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士科普

    直皖戰爭結束後,由於利益衝突,直系、奉系很快便由合作轉向對立,於1922年4月28日正式爆發第一次直奉戰爭。然而,這場戰爭混戰不到一個月,奉系就被打回了關內。那麼,準備許久的奉系為何會這麼快就落敗了呢?今天就從士兵素質角度來分析一下。

    第一次直奉戰爭正式開打之前,奉系將領曾喊出了“投鞭斷長江之流,走馬觀洛陽之花”的口號,其必勝之心可見一斑。當然,這也並非是奉系盲目自信,而是從紙面上看,他們確實佔據了很大優勢。

    在參戰人員上,這場戰爭張作霖一共投入了4個師、9個旅,約12萬人,而吳佩孚僅投入了7個師、5個旅約10萬人參戰,其中還有接近半數要鎮守後方,雙方真實參戰人數比例約為2:1。在武器裝備上,奉軍有用150門大炮、112挺機關槍,而直軍只有100門大炮、100挺機關槍。

    綜合來看,張作霖對這場戰爭的投入,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武器裝備,都遠在吳佩孚之上。然而張作霖還是失敗了,不到一個月就有2萬多奉軍死於槍彈炮火之下,戰傷及逃亡者也有1萬餘人,更有4萬餘人被圍繳械,張作霖更是被迫放下顏面,向直系首領曹錕低頭求和,換取喘息機會。

    這場戰爭再次印證了一個非常普遍的道理:兵在精而不在多。

    奉系雖然兵多將廣,但是大多都是以前的綠林人士,這些人紀律觀念、服從意識較差,缺乏戰爭所必備的韌性和全域性觀念,打了勝仗還可以,如果打了敗仗很容易就樹倒猢猻散。事實上,5 月26日林述棟在致王懷慶的報告中曾評價奉軍,“ 兵無鬥志,且退卻時沿途搶掠,私囊已足,更無效死之心”。

    綠林出身的奉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量軍官並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甚至有些軍官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打起仗來只知道一味地向前猛攻,不知退伏引誘、以詐取勝,面對吳佩孚的誘敵深入、迂迴突襲等戰術更是屢屢中招,根本應付不過來。

    反而直系這邊,雖然真正投入戰場計程車兵不多,但都是北洋軍留下的嫡師,這些人南征北戰,參與了十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兵油子”。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情況,他們都能不慌不忙沉著應對,對於一些戰場突發情況,中低層指揮官就能自行處置。

    吳佩孚的嫡系軍隊第三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為了提高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吳佩孚幾乎每天都要去訓練場督訓。士兵出身的連、排級軍官,全部安排到隨營學校或者軍官講習所輪訓,對兵器、築城、築壘、射擊等專案進行特訓,吳佩孚更是會時不時講授一些古今戰史、兵法奇書。為了防止軍中出現裙帶關係,他以身作則,規定吳姓的“ 天、孚、道、運、隆,五”世永不敘用。

    在吳佩孚的鐵腕治軍之下,所屬軍隊整體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士兵服從意識好,打起仗來敢打硬拼,不畏生死,基本是指揮員指哪打哪;另一個是內聚力比較高,官兵思想比較統一,直軍曾經數月發不出軍餉,士兵表示“匈奴不死,何以家為,吾輩當先為人民除去巨害,廬墓田產得以保全,即吾輩之身家性命亦得保全,時機迫切,個人生命尚不暇計,又安能計及薪晌耶”。

    所以,不管是面對皖軍還是奉軍,直軍都表現出了一股超常的耐力和韌性,雖然一開始戰局都對直軍不利,但是直軍從未出現樹倒猢猻散的情況,反而是各路大軍都玩命苦撐,直到吳佩孚以奇襲扭轉戰局。這兩場戰爭給人的感覺就是,直系士兵都有一種信念,就是相信最後的勝利的一定會自己,所以他們能夠容忍一時的失利。這種自信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對比之下,只能說張作霖領導的奉軍是大而不強,而吳佩孚訓練的直軍則是小而不弱。兩者在戰場相遇,奉軍可能會仗著人多武器好的優勢,取得暫時的領先。但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那麼直軍的優勢就會逐步顯現,並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 2 # 不沉的經遠

    在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張作霖的部隊和直系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奉系張作霖和直系曹錕聯手擊敗段祺瑞,推翻了皖系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以後,聯手控制了北洋政權。不過張曹兩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很快就因為北洋政府的組成和利益分配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兵戎相見,爆發了第一次直奉大戰。

    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奉系在兵力、裝備方面都有優勢,而且還得到了日本的暗中支援,可以說優勢不小。然而戰爭爆發以後,奉系卻在短時間內遭到慘敗。這裡面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奉系部隊的戰鬥力太差。

    張作霖出身草莽,他手下的高階將領大多是他當年綠林道上的結拜兄弟,部隊很多也是由各路好漢收編而成。雖然裝備了新式的武器,但是實際上缺乏軍事訓練,不懂現代戰爭,紀律也差,戰鬥力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曹錕的骨幹第三師是北洋最早的六個師之一,吳佩孚平時又訓練嚴格,號稱北洋集團第一主力。其他各部也大多是從北洋嫡系衍生出來,在當時國內軍閥部隊中戰鬥力也屬上乘。

    所以在戰鬥中,奉軍面對直系部隊大多不堪一擊。

    當然,奉系部隊中也有一些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像郭松齡、李景林等人出身軍校,他們的部隊訓練較好,和直系部隊基本能打成平手。最後也是靠著郭松齡的第三、第八兩個旅死守山海關,阻擋住了直系追兵,張作霖才得到了喘息之機,保住了東三省。

    戰後張作霖也是痛定思痛,重用軍校出身郭松齡、李景林、姜登選等人訓練部隊,奉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就和直系差不多了。

  • 3 # 咖哩咖哩醬

    在第一次智峰戰役中,張作霖的部隊仍然遠遠落後於智力。馮家的張作霖和曹Kun聯手擊敗段啟瑞並推翻了由安徽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後,他們共同控制了北洋政權。但是,張和曹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北洋政府的組成與利益分配之間的矛盾很快加劇。最終,他們相遇了,第一次智峰戰爭爆發了。在第一次志峰大戰中,奉石在軍事實力和裝備方面均具有優勢,並且也得到了日本的秘密支援。可以說優勢不小。然而,戰爭爆發後,馮氏家族在短時間內被擊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馮軍的戰鬥力太差。張作霖出生於皮疹。他的大多數高階將領都是在綠色森林之路敬拜的兄弟。許多部隊還由各行各業的英雄組成。儘管配備了新武器,但他們實際上缺乏軍事訓練,不瞭解現代戰爭,紀律不清,戰鬥力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曹Kun的骨幹第三師是北洋的前六師之一,而吳佩夫通常訓練有素,被譽為北洋集團的第一主力軍。其他大多數部委都來自北洋防線,在當時的國內軍閥中它們的戰鬥力也很出色。因此,在戰鬥中,奉軍大多容易受到直接部隊的攻擊。當然,在奉系中也有一些戰鬥力相對較強的部隊。郭松齡,李靜林等人出生于軍事院校。他們的部隊訓練有素,基本上與直接單位捆綁在一起。最終,張作霖依靠郭松齡的第三,第八旅保衛山海關,封鎖了直接追擊者,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並拯救了東部的三個省。戰後,張作霖也從慘痛的經歷中吸取了教訓,並與郭松齡,李景林,江登選等軍校一起對部隊進行了再培訓。奉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在第二次智豐戰爭中,它與智智幾乎相同。

  • 4 # 安哥說歷史

    《嘆直春戰爭骨屍成山》

    你居北邊我居南,

    來此殘殺為哪般?

    只恨首領爭皇袍,

    枉使生靈遭塗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眉大俠》中南俠展昭的功夫能排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