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憶史官

    《清平樂》中,囂張跋扈的張貴妃,在歷史上確實是宋仁宗一生的摯愛,並且宋仁宗還多次為她破例,那麼,歷史上的張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溫成皇后,她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

    一、飛上枝頭變鳳凰

    溫成,出生在清河郡。其父親張堯封是正七品的推官,在溫成七八歲時便去世了,母親曹氏便帶著姐弟三人,投奔堂叔張堯佐。然而,張堯佐卻以路遠為由拒絕收留。因此,她們就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曹氏只好把溫成賣到齊國大長公主家為舞女,自己改嫁蹇氏。大公主便讓溫成在內廷仙韶院學習歌舞。

    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溫成的人生軌跡,讓她從身份卑微的舞女,搖身變成地位尊貴的妃嬪。

    這一天,宮中宴飲,宋仁宗席間叫了仙韶院的樂伎歌舞助興。溫成體態輕盈、容貌俏麗,透露著超凡脫俗的氣質,讓宋仁宗一見鍾情。於是,宋仁宗便召她為御侍宮女。

    溫成不僅長得好看,而且才貌雙全、聰明伶俐,很快就獲得宋仁宗的寵幸,並被封為清河郡君。康定元年,溫成晉升才人,一年後又升遷修媛 。

    溫成晉升速度如此之快,堪稱後宮的一個“傳奇”,這不僅僅因為她姿色明豔,更是因為她曲意逢迎皇帝的心思。

    其一、宋仁宗生性節儉,反對肆意揮霍,溫成便把日子過得十分簡樸,生活起居用的基本上都是尋常物品,稍微貴重物品都不用;

    其二、有一次天下大旱,宋仁宗在宮中燃香祈雨,溫成便刺臂用鮮血寫祝詞,讓宋仁宗大為感動;

    對於長期缺乏母愛的宋仁宗來說,偌大的後宮只有溫成敢愛敢恨,對皇帝沒有半分顧慮;溫成小鳥依人、溫柔體貼的關愛,給宋仁宗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讓他在情感上有了久旱逢甘霖的感覺。二、宋仁宗後宮第一人

    宋仁宗對溫成的寵愛不僅體現在名分上,在其他方面也給予特殊的優待,可謂寵冠後宮。這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證明:

    第一、 從康定元年到慶曆三年,短短的四年,溫成就為宋仁宗生育三位小公主,每次小公主降臨,宋仁宗都會給予溫成高規格的賞賜,連諫官孫甫都看不下去,說溫成是禍根。

    第二、 宋仁宗寵愛溫成,也愛屋及烏。在宋朝,只有皇后家族才可以贈官三代,妃以下不能過兩代,但是宋仁宗卻破例為溫成的家族贈官三代,這在整個宋朝都罕見。

    第三、 溫成去世後,宋仁宗竟然按皇后規格為其治喪,並在曹皇后健在的時候,追封溫成為皇后,為她建皇后廟,顯然,這不合禮制。

    宋仁宗如此寵愛溫成,那麼溫成本人有沒有取代曹皇后的想法呢?

    夜半平事件中,宋仁宗之所以能夠在這場宮門驚變中轉危為安,完全是因為曹皇后的英明決斷與臨危不亂,但是他卻偏要說是溫成護駕有功,並藉此機會晉封溫成為貴妃。按照宋朝慣例,冊妃只送冊文,不行冊禮,而溫成卻自恃皇帝寵愛,偏要行冊禮,還為此大發脾氣,於是,宋仁宗命令丁度把冊禮補上。因此,溫成成為宋朝第一位有冊立禮的貴妃。

    溫成之所以發脾氣,是因為皇后之夢落空,當時宋仁宗是想立她為後,可是找不到廢黜曹皇后的理由,只好晉封溫成為貴妃。連司馬光都說她“初為修媛,後冊為貴妃,飲膳供給皆逾於曹後,幾奪其位數矣。”

    溫成居貴妃之位,吃喝玩樂的標準竟然超越了皇后,“奪後之心”可謂路人皆知,她甚至不顧皇室的體面而為所欲為。

    有一次,溫成出遊,竟然明目張膽的去借皇后的華蓋,想過一把皇后的威風。沒想到,曹皇后慷慨地將自己的華蓋借給了溫成,反而讓宋仁宗覺得不好意思,對溫成說:“國家文物儀章,上下有秩,汝張之而出,外廷不汝置。”溫成聽了,雖然心裡不痛快,卻不敢使用皇后的儀仗。皇祐六年(1054年),溫成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宋仁宗悲痛不已,為溫成舉辦了一場高規格的葬禮,並追封她為皇后。

    結語:溫成生前雖然沒能當上皇后,但是死後卻被追封為皇后,無疑她是幸運的,生前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寵冠後宮,去世還能留下一段愛情佳話。不過,溫成生前恃寵而驕,不顧皇家體面的做法,卻讓她留下罵名。

  • 2 # 跪射俑

    這個張妼晗的原型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宋仁宗寵愛的溫成皇后。包拯曾力諫宋仁宗不要任用張氏的貪婪、低能的伯父張堯佐為高官。

    溫成皇后張氏,宋仁宗寵妃,石州軍事推官、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清河郡王堯封次女。幼入宮,初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進封才人。慶曆元年十二月,進封修媛。慶曆三年七月,因連喪二女請下遷為美人。慶曆八年十月,封貴妃。溫成皇后生安壽公主、寶和公主、鄧國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仁宗痛失愛妃,傷悼不已,追冊其為皇后,諡曰溫成。葬奉先資福禪院,立廟於園側,以知制誥歲時行禮。嘉佑七年正月更廟為祠殿,遣宮臣以常饌致祭。

    溫成皇后專寵,飲膳供給皆逾於曹皇后,幾奪其位數矣。曹皇后外甥女、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本養於宮中,皆因溫成皇后盛寵被送回府。慶曆中,親事官乘醉入禁中,宋仁宗遣諭曹皇后、溫成皇后閉閣勿出。曹皇后聽命,溫成皇后直趨仁宗前。仁宗深為感動,第二天對著輔臣流淚,輔臣亦泣。仁宗欲加寵溫成皇后,樞相勸仁宗廢曹皇后,改立溫成皇后為皇后,群臣固諫乃止。 產於江西的金橘因為遠,東京市民很難見到。後運至東京,由於溫成皇后愛吃,金橘遂在東京飲食市場上紅火起來了。

    溫成皇后八歲時與姊妹三人俱入宮,由宮人賈氏撫養。及長,在一次酒宴上,溫成皇后出眾的姿容,優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仁宗。溫成皇后性聰明便巧,寵冠後宮,勢動中外。仁宗因其是良家子,待遇異諸嬪御。慶曆二年五月,仁宗贈溫成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堯封為秘書監;溫成皇后長女安壽公主以母愛深得帝寵,其月薨,仁宗為之成服苑中,群臣奉慰殿門外。

    宋仁宗因溫成皇后所請想封其伯父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結果遭到臺諫官的猛烈抨擊,包拯勸仁宗“斷以大義,稍割愛情”,不得已而作罷。溫成皇后不死心,仁宗也下定決心一定要任命張堯佐官職。一天,仁宗上朝,溫成皇后送仁宗到殿門口,撫其背囑咐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意思是提醒仁宗不要忘記下詔封張堯佐的事,宋仁宗聽罷連忙說:“放心!放心!到了大殿,仁宗剛準備下詔任命張堯佐,知諫院包拯站了出來進言,大談為什麼不能任命張堯佐的理由,滔滔不絕。包拯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他說到激動處,唾沫也濺到仁宗臉上,這樣的情況下,仁宗不得不收回成命。仁宗回到後宮,溫成皇后迎上前去,還沒來得及說話,仁宗就一邊用衣袖擦著臉,一邊一不耐煩地說:“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濺到我的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諫官嗎?”這件事便因此而作罷。

    至和元年正月,溫成薨逝,時年三十一歲。宋仁宗悲痛不已,輟朝七日,自制輓歌詞。他未有理會曹皇后在世的事實,決定以皇后之禮為溫成發喪,很多大臣反對。 溫成皇后一生都夢想著登上皇后之位,終於在死後穿上皇后的殮服,受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仁宗因為擔心諫官們的反對,一直等到治喪第四天才宣佈追封愛妃為皇后,諡曰溫成,禮數資送甚極豐厚。同年六月,仁宗進封溫成皇后父堯封為清河郡王,母曹氏為齊國夫人。溫成皇后臨終見宋仁宗,以父、祖未葬為託,於是仁宗為葬其三世於冢旁。溫成皇后居寧華殿閣,宋仁宗保留了她居住的宮殿。至和二年正月,宋仁宗欲借朝謁宣祖神御殿之際,致奠溫皇后陵廟,群臣固諫乃止。

  • 3 # 落塵娛樂

    說到這個清平樂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宋仁宗是喜歡張貴妃了!還原了歷史原型。非常棒!

    劇是真的製作非常精良,大家也有看到這個劇其實不錯的,對小說的還原度也非常的高,所以在小說裡面的一些疑問也帶到這個劇裡面了,很多人還是搞不懂這個宋仁宗到底喜歡誰,是喜歡這個張貴妃呢?還是喜歡這個曹皇后呢?這個問題還是非常值得一探究竟的,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看看吧!

    清平樂宋仁宗其實是兩個人都喜歡的,只是更加的喜歡張貴妃而已,對曹皇后的喜歡是那種無法言表的,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宋仁宗是不喜歡曹皇后的,只喜歡這個張貴妃的,所以小說還是起了一些美化的作用了。

    苗沁禾

    官家這個人萬人敬仰多少人為之傾慕,他似乎也並不拒絕。官家把苗沁禾當作撫平內心的一劑良藥,苗沁禾一聲六哥叫著萬千美豔失了顏色。當帝后大婚時,官家撇下曹世,反而讓苗沁禾相陪。卻也因為苗沁禾一聲“官家”黯然失色,終究,誕下官家最喜歡的女兒以後,苗沁禾也被這後宮同化。

    張貴妃

    張貴妃絕對滿足官家所有的條件,他自己連決定皇后的權力都沒有,甚至他最愛的女兒最終也沒得到真正幸福。官家想要一個全心全意與後宮與眾不同的人,就像當初喜歡苗沁禾一樣,只是因為她願意單單純純的將官家作為一個自己愛的人。張貴妃的出現讓他更加堅定,張貴妃善舞,又覺得官家是她一人的,即使平常有不盡人意,但官家依然願意將寵愛歸還於他。

    君臣夫妻曹皇后

    曹皇后對於官家一見傾心。做起事情來也是痛快麻利,有一種女子與眾不同的獨立見解。和官家喜結連理以前,曹皇后嫁過,只不過那人有眼無珠,並不喜曹皇后。於是大婚當日,曹皇后讓他寫了和離書,兩人一拍兩散。不勉強,不捆綁,曹皇后的事蹟傳到大臣耳朵裡面。

    眾人找國母的時候,看上了曹皇后。旁人均說曹皇后其貌不揚,索性不過是一個傀儡之位,所以找曹皇后也算是無所謂了。大臣選出來的皇后,官家自然拒絕,又因為聽聞曹皇后長相醜陋,大婚之日壓根兒就沒想過寵幸她。

    沒想次日一見,倒有種說不上來的震撼。可惜兩人的婚姻建立在“安排”之上,相敬如賓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其實看看官家選擇的幾位,都是按照他的標準來的。他和自己的女兒一樣不願意禁錮,渴望外面的生活,最後也只能困在這皇宮裡面。什麼都由不得自己,他愛的始終是自由,而不是一時的衝動所為。

    小夥伴們怎麼看,

  • 4 # 桑梓說娛

    宋仁宗對張貴妃不只是制衡皇后,實際上《清平樂》裡面出現張貴妃穿著上與皇后無致而違反宮規,令宋仁宗大怒這一情節在歷史上確實有,只不過是宋仁宗想要張貴妃頂替曹丹姝,奈何曹丹姝做的太好了,又不妒忌各大娘子,對於諫言更是極盡臣子之態,可輸就輸在她的背景太過於強大,對於皇帝來說,這可不是件好事,寵愛張貴妃實際上另有目的。

    外戚強大,予以制衡

    曹丹姝的外祖父曹彬為前朝功臣,在朝中享有特別高的威望和地位。關鍵是即使曹丹姝嫁過一次,而且相貌平平,可朝臣就像是約定俗成一樣,偏偏在一眾候選人裡面選中宋仁宗最不喜歡的一個。長期以來的束縛,加上曹丹姝總是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過來“搶攻”,在外界看來有勇有謀而且一手飛白寫的極為有國母典範,可在宋仁宗的整個印象裡面她只是一個臣子罷了。

    對於曹丹姝,宋仁宗並不感冒。所以,曹丹姝整個皇后生涯裡面膝下無子嗣,更加劇了宋仁宗對於曹丹姝的不屑。張貴妃不同,一舞可以達到驚鴻的程度。關鍵是擁有女子的柔美,沒多少背景,唯一一個伯父也是資質平平,沒太大的競爭能力。

    加封皇后,有目共睹

    最為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張貴妃的壽命並不長,三十一歲就香消玉損。如果說寵幸張妼晗是有一定的原因是想給曹丹姝一個下馬威,而張妼晗離世的時候,宋仁宗卻不顧曹丹姝的顏面,直接加封張妼晗為皇后,也算了了張妼晗一生所願。

    在電視劇《清平樂》裡面,張貴妃的整個情感狀態是純粹的,就是為了官家。她可以不顧教習的勸解,甘願做一個侍妾,也會因為官家寵幸其他的女子而耍些小脾氣。張妼晗和宋仁宗可以算是愛情,不過苦了曹丹姝十八歲的年紀就在深宮之中,極盡努力、勤勉卻也得不到官家的一絲情面。

    總結

    總的來說,作為當時普遍的現象,“重文輕武”的弊端逐漸顯現,而皇帝養尊處優,也得揹負一定的歷史責任。能成為宰相的,想要擁有亙古不變地位的同樣得在才幹能力上優秀之後,人情關係走對了。自然這其中會有犧牲品,境遇好的,會像張貴妃這樣擁有耍小性子的資本,而註定悲劇的,就像曹丹姝這樣做的再好,也不過是空得一個皇后的名聲罷了。

  • 5 # 每日播劇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摯愛張貴妃終於上線,其實在歷史上張貴妃確有其人,而且寵冠後宮,是宋仁宗一生最愛的人,張貴妃的吃穿用度甚至比皇后還要尊貴,然而她的一生卻像花火一樣驚豔和短暫,只活了三十一歲就病逝了,雖然都說她恃寵而驕,但她卻曾為保住孩子自降身份。

    張貴妃的原型的仁宗皇帝的溫成皇后,雖然她生前沒有當上皇后,但在她去世後宋仁宗不顧大臣反對,為她穿上皇后的服制,用皇后的禮儀為她下葬,讓她享盡哀榮,由此可見,皇帝對她的確是情深義重,相比曹皇后其實張貴妃出身貧寒,她八歲入宮由宮女撫養長大,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仁宗對她的看重。

    宋仁宗對張貴妃已經到了專寵的地步,對她的孃家也是大肆封賞和提拔,哪怕受到群臣的攻擊,他也心甘情願,其實張貴妃曾覬覦過後位,但是曹皇后身份高貴而且有孃家和群臣的支援,所以她的地位無法撼動,雖然生前張貴妃沒有如願以償,但是去世後仁宗還是幫她圓了夢,一個女子被這樣深愛過,張貴妃無疑是幸福的。

  • 6 # 瀾石記

    在宋仁宗喜愛的後宮嬪妃中,張貴妃應是他的最愛,死後被封為溫成皇后。這是個瘋狂並不合禮制的做法,那時宋仁宗的曹皇后還坐鎮正宮呢,形成了“生死兩皇后”。張貴妃雖然生前備受寵愛,但她恰恰是紅顏薄命,31歲就離開了人間。

    與電視劇《清平樂》裡不盡相同,在歷史上張貴妃沒有這麼囂張和不懂事,但也比較過分,因為她實在得寵。宋仁宗的皇后都是按照標準選的,他比較寵愛的不是皇后。第一個皇后郭氏是劉太后定的,因為動手教訓宋仁宗的美人,誤傷到宋仁宗,被宋仁宗藉此廢掉了。在群臣的推薦下,將門之女曹氏成為宋仁宗的第二個皇后,但宋仁宗青睞的是張貴妃。

    張貴妃雖然不是皇后,但幾乎成為宋仁宗的專寵,曹皇后也要讓她三分。張貴妃不但在穿戴上僭越,出行還要借用曹皇后的儀仗,曹皇后竟然答應了。但宋仁宗批評她說:你這樣張揚地出去,不被大臣彈劾才怪呢。張貴妃一看形勢對自己不利,只能收斂了。張貴妃還被外臣巴結,王拱辰送她瓷器,文彥博送她四川燈籠錦。這讓宋仁宗很不高興,因為內宮勾結外臣是比較忌諱的。曾有大臣陰謀讓張貴妃取代曹皇后,但沒有得逞,大概宋仁宗也沒法辦,一個朝代怎能廢掉兩個皇后呢,何況曹皇后賢德難比。張貴妃非常不得人心,連替伯父求個官都受到大臣們的阻攔。

    不要以為宋仁宗被張貴妃霸住了,張貴妃的養女周氏也被宋仁宗寵幸了,還生了兩個女兒,也成為貴妃。而張貴妃生了三個女兒,先後都夭折了。喪女之痛對張貴妃的打擊很大,她再受寵也沒給宋仁宗生出兒子來,還沒有留住女兒們,加上年齡漸大,承受的壓力非同一般。這些應該對她的心理和健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導致她較早地撒手人寰。

    曹皇后雖然沒有子女,但養子和養女厲害。《清平樂》裡,養子趙宗實和養女高滔滔都出場了,高滔滔還是曹皇后的外甥女,親上加親。關鍵是趙宗實和高滔滔青梅竹馬,被宋仁宗指婚。趙宗實後來改名趙曙,繼位成為宋英宗,高滔滔成為皇后,她生的長子趙頊就是後來的宋神宗。

    假如張貴妃沒有早逝,宋仁宗死後她肯定落寞了,還會孤苦伶仃。因為曹皇后輔佐宋英宗趙曙登基,還短暫地垂簾聽政。宋英宗去世後,宋神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曹太皇太后備受尊重。張貴妃贏得了一時,笑到最後的還是曹皇后。

  • 7 # 楊子13928

    不管歷史上怎麼樣,這又不是一部寫實的歷史劇,隨著劇情發展,本來很看好的一部劇,反正現在最初追劇的熱情沒有了,已經不再看劇

  • 8 # 兔兒 岑

    確有其人。

    最近在追《清平樂》每次看到囂張跋扈、撒潑撒野的張妼唅就恨不得把她拽出螢幕狂扇她巴掌。真是不懂一代君王怎麼就會喜歡這種風格?或許這就是撒嬌女人最好命吧……

    歷史上的張貴妃也是寵冠六宮,極受仁宗寵愛。但據記載其性格與《清平樂》中的張氏有很大出入,她並非囂張跋扈,而溫婉動人且相貌、才藝都是出類拔萃。

    據說張氏也並非貧苦人家出身,其父親是進士卻英年早逝。她的母親姿色秀麗就帶著她在齊國大長公主府做了舞女,張氏8歲時被長公主帶進了宮裡,由舞蹈教習賈氏撫養長大。後來再一次宮宴上張氏被宋仁宗所看中,先是收入宮中做了隨侍,再後來就被封為了清河郡君。從此張氏開始了長寵不衰的晉升之路。

  • 9 # 頌章紅紅

    我覺得宋仁宗對張貴妃的喜歡,類似於喜歡寵物的感覺,是完全屬於他的寵物,眼裡只有他,只為他搖尾巴!真實的歷史是張貴妃再得寵,坐皇后位的還是曹皇后。證明仁宗還是個有原則的皇帝!不至於因寵而昏頭,國家利益是放個人利益之前,這和電視的演繹基本一致。希望電視里仁宗早日與曹皇后解開心結,發點糖給我們的宋曹CP黨!

  • 10 # 古今通史

    《清平樂》中的張貴妃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若論榮寵冠絕後宮,包括皇后在內無能出其右者,簡單地說,重大典禮儀式這種場合皇后肯定是早站在前排的,但論其功用不過遮風而已。

    曹皇后有的,張貴妃在逾制的情況下也都有,曹皇后沒有的,張貴妃也能享受到,而且論夫妻感情和親熱程度,曹皇后是拍馬也趕不上張貴妃的,可以說她這個頭銜只是掛個名頭,聽著順耳而已。

    某些電視劇也不完全都是瞎編,比如仁宗的母親,本來以為劉皇后就是自己的親孃,誰知道他真正的生母竟然是李宸妃,只是自己毫不知情罷了,對於這種惡意的隱瞞和由此帶來的母子在世不能相認的人倫悲劇,仁宗恨得牙癢。

    仁宗尚未繼位,樑子業已結下。

    劉皇后何許人也,她的垂簾聽政難不成與慈禧是一個調調?

    慈禧可說是在奕訢等人的全力支援下悍然篡權,慈安的“御賞”正經還算得上臨時權利,慈禧的“同道堂”純粹就是替祺祥帝保管,沒想到最終化為實權,祺祥帝也改稱同治帝,聽這名字就夠憋屈。

    慈安、慈禧的權柄是違背咸豐帝遺詔,透過政變性質的手段獲取,手上沾滿了血腥。

    劉皇后承上啟下的作用則是被真宗所代表的皇權所認可,四十三歲的年紀爬上皇后寶座,她憑藉的就是才幹和能力,而真宗也是看中這一點所以不單委以輔政重任(或說實習),還有意讓她肩負起培養、輔政繼任皇帝的重任。

    簡單說,真宗認可劉皇后的能力,允許他參政議政,允許她以攝政的方式輔佐皇帝,這是君權認可且賦權的,名正言順。

    仁宗很鬱悶。劉太后擅權跋扈,畢竟是老爹的意思忍就忍了,但是皇帝成年了還佔著位子這讓仁宗情何以堪,到了成婚的年紀,好不容易挖到寶,可相中的大美人劉太后卻不樂意,非要把郭氏立為皇后,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仁宗很鬱悶。有個詞叫恃寵而驕,硬擠進來的郭後就是如此,更令人鬱悶的是,郭後的“恃寵”是仗著劉太后的榮寵,倆人沒有一個拿自己當人看的,有郭後在,後宮雞犬不寧,別說其他人了,郭後連皇帝都沒放在眼裡。

    仁宗缺親情。朝堂後宮都讓仁宗憤懣不已,朝堂官員攝於劉太后雌威,後宮則淪入郭後“魔爪”,自以為是的親情卻只是個幌子,真正的生母竟然迫於壓力死前沒能與自己相認,而迫於誰的壓力這是顯而易見的,這可真是“內憂外困”讓人頭疼不已。

    除了權利以外,仁宗還需要親情,或說類似親情的陪伴,雖然劉老太太死後他得以大權獨攬,並以一無所出的理由廢后郭氏,但伴侶還是由不得自己選擇,或者說選擇的物件要以穩定統治根基為主,所以自己雖不喜歡,但還是選擇了“勳業之盛,無與為比”的曹家女充作皇后。

    相貌平平的曹後對得起母儀天下的皇后寶座,相對來說郭後不配與曹後相提並論,所以也就無需對比了,不同於郭後嬌生慣養出來的跋扈,曹後家世無與倫比,但是卻有著良好的教養和女德,採桑養蠶自得其樂,閒暇之餘還在後宮種些農產品,從來不與人爭寵,更不曾忌恨他人。

    曹後的“原罪”。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怎麼做都不喜歡,仁宗如是想。

    比如:宮廷叛亂。侍衛作亂,一路砍殺慢慢逼近仁宗寢殿,好奇心偏重的仁宗爬起來就想衝出去強勢圍觀,被曹後攔住,並及時通知人調動兵馬救駕,著人準備好水桶,防止叛亂的侍衛縱火,這水果然是用上了,因此算是救了仁宗一命。

    仁宗不領情,看著忠勇無比的曹後他覺得戲演得太假,算了吧,廢后······後來因為沒有證據,在官員的勸解下才無奈放棄。

    這其中還參雜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仁宗想讓本文的主角張美人充當後宮之主,他嫌棄曹後礙事,所以最終的功勞都是張美人的,曹後沒被廢掉就算是天恩浩蕩了。

    眼看著廢后無望,仁宗只能將張美人封為貴妃。

    曹後與張貴妃的關係如何?因為曹後不善妒,所以關係說得過去,比如張貴妃出門想要皇后的儀仗,這是逾制之舉,仁宗也知道過分不好開口,只能敷衍張貴妃說,你直接找皇后去借不就得了,沒想到張貴妃真的去了······曹後二話沒說立刻同意,聽這訊息,仁宗反而覺得不大合適了,讓張貴妃放棄了這種想法,主要也是怕被朝臣噴死,這恐怕也是曹後聰明的一面······

    但是涉及原則問題,曹後是寸步不讓的,比如侍女與侍衛私通,這是死罪,一旦放過怕是所有人都對禁令有恃無恐,所以雖然私通的侍女哀求張貴妃,張貴妃說情得到了皇帝認可,但是曹後卻堅決不同意,直至私通的二人被處死。

    女主張貴妃。仁宗真正順著自己性子挑選出來的絕配。家世雖好,但因父親的離世生活陷於困頓,找到大伯張堯佐求收留未果,最終被奶奶錢氏塞入後宮,自小便接受宮廷培訓,比如歌舞禮法這些,都是張貴妃所擅長的。

    別人都是一步一腳印的逐級攀登,張貴妃卻是一路蹦蹦跳跳的就攛上去了,五品才人直接跳到二品修媛,然後直奔皇后寶座,因為曹後最終沒有被廢,所以屈居亞軍,做了個榮寵冠絕後宮,連皇后都自覺弗如的“超階”貴妃。

    張貴妃很順皇帝心意,但是張貴妃可不像曹後那麼安生,當時有幾大勢力纏著她“討”封賞,比如當初不肯收留自己的張堯佐,比如自己的乳母賈婆婆,比如當時爹哋(門客)侍奉的“主人”文彥博等等,所用的手段就是撒嬌討賞或者洩露軍機,在皇帝決定出兵的時候,知會他人主動請纓,藉此升官等等。

    張貴妃的一系列做為引發了朝堂官員的嚴重不滿,文彥博入中書省也就罷了,畢竟和張貴妃沒有血緣關係,但張堯佐可是他的大伯,標準的外戚,官員們一致認為,富貴可以有,權柄不能有,至少二府(中樞部門)不能入。

    仁宗不管那套,置之不理,差不多張堯佐每晉一級,就會有臺諫彈劾,為此仁宗罷黜了不少官員,但是等到張堯佐做到三司使的時候,朝堂上下就集體彈劾了,為啥呢?差一步就進二府了,這是朝臣對外戚的最後戰線。

    抗爭的結果是,張堯佐和文彥博同年被貶,罷黜出京。(其實張堯佐是領了淮康節度使等一堆閒職,成了富家翁安心養老。)

    仁宗也忌憚外戚,忌憚後宮與前朝官員通氣,所以也對張貴妃的行為進行過斥責,比如張貴妃所收的某些饋贈物等等,但斥責歸斥責,愛是一分都不少的,由於過分的榮寵,張貴妃簡直就成了首都的時尚標杆,張貴妃吃金桔,市場漲價都難免脫銷,張貴妃戴珍珠,京師珍珠價格暴漲。

    三十一歲,年輕的張貴妃撒手而去,她死後,仁宗和朝臣又陷入論戰,因為張貴妃又雙叒叕逾制了,哦不,是仁宗讓她僭越了。

    官員們氣得牙癢,曹後還跟後宮歡蹦亂跳的活著呢,皇帝將張貴妃追封溫成皇后,按皇后禮儀入葬算怎麼回事,皇后是國母,國母去世算國喪,涉及國體哪能胡來呢,合著國家“並行”兩個皇后,一個活著一個死了。

    仁宗統統不聽,你們愛罷工就罷工,再廢話就獲罪罷黜,名字就不一一列舉了,實在太多太多了。

    不過仁宗的任性也並非一無是處,這讓朝臣們透過鬥爭看清了外戚勢力的可怕,並一直加以防範。

    比如曹後也曾垂簾,但剛上任不久就被官員們把外戚之路完全封死,還沒幹活呢,先給曹後立了一堆規矩,而曹後也絕沒有劉太后的毛病,她不單垂簾,還及時撤簾交出權柄,她家也沒誰因為她撈取朝廷什麼便宜。

    張貴妃的功績就是成了反面教材,為官員們防微杜漸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比如最讓官員頭疼的皇后禮制入葬,比如妃封三代,從爸爸封到太爺爺······

    仁宗在官員的壓力下,也說了“后妃之家,毋得除兩府職任”這樣的話,這也都算是張貴妃的功勞吧,外戚之路被張貴妃的一系列功勞堵了個嚴嚴實實O(∩_∩)O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