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馬改作文
-
2 # 星趣樹思維導圖
第一種是“拆詞解釋法”。
就是先一個個理解詞語中的字,然後再通順地 將它們連起來。
例如,統編教材第14課《桂林山水》中“水平如鏡”這一詞語,就可以 用這樣的方法來解釋。首先解釋字:水,水面;平,平靜;如,好像;鏡, 鏡子。最後,連起來就是:水面平靜得好像一面鏡子。要注意,連詞成句時 一定要把句子連通順了。
可將“拆字解釋法”進一步細 化成三步,更便於操作。
第一步,先用“拆字法”把詞拆開。比如,“千姿百態”就可以拆為兩 組:千和百、姿和態。
第二步,就是理解。“千和百”就可以理解為“許多、多種多樣”的意 思,而“姿和態”呢,就可以理解為“姿態、樣子”等。
接下來是第三步,可以把字的意思加起來,也就是“詞義相加”,這樣, “千姿百態”就可以理解為“許多、多種的樣子、姿態”。
我們來編一首兒歌:學習詞語好方法,
一拆、二想、三理解;
只要用好“三步法”,
詞語理解不用怕。
第二種是“換近義詞解釋法”。你先找出這個詞語的近義詞,代入句中讀 一下,意思相同就可以了。
例如,統編教材第11課《魯迅與時間》中有“悔恨”這個詞,就可以用 這個方法來解釋。
再比如“尋覓”這個詞也可採用此方法,因為它的近義詞是“尋找”, 故該詞語的意思也是“尋找”了。
第三種是“聯絡上下文理解”。先把這詞的上下文讀幾遍,想想這個詞語 在句中的作用是什麼,然後根據課文中的某些句子來解釋。例如,統編教材 第12課《繁星》中的“搖搖欲墜”一詞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解釋。首先讀懂 課文,然後想想這個詞的大概意思是“東西搖搖晃晃的,好像快要掉下來似 的”。最後,根據課文中的“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中的 “星也在動”和“低”就可以解釋為:星星在天空中搖動,它們非常低,好 像快要掉下來似的。
又比如“七嘴八舌”這個詞,在文中找到“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議論 開了”這個句子,“七嘴八舌”的意思也就知道了。
第四種:重點字理解法。即透過理解詞語中的重點字,來理解這一詞語的意思。
例如,“目不暇接”這個詞語,“目”的意思是“眼睛”;“暇”的意思是 “空閒”。那麼“目不暇接”的意思就是: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閒不 下來。
又比如,“嫵媚”這個詞語,透過看兩個字的部首,從中知道,這個詞語 一定跟女子有關係。再根據上下文,大概就可猜出這個詞的詞義。
理解詞語是閱讀分析中的難點,有的同學最不喜歡做這類題目,但這類 題目往往又是最易失分的。其實,只要方法對頭,這類題並不會有多難。
-
3 # 老穆說語文
在現代文閱讀中,理解詞語含義題是基礎且又古老的一道試題!
為何說它古老呢?因為我們從小學時就開始考此類題型,只不過在當時考的大都是“詞典義”或淺層含義。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認知能力的提高,詞還是那個詞,只不過“意”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種子”,小時候種子就是種子,長大後,種子已經變成了“理想”的代名詞!
好!咱們閒言少敘,要想徹底地理解一個詞語的含義,首先得知道哪些詞語是重要的?是值得命題老師去出題的?穆老師為大家整理如下:
具體的思考角度和答題步驟如下:
你掌握了嗎?
希望穆老師的方法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味哎兒
沒別的辦法只有把字典裡的字意弄清楚再同口語詞聯絡聯接起來,而後由此連線文章書籍上的句子,才可理解語文中詞語的意思與意事。
意思基本都明白,不述。
意事指“成語.諺語.文言文.辭語”等幾個字甚至辭語的只一個就是一個事物或故事的詞語內函內容。
一個字為一物事甚至故事是漢字獨特於世界各文字的體現。
回覆列表
這個我特別有心得。要講得講一兩個小時。對於詞語的理解,那可不是一般人想得那樣簡單,以為把意思背來即可。
比如,紅色這個詞語。你怎麼說才叫理解了它呢?要調動各種感官去吃掉“紅色”這個詞語。
紅色,視覺,味道,硬度,溫度等各方面情況要能一一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