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都肉多多

      如何預防慢性病?

       一、頭痛:百會穴能解大部份頭痛

      戶外高溫炎熱令人頭暈,一進到室內低溫的冷氣房,原本擴張的血管、肌肉瞬間收縮,更令人頭痛難耐。

      按摩方法:此時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

      如頭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後腦疼痛,可將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舒緩症狀。

      二、眼睛疲勞: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酸脹

      長時間盯著電腦、電視、看書、看檔案,眼睛酸澀難受,可按壓眼部四周的穴位緩解。

      按摩方法:循著眼眶骨,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輕輕按壓眉毛內側的纘竹穴、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眼睛下緣落淚處的承泣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直到感覺酸脹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迴圈,並且刺激整個眼部周遭肌肉,舒緩不適。

      貼心提醒:眼壓高、青光眼、高血壓者或眼睛有紅腫熱痛時,切忌按摩穴道。

      三、過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有過敏體質的人夏天待在冷氣房症狀將更明顯。低溫會刺激鼻腔、氣管,尤其藏汙納垢的冷氣濾網蓄積大量塵蟎,容易誘發呼吸道問題,不停流鼻水、打噴嚏、咳嗽。

      按摩方法: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緩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印堂穴則在兩眉頭中間,兩個穴道都能散鼻部鬱熱,按壓至感覺發熱即可解決困擾。至於喉嚨痛或咳嗽,試試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於胸骨柄上緣中部微凹處,是氣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氣。少商穴屬肺經,位於大拇指指甲根部內緣,是治療咽喉症狀的特效穴,能緩減咽喉疼痛。

      另外,平時保健可以按壓風池穴,位於脖子與後腦交接處的凹陷,約在髮際之上,風池穴走膽經,幫助清熱。

      四、肩頸痠痛:大範圍按摩肩頸及上背部

      肩頸僵硬痠痛幾乎是每個上班族的困擾。

      按摩方法:解除頸部的不適,可雙手抱頭按風府及風池穴。風府穴在後腦髮際往上約1指幅中央處,風池穴則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專家提供的簡易方法是,從風池穴循著髮際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許多穴道,都能放鬆頸部。

      舒緩肩部僵硬,可試試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約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貼在右肩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點就是天宗穴。

      不過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例如常用的肩井穴,一人坐著,另一人站在背後雙手前臂放在背按摩者坐的肩井穴(在耳朵垂直與肩膀交會處)前後。也可請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範圍的按摩,觸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緩解緊繃的肌肉。

      五、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腸胃功能失調的毛病,雖不是大病,但症狀發作時相當惱人。

      按摩方法:脹氣令人坐臥難安,按壓內關穴及天樞穴有助消除脹氣。內關穴在手腕橫格紋以上距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而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便秘時,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4寸處)、孔最(肘橫紋下4寸處)、天樞穴、合谷穴,都有助腸胃收縮。或者依照升結腸(右腹部從下往上)、橫結腸(肚臍上方由右到左)降結腸(左腹部從上往下)順時針方向搓揉,會按到腹部促進腸胃蠕動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別急著吞胃藥,按摩或熱敷足三里(膝關節下方3寸)、按壓中脘穴、天樞穴都能減輕疼痛。至於平時腸胃功能的保養,可按摩脾經和足三里穴,強化腸胃功能,脾經為足部大拇趾外側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輕壓或熱敷5~10分鐘。

      六、生理期不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飽受經期紊亂、經量過多、經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

      按摩方法:經痛時試試看刺激行間穴、三陰交。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

      而位於腳外踝上方距離4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的三陰交,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應該是寒氣太重、凝結小腹,刺激三陰交可以去除體內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擾,可以試試按摩足部太溪(補腎陰,位於內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點)、足三里(補氣)、等穴道,均可解決生理週期不穩定。

      七、手腳冰冷:湧泉穴促進血液迴圈

      體質虛寒,血液迴圈不良,經常手腳冰冷的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呼吸道及腸胃都會有問題,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症爆發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壓湧泉(可滋陰補腎,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關元(肚臍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進血液迴圈,減少不舒服的症狀。

      八、失眠:合谷、神門穴幫助安神

    臺灣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按壓穴道有助氣血執行順暢,幫助你入眠。

      按摩方法:先試試神門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緊拳頭,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鎮靜安神。

      合谷穴能行氣止痛、內關穴友寧心安神,理氣鎮痛,紓緩心悸、胸悶及失眠症狀的效果。

  • 2 # 純淨星空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複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常見的慢性病有:呼吸系統: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哮喘 、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纖維化;

    迴圈系統: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統: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結核、慢性腸炎、慢性腹瀉、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膽囊炎;

    泌尿系統:慢性腎炎、慢性腎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血液系統:慢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內分泌系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亢、甲減;

    代謝和營養:糖尿病、營養缺乏病、痛風、骨質疏鬆;

    結締組織和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徵、血管炎、特發性炎症性肌病、系統性硬化病、骨性關節炎。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極其昂貴,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吸菸、過量飲酒、身體活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60%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與遺傳、醫療條件、社會條件和氣候等因素有關。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菸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險因素。如何預防慢性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會長王隴德表示,體能消耗過少,包括體育鍛煉過少和日常活動的減少是慢性病發生的首要因素。因此,他建議每週至少要鍛鍊三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最佳的鍛鍊時間是下午4~5時左右,其次為晚間飯後2~3小時。鍛鍊的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運動和器械、啞鈴、拉力器等力量型的運動。他建議,耐力型和力量型運動要結合,即便是65歲以上老年人每週也應該進行2~3次8~10種的力量型鍛鍊。除此之外,王院士在最近的一場講座上現場傳授16字“健康箴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吃飯先五六個肉菜,然後上一個素菜‘點綴’,最後上水果,這是我們宴請的一般順序。”王隴德說,這樣的就餐順序其實跟人體消化的過程是相反的。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個網球”原則:每天食用的肉類不超過1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主食相當於2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水果要保證3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蔬菜不少於4個網球的大小。此外,每天還要加“四個一”,即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及1塊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 3 # 失控的葡小萄

    不吃高鹽,高糖食物。高鹽會使人的血壓升高,容易得高血壓。高糖食品會使人體內熱量增加,營養減少,導致身體肥胖,從而增加了得糖尿病的機率。

    儘量不吃醃製,熏製食品。醃製食品中含有亞硝酸鹽,想必大家都知道,亞硝酸鹽會對胃腸造成危害,易得胃腸癌。熏製食品中含有苯並芘,這種物質也會導致癌病的發生。當然,偶爾吃一些品嚐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長期吃。

    不吸菸,少喝酒。吸菸會增加肺癌的患病機率,煙中的尼古丁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是造成心臟疾病的罪魁禍首。煙霧中含有的焦油,接觸到的部位會產生癌變。少喝酒有利於身體健康,但大量長期喝酒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容易得肝癌,肝硬化等慢性疾病。

    平常保持心情舒暢,就不會得抑鬱症,心情舒暢能增強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可以看看電影,旅旅遊,多與朋友交往等。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迴圈系統,提高抗疾病的能力,增進身體健康。

    一日三餐營養搭配要合理,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低脂肪,多吃水果和蔬菜。營養搭配已經講過,在這裡不再詳細說了。

    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致病因素,及時改善,保持身體健康。

  • 4 # 劉明瀟

    1.減少鹽的攝入。使用鹽勺,鹽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6克。儘量少吃鹹菜、鹹鴨蛋、鹹魚、臘肉等。做菜的時候多用涼拌、蒸煮等方式,少用紅燒、適量加醋,少放醬油、味精。

    2.適當運動。提倡每週進行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步走、健身操、騎車、游泳等。少開一天車、少坐一站地、少爬一層樓。做家務時要有運動意識,如收腹、伸展肢體等。

    3.平衡飲食,總量控制。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果。烹調方式多用蒸煮,少用油炸。經常吃全麥麵包、麥片、玉米等粗纖維食物。減少動物油脂以及糖類的攝入。細嚼慢嚥,八九分飽,不“打掃”剩飯。

    4.控制體重。膳食與運動做到量入為出。不在睡前吃東西。在衛生間稱體重、量腰圍,經常測量(健康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

    5.限制飲酒。限量飲酒,最好不要喝酒。建議:男性啤酒應少於250ml,或者葡萄酒少於100ml,或者白酒少於50ml;女性飲酒量減半,不提倡飲用烈性酒。

    6.戒菸。

    7.定期體檢、定期測定血壓。每年體檢一次。

  • 5 # rita最晴天

    常見的慢性病包括:

    1.呼吸系統: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哮喘 、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纖維化;

    2.迴圈系統: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3.消化系統: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結核、慢性腸炎、慢性腹瀉、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膽囊炎

    4.泌尿系統:慢性腎炎、慢性腎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5.血液系統:慢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6.內分泌系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亢、甲減;

    7.代謝和營養:糖尿病、營養缺乏病、痛風、骨質疏鬆;

    如何預防:

    1.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2.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3.每天刷牙,飯後漱口。

    4.不在公共場所吸菸,尊重不吸菸者免於被動吸菸的權利。

    5.少飲酒。

    6.注意飲水安全。

    7.講究飲水衛生。

    8.膳食應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9.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10.膳食要清淡少鹽。

    11.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12.生病後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按照醫囑用藥。

    13.不濫用抗生素。

    14.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

    15.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

    16.每年做1次健康體檢。

    17.經常開窗通風。

    18.堅強運動與鍛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學校有哪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