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人類進人階級社會之後,出現了用活人殉葬的殘酷制度。遠在商朝,用奴隸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規模很大,手段殘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下令宮中沒有生育的宮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數以萬計。

    隨著人們的反抗和社會進步,自漢武帝到元朝,這一殘酷制度基本被廢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將這野蠻的做法重新恢復起來,並作為一種制度在明朝沿用。

    用活人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

    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中國的殉葬制度,就考古發現,最早始於殷商時期。 商以後,周、春秋、戰國、秦朝皆有殉葬習俗

    商人相信人死以後,靈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奴隸主貴族死後,都用奴隸為之殉葬,以供其死後奴役驅使。在河南安陽發掘的奴隸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幾個、幾十個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三百人殉葬。有的骨架旁放著刀劍,是武士奴隸;有的骨架旁擺著車馬,是駕車奴隸;有的骨架殘存有狗骨,是養狗奴隸;有的骨架旁沒有頭骨,頭骨在另一邊,是被殺後殉葬的奴隸;有的骨架上手骨還被反綁在背後,並有明顯的掙扎痕跡,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隸。

    秦國用活人殉葬始於秦武公秦國是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廢除人殉制度的,《史記·秦本紀》說:「獻公元年,止從死。」但實際並非如此,秦始皇死後,為之殉葬者人數之多,為歷史所罕見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秦二世下詔令說:「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後宮嬪妃未生子女者一律殉葬,故從死者甚眾。《史記·秦本紀》還說:「葬既下,或言工匠為機,臧(按指奴隸)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為了擔心這些工匠洩漏墓中的機密,便將他們置於死地,估計秦始皇墓中為之殉葬者將以萬計。

    漢、唐兩朝皇陵的重要特點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讓皇親國戚和達官顯宦死後陪葬皇陵。

    在古代殉葬制度,有哪些帝王的殉葬,最為殘忍

    1、周幽王

    公元前bai772年,申侯聯合繒du國和犬戎舉兵入攻西周,各地諸侯zhi拒不救援dao,幽王慘敗,帶著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寶逃至驪山,後被殺。犬戎攻破鎬京,西周遂亡。前後共三百五十餘年。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一作劉去疾)曾盜掘周幽王陵,周幽王陵很高大,墓道門開啟以後,再下去一尺左右裡面全是白堊土,這土實際是一種石炭岩石,有一丈多厚,劉去的手下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將白堊土剷除掉。再往下是大量的雲母石。再往下挖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一百多具屍體,縱橫交錯,相互枕靠,疊壓在一起,都沒有朽爛。其中只有一個男子,其餘全是女子。有的坐著,有的躺著,有的站著,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樣。想必那名男子便是周幽王。其餘一百多名女子應該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死後曾殉人達177人。 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並無記載。如果《西京雜記》所記是真實的話,這將進一步證實,中國古代的殉葬陋習,在西周時仍然是十分盛行。

    2、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暴死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平鄉)。死後2個月,屍體運回咸陽,舉行喪葬儀式。人葬時,秦二世胡亥下令,將秦始皇的宮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一律殉葬墓中。

    暴秦統治,二世而亡,所以秦朝的統治是非常殘酷和無道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更是一點都不手軟,秦始皇一生都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千秋萬代,更是一生都在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還派了徐福出海尋找仙丹。從登上帝王之位,就開始了建造秦皇陵,八十萬的工匠都死在了墓穴之中。

    而且當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將所有的後宮女人全部都不留下,都拿出去給秦始皇殉葬,後宮哀嚎一片,一人不留!據《漢書》和《水經注》記載,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06年被項羽鑿毀。北魏酈道元在其《水經注》中說,項羽人咸陽之後,以30萬人運了30天還沒有把東西運完。以後,關東盜賊又將銅棺竊去。 後又有牧羊人因尋找遺失的羊,持火把迸人墓穴,不慎失火,將陵墓徹底燒燬, 說大火延續燒了90天都沒滅。這種說法廣為流傳。

    人殉廢止

    天順八年正月,明英宗駕崩,其生前特留下遺詔,宣佈免除其妃嬪殉葬的義務,此事在明代史書《翰林記》中亦有記錄。明代劉定之在其《否泰錄》中寫道:“高廟、文廟……皆用人殉葬,英宗臨崩前召憲廟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子孫後世亦復為之’。”

    其實,不論當時的實際情況如何,明憲宗在繼位後,確實也遵從了英宗的遺詔,再未逼迫宮人和妃嬪為英宗殉葬,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滅亡。此外,遼靖王朱豪在其長子亡故後,曾妄圖上奏以其婦馮氏、曹氏殉葬,但皇帝聽後嚴厲斥責了他,命其善待馮氏、曹氏,毋使其流離失所。

    至此,諸王人殉制度基本禁絕。

    可以說,明英宗廢除人殉之舉可謂順天意、得民心。因為,這一行為不僅得到了當朝群臣的稱頌,亦得到了後世史官的讚揚。可是,清代曾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以宮人殉葬本就是亂政,英宗只是廢止了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

    話雖如此,但從長遠來看,他還是挽救了許多無辜女子的生命,僅從這點考慮,英宗便是功不可沒。

    至於英宗為何要廢止人殉,史書中並未做詳細解釋。

    但是,從相關資料的記載可隱約看出,明英宗廢止人殉制度的想法並非一時之念。周憲王薨後,十三歲的英宗曾下旨:“自妃、夫人以下不必從死,年少有父母者遣歸。”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英宗當時曾親自逼迫景泰帝的妃嬪為其殉葬。若是從其被景泰帝幽禁多年的角度分析,英宗很有可能因為對景泰帝的仇恨連累其家人,故做出了反常的舉止,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結語

    直到清朝,人殉制度雖再次死灰復燃,但最終得到了清廷官方的禁止。因為,康熙帝繼位後,特意頒佈了禁止殉葬的禁令。可以說,正是從那時開始,人殉作為一種固定的制度,徹底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 2 # 白雲3498

    慘絕人寰的殉葬習俗古代的惡劇作,這些慘景都是從考古中鐵證佐言,史料屬實。慘絕人寰的殉葬習俗到了現代,普通老百姓也棺材頭上畫童男童女影象,可見根深締固到何等程度?歷史上秦始皇偉業雄宏,但秦始皇幕內殉葬的死屍無辜,說明一切。歷史上也有賢明王道,不忍其殉葬的。

  • 3 # 探尋歷史者

    在中國古代帝王死後,人殉比較普遍,秦國用活人殉葬始於秦武公;秦始皇嬴政回死後,殉葬者數量驚人,大概答創造了歷史之最。但在漢朝以後,此惡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則已非常罕見,接近廢除。但到明代卻死灰復燃,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層神秘。

    我們先了解下殉葬。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內的冥福。以人殉容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而殉葬與陪葬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有自願或強迫兩種形式。

    活人陪葬稱之為“人殉”,始於史前文明時期,在父系氏族社會也存在專,商周時期到達頂峰,屬到唐代基本很少有人殉了,遺憾的是元明清時期人殉又死灰復燃。為什麼要實施“人殉”,主要原因與傳統喪葬文化有關,古人相信死後將與現實過同樣的生活,據此虛構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同的死亡世界,即現實有人服侍,主人死後也離不開嬪妃,奴僕,文武大臣,因此奴僕,家人,下屬的殉葬就變為正當和必須的。

    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殉葬制度是指強迫或鼓勵殉葬的制度,例如《元史 卷三十四》所載:

    “大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往往成為奴隸制或封建王朝壓迫百姓的手段。

    古代活人殉葬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終止的?

    目前所能夠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活人殉葬的遺蹟是在公元前6000年,位於黃河下游專的大汶口。後來在屬陝西龍山文化和甘青地區齊家文化也發現了類似的活人殉葬的遺蹟。

    在對考古發掘這些原始的遺址之後,考古學家們才發現了男女的合葬墓。諸如此類的合葬墓都是男女在同一個穴洞、一次性一起埋葬,其中不僅有成年男性和成年女子,甚至還有小孩和嬰兒。

    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後,活人殉葬的風俗在殷商時期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當時正是中國的王公、貴族的發展時期,通常都是扮演者大奴隸主的角色,他們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利與地位,便在下葬時要求活人殉葬。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也逐漸的都不認同活人殉葬這種極為殘酷的刑罰。活人殉葬開始衰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儘管已經開始衰落,卻仍有許多大規模的人殉現象不過到了漢朝,人殉終於遭到徹底的明令禁止。到了西漢,大規模的人殉從未再出現過。雖然,從那以後人殉現象還是個別的會發生,但是到了今天,我相信,這種極為殘忍的行為是絕對不可能再出現了。

    古時候的活人殉葬,究竟有多殘忍?

    一、活人殉葬將一些人活埋。

    古代一些有權勢的人特別是一些君王,他們在臨死之前交代要把他們生前用的東西在死後在他死後要給他陪葬,這些就包括他丫鬟、奴隸,還有妃子等。

    活人陪葬的手段也是極其的殘忍,例如吳王闔閭名人為他女人殉葬的手段令人髮指,當時的闔閭女人因為和闔閭鬧矛盾自殺了。闔閭很寵愛這個女人,所以在他女兒下葬的那一天給他女人大肆操辦喪禮。他當時命令人在下葬的路上跳起舞了白鶴舞。當時就有很多的男男女女都前去圍觀,當闔閭的女兒被送進墓地以後,闔閭也當場下令把那些圍觀的人一同趕緊去墳墓,並將墳墓的門堵死。其目的就是讓這些人為他的女兒陪葬。就這樣這些圍觀的老百姓就被闔閭活生生的關在墓地裡面餓死了。可見手段有多殘忍。

    二、活人殉葬的人數很多。

    活人殉葬的殘忍之處還在於殉葬的人數極其多。例如古代皇上駕崩的時候大部分沒有子嗣的妃子就要殉葬,古代皇上的妃子眾多,能懷上子嗣的人數寥寥無幾,有這麼多的人要為駕崩的皇上殉葬,可見有多殘忍。

    結語

    殉葬主要是因為古人相信以前的人死後有靈魂,他們生前享盡榮華富貴,希望死後還有人來服侍他們,漸漸就有了殉葬這一傳統。

  • 4 # 大國布衣

    活人殉葬制度的出現無非就是世人彰顯自己生前的權力以及古代人的迷信影響。中國的殉葬制度至少在六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極度顯示了人跟人之間的不平等。

    活人在權力者生前為奴,在其死後也無法恢復自己的人身自由,而這種活人殉葬在秦始皇死後更是達到了巔峰。漢朝時期有廢除過幾次,但到了明朝朱元璋掌權時代,又一次的死灰復燃。

    那麼,為什麼古代會有以活人殉葬的殘忍制度呢?

    彰顯權力者為所欲為的表現。

    活人殉葬制度從什麼時刻開始已經不可考,但在距今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就有殉葬遺骨,商朝時期也有殉葬遺址,這就說明原始社會的三皇五帝時代就出現了殉葬。

    (大汶口文化遺址)

    權力者們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而他們生前有奴僕使喚,死了需要這些僕人在另一個世界供他們差遣。於是就殺了這些生前伺候過他們的努力,因為地位的嚴重差距,奴僕無法反抗,只能跟著權力者進入墓地。

    《墨子.節喪》記載: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在歷史上,秦始皇在活人殉葬的人數上創下了記錄,他在無法求長生後,想在另一個世界有人繼續供差遣,於是秦二世為了表現出孝順,便下令“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

    後世學者估算,包括當時的工匠在內,起碼有萬人之多跟著秦始皇殉葬,這些死亡的人數,也滿足了秦始皇在地下繼續他的統治了。

    古人的迷信心裡促進殉葬制度的發展。

    劉邦推暴秦後也推翻了活人殉葬的制度,但漢宣帝時,趙繆王劉元暗中逼迫奴婢給他殉葬,最後被仁慈的漢宣帝剝奪了封地。

    漢朝時期沒有大規模的殉葬現象,偶爾一些山高皇帝的地方有出現過,但規模不大。但一些偏遠的、民智未開的少數民族還是存在的,比如南越王趙佗,後世發現他的墓葬有十多具屍骨。

    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在平定西南後收兵回城。但準備渡過瀘水時,以為水勢太急,蜀兵難渡,孟獲建議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河神便可渡河。孟獲的建議就足以說明三國時期的西南夷地區,還存在活人殉葬的風俗,而這樣也是古人迷信造成的。

    宅心仁厚的諸葛亮不忍,便用麵糰弄成頭顱的樣子扔到河裡祭祀河神,最後風浪止住,蜀兵渡河成功。這也是饅頭的由來,饅頭原名“蠻頭”,南蠻子的頭顱,而諸葛亮用“饅頭”代替“蠻頭”,也帶代替了用了活人祭祀,可謂聖人。

    朱元璋是的活人殉葬死灰復燃。

    朱元璋時代恢復了活人殉葬制度,但他並不是第一個享受這種制度的。明朝最早享受殉葬制度的是他的次子朱樉,因朱樉病死,兩個妃子為其殉葬。

    當朱元璋死後,其規模也很大,總共有四十多名妃子陪她殉葬,在之後的皇帝裡,朱棣、朱高熾、朱祁鈺,還有那些王爺們也都有殉葬的習慣。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上臺後,不忍心見到這樣的殘忍制度,才命令廢止。

    朱元璋重開活人殉葬的惡例無非有三個原因:

    明朝繼承了元朝的疆域以及一些制度,這些制度中包括殉葬制,蒙古人的文明程度比較低,他們的大汗死後都實行殉葬制,朱元璋不過是想讓世人知道他的權力不低於蒙古可汗。

    朱元璋是個疑心很重的人,“兔死狗烹”的原因就是擔心他死後開國功臣覬覦他的江山,而帶著嬪妃陪葬也是怕宮廷機密外洩。

    古人迷信,帝王更是深信不疑,朱元璋也相信在他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帶這些人下去也是伺候他。

    綜合來說:古代的活人殉葬是殘忍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制度,無非就是上面說的幾種原因。人性是貪婪的、慾望是無限的,他們在生前擁有了讓人羨慕的權力,死後也想帶繼續做帝王。

    明英宗時期雖然明令禁止殉葬形勢,但某些達官貴人還是暗地裡拉著婢女陪葬,更有甚者偷綁寡婦陪葬,還為其立貞節牌坊,遮蔽耳目。

    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殘忍的制度被慢慢的廢除,每個生在這個世上的人都有上天賦予他自由的權利,沒有人可以剝奪,萬惡的封建社會總歸消失在歷史中。

  • 5 # AL世界觀

    活人殉葬是商周時期一些貴族最能夠彰顯自己的威名以及權利的一件事情,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今天看來是慘無人道的,但在商周時期如若不用活人殉葬,說明這個人根本不是位高權重之人,而且陪葬品在當時看來他們並不是人,而是奴隸。在古時候奴隸在貴族的眼裡他們根本不算人,只能說他們是一種動物,因此隨著奴隸制度的消失,這種制度才慢慢的退卻在人類的視野中。

    中國史書關於活人殉葬的紀錄有好多。身份地位顯赫的人身故後,他們就會有殉葬者。而且是活人殉葬,不僅是為了死人不會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孤單,也是為了可以展示出故人高貴的身份。

    依據有關紀錄:“秦武公身故,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秦穆公身故“從死者177人”,此中居然另有三位他們生前的親信隨著一同殉葬。秦穆公死前就想讓群臣和他一同死去,因而在酒會上,他趁大眾喝得暈頭糊腦時說:“我們君臣,生時同樂,身故也要同哀呀。”奄息、仲行、針虎三個大臣不知為何:“願隨秦穆一同駕鶴西行。”誰也沒想到,穆公身故,他們真的就跟從進了秦穆公陵墓。

    你以為這就算是活人殉葬的最高地步了?不,還遠遠達不到最殘忍的地步。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共同引黃調理池工程隊,在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開掘出仰韶文明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於此同時,中國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三名少年。他們分別在墓的東、西、北方,其西龕人骨長1.15米,似女性,年約十二歲,頭有刃傷,十分慘狀,像殉葬者。

    棺墓出土後,歷史學家對這三名少年做了認真的研究有意外收穫:這些孩子在世的時候,居然喝下了一肚子的水銀。不只是這樣,他們的身上另有多處洞眼。他們的面板上還被塗了一層銀粉。這使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標本”,即便再過數千年,他們的皮肉也不會腐敗。這是何等的喪盡天良啊,居然如許虐待年幼的兒童,蔑視人權。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6 # 江水趣談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王公貴族在死後墓葬中的寶貝也是豐富至極,尤其是厚葬之風盛行的漢朝時期,陪葬品的奢靡令人驚愕。

    事死如生是古人喪葬的原則,就是對待死者如他活著之時一樣。

    《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這裡的事字,是侍奉、供奉的的意思,和視的含義有微妙的不同。

    那麼慘絕人寰的活人殉葬,說明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慘無人道!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如果你的身份越是尊貴,能夠剝削和壓榨人越多,甚至輕而易舉的取走別人的性命。

    比如古代的殉葬制度,有的時候想想真的很野蠻很殘忍。

    在古代宮女太監常常被拉去殉葬,因為宮女和太監是奴婢,而在古代,奴婢的性命是屬於主子的,主子想什麼時候取走他的性命都沒有關係,他也無力反抗。

    在古代有些帝王在生前的遺囑聖旨上就會命令後人在他駕崩之後要拉上大批的宮女太監陪他殉葬,因為他活著的時候,享受萬人敬仰被人伺候,死了以後也要帶走能夠侍奉他的人。

    還有一類會被拉去殉葬的人就是他的妻子和小妾們。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女人是男子的附屬品。

    皇帝死後如果他願意他的皇后嬪妃都難逃一死。

    在商朝,用奴隸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規模很大,手段殘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下令宮中沒有生育的宮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數以萬計。

    隨著人們的反抗和社會進步,自漢武帝到元朝,這一殘酷制度基本被廢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將這野蠻的做法重新恢復起來,並作為一種制度在明朝沿用。

    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後,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從此,重開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時,被迫葬殉的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時,殉葬的妃嬪也有三十多個。

    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殉葬制度規定很細,哪些妃嬪應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規定。凡被刪封為貴妃等高等名號的,生過兒子並且兒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孃家原有功勳的也可 "恩免"。其餘的皆殉葬。

    明朝這一殘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得以廢除。明英宗死前,下遺詔說:"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這件事應從我這裡廢止。"至此,這一制度才最終廢止。

    我記得我第一次聽說殉葬這個詞,還是在我小學,當時就覺得非常可怕,為什麼人會壞到這個程度,可能到一個人權力太大後他的心就扭曲了,當然殉葬制度也是源於中國古代人們的迷信,以及對現實生活中的眷戀。相信人死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所以拉著現實生活中的人去陪他共赴另一個世界,何其殘忍,何其自私。

  • 7 # 黑眼歷史觀

    可能是古代的信仰有關。

    古代不像現代這樣,這麼相信無神論,所以各種鬼神說盛行

    不管是東西方都相信死後回去另一個世界,以另一種形式活著,相信有神靈需要“血肉的獻祭”。所以統治者自然肆無忌憚的剝奪奴隸、戰俘、侍從的生命。

    活人祭祀、活人殉葬正是基於這種得到心理安穩的信仰,他們相信,死後會去另一個世界,所以要帶上侍從一起去,讓他們也去另一個世界繼續服侍自己。既然他們相信這是換一種方式生,相信神靈需要這些血肉的獻祭,那對於他們來說又何來的殘忍?

    【在宋代的文獻裡,就有幾個拐小孩去殺了祭祀邪神。還有一個案例是拐了不到一小時就殺了祭神。】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活人殉葬這一制度在古今中外及各個大文明帝國都曾出現過,但是,世界上最早廢除活人殉葬制度的是在中國,具體時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秦獻公時代,而當時的秦國還被山東六國嘲笑為“文明落後”的國家,而秦獻公去世後其子秦孝公繼位,繼續貫徹其父的禁止活人殉葬的政策,而之後的商鞅變法也堅持這一政策。而在山東六國還在使用活人殉葬這一腐朽落後的制度,而秦國則使用陶俑替代活人,而廢除活人殉葬的制度也隨著秦滅掉山東六國而推廣開來。公元前211年的秦朝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廢除活人殉葬的國家。

    而活人殉葬埋葬的人並不是隨便到大街上抓幾個人活人抽個籤,用於活人殉葬的都是沒有身份的奴隸,而這些奴隸的來源有很多,但絕大部分都是對外擴張時抓回來的俘虜,而這些俘虜包括戰俘、從敵對勢力掠奪回來的人口,當然也包括哪些本國國民由於各種原因土地被兼併,喪失了土地、房屋、並賣身的人,不過賣身不是搞PY交易,而是人口販賣,要麼成為黑戶要麼就是奴隸。而哪些因為擴張而抓回來的奴隸,是王公貴族們的身份象徵,也是他們所謂的國家榮譽,就跟現在的軍功章差不多一個意思。

    而奴隸就是會在主人死後部分用來殉葬,除了彰顯身份外還有就是無法管理和養活的部分原因,因為他們是主人的個人財產,雖然可以被繼承,但新的繼承者也會有新的奴隸。所以繼承者一般不會要這些奴隸。在中國古代,殉葬制度的根源在於奴隸制,而奴隸制是井田制下的根源產物,所以商鞅變法的時候徹底廢除奴隸制,就相當於已經廢除奴隸制和井田制。而秦國這樣的做法無非也就是增加人口,所以這也就奠定了為什麼秦後面能統一六國。至於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制度呢?因為人類社會雖然比動物社會更文明,但依然是奉行森林法則,弱肉強食的法則是永遠不會變的,所以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保護本國的公民,最後提一句,西方到近現代才慢慢的廢除奴隸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如何定期除蟎?有哪些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