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梓名說品牌
-
2 # 上木木說
品牌是消費者與組織的關係,包括認知關係、體驗關係和行為關係。
認知關係包括注意、感知、認同、情緒、信任和記憶等;
體驗關係包括整體感覺、嘗試體驗、使用效果、口碑等;
行為關係包括關注、決策、購買、溝通等;
一個產品、一個企業想做成一個品牌,一定要與目標消費者發生認知、體驗和行為關係,而且這個關係必須是統一的,不能是認知失調,體驗失調或者行為失調。
企業品牌也是如此,就是企業所有的關係人,比如員工、消費者、股東、媒體、合作伙伴對企業的認知、體驗和行為關係強勢品牌就是認知、體驗和行為的統一,比如企業品牌,大家不僅知道你,而且會嘗試體驗你的新品和活動,也會持續購買,支援企業的生意甚至所有經營活動。
-
3 # 劉薄士
1、企業因品牌而立
企業存在的價值,是因為它滿足或者創造了訊息需求,訊息者因為購買企業的產品,而與企業發生了關係,這種關係的切實存在,就形成了一個企業的品牌,從而強化了企業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或者說是企業存在的理由。
換句話說,是因為品牌的建立,導致了企業的發展,品牌越強,企業的競爭力也越強,品牌是企業之根,企業是品牌之果,沒有品牌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2、品牌因產品而強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背後,沒有產品;或者說品牌不能脫離產品而獨立存在,無論這個產品是一個人,一盒巧克力,還是一項服務,虛擬產品和實體產品,它必有切實存在,可感知,能體驗,會互動,帶來功能上的滿足,甚至是精神上的愉悅,而這個品,越是品質優良,品位高雅,品格美好,跟訊息者之間的聯絡就會更緊密,品牌的競爭力就會越強大。
簡單說,品牌因品而立,因品而強,因品而大。以華為品牌為例,它的終端交換機既好用,可靠性又高,安全性又好,價格又便宜,關鍵還有任正非所賦予的服務價值和人文精神,它跟全球各地的客戶發生了化學反應,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機構拋棄思科,選擇華為的產品,這種由產品而上升到關係的強大力量,催生了強大的華為品牌。
3、品牌因認知而大。光有產品還不見得就有品牌,必須透過產品的購買、使用、體驗、互動,形成一個存在於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印跡,我們可以叫他一個標籤,或者是一個鉻印,實際上就是品牌的牌,有牌,有位,訊息者會把這個牌位按他自己的習慣,儲存在他的心智抽屜裡,要買相關的產品時,就會像醫生給病人配藥,按類別查尋,按圖索驥,印象佳、口碑好的產品就會進入他的清單。
而決定這個牌印象好壞的,就是你產品賦予的功能、情感,和幫助消費者個人表現方面,給他的共鳴感強不強,愉悅感高不高。
歸結起來說,對一個企業而言,產品是基礎,認知是關鍵,有產才有品,有品才有牌,有牌才有位,有位才有企業由強到大的可能。
-
4 # 臺哥彩鈴
品牌,就是產品的牌子。
對於小公司,一般品牌就是自己公司的名稱了,比如公司叫宏昌材料有限公司,那麼簡稱宏昌材料,一般就是公司的品牌,公司透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口碑,讓自身的品牌越來越響。
注重品牌的公司,不妨定製一個彩鈴,讓自己的品牌響起來咯!
回覆列表
在企業層面來講,企業的名稱、企業標誌、圖形、色彩、包裝、產品、服務、技術等一系列對外就有可識別性的內容,都可以稱之為品牌。
站在消費者的層面來講,企業的品牌就是該企業的產品、服務、質量、公關、傳播、信譽、社會形象等,給消費者形成的綜合印象,稱之為企業的品牌。
一般傳統意義來講,企業從起好了名字的那一刻起,實際上就擁有了品牌,而隨著企業逐漸完善了符號、色彩、包裝等一系列符號體系之後,企業就擁有了一套品牌體系。
但是隨著“消費者反向定義品牌”時代的到來,品牌不再是企業單方面的事情,而是由消費者決定,企業原有的品牌構建方式,充其量變成了一整套構建符號體系的方式,還不能完全算是品牌。只有消費者綜合感知之後,品牌才能成為真正的品牌。
換句話說,在工業時代,品牌誕生於工廠,而在資訊化時代,品牌誕生於消費者的腦海。也就是說,只有消費者認為你是品牌,你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不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自嗨。
尤其是面對資訊大潮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消費群體(Z世代),他們的成長環境與工業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具有完全不同的認知思維和外界感受途徑,用原來的一套打法再來面對新的時代,顯然是行不通的。
如今,企業的品牌是什麼?是人格化的內容、個性化的服務、有血有肉的性格、正確的價值觀等構成的內容系統;是能夠與粉絲群體及時互動的話語體系;是消費者內心的良好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