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兒LUCKY
-
2 # 痛風醫生劉良運
我是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痛風科醫生劉良運,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痛風的臨床病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血中尿酸濃度高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通常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會有第一次痛風關節炎的發作或是其他臨床表現,這時候才開始稱之為痛風;從未有過關節炎發作或其他臨床表現者,只能稱為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此時雖然血中尿酸濃度高,但臨床上無症狀,必須經由血液檢驗才能發現。高尿酸血癥只是一種生化上的異常,注意增加運動、增加水分攝取、調整飲食等生活型態調整,或找出引發高尿酸原因予以矯正,血尿酸值可能會回覆正常。
但若仍持續出現高尿酸血癥,未來進展到患痛風的機率,隨著血液中尿酸濃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需要注意的是,90%一直只在輕度升高範圍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可能終生都不會痛風發作。除血中尿酸濃度高以外,包括肥胖、體重增加、喝酒、高血壓、使用利尿劑、腎功能不全的人也是發生痛風的高危險群。
基因因素亦為重要因素,腫瘤壞死因子基因863C/A多型性及位於染色體4q21的第二環GMP-依賴性蛋白激酶基因、轉型生長因子β1基因869T/C和-509C/T多型性與痛風也呈現顯著相關。
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但必須找出潛在引起高尿酸血癥的原因並控制相關問題和疾病,尤其是未來可能惡化心血管風險的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
藥物如阿司匹林、酒精、利尿劑、抗結核藥、環孢靈、化學治療藥物等會導致血尿酸增加,少數使用者可能會引起高尿酸血癥而造成痛風。
急性痛風關節炎——突然劇烈關節疼痛急性痛風關節炎,大多為單一關節炎,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劇烈的關節疼痛,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出現紅腫熱痛,但後期可多處關節炎發作和發燒。急性痛風關節炎大多是突然發作,常在午夜或凌晨發病,半夜被刀割般的疼痛所驚醒,有些病人可有輕微疼痛或刺痛為痛風發作的先兆。急性痛風主要侵犯下肢遠端關節,初發時好發關節的頻率依序為第一腳趾關節、踝、膝關節等,關節紅腫、灼熱發脹,不能觸碰,甚至不能蓋被子。
60%-70%首發於第一趾蹠關節,反覆發作逐漸影響多個關節,大關節受累時可有關節積液。最終造成關節畸形。夜間或清晨,通常在幾小時內達到頂峰,常不能被觸及,皮膚髮紅髮亮,並會導致脫屑。大多是突然發作,常在午夜或凌晨發病,有些病人可有輕微疼痛或刺痛為痛風發作的先兆。急性痛風關節炎主要侵犯下肢遠端關節,初發時好發關節的頻率依序為第一腳趾關節、踝、膝關節等。若血尿酸值持續過高,經過一段時間產生結晶在關節腔內沉積,急性痛風關節炎的發作頻率大多會隨時間增加。
急性痛風通常是短時間攝入嘌呤過多而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發病,而且常常是晚上發病,半夜1-2點鐘,腳的拇指和手拇指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發熱,關節周圍常見瀰漫性紅斑。痛風最常見的表現包括:
普通的痛風,就是走路的時候感覺不對勁;
再進一步,就是走路需要踮著腳或扶著桌子;
再加強的痛,就是下半身動一下就痛,上半身忍痛還能活動一下;
最厲害的痛,就是躺在床上,直不起腰翻不起身,任何部位一動就痛。
痛風痛起來就是鑽心的痛,骨關節和軟骨牽連其中,像是被撕扯。而且痛風還是不定期的,來去一陣風,所以說,即使關節痛,也要引起重視。
不發作間歇期——間隔時間差異較大不發作間歇期(Interval gout)是指兩次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間的無症狀不痛期間。急性發作後可自然緩解,不留任何後遺症而完全復原,此時無症狀期稱為不發作間歇期。
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根據研究,約有4%的患者終生不再發作,大約61%在一年內復發,約88%在兩年內復發,有些人甚至十幾年後再復發,但一半以上患者發作的頻率會隨時間經過而增加,不發作間歇的期間越來越短。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關節和軟組織形成結晶長期沒有治療時,痛風病人的疼痛會逐漸波及指、趾、腕、踝、膝關節等全身關節,進而周圍軟組織和骨質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功能障礙,尿酸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石(痛風結節,即尿酸鈉鹽的結晶),有些會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關節喪失活動能力。
痛風石也可能在耳朵、皮下、脊椎關節、軟骨等處發生,也可能沉積在內臟器官,尤其是腎臟,而影響臟器的功能。此種痛風石出現距離第一次痛風發作的時間自3至42年不等,平均為11.6年,但近年來報告已經縮短到平均5到6年即出現痛風石。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Chronic tophaceous gout)雖然可能不如急性發作的劇痛,卻會引起該關節、組織的破壞、變形或功能損傷,而且痛風石在身上出現的部位會不斷增多、體積增大。
要注意痛風石如果有表面傷口破皮容易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宜注意有無併發細菌感染;也不宜只由患者自行處理,應儘速就醫評估,以避免感染擴散甚而造成骨髓炎、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不幸時甚至可能導致必須截肢或死亡的遺憾,不可不慎。
由於尿酸結晶長期沉積,關節會造成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礙;尿酸鹽還會不斷沉積到腎臟裡,形成腎結石、臨床出現水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現象,提示腎功能的損害逐步加重。病情進一步發展,甚至會出現不可逆轉的腎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
痛風的治療——藥物和其他治療藥物治療又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期兩大類,兩者使用的藥物不同,所以患者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時候該服用哪類藥物。例如:急性疼痛時宜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此時使用降尿酸藥物並沒有幫助;相反地來說,在不痛的痛風間歇期和慢性期,宜使用降尿酸藥物,使血尿酸值持續維持在<300μmol/L,可以讓痛風較不易再發作,痛風石也應可逐漸消失。另外宜對病患進行充分的衛教,改變生活型態,並告知遵循醫囑以及服用藥物的益處。而且不要使用其他療效未經證實之輔助療法。
患者不要自己買藥降尿酸,因為降尿酸的藥物有很多種,每個人的發病原因不一樣,用的降尿酸藥物也不一樣,而且一般降尿酸的藥物副作用較大,所以必須在專業的醫生監管下服用。成都風溼醫院根據患者體質採取最安全的降尿酸方法,並且關鍵降的是沉積在各個關節組織的尿酸鹽結晶,必須把這些結晶溶解了,才能讓尿酸持續達標,減少復發。
痛風患者需長期綜合治療,定期門診隨訪,定期複查血尿酸、尿尿酸、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常規、腎臟和輸尿管B型超聲波等,觀察療效、藥物副作用、病情變化,調整治療藥物,指導飲食調整。
痛風的治療除藥物治療外,治療還應個體化,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發病部位和相關合並疾病的不同,以及患者臨床表現選擇治療,包括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
痛風的治療是長期的,很多患者中途就放棄了治療。為了堅持治療,患者有必要準確理解進行治療的目的。
首先痛風發作之際使用的藥物和療法,主要是緩解發作時的疼痛,並不降低痛風病因;其次發作結束後,自覺症狀也消失,這時是疾病發作的初期。應該立即就醫,進行藥物和療法綜合的治療,可以避免引發多種生活習慣病。
如果樂觀看待痛風病的治療,就不會引起痛風的持續發作和併發症。在控制尿酸的治療中,飲食療法和日常調理當然很重要。但是,這是建立在藥物和療法治療的基礎之上。如果持續在痛風科或風溼免疫科與醫生配合,規律服藥和加強治療,尿酸控制和降到正常值,就可以讓痛風不再復發。患者在堅持治療時,有責任自我管理,做不做治療在於患者自己。跟發作時產生的劇烈疼痛或嚴重的併發症比較,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不是什麼難事。
經過常規檢查與其他檢查鑑別診斷,採用藥物降尿酸和抑制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洩。對於關節處痛風石,可以採用痛風石消融術取石,對於多關節、多部位尿酸結晶,可以採用針刀鏡技術剔除,從而避免長期服藥溶解結晶。術後採用軟骨PRP、免疫淨化治療、關節修復治療、中藥滲透治療和舒筋活絡治療能修復軟骨細胞、清除尿酸鹽結晶、增強自身抗體、預防關節進一步破壞,達到較佳的預後。
-
3 # 金蘭中醫學社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一聲悽慘的驚叫聲劃破了漫漫長夜的寂靜,原來這是一痛風患者半夜疼醒時的呻吟聲。
痛風那種痛真可以說是撕心裂肺,患有痛風的人一旦發作,即便再英雄的人也不得不呻吟,因為那痛如刀割的症狀讓人難以忍受。痛風一詞,中醫西醫均有記載,西醫學認為,若是中老年男性肥胖者,突然反覆發作的單個蹠趾、跗蹠、踝等關節紅腫劇痛,可自行緩解及間歇期無症狀者,應首先考慮到痛風性關節炎;或者同時合併高尿酸血癥及對秋水仙鹼治療有效者可診斷為痛風;滑液或滑膜活檢發現尿酸鹽結晶者即可確診為痛風。然而中醫在元代就有明確記載。
如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一書中還列有痛風專篇,篇中明確指出“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溼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後來,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腳氣》中指出,痛風的發病原因是:外是陰寒水溼,今溼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溼壅下焦;寒與溼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清代著名醫家林佩琴在《類症治裁》中這樣說道:“痛風,痛痺之一症也……初因風寒溼鬱痺陰分,久則化熱致痛,至夜更劇。”
痛風屬中醫學“痺證”範疇,最受累的部位是足第一蹠趾關節,特點是突然發病且無前兆,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曾拜訪過一位老中醫,他說內服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外敷金黃散,效果挺好。先來看看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吧,這個方子是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手筆,藥物組成是:川芎一兩黃柏(酒炒),蒼朮(泔洗)、南星(姜制)二兩,桃仁(去皮尖,搗)、神曲(炒)、防己、白芷一兩,羌活、威靈仙(酒拌)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這個方劑可謂是“誇下海口”,說上中下痛風都能通用,究竟是否如此呢?不妨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方原理吧。方中黃柏清熱,蒼朮燥溼,且黃柏和蒼朮是大名鼎鼎的二妙散,是治痿正藥;龍膽瀉火,防己行水,與二妙相合,能治溼與熱;南星燥痰散風,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川芎為血中氣藥,四者組合可以治痰與血;羌活祛百節之風,白芷祛頭面之風,桂枝、威靈仙祛臂脛之風,四者組合能治諸風;加神曲,能消中州陳積之氣。
全方疏風以宣於上,瀉熱利溼以洩於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於中,所以能夠對痛風之疾兼治而通用。這個方子的用法是將上述中藥共研細末,用神曲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開水送下。如果是用湯劑,則需要根據比例調整劑量。
那麼金黃散呢?金黃散原載於明代著名外科醫家陳實功《外科正宗》。具體藥物組成是:黃柏、薑黃、白芷、大黃各250克,天花粉500克,制南星、炒蒼朮、姜厚朴、陳皮、甘草各100克,共研細末混勻。具體用法是:每次取20克藥粉,用熱水調糊區域性外敷。
這個方子為何對痛風有效呢?因為方中膽南星、蒼朮、厚朴、陳皮、白芷、黃柏、天花粉具有理氣通滯、化石消腫的功效,而方中的薑黃、生大黃又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且甘草緩急止痛、解毒,又能調和調藥。綜合全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溼消腫、活血止痛之等功效,對於痛風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然而,痛風仍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疾病,也是世界上十大疑難雜症之一,要徹底治癒也並非那麼容易。想一招制敵、一藥而癒是很不現實的,任何疾病的治療都是循序漸進,穩紮穩打,方能治癒的。但痛風主要是因為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而著稱,及時治療、提前預防才是王道。
-
4 # 內科任正新醫生
痛風主要考慮是因為長時間飲食方面沒有注意忌口,經常吃一些海鮮或者動物內臟之類的食物,引起體內尿酸過高,所以容易出現一些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目前可以選擇服用一些消炎止痛或者排尿酸的藥物,具體用藥請遵醫囑,而且也可以適當多喝點溫水。
回覆列表
痛風的症狀主要是表現為突發性的第一蹠趾關節紅腫熱痛,疼痛程度劇烈。但是也有人出現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的疼痛。長期反覆痛風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關節的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在急性期主要是應用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等急性期過去後,可以給予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降尿酸藥物。一定要嚴格注意飲食。少吃海鮮,肉湯,多吃蔬菜,限制嘌呤飲食,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