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什麼樣的人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12
回覆列表
  • 1 # 喻德武

    什麼樣的人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透過我的一些觀察,有一點心得要跟大家分享。

    有人說,企業家好比是時代的弄潮兒,所謂弄潮兒,就是潮來了,你得跟得上、立得住,也就是說,你得不懼風險、勇立潮頭,抓住這個“勢”,再通俗點說,就是要順應“天時”、“地利”。那麼,這個潮頭是什麼呢?在改開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突破政策禁區很難,靠的是“敢闖”,誰的膽子大、敢冒風險、敢去幹,誰就可能賺取第一桶金,當年的“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九就是這麼出來的,他還曾為此坐過牢,罪名是“投機倒把”,要不是小平南巡講話和過問後放了出來,恐怕現在還待在牢裡吧?這第一撥敢吃螃蟹的企業家們,很多人身上都有一股草莽氣,有沒有文化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膽量!

    90年代的潮頭,一開始是“股票”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在深交所一下火了,真的應了那句流行語:開始你“看不見“、然後你“看不起“、後來你“看不懂”、最後你“來不及”!這個潮頭過了,你才發現,要麼錯過了發財時機,要麼一進去就被“套牢”,成了接盤傻。

    隨著國家在中央和地方實施兩稅制改革後,房地產開始升溫,這接近20年的房地產熱,可以說是另一撥潮頭,多少人做房地產有關的事業和產業,哪怕炒房,也都賺的盆滿缽滿,咱就不一一重複了(說多了都是淚),現在這撥是IT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潮頭,這個潮頭也是從十幾年前開始的,湧現了很多網際網路巨頭和獨角獸,那下一撥的潮頭是不是人工智慧呢?我不知道。

    總之一句話,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

    當然,我們不在這裡探討天時地利問題,而是要思考:為什麼在同等機會下,成就一個企業的是他,而不是你?

    能把企業做大做強並且維持住的(而非曇花一現,成為吳曉波《大敗局》中的反面教材),在這些企業家身上,究竟有沒有一些共性特徵呢?以我的觀察,應該是有的:

    其一、審時度勢能力。有的叫“戰略思考能力”、“市場閱讀能力”。或許,在草創階段,有的人猛攻猛打佔領市場,內部管理先擱置不顧,有點揭竿而起、爭奪地盤的味道,這個階段,主要靠勇氣和不擇手段,一切為了生存,但是問題出在看不清未來,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上,內外部風險很大,很容易被別人吞併。劉備桃園三結義,有了草創班子,但是在諸葛亮沒有加盟之前,關羽張飛再英雄,也不過是匹夫之勇,老是吃敗仗,就是這個原因。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是一種審時度勢,後來知其不可而為之要統一中原其實也是逆潮流而行的一種行為,註定了不成功,最後只能是“是否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了。

    所以,潮頭要看,但是要分清哪些是真的潮頭,哪些是假的、偽的潮頭,要去偽存真。

    其二、膽識和隨機應變能力。做事情不能畏首畏尾,看準了,就要一頭扎進去,什麼都想的那麼周全,那是諸葛亮,“諸葛一生為謹慎”,結果越想周全越難周全,因為時機稍縱即逝,你不抓住就會溜走,所以我們看到一些成就大事的,往往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膽量,當然,光有膽量是不行的,要有膽識,有膽要有識,這個識字很重要,有膽無識,只能是莽夫。

    其三、冷靜的決策能力。做頭的,總是生活在戰戰兢兢當中,平常的屬下很難看到這一點,只不過,頭兒們的那種惶恐不是刀架在脖子上的那種惶恐,而是在做決策時候的心理狀態,尤其是面臨兩難決策的時候,面對絕境,一邊可能是逃出生天,一邊可能是萬劫不復,走錯一步,滿盤皆輸。所以,在極端情況和複雜狀況下,如何冷靜並出奇制勝的作出決策和判斷,是考驗一個人真功夫的時候。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那些成功的企業,每每在關鍵時刻,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其四、敏銳的嗅覺。這一點最重要,企業家就好像走在前面的人,他的目光一定是前瞻的,能夠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對待同一件事,別人覺得平淡無奇,但是到了他的眼裡,總是發現了問題或者洞察到了機會。他有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的本領。

    一個資深投資人曾跟我說,我到一個公司做盡職調查,對那些財務資料和報告,我一點都不關心,這些東西交給我的團隊來做就行了。他說:“我只看兩個地方,這兩個地方能讓我大致判斷出這個公司的管理水平如何,然後再綜合考慮決定要不要投。如果這兩個地方不合格,即使財務資料再漂亮,我也不會投。”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廁所,一個是食堂(如果有的話),如果這兩個地方沒搞好,就相當於牛皮蘚一樣礙眼,一日不除,就會迅速蔓延。針對投資人說的這兩點,我也深有同感。記得多年前,給北方一家公司做諮詢,這家公司在快消品領域有一定知名度,算是省內知名品牌,但說實話,當時給我印象不太好,因為他們的廁所實在太髒,髒到每次上廁所都是一種折磨,你可以想象他們的管理能好到哪裡去?經過一番調研診斷,果真不是一般的亂,後來諮詢工作半途而廢,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現在反思,這其實也與我們的諮詢思路有關,在沒有整好基本的管理和環境之前,就去忙著搞管理制度體系,註定會執行不下去,怎麼可能獲得成功呢?一些成功的管理諮詢,總是先從改造環境、改造工作習慣入手,然後才上馬全套的管理體系,這是有道理的。

    這些都源於一個企業家要具備敏銳的嗅覺,能夠在大夥為慶功忘乎所以的時候嗅出危機所伏,立刻思考下一階段的計劃和部署;他又眼光獨到、毒辣,總能夠看出來哪個人能用,哪個人不能用。他總在大夥兒洩氣的時候,堅定理想和信念,以樂觀主義的態度,宣佈巨大的機會所在,激勵所有人一起往前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極客適合從事什麼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