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學博士教種植

    水稻的稻曲病又被稱為黑穗病,屬於真菌類病害。最近幾年來,由於水稻種植面積和年限的不斷增加,再加上施肥量過大和大穗型品種的推廣種植,稻曲病的病情加重。這種病害發生後,可使空秕粒增加,結實率、千粒重與穗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商品價值降低。

    主要症狀

    在水稻生長後期,也就是水稻開花至乳熟期發生,以水稻抽穗揚花期最容易感病,會為害稻穗上穀粒,受害穀粒數量根據發病程度而不同。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侵入,在穎殼內生長,剛開始受害的穀粒穎殼張開,露出黃綠色小粒突起,隨後逐漸膨大,形成比正常穀粒大2-3倍的菌塊,顏色逐漸變為黃綠或墨綠色,到了後期龜裂,散發出墨綠色孢子。

    綜合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稻曲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由於不同品種水稻對稻曲病的抗性不同,所以我們要因地制宜地優先選用抗病品種栽培。

    (2)加強水肥管理:根據水稻各個生育期的需肥特點,重施有機肥,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巧施穗粒肥,基肥佔總施肥量的70%,追肥大約佔25%,穗肥佔5%,要求氮、磷、鉀合理搭配,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抗逆性,尤其注意後期不能偏施氮肥。假如生長後期氮肥施用過多,容易造成水稻貪青晚熟,葉片含氮量偏高,反而會加重稻曲病發生。在水分管理方面,前期淺水促分櫱,夠苗烤田,以便減少無效分櫱,拔節抽穗期需水量大,保持寸水,嚴忌長期灌深水。

    (3)清除菌源:在水稻收割之後,進行深翻土,將菌核埋入土中;當灌水犁田時,打撈漂浮的菌核,清除殘留在田間的病稻草、病穗;稻穀在晾曬或烘乾前篩除病粒,然後進行集中燒燬或填埋處理,減少次年菌源。

    (4)藥劑防治:在稻曲病發生後,沒有有效藥物治療,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就是對種子進行消毒,推薦用50%多菌靈1000-1500倍液浸種2-3天。在水稻孕穗後期,用藥預防效果最好,推薦藥劑有苯甲·丙環唑、50%井岡黴素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三唑酮乳油。

  • 2 # 農作物農技110

    1、常發病害(紋枯病)及氣候性病害(稻曲病、稻瘟病、細條)

    n 紋枯病:目前發生基數高,在部分直播田發生普遍率高,7月中旬以來持續高溫,水稻抗性下降,莖稈柔弱,基部老葉枯死多,通風透光條件差,對紋枯病發展十分有利。現在已經進入防治的關鍵時期。防治失誤不僅會直接導致產量損失,也會加重後期倒伏的可能,一般倒伏後減產嚴重!(,噻呋醯胺,以滿穗為代表;氟環唑系列及復配製劑;歐得、歐博、頂森36%氟環唑.嘧啶核苷素,嘧菌酯系列;禾技75%戊唑*嘧菌酯),阿米妙收)

    n 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揚花期感病,形成穗部病害,(偏施氮肥)水稻生長後期比較趨嫩,開花又遇降雨和高溫,就有利於病菌發生,這個病害可以藉助氣流、雨水傳播!所以這個病害可防不可治!孕穗抽穗期溫暖高溼(26~28度)多雨病害重,同時品種也有差異,尤其抽穗時間長、大穗型易感病;稻曲病預防效果大於治療!

    誤區:

    1、稻曲病出來了我再去把灰苞打掉?那麼我們說這時候就是下策,這時候水稻品質已經下降且賣不上價格(可防不可治的病害)

    2、防治一次就可以了?(一般需要防治2次;(水稻劍葉抽出至葉枕平);第一次全田三分之一以上主莖稈最後一片葉子全部抽出,即俗稱“打大肚苞”時用藥(約距出穗時間5~7天左右),第二次齊穗期需要補防一次)

    (藥劑選擇:一類以戊唑醇為主的單劑和復配製劑:安萬思、富力庫,

    復配製劑:禾技(75%戊唑*嘧菌酯)、愛可(20%戊唑*烯肟菌胺)、拿敵穩(75%戊唑.肟菌酯)

    n 稻瘟病:稻瘟病發生種類比較多,前期的苗瘟、葉瘟;後期的節瘟、穗頸瘟、穀粒瘟;也是比較常見的氣候性病害,藉助氣流、雨水傳播,一般侵染植株只需要4天就可在入侵部位看到病斑!但是一旦看到病斑再進行防治就有點偏遲

    分櫱期(可防可治);破口前3-5天(可防不可治);這樣可以結合稻曲病藥劑一起防治!

    (一般推薦使用三環唑,復配使用,那麼對於後期我們可以根據天氣來選擇更好一點具有治療效果的藥劑:稻瘟靈、豐派、富士一號、稻躍;三環唑.烯肟菌胺)

    n 細條性條斑病:

    水稻細菌性條斑也是屬於氣候性病害,常造成水稻葉片乾枯,遠看滿田紅葉,最終導致嚴重減產。近日,六安、壽縣、安慶等沿江地區已經出現,目前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流行,且目前中稻處於孕穗至抽穗期,單晚及雙季晚稻處於分櫱盛期至拔節期,均處在易感生育期。最近,走訪部分種糧大戶發現,地勢低窪、田間不平的稻田有這種病害發生。

    n 病害識別症狀:

    l 取下病葉,對著Sunny檢視,可以看到半透明的小條斑;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

    l 早晨檢視病葉,上面往往會看到一串細小黃色露珠,這是病斑上流出的菌膿,幹後不易脫落(推薦藥劑:一類是噻黴酮的單劑及復配製劑,道優、好立挺;二類是噻唑鋅的單劑復配製劑:碧生、碧火、碧銳;另外也可以選擇氯溴異氰尿酸、銅製劑)

    關注兩遷害蟲,稻飛蝨及稻種卷葉螟的發生危害,

    整體情況安徽地區稻縱由南往北田間發生量比較大,目前稻飛蝨田間出現,但是目前臺風還是比較活躍我們還是要及時關注田間發生情況:以防為主(氟苯系列;稻騰、稻惠、壟歌、亮戈;氯苯系列:康寬、優福寬;建議大家選擇速效+持效-中化9080)

    那麼針對稻飛蝨,小蟲子大危害,嚴重時一夜之間可以導致水稻嚴重倒伏(烯啶系列復配製劑;非常火、掃飛、極銳)

  • 3 # 中易購網路科技

    稻曲病

    又稱偽黑穗病、綠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稱“豐產果”、火眼皰……各個地域的叫法也不同。稻曲病只發生於水稻穗部,為害部分穀粒使稻粒收穫時(特別是在稻蕙露水未乾時收穫)把很多稻粒染成黑黃色,而且加工的稻米的顏色也不白淨,極大地影響稻米的外觀,同時也會給吃食者帶來病害的機率很大。

    受感染穀粒胚乳內形成菌絲塊並逐漸膨大,內外穎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即孢子座,後包於內外穎兩側,呈黑綠色,初外包一層薄膜,後破裂,散生墨綠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風吹雨打易脫落。形成再次傳播的病原或落入土中,成為第二年發病的病原。

    一、稻曲病的傳播途徑:

    稻曲病的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於種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第二年菌核萌發產生厚垣孢子,再由厚垣孢子產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一般在水稻破口授粉期遇到多雨陰天連綿的高溼度天氣下,水稻的氮肥過多,葉片長勢太旺,稻田間空氣流通極為不暢通的情況下,極易被感染。

    二、發病條件:

    當水稻破口授粉期氣溫在24~32℃病菌發育良好,26~28℃最適稻曲病病菌的發展繁殖,低於12℃或高於36℃不能生長,稻曲病侵染的時期在水稻孕穗至開花期侵染為主,稻曲病病菌的厚垣孢子萌發出侵入幼芽,隨著水稻穎殼張開授粉時侵入花器,並在穎殼內被灌雨水或溼度太大時,迅速在胚乳中進一步繁殖,迅速消耗穀粒胚乳的營養,病菌迅速生長,到後來膨脹到擠出穎殼,在穎殼兩側形成黃褐色的菌球,而且病菌還會繼續繁殖生長,直到菌球破裂,都還會繼續繁殖生長,並將病菌孢子散落隨風飄移。造成穀粒發病形成稻曲。抽穗揚花期遇雨及低溫則發病重。施氮過量或穗肥過重到葉濃密會加重病害發生。連作病菌菌球處理不完善田塊發病較重。糯稻品種發病也較重。

    三、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中國南方稻區的廣二104,汕優36,揚稻3號,滇粳40號等。中國北方稻區有京稻選1號,沈農514,遼粳10號等發病輕。

    (2)避免病田留種、制種,精選稻種,並對稻種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600倍藥液浸泡24小時,後再漂洗乾淨,再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播種。對育苗地深耕翻埋菌核,並用多菌靈800~1000倍液進行土壤澆灌,對育苗土消毒處理。對移栽大田也作深耕翻土。在水稻管理中儘量少施一些氮肥,並把氮肥放在早期使用,在水稻拔節期前7天左右增施鉀肥,30~40斤/畝氯化鉀或硫酸鉀(要多用10斤左右),並適時排水曬田,控制水稻的營養生長,促進其生殖生長,使水稻葉片(特別是旗葉)儘量直立生長,並保持水稻田土比較乾燥的狀態,田間通風條件優越,儘可能使發病率減少,病症發病初期之前在水稻破可期噴藥預防為主。

    四、用藥時機和藥劑施用方法:

    稻曲病以預防為主,最佳時機是全田1/3以上莖稈最後一片葉子全部抽出,即俗稱“大打包”或者“大肚期”到水稻破口授粉時用藥,此時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藥。一般使用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800倍液配合治蟲和防稻瘟病的藥一起施用。進行葉面噴施。

  • 4 # 村官小焦

    首先明確一點,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沒有那麼複雜,只要把握好時機就能減少損失。

    每年一到七八月份,小焦這裡雨水就會多,這時候總能聽見農民講今年水稻又要得病減產了。小時候小焦還不理解,為啥一下雨農民就知道要減產了?稍微大一點才知道原來雨水一多,水稻稻穗上就會長墨綠色(或黃色)的一種東西,會把稻粒完全包住,把它弄開以後就會發現裡面什麼也沒有。在我們這裡,把這個墨綠色(或黃色)的東西叫“灰泡泡”,就是因為它裡面是空的。其實這個東西學名應該是叫稻曲病,很多水稻產區到會遇到,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它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吧!

    我們先來看看水稻稻曲病發生的原因

    一是因為稻田裡感染了稻曲病或者附近田塊傳染過來的。一般來講這些病菌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冬天的時候稻曲病病菌會在土壤裡過冬、繁殖,第二年透過風流進行傳播,這樣種的水稻就會感染這種病菌。

    二是個別種子會攜帶這種病菌。因為土壤中的病菌會感染水稻,所以,當水稻收穫後,種子裡面就可能會帶稻曲病的病菌。到了第二年,水稻長出之後就會感染這種病菌。

    三是氣候對病菌傳播有利。七八月份雨水比較多,一來溼潤的空氣比較適合病菌的繁殖;二來這個時候是水稻的揚花期,這個時候病菌會藉助氣流傳播,透過花朵的孔隙進行侵襲,造成穀粒發病。

    我們再來看看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選擇抗病性較強的水稻品種;

    二是注意肥料用量。一般來講氮肥用量處於中上水平,偏氮旺長易使作物抗逆力下降,這個時候就會容易染病。所以,最好是控制氮肥的使用量。

    三是進行藥物防治。一般是在水稻破口前5—7天噴藥預防,高感病品種始穗期再防治一次。

    防治藥劑主要有以下幾種:畝用16%井·酮·三環唑125克,或300克/升苯甲·丙環唑微乳劑20克,或325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40ml,或50%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50-80克,兌水30—45千克噴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不相匹配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