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人曰

    為什麼別人學的東西比你多,你心裡沒點B數嗎?

    首先,你該問問自己,是否在學習的時候足夠專心;其次,是否做到了規劃,最後才是學習能力的問題。

    第一點,不能否認,三心二意的天才是存在的,但是對於常人來講,你不夠專心,那麼你學習某一個東西的時候,無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畢竟可能第一次學習過後,只有模稜兩可的認知,想要說明白了、掌握了那是肯定不可以的。

    第二點,是否做好的規劃。別人學習,可能已經對自己掌握的東西做好了梳理,他們懂得重點突破,比如這一項自己可以做到80分、90分了,另一塊只有60分,他們會補短而不是籠統的再次學習。不做規劃的學習是什麼樣?從頭到尾,一目十行,既不能加強自己的長處,也不能提升自己的短板。

    第三點才是學習能力的問題了,這一點,我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能力不行吧?

  • 2 # 三十七度報告

    在北大被虐了三年,有三點感觸尤深。

    思考了很久那些”聰明“到底觸動到我的是什麼,以下說的可能很抽象(而且都跟理工科有關),但都是親身感受。

    聰明的人對“難”更鈍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陡峭的學習曲線。

    打個比方,如果把學習曲線看作一道陡坡,對於他們來說可以減掉30的傾角,雖然走的未必快,但是很輕鬆。比如說同樣沒有程式設計基礎,我會覺得rainmeter程式設計太麻煩而放棄,但同學L就覺得簡單,花了一晚上搞定。雖然之後我花了一晚上也可以搞出來一個桌面,但是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和他對“難”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過程適用於ps,matlab,C,fortran,latex等等,還有asymptotic method,laser diagnose等等。哪怕和聰明人花掉一樣的時間可以學到同樣的東西,但是對我而言,這些東西難,對他們而言,不難。而且往往是他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學的更多更透徹。我想究其根本,在於他們實在太習慣這種程度的學習曲線,身經百戰。不過這一點的好處在於,這是可以後天鍛鍊的。被虐到後來,看到很多東西很麻煩很想放棄,想到身邊的同學如果看到這些應該會覺得很簡單吧,咬咬牙也就學下來了,雖然學得真是非常辛酸。。。

    第二點在於他們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清晰的思維,專注地思考。

    在一件事情邏輯鏈很長的時候,我往往要斷掉很多次,複習很多次,才能把這條線貫通,但是有的人就可以抽絲剝繭,慢條斯理地一步步把邏輯搞清楚,直接推理出結果。舉個例子,一道數學證明題,我知道條件和結論,要寫證明,然後我開始想從條件出發,可能用到定理A,那麼那我還需要證明B,然後C,然後D,過程有點難,先緩緩。接著從結論倒推,我應該用到了定理E,但是還需要證明F,然後。。。然後就斷了。

    我已經搞不清楚我在證什麼了,我頭腦已經亂掉了,記憶體不足: 前面的忘記了; 主頻不夠: 後面的推不動了,然後一遍遍複習推理的過程,熟悉了之前的步驟,才能繼續往下。

    於一些人就很輕鬆,第一次看到題,就可以很輕鬆地講給你聽。頭腦很清楚,條理分明,邏輯有力,無法反駁。我曾細問過很多次中間思考的過程,最後的感觸就是聰明的人只需要最基本的一條引理就可以腳踏邏輯凌空而起,而我需要一條實在的梯子。這一點不僅是在面對難題的時候,生活很多細節就可見端倪,類似的例子見《理想國》。

    第三點在於他們見過更本質的東西,或者說他們習慣於把握更本質的東西。

    物理的運動學對他們而言只是說了一件事情就是f= ma,剩下的只是數學; 對流,傳導,輻射說到底就是類似”不平則鳴“的一件事情,方程記不得了按常識推推也就推出來了; 流體力學最後就是搓出來的渦;一階的偏微分方程就是流線等等。不背公式,不背推論,常識加數學,就構成了他們的整個物理學框架。

    最後的狀態就是,他們穩穩站在常識之上,靠著強大的吸收能力和清晰的邏輯,一騎絕塵,直至肉眼不可見。

  • 3 # 瘋子似命珍惜34260392

    謝邀,我覺得手指伸出來有長短,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一樣的時間或許因為思維,方法等等不同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管學習還是工作,做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同樣有的人花的時間不如你多,也沒有你用心,同樣結果比你好,所以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還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