞠武舉薦了垂暮之年的田光。顯然田光已經無法親自赴秦了,於是舉薦了荊軻,荊軻也答應了田光所託。
故事到這兒,田光這個配角本該默默退場了,但是太子丹的一席話,改變了田光的人生軌跡。
太子丹的一句話,觸碰了田光的底線商議完刺秦計劃,太子丹說了一句:“所言國之大事,願先生勿洩也!”咱們談的是國家大事,千萬別洩露出去!
這一句話,觸碰了田光心底最敏感的神經。田光說服荊軻後,嘆了口氣說:
“吾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洩,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願足下急見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話音一落,田光立刻拔劍自刎!
在田光的心裡,他認為既然能託大事,就應該是彼此信任的,現在太子丹居然對我有所懷疑。這種行徑,對田光來說不啻於侮辱!
假如田光不知道太子丹的計劃,可以名正言順地拒絕合作,既然知道了,田光就沒有退路,他就像一個受辱的烈女,在無法還擊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自殺以自清。
“節俠”田光自殺背後的三個“大義”這就是春秋戰國俠士的遺風,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人之利,高於自己的生命!
在田光的眼裡,他這麼做成就了三個“大義”:
一是為別人,不負所托
這個別人,既包括太子丹,還包括鞠武、荊軻。自己為太子丹效命,太子丹卻給他吃了蒼蠅,擔心中堅守的“節”,讓田光做不到把蒼蠅反甩給太子丹,他只能硬著頭皮,用生命炸裂的方式,完成太子丹的所託。
鞠武其實也是一個心存俠氣的人,他雖一直反對太子丹的舉動,但是還是硬著頭皮幫他完成心願。鞠武可以稱得上田光的至交,沒有人能理解,他為什麼會舉薦一名連走路都費勁的老人家。鞠武知道,人的價值存乎心。果然,田光沒有讓推薦他的鞠武失望。
田光的死,在某種程度上也助了荊軻一臂之力。保守秘密是其一,以生命垂範,也等於告知荊軻,你所擔負的責任,要比個人性命重要!
二是為國家,不惜生命
今天我們看待戰國七雄,是站在大一統的角度,刺秦就顯得很狹隘,但是對於燕國這個小團隊來說,又不能否認其中的“國家大義”。
戰國二百五十年,有多少人還記得“天下”,燕國貴族的利益也不能靠附秦得以保障。田光是燕國小團隊中的一員,產生為國捐軀的“大義”,一點也不奇怪。
三是為自己,不汙清白
田光之死,其實也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名節。俠士一生最看重的不是生命,而是節操,生命可以拋棄,名節不受辱,田光的清高,超過任何一位封建時代的貞潔烈女。
“大義”不大,田光“大中有小”冷靜思考,田光的“大義”其實真的不算“大”。
春秋戰國,“天下”的概念雖然日趨淡薄,但是有見識計程車人,還是應該能看得清天下大勢。比如商鞅、李斯、範睢、張儀、呂不韋,這些強秦的大佬,哪一個是秦華人?除了個人價值追求外,如果沒有一個胸懷天的心,怎麼能做出“助秦為虐”的舉動?
相對於他們的大格局,田光見其“小”,守著沒落的燕國,企圖阻止天下一統的潮流。
受人之事忠人所託,這本沒有問題,但是無視委託人的疑心病,反而用自己的生命,為別人買單,豈不是倒行逆施?
烈女受辱選擇以死自清,那是因為那個年代,女人的地位低下,她們無能無力。作為一個大名鼎鼎的俠士,把自己降低為烈女,看著悲壯,其實無能,也是輕視了生命的偉大。
田光的格局實在不能算大。
時代的悲歌與義的呼喚世上有一種悲情,叫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面對田光的“義”,我們實在不忍心指責他的“小”,因為那就是他個人心目中的“大”。
生活不能按“理”去活,精神也不能以“大小”區分,存在於個人心底的“義”,無論大小,其實都是組成時代精神的重要份子,燕趙多俠士,不正是田光這樣的“小義”堆砌的嗎?
隨著秦國一統天下,曾經流行於華夏的俠義,逐漸成了稀缺品,一個重利輕義的時代到來了。人活得更加理性了,那個康概悲歌的年代,卻永遠封存了。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義”竟然是如此寶貴,田光的“小”,放在精神世界裡,又是那麼的“大”!
-
4 # 海洋情感小屋
原因很簡單,田光把荊軻推薦給太子丹,去完成刺殺秦王的任務,無論事情成功與否,荊軻都難免一死,田光作為荊軻為數不多的朋友,心裡有所虧欠,他用自殺來全朋友之義。(願意和荊軻同生共死)。
第二個原因是田光對太子丹這種人應該是非常瞭解的,如果荊軻不願意或者臨時變卦,太子丹一定不會放過田光,所以田光用一死來斷掉荊軻變卦的可能性(你看看我作為朋友對你這麼夠意思,你老兄千萬不能對不起我這個朋友的舉薦啊)。
第三個原因田光早晚必死,無論刺秦成功還是失敗,燕國一定會遭到秦國的報復,那時候燕國一定會把田光交出來平息秦國的怒火,到時候可就不是一刀的問題了,可能倍受折磨之後五馬分屍也說不定。田光很清楚自己的處境,自裁比作替罪羊好得多了。最起碼少受很多痛苦。
第四個有點黑暗,田光希望燕國陪葬。他向太子丹推薦荊軻全了他對國家的忠,自殺全了對荊軻的義,而自己和朋友被太子丹逼著送死,他希望秦國幫他們報仇。秦王不管死不死一定會找燕國要個說法,以燕王喜的性格秦國太子丹一定會被當成主謀交出去,秦國也不可能留下太子丹的小命,這樣他和荊軻的仇就算報了。
所以說田光一死不但忠義兩全,而且還能幫自己和荊軻報仇,算是比較完美的設計
-
5 # 方圓論壇
在古代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豪爽好交遊、輕生重義、勇於排難解紛、輕生重義、勇於救人急難。這樣的人在古代被稱為遊俠。《韓非子·五蠹》記載“廢敬上畏法之民,而養遊俠私劍之屬。”這就表明遊俠是不被法律所允許,並且遊離於法律之外的。這些人通常是法律為無物,他們任意行事,只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具體是不是違背律法就忽視他們所考慮的事情了。而田光就是遊俠之中的佼佼者。
田光,戰國時期燕華人,他雖然是遊俠之一,但又和傳統的遊俠略有不同。傳統遊俠除了好勇鬥狠之外並無其他的才能。但田光不僅武藝高強,他的學識還非常的淵博,再加上田光急公好義,所以田光在燕國非常的有名。原本以田光的名聲和地位,哪怕是出仕為官都不是什麼難事。但田光厭惡官場的勾心鬥角,也對於亂世紛紛擾擾十分的排斥,所以田光依舊活躍在民間,和各行各業的人交朋友,逍遙痛快。暮年時期就留在燕國國都居住。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田光結識了燕國大臣鞠武,後來又透過鞠武認識了燕太子丹。
在秦國發動統一戰爭時期,太子丹趁機從秦國逃回燕國,結束了當作質子的生活。回到燕國後,太子丹一直想方設法的想要終結秦國的擴張野心。他和自己的師傅鞠武商量許久也沒有拿出什麼具體行之有效的辦法。最終鞠武想到了刺殺,所以不要他把田光介紹給了太子丹。太子丹也聽說過田光的“光輝事蹟”,所以太子丹十分高興的和田光見了面。太子丹見到田光之後,和田光探討了秦國的暴行,以及刺殺秦王的可行性。田光肯定了太子丹的行刺計劃,但他對太子丹說“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及其衰老,駑馬先之。"今鞠太傅但知臣盛壯之時,不知臣已衰老矣。”他拒絕了太子丹的邀請。但是給他推薦了當時遊歷到燕國的荊軻。並表示願意幫助遊說荊軻。太子丹只能作罷,他希望田光可以遊說荊軻。但為了保密,太子丹對田光說“所言國之大事,願先生勿洩也!”
之後田光見到了荊軻,並且對荊軻說了自己舉薦他幫助太子丹做事。在荊軻答應後,田光對荊軻說“吾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洩,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願足下急見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毅然拔劍自刎。可見田光的自殺就是對太子丹表明自己會以死明誓,確保刺殺機密不洩漏。而且田光也深知,自從他知道了太子丹的刺殺計劃,並且拒絕接受任務後。他就已經離死不遠了。太子丹是絕對不允許刺殺計劃洩漏的。而田光沒有接受任務,那就代表田光有可能會洩密。即使田光不自殺,那麼太子丹也很有可能會為了保密而除掉田光。田光正是因為深知自己必死無疑。所以才選擇了自殺,起碼這樣走的體面一些。
-
6 # 漢水長流
一本《東周列國志》讀後的最大感觸是東周多義士。從專諸刺王僚到荊軻刺秦王,四百年的歷史中,為報主恩而捨命的事兒,層出不窮。
《東周列國志》相對於《三國演義》更接近於歷史的真實,因為許多事件是從經傳上而來,所以馮夢龍稱之為"羽翼信史而不為"。因而,我們看那段歷史中的人物所為,在當時來說還是有現實意義的。
其中春秋時期晉國的豫讓為給被趙無恤殺死的智伯報仇,曾二次剎殺趙無恤,在被抓住時,無恤問他,你以前給範氏做事,範氏死在了智伯手裡,你背叛了主人,去給智伯賣命,這是為什麼?豫讓從容答道:"範氏只把我當路人,我只能以路人報之,而我自從走進智伯府裡,蒙其解衣推食,以國士相待,我自當以國士報答他……"趙無恤聽完豫讓所講,深受感動,決定放了他;然而,豫讓卻在因為為智伯報不了仇的情況下,自刎為主殉道。
豫讓的話說得很實在,這個理兒古今通用,當下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其實本質完全是相同的。
"士為知己死",就是當時士人的道德標準。王丶士丶民是支撐中國先秦時期金字塔型的文明骨架。士的所為追求的是一種理想,而這種理想是建立在他所服務的王或貴族的認可並給予禮遇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當需要用生命來捍衛這個理想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捨生取義。
其實《東周列國志》中戰國時期燕國的田光就是這樣的人。
燕國太子丹從秦國逃歸。知道秦國在滅掉趙國之後,下一個目標的就是燕國。舉目華夏再也不能成合從之勢,對抗強秦。此時,在太傅鞠武引薦下,丹結識了名叫田光的江湖隱士。鞠說,臣所識田光者,智深而勇沉,且多奇計,太子必欲圖秦,非田光不可!由於形式緊迫,丹己經沒有時間組織人馬和強秦真刀真槍地幹,況且還不一定能打贏,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走捷徑。當時田光約有50歲,太子丹對他禮節周至,長跪不起,把刺殺秦王的想法告訴了田光。田光說,辦法是辦法,不能有半點差池,只能成功。丹就把夏扶、宋意、秦舞陽三個老鐵叫到田光面前,田光相過,待他們走後,和丹說,這三個人都不能擔此大任。夏扶血勇之人,怒則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恕則面青,秦舞陽骨勇之人,恕則面白。恕形於面,這不等於讓人起疑嗎?田光把致友荊軻介紹給丹,說荊乃天下神勇之人,定不負太子,完成此任。太子丹別提有多興奮了,趕緊令人備下一桌豐盛的菜餚,哥倆推杯換盞邊喝邊聊,此時,太子丹完全換了一個人似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不是太子呢?太子丹喝高了,但沒醉,他告訴田光,此乃軍國大計(刺殺秦王),勿洩他人。
第二天,田光來到荊館見荊軻,說,太子禮賢下士折節重客,這樣的人太難遇,你的抱負到了可以一用的時候了。嗨!我老了,不中用了,不能報答太子,希望你能夠不負剎殺秦王的重託。太子讓我保密。密己洩,望先生速速歸報太子,說罷拔劍自刎而死。
死因:其一是刺激荊軻完成任務。其二自己能為太子做的事都己做完。第三以死明節且報答知遇之恩。
那個時代的人還就那樣,腦袋似乎一根筋,不象現在好多人那樣思想複雜。縱觀先秦時期,自從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後,真沒有漢奸見於史書,說明那個時代計程車人視名節比生命更可貴,正是這種思想的影響,由白狄人(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山國,儘管國運持繼百年,由於為華夏人所不齒,所以司馬遷在《史記》裡也就簡略地一帶而過。
回覆列表
荊軻刺秦王背後的謀劃者是誰?是名士田光,此人一直行俠仗義,廣交朋友,而與荊軻交往最為投機,給太子丹謀定了刺殺秦王的計劃後,他不惜用一死,來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謀劃刺殺嬴政的田光為何自刎?其實不單是因為太子丹懷疑,更為逼荊軻上路,太子丹的不信任只是田光對荊軻說的一個藉口而已,用自己的死,逼迫著荊軻去刺秦王才是田光的真實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