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有心歡陽照來
-
2 # 玩個世界
有時
自己在做一件事時
總感覺曾經在一相同的場景做過一模一樣的事情
想繼續往下想卻又記不起在哪兒
像是在夢裡做過。
有時候
第一次去一個地方
也感覺曾經來過
一些人或景都彷彿很熟悉。
-
3 # 矽釋出
因教授“哈佛幸福課”而走紅的Dan Gilbert在Ted有過一個“我們為什麼會做錯誤決定”的演講(why we make bad decisions),裡面說到人們在生活中做決策時總是因為錯覺而產生失誤,主要表現為錯誤估計機率和價值:
1. 如果某件事經常被媒體曝光,或者經常被人提起,我們就傾向於認為這件事發生的機率比較高。比如買彩票。經常看到媒體採訪中獎人,會增加你購買彩票的可能性;而如果媒體在採訪中獎者的同時,也不停採訪沒有中獎的人,你很可能就不去買彩票了。如果你經常看到颱風造成傷亡的訊息,你會認為每年因為颱風死亡的人數比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要大很多…
2. “比較”改變價值。人們總是透過比較過去的價格為為現在定價,而同樣的東西或者同樣的價格,在不同環境下會讓你產生不一樣估值。比如25美元一個的巨無霸你肯定不會問津,但如果這是在無所事事的飛機上,25美元的巨無霸又顯得很值得購買。在市場營銷中也很常見,告訴你這個東西巨貴無比,然後稍微打折你就很開心地付款買回家。
3. 對於不同時間地點發生的幾件事情,人們做決策時往往顯得尤為困難。比如給你50美元和給你60美元。如果現在讓你決定,你肯定選60美元。但如果是在現在給你50美元和一個月後給你60美元之間做選擇的話,是不是比較難選了呢?
還有其他種種錯覺。歸根結地是人們依據了不同的參照系以及對現實情境分析有誤。人類的大腦進化還不完善,所以勤奮和高效的思考,對避免決策失誤很重要。
-
4 # 歷史瀾
生活中的錯覺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但這並非是一件壞事。
為什麼這麼說了?正好最近我看了《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詭計的思維管理法》這本書,對此有些感想,與你分享。
《錯覺的法則》一書的作者西田文郎在10萬字的篇幅中,深入淺出地敘述了關於錯覺的三個重點內容。
第一個重點是,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第二個重點是,成功者都善於運用錯覺。第三個重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終極錯覺,是在好的錯覺中走完一生。
說到西田文郎,他在在日本被稱為“潛能開發魔術師”。他最擅長的是將從腦科學和心理學知識中提煉出可以實踐的方法論,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幫助個人成長和企業成功。他開設的像馬雲的湖畔大學一樣的企業家研修會“西田塾”,吸引了日本各地的企業經營者踴躍參加,幫助許多人在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他已出版多部經管類圖書,銷量超過100萬冊。
001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99%以上都是錯覺在中學時代,是不是有人對你說過“你不適合學理科”或者“你不適合學文科”或者“你不適合學藝術”之類的話?別聽他們的,他們說的都是錯的。
實際情況是,一個班級有40名左右的學生,也許你所在的班級恰好是大多數學生都擅長理科或者文科或者藝術的環境,如果換到隔壁班或者隔壁學校,你的排名保不準就會上升。
這樣想來,認定自己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是由於資訊和環境的不同所造成的“自己做不到”的錯覺。
同樣的道理,那些經常抱怨人生的人會反覆對自己強化“我自己沒有能力”“我沒有賺大錢的命”這類負面的錯覺。
如果你有孩子,那麼最好不要說出“我們家孩子學習不太行”“你為什麼總也考不好呢”這樣的話。
因為這樣一來,孩子的大腦會被反覆輸入“做不到”這樣的資訊,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己能力不行”這種不好的錯覺。
西田文郎說,只要能記住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人人都是天才。如果現在你還不是一個天才,那麼你可能只是在迄今為止的大腦使用方法上出了一些問題。
比這些思考上的錯覺更好理解的是視覺上的錯覺。
現在,你的面前擺著一個蘋果,你一定會認為別人和你一樣,看到的都是一個紅色的蘋果嗎?事實並非如此。
有人認為這個蘋果是像血液一樣的鮮紅色,也有人認為是像玫瑰花一樣的深紅色。因為世界上有超過2億人是色弱者,每個人的眼睛看到的顏色並不完全相同。
100個人的眼裡有100個不同的蘋果。認為所有人看到的蘋果都一樣,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覺。
下面這些更直觀的例子,就更加證明了人類的大腦是多麼容易上當受騙。眼見為實,認為自己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正確的,這種想法其實非常危險。
因為,視覺會欺騙大腦,我們平日裡認知的世界,是透過一種叫做錯覺的過濾器過濾之後形成的。
你以為下面這張圖中的平行線,上面的一條比下面的長嗎?錯!實際上它們是一樣長的。
繆勒-萊耶錯覺
你以為在下面這張圖的中央有一個倒置的三角形嗎?錯!實際上這張圖上只有有缺口的圓和楔形線條,那個看上去更顯明亮的倒置三角形的效果,叫作亮度錯覺。
卡尼薩三角
你以為在這張圖上左邊被包圍在中間的圓形a比右邊的圓形b小嗎?錯!實際上它們一樣大。這是因為對比而產生的錯覺。
艾賓浩斯錯覺
你以為下面這張圖是兩個面對面的人的側臉還是一個杯子?答案是,既是兩個人的側臉,也是一個杯子。著眼點不同,人們看到的事物就截然不同。
魯賓之杯
好了,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其實99%以上都是錯覺。不存在所有人都認為“正確”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按照自認為正確的想法對事物加以理解和判斷。所謂事實和真相,都只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結果。
西田文郎說,大腦具有線性思維的特點。正是這種單線思維阻礙了人生邁向成功,成為許多爭端的導火索,讓人們陷入不好的錯覺中無法自拔。
比視錯覺更離譜的,是我們生活中各種匪夷所思的日常現象。稍不留心,就會掉進別人為你挖的坑裡。
比如,血型占卜、星座分析、減肥廣告、彩票中獎、集體闖紅燈、特價促銷、排隊=好吃、明星代言等等,這些現象分別被稱為吉兆錯覺、置換錯覺、賺錢錯覺、第一名錯覺、同意的錯覺、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光環效應。
對錯覺的理解,就是你對世界的理解。“產生什麼樣的錯覺”就相當於“創造什麼樣的世界”。正是你自己打造出了現在的你。
002成功者都善於運用肯定性錯覺錯覺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大腦具有怎樣的構造。
西田文郎經過45年對大腦潛能的研究,認為我們的大腦由三層結構構成:第一層是位於最外層的理性腦,也就是我們通常用來思考的左右腦;第二層是位於大腦邊緣的感性腦,扮演著喜怒哀樂;第三層腦幹是最原始的部分,被稱為反射腦。
大腦的結構
我們以為每天做的行動都是經過理性腦進行理性思考得出的,其實不是,而是由邊緣系的感性腦和腦幹決定的,這兩層又被稱為本能反射區。有過失眠的人就知道,無論你多麼困,多麼想要睡著,哪怕不停地用理性告訴自己再不睡人就要垮了,但仍然沒有效果。這就是我們的本能反射區在作怪。
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能否善用“本能的大腦”。成功者都是善於運用肯定性錯覺的人。
首先,不斷進步的人都擁有“優越錯覺”。
在你周圍,至少有一位有著令人欽佩的超強行動力、積極向上的人。如果說這些人與我們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他們敢想敢做,認為自己比一般人優秀。
這種能力就叫做優越錯覺。有研究表明,優越感本身會讓人變得積極向上,富有行動力,這就夠了。懷有優越錯覺的人,能夠消除自己的不滿,內心也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想要成為有錢人,優越錯覺必不可少。
與優越感相反的錯覺,就是自卑感。自卑感強的人,不僅會責備自己,還會把周圍親近的人和重要的人也看作敵人,變得易怒,易攻擊他人,隨後被周圍人孤立,不知不覺就會陷入抑鬱的情緒中惡性迴圈無法自拔。
其次,成功者都是“運感力”良好的人。
所謂運感力,就是認為“自己運氣好”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有人覺得自己是個“運氣好得不得了的人”,也有人覺得自己“運氣並不是特別好”,還有一種人覺得“自己運氣很差”,甚至認為自己毫無運氣可言。
運感力是取得成功必需的條件。孫正義曾說:“最初我所擁有的只有夢想和毫無來由的自信,但這些是一切的開端。”這裡提到的“毫無來由的自信”指的就是運感力。
有這麼一條法則:在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能感知到好運的人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感知不到的人則會最終放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運氣好的人只會和運氣好的人交朋友,處於上升運勢的人聚集在一起會產生乘法效應,使好運加倍。運氣不好的人聚在一起就會互相傳染,運氣也會越來越差。這其實是一種深藏不露的社會階層差別。
再次,培養“苦樂力”至關重要。
苦樂力,指的是享受痛苦和努力過程,能夠樂在其中的能力。大腦的構造決定了人的情緒始終在愉快和不愉快之間反覆搖擺。被稱為成功者的那部分人,他們並不太在意逆境和痛苦,反而樂在其中,正因為具備這種能力,他們才最終取得了成功。
真正享受人生的人,都是出於個人意願去享受艱辛的、積極的、自我犧牲的人。因為他們心中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且自信的特質讓他們的大腦處於愉快的狀態,他們也就能夠苦中作樂,從中獲得成長。
第四,成功者全都是“媽寶”。
這個觀點乍一聽有些費解,仔細一想事實就是如此。本書作者西田文郎說,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成功者在幼年時代都曾從母親那裡獲得過肯定的錯覺。因此很多人都對父母,尤其是母親心懷感激。
恪守自己的職責,對父母心懷感恩。這種情緒會最終幫助你走向成功。
003人生中最重要的終極錯覺,是在好的錯覺中走完一生蘇格拉底說,如果你娶了一個好妻子,你會很幸福;如果你娶了一個糟糕的妻子,你會成為一名哲學家。
據說蘇格拉底的妻子是個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會無禮謾罵丈夫。事實上,認真閱讀柏拉圖等人的原始記錄會發現,蘇格拉底的妻子克桑蒂貝是位深深地愛著、也理解自己丈夫的好妻子,而蘇格拉底也像一個正常的完整的人一樣,愛著自己的妻子。
西田文郎認為,愛是一種錯覺,包括夫妻之愛和對孩子的愛。愛的終極形態就是死心塌地,也就是一種“無論如何我都只能和這個人白頭偕老”的執念。這其實是一種許諾。
我們的大腦是一臺超級計算機,一旦產生了某種錯覺,就會向著讓錯覺變成現實的方向去努力。認為自己很優秀的人最終會真的變得優秀,堅信事業一定會取得成功的人最終會取得成功。人只分為兩種,一種是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另一種是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
比如賺錢。只要去想“賺錢很簡單”,就真的可能輕輕鬆鬆賺到錢,如果認為“賺錢很難”,恐怕現實也會像你想的一樣了。
與好的錯覺相對應的,就是壞的錯覺。比如,美化貧窮的人會產生諸如“清貧”“窮是件好事”“窮人是善良的人”之類的錯覺,結果就真的活在了貧困中。
還有關於“有錢人的性格都不好”的謊言,也是一種壞的錯覺。絕大部分情況下,有錢人都是因為做了造福大家的事情才獲得了鉅額收入。這種先入為主的觀點,也是一種由嫉妒心理所引發的錯覺。
西田文郎說,我的使命就是“讓儘可能多的人從壞的錯覺中醒悟過來,傳遞好的錯覺。這並不是說只能認定某一件事是正確的,而是引導人們透過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把世界看得更加清楚透徹”。這也是本書最根本的主題所在。
結語:活著的時候愉悅他人,死後值得被人祭奠中國有句最平常不過的俗語,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意思是種什麼,收什麼。做了什麼事,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也同樣適用於精神和道德世界。我們播種愛,播種友誼,播種善良,播種尊重,就可以收穫愛與友誼、善良與尊重。心中有愛,這愛就像一顆種子,從萌發到成長再到成熟,收穫的是純真、深沉、厚重、執著的愛。
好的錯覺因愛和感恩而生,壞的錯覺因憎恨和不滿而生。好的錯覺會結出好果實,壞的錯覺會導致壞結果。你要獲得快樂,你自己必須快樂面對人生;你要獲得友誼與尊重,你必須首先與人為善,尊重別人。
就像本書的題記所寫的那樣:人生的不幸,大多源於對自己的事情采取了錯誤的思考方式。對事物進行完整的判斷,是邁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第一步。
在英文中,單詞illusion,既有錯覺的意思,也有幻覺、幻想的意思。縱觀全書,我認為在這個重要的概念中,包含有想象、潛意識和心理暗示的成分,或許用“幻覺”是比“錯覺”更準確的翻譯。但不管怎麼說,樂觀、自信、進取,這樣的一生值得度過。
在本書最後,作者西田文郎說,什麼才是人類真正的成功呢?“活著的時候愉悅他人,死後值得被人祭奠。”這樣不斷重複下去,就是人類真正的成功。
現在,我把這本書——《錯覺的法則:識破大腦詭計的思維管理法》推薦給你,祝你早日登頂人生巔峰。
--------------------------------
你好,我是張不差。和你一起,把最好的書傳遞給最多的人。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老師之邀!答題:與其說是是錯覺,也可以說成換位思考。這些也是生活常識,多數以感情所造成。也指茅盾的一個索影: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同事,朋友,親情,愛情……,等等。例:假如某人是個高官,以金錢財物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達到自己的須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就為背公理,最終人財兩空,這就是個錯覺,當這樣的事情未發生之前那就覺悟。害人害己,得不常失。《無題》潔清長亭苦茶香,千金散盡十里荒。等時春風無限貴,長夢別離遠心傷。 明月邀影無顯似,沃土相期遠閒人。思思素果與深鄉,淡淡人世最可情。人生自與感悟通,熱血撒向送親人。高官才文傳後世,峰碑永刻千有名。物與食而過其臭,情與人而其文。例不多舉,看明白上述含義就明白了。就題論事,請多指教:感謝悟空老師之邀,請親友們點評。藉此向所有友友敬祝:週末愉快,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