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耗子胖成豬

    這個問題不太好說,因為涉及軍事機密,你也不知道現在轟六是否搭載核武器。

    但從已知的資訊分析,我認為轟六並不是一款“戰略轟炸機”。

    例如如下:

    一、轟6一開始的設計就不是戰略轟炸機。

    所謂的戰略轟炸機就是搭配戰略性武器(核武器之類的大殺器),可以給敵國巨大殺傷的“空中載體”。而中國的“轟六”,就是仿製前蘇聯的圖-16。

    而蘇聯的圖16(轟六)這款飛機,是50年代設計的前線轟炸機。由於“中蘇蜜月”階段,兩國一度“親如兄弟”,所以蘇聯在1959年送來了圖16的全套圖紙給中國。這才有了轟六這款飛機。

    但按照今天的觀點看,轟六(圖16)飛得不高,飛得不快,航程也不夠長,屬於早就落伍的玩意。只是因為中國的航空工業落後,沒能力設計、製造新型的大型飛機,所以轟六作為中國60~70年代所能擁有的最好轟炸機,還是被保留下來,但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

    在這裡耗子哥可以舉兩個例子:

    1、中國的空投型氫彈載機是“短腿”的強擊五。

    中國首枚空投型的原子彈是使用轟六甲作為載機,而在1970年的首款氫彈的空投實驗中,空軍卻採用了強擊五型攻擊機作為載機。這是因為強擊五攻擊機可以超音速飛行,而且這款飛機是由殲六改造而來的,機體相對小巧靈活。當年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空軍的思路是寧可用強擊五型做“自殺性”攻擊也不考慮轟六。

    2、在中國80年代的“南疆戰事”中,作為進攻方,轟六完全沒有任何表現……

    二、轟六系列沒有被淘汰,完全是因為巡航導彈的發展為其“續命”。

    傳統的轟炸機是飛臨目標上空,傾瀉炸彈之後揚長而去……所以美蘇兩國對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追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追求高載彈量

    第二階段追求高空高速

    第三階段追求隱身效能

    老轟六不僅腿短,速度慢,無隱身效能,而去載彈量也非常弱雞,只有6~9噸。顯然在現代空戰中就是個一無是處的玩意。但幸好現代的巡航導彈發展很快,現在的轟炸機即便是飛得慢、沒有隱身效能,但只要載彈量足夠多,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因此,後面轟六更多的是在海軍航空兵裡面露臉。

    例如轟六D,掛載空艦導彈(兩枚鷹擊6),美華人評價它可以封鎖馬六甲海峽的航運。(鷹擊6導彈的技術落後,但戰鬥部超過半噸,是超級油輪的噩夢,可以達到“一擊入魂”的效果。)

    而轟六最新的改進型轟六K重點針對載彈量、航程、機電裝置進行提高,更換了俄羅斯的D-30KP2升級版發動機,改良了機體結構,安裝了新型雷達,最大戰鬥負荷達到12~15噸,最大航程達到了8000公里。

    轟六K據說在2007年首飛,2015年正式服役,目前裝備數量不詳。據空軍披露的圖片顯示,轟六K可以搭載6枚巡航導彈,作戰效能相對於轟六D大大提高了!

    目前中國的轟六K系列,我認為最大的作用就是威懾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或者在必要的情況下封鎖整個南海的航運。

    至於地毯式轟炸小島、核平超級大國之類的戰略任務,它還是幹不了。

    稱轟六為戰略轟炸機,不夠格!

  • 2 # 魑魅涅磐

    從界定是否具備攜帶核武器進行空中核打擊的能力來說,當下我軍現役的轟6K是具備這個能力的。但是從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和作戰航程來說的話,現役轟6K又與界定標準和其他同類戰略轟炸機有很大區別,特別是在作戰航程上只能算是中程轟炸機而不能認定為戰略轟炸機。

    首先從轟炸機的體型和起飛重量來說的話,戰略轟炸機定義上就是指能夠執行洲際對地打擊任務的遠端作戰飛機,最大起飛重量和整機氣動佈局直接決定了轟炸機的最遠飛行距離和載彈量等關鍵指標。比如當下全球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俄羅斯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75噸,不光賦予了圖-160超過1萬公里以上不空中加油的作戰航程,更是有著超過40噸的最大載彈量優勢。

    但是以轟6K的原型轟6來說的話,受限於機型設計理念老舊和發動機推力不足的問題,其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100噸,作戰航程更是隻有5500公里左右,最大載彈量也不超過10噸。和當下其他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比如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相比,雖然同為亞音速常規氣動佈局轟炸機,但是因為二者體型和最大起飛重量的不同,結果也是在最遠作戰航程和最大載彈量上有所不同,比如B52戰略轟炸機超過20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優勢下,其最遠作戰航程超過了1萬公里以上,最大載彈量也達到了30噸左右。所以對於轟6而言,無論是從最遠作戰航程還是最大載彈量上來說,都與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有所差距。就算是不算載彈量,單看最遠作戰航程的話,轟6K幾千公里的最遠作戰航程和普遍上萬公里的作戰航程也是有很大差距存在的。

    所以不能說轟6K具備執行空中核打擊任務就說其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比如像東風26這類中程彈道導彈也具備搭載核彈頭執行核打擊的任務,但是其和射程更遠的東風41這類真正意義上具備洲際戰略核打擊的彈道導彈還是有所差距的。之所以當下我們把轟6K稱為戰略轟炸機,也是因為當下中國還不具備設計研發生產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而做出的無奈選擇,所以只能把這種中程轟炸機定義為戰略轟炸機。

    但是隨著去年中航工業釋出的宣傳片中,清晰的展示了中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輪廓圖來看,下一代真正意義上且具備隱身能力的戰略轟炸機已在路上,而且從時間節點來看,當下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殲20五代隱身戰機已經批次裝備服役,直20通用直升機陸航版本也已批次裝備服役,所以作為“20家族”最重要也是最後一位成員離我們見面的時候已經很近了。

  • 3 # 皇家橡樹1972

    這個問題要看用什麼標準去劃分,現在所說的戰略轟炸機通常都是作戰半徑距離超過5000公里的洲際轟炸機,夠格的只有美國的B52H、B1B和B2A,俄羅斯的圖95和圖160,連圖–22M3作戰半徑2500公里都不算,而轟六轟炸機的原型機圖16作戰只有1500公里就更不算了。

    但是轟六可以攜帶100萬噸當量氫彈(重量在2~3噸)後還能有1500公里作戰半徑的標準來衡量,它又算是戰略轟炸機,既然能攜帶百萬噸當量的氫彈,它就是戰略轟炸機,所以轟六從各方面標準上來說是“入門級”的戰略轟炸機。

    轟六轟炸機早年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航程太短了,執行不了第二島鏈距離的任務,其原因第一個就是發動機的問題,轟六最早使用的是中國產“渦噴–8”型,該發動機不但油耗大,功率也比較低,已經很難使用轟六改進型的要求了,為此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D–30KP–2渦扇發動機。

    該發動機用於伊爾76運輸機,用它替代“渦噴–8”之後不但功率加大,燃油的消耗也顯著的降低,也使得轟六改進型的作戰半徑增加了至少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增加了2噸,有效的提高了轟六改進型的戰鬥力。

    美俄的機型洲際戰略轟炸機都具備空中加油的能力,而轟六在2018年的時候也安裝了空中受油管,新的轟六還進行叫做轟六N,由於有了空中加油的能力使轟六N的作戰半徑提高到了3000公里,作為機身不是很大的中程轟炸機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已經可以去第二島鏈附近執行任務。

    至於說轟六N和轟六K的效能,除了速度和載彈量低於俄軍的圖–22M3之外,在作戰能力方面優於後者,圖–22M3直到2016年才具備使用常規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在這之前它只能攜帶核彈、巨型反艦導彈和鐵炸彈這三種武器,鐳射/衛星制導炸彈和各種反艦/對地導彈它都不能使用,原因就是圖–22M從繼承之後包括彈藥管理計算機在內幾乎,所有的航電裝置沒有升級,仍為1980年代中後期的裝備,計算效能和儲存量都不如現在一個好一點的計算器,所以導致了圖–22M總體效能落後,確實落後於轟六N和轟六K。

    總之,轟六轟炸機時目前世界是最先進的中程轟炸機,它除了外觀與最早的型號相同之外,內部的裝備和殲–16相當,甚至會更高階一點,已經成為我軍驗證下一代戰略轟炸機部分裝備的平臺。

  • 4 # 鷹鴿分析

    轟-6到底算不算的上是戰略轟炸機,這不是個人主觀意願決定的,官方對於轟-6系列各個型號都有相對應的定位,更多的還是以中型轟炸機為主,直到去年國慶閱兵式上最新的改進型轟-6N的出現,在官方的措辭中首次出現了戰略轟炸機一詞。

    轟-6系列轟炸機是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仿製於蘇製圖-16中程轟炸機,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海空軍的主力轟炸機機型,也是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的核心力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轟-6只能進行比較傳統的凌空轟炸,而同時期的美俄的戰略轟炸機已經實現了超音速和隱身,美國老舊的B-52戰略轟炸機與遠端空射巡航導彈也實現了結合,由此可見我們轟-6與國際同類機的技術差距有多大,當然稱不上戰略轟炸機。

    雖然轟-6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空基戰略核威懾的核心的力量,但這種威懾只是體制上,實際作戰能力極為有限。早期的轟-6載彈量不過9噸,還沒有現在我們殲-16的最大載重量大,作戰半徑也不過3000公里,這和戰略轟炸機的門檻相差太大。

    轟-6至今已經服役了將近60個年頭了,算是老驥伏櫪,在不斷的改進中沿用至今,改進的型號也頗多。在世界轟炸機早已與空射導彈結合的大背景下,轟-6完成這種能力是本世紀的事了,在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導彈機---轟-6H首次亮相,轟-6終於上了射程幾百公里的空射導彈,在整個發展史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在防區外打擊能力建設上邁出了第一步。

    自轟-6H誕生之後,轟-6的改進邁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時隔六年之後,轟-6的集大成者轟-6大改型號轟-6K出現在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式上。轟-6K可謂是被改的親媽也認不出來了,機首的玻璃罩更換成了黑色塗裝的空對地遠端打擊的火控雷達系統,原來的渦噴發動機也被改成了渦扇發動機,在增加機內油載量的同時,大幅降低了油耗,使得轟-6K的腿也更長了。

    轟-6K首次搭建了中國產轟炸機+遠端空射巡航導彈的作戰模式,轟-6K可以掛載六枚中國產長劍-20遠端空射巡航導彈,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使得轟-6K首次具備了打擊5000公里外目標的能力,這在中國產轟炸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儘管意義重大,官方對於轟-6K的定位還是中遠端轟炸機,壓根沒提戰略轟炸機這個概念。

    直到最新改進型轟-6N的出現,理論上轟-6首次邁進戰略轟炸機的門檻,因為長期以來限制發展的腿長問得到初步解決。轟-6N沿用了轟-6K的基本機體構造,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機頭安裝一個空中受油管,使得該型機具備空中加受油能力,理論上只要加油機部署得當,轟-6N具備了全球飛行作戰的能力。只不過這種理論上的能力在現實中還有諸多變數,這和部隊體系息息相關。

    轟-6N被認為是遠端戰略轟炸機,這是官方首次將其定位提升;除了腿更長了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轟-6N取消了腹部彈艙,預留的空間外界認為很可能攜帶彈道導彈或者無偵-8臨近空間偵察無人機,這是一種不對稱作戰優勢。

  • 5 # 老豆說軍武

    轟-6轟炸機是中國產轟炸機的中流砥柱,幾十年來的發展已經使其成為了中國最具威懾力的戰略武器之一。但是和其他世界頂級戰略轟炸機相比,轟-6系列轟炸機仍然與它們存在不小的差距,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都比較小。所以,轟-6究竟是不是戰略轟炸機確實存在商榷的空間。通常而言,戰略轟炸機的航程都在一萬公里以上,至少也要達到8000公里,載彈量也比較大。如果從資料方面來看,轟-6系列轟炸機確實不能算戰略轟炸機,但是從威懾力方面來看的話,轟-6已經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水平(能夠攜帶大型核武器)。

    轟-6轟炸機最早是在圖-16中程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的,後來研製的轟-6A開始具備掛載核彈的能力,從此開始轟-6轟炸機就不再是常規的轟炸機,而是轉變為了可以投擲核彈的戰略型武器。早期的轟-6能攜帶9000公斤有效載荷,主要武器是各種空對地、空對艦導彈或自由落體炸彈。後來經過不斷改進,轟-6的一些升級型號開始具備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對於一款轟炸機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轟-6轟炸機的一個重要型號是轟-6D,可以攜帶四枚C-601反艦導彈,後來升級到C-101反艦導彈。這個型號還換裝了更先進的雷達感測器,主要用於對付水面大型戰艦,甚至能夠對航母產生一定威懾。這就體現出了轟-6轟炸機的價值,它的能力是普通戰鬥機無法相比的,因此轟-6雖然算不上是戰略轟炸機,但是它所發揮的作用是戰略型武器才具備的。而且,轟-6轟炸機的基礎比較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裝,搭載不同的裝備和武器,用於執行不同的任務,這一點也是其他戰鬥機所不具備的。

    轟-6轟炸機的一個新版本是轟-6K,它進行了較大升級,是轟-6系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進型號。轟-6K轟炸機換裝了進口高效能發動機,更新了先進的航空電子裝置,加強了機身機構,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和更多的燃料,因此具備更大的航程和攻擊能力。轟-6K還可以發射空射型巡航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數千公里,這使得轟-6K的攻擊範圍大大增加,作戰半徑也有了空前提高,威懾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除了轟-6K外,最近還出現了一個轟-6N的版本,它具有空中加油能力,據稱航程和載彈量比轟-6K轟炸機還大。有報道稱,新版本的轟-6N轟炸機,是對原來航母攻擊型版本的升級。轟-6N轟炸機移除了彈艙,取而代之的是翼下6個外掛點和機腹1個外掛點,可以掛載超音速巡航導彈、重型反艦導彈以及高超音速無人偵察機等武器裝備。轟-6N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轟-6轟炸機的綜合戰鬥力,基本上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水準。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國產轟炸機跟世界頂級戰略轟炸機還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所以還需要繼續努力奮鬥。

  • 6 # 熊style

    轟六的最新型號也只能是"準戰略轟炸機"!洲際新戰略轟炸機具備:無需加油和(核攻擊)載彈10噸的作戰半徑超過8000千米(B—1B、圖—160)、超音速低空突防、機身內建大彈艙、機載導彈射程超過4000千米!

    B—2A就更上一層樓:全內建彈艙、不低於80%的成功突防率!

    轟六D/E掛載巡航導彈的航程為5000千米;轟六K的換裝D—30K發動機以後,最大航程8000千米。受到機身內建彈艙空間過小的影響,它無法轉載在彈艙內轉載巡航導彈,遠端攻擊時彈艙只能加裝附加燃料油箱。不過,加裝附加油箱的燃料對提高航程意義不大:它被外掛巡航導彈阻力完全抵消。所以,它搭載6枚巡航導彈的作戰半徑達到3000千米,加上AKD—20的射程(1500——3000千米),勉強達到攻擊覆蓋第二島鏈基地群的目標;

    轟六K始終受到原始設計的影響:轟六系列內建彈艙不能搭載遠端巡航導彈。外掛巡航導彈增加的阻力、機翼升力限制,2000千米作戰半徑就讓它的載彈量下降不到8噸。而且,面對地理障礙、防禦障礙,轟六—K不具備攻擊美國本土的實力。因此,內建彈艙掛載巡航導彈是戰略轟炸機的標準之一!

    擁有加油裝置的轟六K可以達到理論作戰半徑5000千米:缺乏超音速突防能力是它最大的弱項。中國周邊島鏈國家不可能為它提供空中加油區(轟六N不容易!);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島鏈作戰中暫時不能取得壓倒性優勢,它們為轟六K/N提供的掩護及其有限:如果轟六K/N不能超音速飛行,那麼,隨之而來的攻擊週期長、反應速度慢等不利因素就讓實戰效率降低、傷亡率大大提升;B—2A維持M0.8航速完成任務需要6個小時;TU—160、B—1B保持M2航速的話,完成同樣任務的時間只需2.7個小時!因此,中國轟六K/N只是攻擊第二島鏈的準戰轟而已。

    真正的洲際戰轟是飛翼式:高空最大航速為M0.8—0.9、最大航程1.2萬千米(內建載彈10噸)——"太行"型號(9噸推力)可以滿足需求。按照目前中國空射巡航導彈射程(3000千米計算),中國飛翼戰轟即使飛過關島基地獲得發射陣位也無法攻擊美國本土,所以,入役8000千米級的空射巡航導彈迫在眉睫!

    不過,如果在印度洋上有1-2個轟六K/N的基地就完全發揮它們的戰鬥力:中國需要對提供基地的國家安全負責、做好應對美國偷襲的準備!

  • 7 # 鋒芒FM

    轟6原本是一款中型戰術轟炸機,但經過改進後的轟6最新型號具備了一定的戰略打擊能力。

    早期轟6的效能平庸

    轟6轟炸機是圖-16的中國產化版,其最大的改進之處是把發動機換為了中國產的渦噴-8,使得中國可以自主大規模生產。轟6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僅有2500公里,最大載彈量9噸,只能攜帶航彈進行凌空轟炸,對地打擊效果遠不及裝有受油管的殲16戰鬥機。

    最新轟6效能大幅提升

    目前來看,早期轟6已經沒有了繼續服役的必要,但經過改進後的最新型轟6就是另一回事了。轟6的重大改進始於轟6K,轟6K取消了此前轟6的Navigator艙,說明轟6K裝備了先進的航電雷達系統,已經不需要Navigator這一職位。此外,轟6K對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具備掛載大型巡航導彈的能力。

    目前轟6的最新改型是轟6N,與轟6K相比轟6N有兩個改進之處,一是加裝了受油管,具備了空中加油能力,二是取消了機腹彈艙,設計成了油箱,這種設計讓轟6N成為了專業的大型導彈載機。兩個改進之處讓轟6N具備了更大的航程,經過空中加油後其作戰半徑可輕鬆超過4000公里。再加上攜帶的遠端巡航導彈,轟6N的最遠打擊距離可達6000公里。

    轟6K和轟6N具備了一定的戰略打擊能力

    轟6K是轟6系列第一款可以掛載遠端巡航導彈的改型,最新型的轟6N最多可掛載6枚空基遠端巡航導彈,並且具備了攜帶大型核武器的能力,是中國當前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組成部分。但轟6K和轟6N只是具備了一定的戰略打擊能力,無論是作戰半徑還是載彈量,還達不到標準戰略轟炸機的水平。

  • 8 # 九品侍衛

    當然不算了!首先一定要明確什麼叫做戰略轟炸機,其實戰略轟炸機就如同洲際導彈一樣,必須能完成誇洲打擊才能算是戰略武器。像是美國的B52、B1B、B2,俄羅斯的圖95、圖160,基本上都算是戰略轟炸機,因為雙方能憑藉轟炸機飛到對方的家門口並覆蓋國土。

    可是反觀轟6轟炸機,即便是最新的改進型號其航程也就3000多公里,算上自身攜帶的巡航導彈也只能勉強打得到關島而已。對於一款連對方國土都無法威脅到的轟炸機,根本就不配叫做戰略轟炸機。

    所以說目前轟6只不過是一款典型的中型戰術轟炸機而已,所以戰略轟炸機的重任轟6也根本就揹負不起。只不過隨著導彈技術的日新月異,轟炸機本身的價值已經越來越小,所以說在如今空軍體系中,傳統的非隱身戰略轟炸機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糾結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中、美、俄三國在新一代轟炸機的研製上並不是排在首位,而是拿老舊平臺不斷升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豬肉來說,為什麼國產的吃起來很香,進口的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