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孔乙己亂彈
坦克-陸戰之王、鋼鐵俠一出世、陸軍對它既愛之切、又恨之入骨。
“坦克剋星”-〔反坦克導彈〕成為收拾坦克的一把利器。
“反坦克導彈”迅速得到世界各國陸軍的重視和發展、由行動式發展到機載式、車載式、60年代甚至於專門研發了“導彈坦克”。(60年代美國開發的M551“謝里登”152毫米炮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70年代初中國研發的WZ-122坦克可掛載4枚-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掛載“阿爾法”反坦克導彈)(俄羅斯的“9m119refIeKs配置“反坦克導彈”)(車載反坦克導彈)(裝甲車車載式反坦克導彈)
目前、反坦克導彈更多的是在裝甲步戰車、武裝直升機、車載配置廣泛應用。(瑞士研發的“阿達馳”防空、反坦克武器系統)(新型無人炮塔遙控武器站)
各國都在進行“無人炮塔”、“遙控武器站”的技術探索和技術論證、未來坦克會不會出現主炮+遙控炮塔+防空+反坦克導彈多面手的局面?
但是、坦克配備無人機進行作戰和反坦克、尚未出現。
一切皆有肯。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無人機確實是現代戰場的一大發展專案,未來前途不可限量,給坦克部隊配無人機在當前已經有了,但給坦克配短程防空導彈卻值得斟酌。
現代戰爭中,無人機一般按照分級制度進行戰場管理,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高、中、低”三個型別,它們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
比如美軍的“全球鷹”無人機,這類高階無人機通常作為最頂級的資訊化偵察設施存在,它們可以在65000英尺的高空進行全天候的監視,自主飛行時間達到42小時,可飛行近25000公里的距離,其實就是個長期徘徊在戰場上空的“衛星”。
高階無人機對於資訊化戰場支援極大,它回饋的資訊會構成戰場資訊網上重要的一環,這對與戰場資料鏈高度連線的坦克來說,就是眼睛、耳朵和鼻子,甚至還是大腦,是相當重要的戰鬥力拓展。
而中級無人機則可以用“死神”、“捕食者”、“彩虹”這類涵蓋,它們更廉價也更頻繁的出沒在戰場上,可以被派往戰場的任何角落靈活的執行任務。目前這一機型中相當多的部分都被髮展成“察打一體”式的無人機,它們已經成為了戰場對地攻擊能力的一部分。
如使用“海爾法”導彈的“死神”無人機,它完全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戰,代替空中支援的飛行員“救火”,只是這類無人機同樣與高階無人機一樣與坦克部隊進行深度配合,它們屬於其它的作戰部門;未來科技和軍制的發展,或可使之發生一些改變吧。
低階的戰場無人機就太普遍了,它們隨戰起飛,快速的執行小區域的偵察監測任務,已經改變了如今的戰爭模式。像一些炮兵部隊,透過放飛小型無人機,可以直接取代前出觀察哨和主副炮兵觀察所,讓火炮的就位準備時間與作戰靈活性翻倍的加強,還能減少傷亡。
現在只要是像樣的地面部隊都有大量的小型無人機,坦克部隊當然也有這種裝備。像我軍的機械化合成旅就有大把相關的裝備,透過偵察營進行釋放和資料蒐集,直接支援全部隊的資訊作戰,這是一種作戰體系。
未來的坦克部隊無人機發展主要就集中在這些靈活的小型無人機上,它們形態各異,有火箭發射的,有直升放飛的,有投擲式的,還有軌道彈射的,部隊可以很輕鬆的攜帶它們,想用了就打出去。
要說坦克單車無人機配合的話,其中比較新銳的有法國“勒克萊爾”坦克最新配套的無人機模組,在一些防務展上法國方面已經展示了這種技術。
法華人展示的坦克無人機有兩種,一種是自由放飛的無人機,一種是像氣球一樣透過電纜連線坦克的“繫留式無人機”,它們能極大的拓展坦克的視野範圍,增加態勢感知能力。
另外美華人也在研製基於載具的戰場快速反應無人機,它們體積更小,可以做到隨用隨拋,即便是快速行進的車輛也可以平穩的發射這種偵察器材。
像俄羅斯這種比較激進的,除了“無人飛機”外,他們還發展了大量的戰場用地面無人機,以配合地面部隊進行各種作戰;它們已經在敘利亞戰場上初露崢嶸。
至於搭配“短程防空導彈”,這其實並不是個問題,有些坦克的炮射導彈本就具備攻擊低空直升機目標的能力,而美軍部隊曾經也將“毒刺”單兵導彈提供給機械化部隊,以期提高乘員的反直升機能力。
不過現代戰場是講究體系的地方,早已不是透過一款先進裝備就能“甩橫”的時代,誰的體系更完整、更強力,誰就能獲得優勢。目前戰場防空採用的是“區域性制空權爭奪”、“區域性地面防空”、“戰術性防空”相結合的方式,以雷達組、戰鬥機、各型防空導彈、高炮、戰術防空單位等構成體系式防空,“短程防空導彈”早已是其中“戰術防空單位”的細分環節。
其實無人機未來最恐怖的應用,並非是跟隨坦克或者為指揮機構提供偵察,而是自成體系,形成“蜂群”式的聯合無人作戰體系。
“蜂群”無人機一旦取得技術突破,將會成為戰場上除導彈、火炮等遠端攻擊技術之後全新的攻擊形態,也被稱為“全智慧自動化攻擊”。
可以想象,未來戰場上將會出現以AI技術操控的無人機聯合蜂群,它們洪水般的遮蔽戰場,屆時任何步兵、坦克、戰機都將難逃一劫,坦克要麼被無人機就此淘汰,要麼成為無人機的前沿中繼指令堡壘。
-
4 # 九品侍衛
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家在改進自己的坦克,但也有軍事專家指出今後的戰爭坦克的作用意義不是很大,現在都2020年了,總以為會出現類似於星際大戰的坦克出現,但是並沒有!雖然沒有出現科幻坦克,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類的裝置肯定會大大增加,讓坦克變得更智慧,只能的前提就是給坦克裝上一雙“眼睛”,無人機肯定會加~目前無人機作戰也是炙手可熱的,它從偵查、監視、救援等任務逐漸在轉變,無人機加在坦克上再配合感測器等裝置,針對打擊的目標更加準確,彈無虛發!
歷史上很多坦克的設計都是要求大口徑,說未來不是歷史!但是就說咱們這次70週年大閱兵來說,拿15式輕型坦克舉例,它是增加了機動突擊和地域控制,具有重量輕、防護能力好、攻擊能力強這些特點,這樣能更靈活地部署,比如山區、森林區等等,它能在99式主戰坦克無法進入的地形中使用。
再加上空中的無人機可以對敵防護嚴密的戰略、戰役目標實施有效突防、利用配裝的多種偵察任務裝置獲取高解析度目標影象,所以坦克+無人機肯定是未來坦克的發展方向。
其實短程防空導彈主要是攔截各種固定翼飛機,武裝直升機,空對地導彈和巡航導彈。可以在行進過程中操作(比如就在坦克上),而且它具有強大的機動性,多目標攔截和強大的機動性,多目標和強大的抗干擾能力,15公里範圍內以及10米至1000米的高度範圍內都是它摧毀的目標。
綜上所述咱們國家乃至於全世界坦克的發展都是會增加無人機和短程防空導彈。(最後圖為搞笑專用~勿怪)
-
5 # 薺菜糰子
不會!坦克的火力不論是主炮還是目前的炮射導彈,都是直瞄的,無人機對坦克的遠端打擊幫助不大。坦克的防禦也以防禦直瞄為重點。曲射?高拋彈道?那屬於自行火炮或者遠端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一類的支援火力,既然是遠端支援,就沒必要搞得和坦克一樣沉重的裝甲,反過來說,就意味著把遠端火力集合到坦克身上並不合理。防空導彈也是一樣。過於簡單的單兵防空導彈效能太低,垂髮的近程防空導彈對於坦克過於複雜昂貴也過於龐大。總之,坦克不是軍艦,驅逐艦為了追求全面的作戰能力從一兩千噸發展到上萬噸,坦克可不能再顯著增大了。更合理的配置,還是各司其職,專車專用。
-
6 # 魂舞大漠
▲反坦克導彈,BMPT發射中……
全球工業化,坦克作戰,無論如何也繞不開要在城市展開,軍事強國都在推出巷戰版坦克,俄羅斯更推出BMPT的概念,來配合作戰。加裝4枚9M120“旋風”多用途反坦克導彈,可以有效對坦克和重火力點實施打擊,以配合坦克來作戰,有號“終結者”,另有“死亡聯合收割機”之名。
無獨有偶,武漢的一傢俬企——高德,在2018年珠海航展推出一款名為QN-506的“新陸戰之王”,給出的標準答案是,BMPT+TOS1A,除了可以發射4枚反坦克導彈外,還配有四旋翼無人機,擺出一幅見鬼殺鬼的架勢,就整合在老59坦克上,五對負重輪再獲新生。
如此算來,QN-506真是一款設計不錯的支援車呢。有了它的存在,坦克即可以無堅不摧的火力,在城市作戰中形成碾壓之勢,誠如網友所言,它們聯袂而來,即巷戰的噩夢,城市戰夢魘。要在“新陸戰之王”,因陋就簡,沒有那麼多事,沒有一樣奢侈品,導彈是多用途的經濟簡裝版,無人機嘛,都清楚,萬把人民幣的大疆就可以。QN-506的意義,貴在提供了一種思路,是湯水兩離,而非面多加水。
▲巷戰已經是現代戰爭的主題曲
-
7 # 吐槽能
當然會!
未來坦克會向資訊化、超視距精確攻擊、隱身上發展!無人機(UAV)、微型無人地面車(GAV)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防空導彈嗎,則不一個定會有。當然也可以外接防空導彈發射箱,但這會增大坦克輪廓,影響隱身性。所以美軍是打算研製防空用制導炮彈來解決防空問題……
-
8 # 鷹鴿分析
可以確切的說,未來坦克發展絕對不會融合無人機和短程防空導彈,融合這兩種產品表面上看齊來高大上,僅僅是一條成本問題就限制其不可能是未來坦克的發展方向,因為該設想不符合未來戰爭對坦克的潛在作戰需求。
坦克搭載無人機和防空導彈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思路了,在現役的坦克家族中就已經有同類的產品了。比如在阿布扎比防務展上法國NEXTER公司推出的勒克萊爾最新改進版本坦克推銷的一大特色就是搭載了一架無人機;至於坦克安裝防空導彈不是什麼坦克強國推出的產品,而是我們的近鄰半島某國在其“先軍號”坦克炮塔上集成了俄製防空導彈。
坦克自誕生於一戰以來,其發展歷程已經有百年曆史。隨著反坦克武器的發展,坦克發展呈現出防護裝甲越來越厚、火炮口徑越來越大以及動力馬力數越來越大的態勢,發展到戰後第三代,世界各國主流的主戰坦克戰鬥全重達到六七十噸,基本上已經接近了一個發展的極限。
講一個最直接的技術矛盾,我們都知道,衡量坦克機動性的一個很重要指標就是噸馬力;理論上噸馬力數越大,意味著坦克發動機與坦克戰鬥全重之間比值越大。比如目前主戰坦克的發動機馬力達到了1500馬力,同樣使用1500馬力的發動機,坦克的戰鬥全重越小,坦克的噸馬力數值就越大,反之則噸馬力數值將越小。
發動機本身的尺寸又與發動機的馬力是一對矛盾,發動機的馬力數越大,其尺寸以及自重也就越大;將這一邏輯應用到坦克整體中,由於坦克的尺寸已經接近一個極限值,此時在提升馬力數的同時,其戰鬥全重隨之在增重,從而奉獻給坦克機動性指標的噸馬力數值的增幅將遠低於提升馬力數。因為在這對技術矛盾中,已經接近了一個技術的極限,很難再實現較大的技術突破。
當前主戰坦克的噸位越來越大,在現役重型坦克中,重量相對較輕的中國99A主戰坦克戰鬥全重達到58噸,西方國家的豹-2系列、挑戰者-2、M1A2以及勒克萊爾等戰鬥全重都超過了60噸,甚至有些型號的改進版本達到了70噸。世界各國當前大部分橋樑的最大承重也就是60來噸,超重後的坦克很難機動;再比如大部分大型運輸機的運載能力也就是60-70噸,坦克的噸位再增加空運也是一個問題,坦克就成了一個尷尬的鐵王八,機動的靈活性嚴重下降。
因而,控制坦克的噸位將是未來坦克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方向。為了控制重量,同時還要保持坦克原有的機動、火力和防護以及新增的資訊力指標,未來的坦克在整合化設計方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坦克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來自空中的威脅,考慮安裝防空導彈的設想將與坦克控制重量的出發點相矛盾。
因為防空導彈整合到坦克上,首要解決一個如何探測發現、跟蹤以及鎖定空中目標能力的問題。直接點的做法就是安裝配套的光電、雷達搜尋裝置,這些裝置無疑將增加坦克的自重,尤其是為了保證能在較遠的距離發現目標、打擊目標,雷達還必須要裝大的,雷達越大重量也就越重。同時還帶來一個成本問題,雷達效能越好成本也越高。
我們在梳理完重量問題後,就需要講講成本了,談錢傷感情話糙理不糙,在坦克發展上同樣適用。回到文初提到安裝無人機的法國勒克萊爾坦克,根據防務展披露的價格資訊,搭載無人機的勒克萊爾改進型坦克的造價超過了1000萬美元,堪稱是世界上最貴的坦克。其實勒克萊爾坦克的造價一直居高不下,這和其宣稱的全球首款資訊化坦克、首款第四代坦克的名頭有直接關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法華人自己採購的價格就已經達到了差不多700萬美元。
1000萬美元的造價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承受起的,高大上的背後是採購成本的直線飆升。倘若再安裝防空導彈系統,成本將進一步增加是毋庸置疑的。在軍迷圈有個老梗,一輛自行高炮的價格能夠採購3輛99式主戰坦克。自行高炮之所以價格高昂,不是高在車體上或者火炮上,而是貴在其搭載的探測識別、跟蹤系統上,坦克上了防空導彈系統同樣面臨這個問題,本身現代坦克的成本就居高不下,這無疑將其造價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因此,從成本角度來看,坦克裝防空導彈和無人機都不會是未來坦克發展的方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錢字就葬送了其發展的可能性。另外在坦克控制戰鬥全重發展上,在現有的基礎上整合額外的功能也不符合時代的需求。
-
9 # 狼煙火燎
其實坦克和無人機的協同作戰現在已經實現了,至於在坦克上配置短程防空導彈應付反坦克導彈,這個就沒有必要了,交給他的隊友就好,關鍵時刻要相信隊友
先說說第一個問題,就是坦克配無人機的難度並不大,而且現在也已經實現了,當然無人機不是由坦克內部人員控制,而是有專門的指揮控制平臺,雙方協同作戰。坦克說白了還是以防禦為主的武器,自身的戰場感知能力是很差的(相比其他平臺),更多的是靠人去發現和識別目標,這也是為何二戰德國的坦克車長們要冒險冒出半個頭用望遠鏡觀察周圍的原因所在,雖然現代坦克在觀瞄裝置上有所改進,但還是無法改變坦克戰場感知力弱這個問題,而且坦克的視野本身就窄,用坦克去發現並殲滅目標本身就比較麻煩!
但坦克不是單獨在作戰,他還有隊友,隨著無人機的在戰場上的大量應用,操控無人機配合坦克作戰成為一種必然並且已經實現。坦克作戰時後方都有指揮保障車輛伴隨,這上面就有人操控無人機伴隨坦克作戰,他們在坦克即將深入區域前方進行探路,並利用高空優勢去提前發現目標並對坦克進行指揮引導,這樣坦克作戰效率就會大大增加,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甚至還有其他平臺與坦克進行資訊指導,這些都是常態了,畢竟體系才是王道!
再說說短程防空導彈問題!上面的無人機協同坦克作戰時體系作戰的一部分,自然為坦克防空保護也是體系作戰的一部分了!為什麼坦克作戰要改合成旅?第一是大規模的坦克突擊確實已經被不適合當前形勢了,第二就是要實現個兵種的體系作戰。野戰的時候坦克突擊時有專門的成套體系的野戰服防空網,比如紅旗16覆蓋的中程防空網,還有紅旗17這種彈炮合一組成的近程導彈防空網,即使坦克身邊還有雙35自行高炮為坦克掩護,這些都是坦克可以依耐的隊友!甚至有些步戰車將肩扛防空發射器搬了上去,已經步兵也會攜帶一部分肩扛防空導彈,這些都能為坦克提供保護,而坦克自己本身戰場感知能力就不強,乘員的任務也要用來應付複雜的環境,是不可能分心去超控短程防空導彈的!
即便如此,如今坦克面臨的危險也是非常大的,各國也都在積極開發主動防禦系統,最初提出主動防禦的是俄羅斯的阿瑪塔坦克,而最先進並進行部署實施的則是以色列的主動防禦,並實現出口美國。中國主動防禦系統也在開發並已經多次公佈試驗結果,至於是否裝備這個就是秘密了,這為坦克增加了一道防禦屏障,也增加了安全係數!
大致就這麼多吧,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坦克裝防空導彈或無人機都不是發展方向,畢竟坦克乘員就這麼幾個,任務太繁重得不償失。而將這樣的任務交給自己的夥伴,這才是更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兔哥回答:不是,坦克的優勢是機動、火力、裝甲防護。如果往細裡說坦克的機動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地位的透過效能上,火力則是打擊坦克的主要力量,正所謂坦克的剋星是坦克,裝甲防護使坦克成為一個機動的堡壘,就像航母是海上的移動機場一樣。坦克的發展方向目前主要體現在機動、裝甲防護、火力的提高上,另外,主動防禦系統、火控系統是一個發展方向。坦克作戰使用主要是為裝甲叢集突擊作戰提供進攻火力,打擊坦克裝甲目標,火力支撐點、碉堡等目標。現在軍隊建設走向合成化的道路,坦克不會發展成一個包打天下的兵器,而是走向專業化的道路。
坦克的發展,必須要建立在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之上,武器裝備矛盾相生相剋是一個無法分離的客觀因素。坦克的裝甲防護正是被反坦克武器一路追著打,迫使坦克裝甲技術發展,而坦克的裝甲技術發展同樣也促進了反坦克武器的進步,正所謂相生相剋。坦克上面加裝防禦性措施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例如,加裝高射炮用來打擊直升機,但最後都取消了,為什麼?就是坦克無法做到一型多能,加裝其它的武器裝備必然會使坦克的固有優勢削弱,得不償失。
坦克上所採取的防禦措施目前依然是自我防護為主,做不到兼濟天下。例如,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這是自坦克上安裝干擾彈後的又一個措施,也是一個主動防禦措施,利用發射反制彈藥擊毀來襲的導彈、火箭彈等目標。坦克上安裝導彈的想法也是有的,但並沒有實施,主要原因如下,一,炮射導彈比外加導彈更適合作戰需要,炮射導彈增加了坦克的打擊距離和打擊威力,目前,坦克炮射導彈主要是對付地面目標,空中威脅依然是一個空白。二,至於加裝無人機,顯然是用處不大,並且會增加坦克乘員的勞動強度,戰場上本身就是一個高強度的工作,無人機無疑會增加負擔。另外,坦克資訊化體系能夠支援獲得所需要的戰場資訊,加裝無人機無疑是多次一舉。
加裝短程防空導彈同樣面臨增加坦克結構重量,增加乘員負擔的負面影響,並不利於坦克作戰,那麼坦克就只能捱打嗎?非也。如果單純的拿一個坦克說事,坦克上不但要加裝無人機,用來探測周邊敵情,尋找目標,而且還要加裝短程防空導彈,打空中的坦克殺手直升機,還要安裝掃雷裝具,用來開闢通道,後面還應該拖一個小車,用來備用彈藥和油料以及食品。這樣的思路其實就是貫徹一型多能,包打天下的路子,而這個路子經過戰爭證明是不可取的,沒有任何一款武器能做到包打天下。這是違背武器裝備發展規律和戰場上模式走向合成化發展方向的。
坦克自誕生圍繞坦克的作用,在戰術層面經歷了步坦協同作戰模式,機械化突擊叢集作戰模式,合成化、資訊化作戰模式。步坦協同作戰是以坦克為核心力量,掩護步兵進攻作戰,坦克為步兵開闢通道,步兵掩護坦克不被反坦克武器打擊。機械化作戰模式則是由坦克,步兵戰鬥車輛,自行高炮,自行火炮組成裝甲突擊叢集進攻作戰。而合成化、資訊化作戰模式則是把戰場拓展到空地一體,地面有地面武器負責,空中有空中武器負責,各負其責,透過空天情報網路獲取戰場上的情報,並透過資料鏈和地面各兵種、武器作戰單元連結,使戰場情報共享,戰場透明化,戰場態勢明瞭化,效果實時得到評估。透過合成化、資訊化的特點可以看出來,坦克的作用不但不在向一型多職方面發展,反而是更加具有針對性,專業化。
戰場是決定坦克發展的主要因素,既然任何武器都做不到包打天下,那麼,幹好本職工作,做好自身防護也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未來戰場上坦克是突擊作戰的核心,是移動的堡壘,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具備強大的自我防護能力,就行了,至於天上的武裝直升機還是留給其它武器裝備吧,無人機也沒有必要,有專門的技術裝備負責獲取戰場情報。空中無人偵察機,太空中的衛星,比坦克看得遠,看的準。另外還有一點,坦克再有本事也不會獨立去作戰,而是屬於眾多兵器的一種,因此,坦克別太驕傲,需要服從戰爭形式的變化而改變,幹好本職工作,別總想著什麼好東西都想往身上裝,離開了夥伴協助,有一堆武器等著分分鐘滅了你。所以,無人機、短程防空導彈不會安裝到坦克上,也不是一個發展方向。坦克的發展方向未來是新裝甲技術、火炮技術,例如非化學能火炮技術,主動防禦技術,無人技術,這是一個能預見的領域。也許未來會成為一款包打天下的武器,也許會沒落,誰知道呢?畢竟現在無法預見未來的戰場是什麼樣的。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