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創意HUB

    過去的幾年,建築和環境的設計理念似乎有了很好的轉變。從以前的虛構環境的建立,到今天更多的設計師講究的是如何把建築、光線、人文和自然環境考慮在一起。這些建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上已經開始充分的發揮作用。

    曼谷,作為亞洲地區的國際化大都市,購物中心的發達程度已經完全的改變了人們生活條件和空間形式的進化。高密度的城市空間,那些大型的購物中心則沒有很好的考慮戶外公共空間的設計。

    位於曼谷市中心的The Commons(東羅站文青商場)是一個典型的“小而美”社群購物休閒中心,旨在創造一個活躍而舒適的公共室外空間,讓人們可以在一年四季享受其中。此專案也在2017年的各大建築獎項中被評為最佳城市生活垂直公共空間。

    The Commons最大的不同是公共空間的設計,商場的一二層是一個巨大的開放式休閒空間,擁有漸進式的臺階和坡道,採用木塑複合材料替代木板,用花草樹木裝飾,像一個後花園,餐廳和零售店置於花園中,怪不得被稱為曼谷的“後院商場”。

    而三層和四層圍繞中庭設定室外空間,佔去每層將近百分之三十的面積,與底層相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公共活動中庭。這裡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貫通整個建築,形成自然通風,此外還在天窗下的頂棚內設定了兩套工業風扇進行機械送風和排風,保證在特別炎熱的時候中庭空氣依舊可以流通。

    不像一般的商場上樓要繞來繞去,The Commons 平緩的臺階和自然的風景可以不知不覺引導人們向上探索。這裡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是一個休閒的社群活動空間,這也是曼谷為數不多可以接受小寵物的商場,並且有一個小型的兒童遊樂場 Little Pea Kids Common,提供“寄放”小孩的服務,確實適合帶著小孩和寵物來度過一個慵懶的週末下午。

    芝加哥河,是橫穿芝加哥城市中心最重要的河流。這條河原為蜿蜒曲折的沼澤性河流,後首次改造成運河,以支援該市的工業轉型。而隨著工業汙染,芝加哥河一度是汙染嚴重的臭水河。

    整個湖濱空間以全新的思維方式規劃,新的建設並未以建築為導向,而是打造更多的步道和休閒空間,將步道設想為一個更為獨立的系統——透過形狀與構造的改變,構成一系列有規劃性的新河流連線形式。

    新連線形式使沿河區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每個街區體現出不同濱河型別的構造與規劃,包括了海濱廣場,河灣,河畔劇場,水景和碼頭等綜合性的城市空間。

    www.chicagoriverwalk.us

    紐約High Line,這原本是1930年修建的一條連線肉類加工區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的高架鐵路貨運專用線,在上世紀80年代遭到廢棄後,經過改造而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高架公園。

    該公園以野趣、野生為特色,在一個高樓林立繁華大都市的核心地帶營造了一片別樣的自然公共空間,成為紐約人深深引以為豪的新地標。High line公園不僅僅只是公共綠地,而更像是社群活動的新場地。公園在這裡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藝術節,親子活動等,甚至還有社群招聘和教育活動。

    伴隨著High Line專案的推進,它在周邊地區也產生了很大的輻射效應,所帶動的有住宅、商店、學校、辦公樓等等,整個地區都開始跟隨著逐漸復甦,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投資進入,舊廠房、舊住宅逐漸翻新,很多老舊的歷史建築得以復甦。

    現在的這段高線公園僅僅是一個開端,在將來,與High Line相連線的鐵路調車場也將轉變為一個更加宏大的再開發建設。

    www.thehighline.org

    公共空間設計的概念不僅僅在戶外,如今在住宅或辦公樓也開始蔓延。

    新青年公社New Youth Commune, 是一座混合型的青年居住社群,位於萬科松花湖度假區的邊緣,與自然村落接壤。建築可容納800人,上層居住著萬科員工,中層租賃給小鎮上的個體經營者,首層供學生等營地活動使用,並向周邊村民開放。

    建築師基於多年對衚衕、筒子樓、城中村等中國獨有的“混居”現象的大量研究,在學習青年社群的生命力機制時,按人的生活起居和鄰里關係進行細緻的空間分級梳理,推演出一套靈活自由的公共空間組織邏輯,定義了一種多元的新“集體宿舍”生態。

    利用公共空間產生價值的最佳典範就是WEWORK,在首創公共辦公空間的概念後,專案遍佈全球各大城市。

    最新的上海淮海路專案入選到2017年公共辦公空間的最佳案例。專案位於淮海中路與思南路交匯之處,原本是法租界的四層建築,如今被賦予了當代氣息。落地玻璃窗將美好的自然採光引進辦公空間內,同時樓宇內設計獨特的樓梯將不同元素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白菜每斤1.9元,大蔥每斤8.6元,算是哄抬物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