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揭秘白髮第一人
-
2 # 中醫雜症
感冒隨時隨地伴隨著人,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感冒,所謂感冒就是非常容易、特別易感的,不知不覺就冒出來的。
感冒與天氣和氣候有關,但主要還是自身原因,同樣的環境下,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就可能不感冒,這是人的體質的問題,人的抵抗力低不能抵抗外界的天氣和氣候變化,外界的風寒、風溼、風溫,就會從人的外表面板、毛孔和口鼻進入人體,就會發生感冒。有時天氣和氣候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穿的衣服少了,或者活動出汗後又感受了風寒,就會發生感冒。夏天天氣炎熱,出汗較多也容易發生熱感冒,出汗後被雨淋,就會渾身沉重、痠痛,這是夾溼的感冒。可以說:感冒是一個永遠伴隨著人類的疾病,關鍵是不在感冒本身,而在於人的體質。
怎樣預防感冒呢?一句俗話說的好:熱了拿衣服,飽了拿乾糧。以預防為主,順應自然變化,調理飲食,增強體質,適量運動,就會減少感冒的發生。
-
3 # 綠匠id
感冒顧名思義:分為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種輕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廣義上還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嚴重,額外的症狀包括髮熱、冷顫及肌肉痠痛,全身性症狀較明顯。
首先:怕冷,風寒感冒非常怕冷,蓋好幾層被子都感覺冷,風熱感冒沒有這樣的症狀。
其次:怕熱,風寒感冒發熱不太明顯,體溫一般不會太高,風熱感冒發熱非常明顯。
然後:鼻涕,風寒感冒流清鼻涕,風熱感冒流黃鼻涕。
接著:咽痛,風寒感冒咽喉疼痛不明顯,風熱感冒則通常會伴有咽喉疼痛。
最後:舌苔,風寒感冒舌苔發白,風熱感冒舌苔發黃。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
類似的問題還有:
人為什麼叫人?
天為什麼叫天?
太陽為什麼叫太陽?
……
再問:英美為什麼把人叫person?為什麼天叫sky,為什麼把太陽叫sun?
為什麼把普通感冒叫cold?把流感叫influenza?
當這些問題連續問之後,就會得出一條結論
話是從瞎說開始的,字是從瞎或shai(陽平)造開始的。
人們都在講漢字的博大精深,那是對西方文字瞭解的不透徹!
之所以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都是為了交流的需要,讓區域性區域的人得到共同的認知。猴子或狒狒們發出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事物,人類的語言也是從那樣的狀態經過過。
先說“感”字,現在人們多給解釋成“受”其實感字拆開來是:鹹在心上。古人認為人們的感知是透過“心”來實現的,所以能夠感知的東西都在“心”上。王陽明的“心”之論與此相符。
再說“冒”字,有的解釋是通“帽”,有的解釋“頂著”比如,頂風冒雪,等
在醫學上最早在《黃帝內經》裡是:感邪,冒風。隨著時間的推移,後續的書籍中寫成:感冒風邪,感冒寒邪,感冒風寒,感冒風熱等,這時感冒一直是動詞,有人解釋成:感受,觸冒,遭受等。
到了明末清初的書籍裡,突然出現了四時感冒,時行感冒,這就把感冒由動詞變為了名詞,緊接著就有了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體虛感冒,虛人感冒等名詞,一直沿用到現在的中醫教科書裡。隨著這些名詞的出現,相繼的感冒藥也出現了,把原來的“傷風”和“傷風膠囊”拋棄了。現在黎民百姓中的多數也知道: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等,當然也知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SARS,新冠肺炎。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而且學來後就認為自己知道了,理解透徹了,以後也在人云亦云的重複著說,其實其具體含義代表的 具體的事物,很難搞清楚。
經過學習中西醫,加上30年的臨床實踐,逐漸認識到,由於文字的笨拙性,人們對文字表達的不嚴謹性,以訛傳訛,不顧實際情況,就把人們搞糊塗了。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疾病、人體的認知仍然很膚淺,很多深層次的東西沒有被人們所認知。但是大體框架基本出來了。自從有了我造的名詞:隱症,之後,很多醫學問題迎刃而解了,思維也清晰了。見下圖
所以感冒一詞,是由動詞演變來的,其即將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的舞臺。被下列照片中的名詞所代替。根據不同的名詞中的原因給予的治療才是合理的正確的治療。
基於此,要想改變,必須從醫學教科書開始。無論中醫與西醫。認知不同,叫法不同,治療思路和方法就不同。將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每一個人的所謂的感冒樣症狀,都會幾分鐘內找到原因,然後根據具體的原因給予相應的治療。針對性極強,很快治癒。
看我總結的醫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