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8192534657

    《論語·為政》第二章便是孔子對於詩的讚歎: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成為後世詩經學的重要範疇,也是後世文藝理論探討比較多的話。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是“邪”字。朱熹翻譯說:程子曰:“思無邪,誠也。”誠就是真誠,不虛偽。“邪”在古代是徐虛的意思,即吞吞吐吐,要說不說,不說還想說,不敢直抒胸臆。而《詩經》各篇確實是真情流露,敢愛敢恨,實話實說,毫不矯情,思想感情真實而不虛假,這是大美至美。這句話對於理解《詩經》很有幫助。

    因為“思無邪”很重要,因此我們再展開一點解說。首先,《論語》本章出現在《為政》的第二章的位置上,就值得我們格外重視和深思。

    《論語》篇目章節的排列是大有深意的。我對本篇主旨概括為“‘德政’是本篇之骨骼筋脈,守正、真誠是主要表現與要求。人終生要走正途是本篇之主旨大綱。”對於“思無邪”一句,漢代包鹹註解為“歸於正”,肯定是對的,與全篇的主旨一致。但還要進一步的闡釋,“邪”的本字是地名,許慎《說文解字》解釋此字說:“邪:琅邪郡,從邑牙聲。”135下 段玉裁的《說文解欄位注》只是解釋其作為語氣助詞的“邪”與“耶”意義相近,並沒有解釋作為實詞的用法。如果從字形來看,就應該是地名。如何引申到“歪邪”,與“正”成為反義詞,難以考證。但孔子在這裡的用法,肯定是“不正”的意思。但這裡的不正,不是淫邪的意思,而是“不真誠”、“不純正”,即虛偽、矯情、巧言令色。其側重點在提倡實話實說,真情真發,而不是虛情假意。因此,“思無邪”就是真情,屬於真善美中對於“真”的要求和肯定。

    “真”就是不欺,誠信,而誠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質,甚至可以說是“仁”的基石。如果沒有誠信,則“仁”便成為空中樓閣,虛幻不實了。

    《論語》中講到誠信的內容則太多了。孔子關於誠信的最主要人們能夠耳熟能詳的論述也在《為政》篇中,即第二十二章:“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強調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在社會上可以前行的前提,這絕不是偶然的。“誠信”與“真”本質內容上一致,可見“真”是文學作品的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侯惇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