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狼映畫
-
2 # 風言妄語
香港電影的港味主要體現在警匪片、創意和文藝情懷。首先警匪片,香港獨特的地域文化,遍佈各地的黑社會和建國後移民港島的功夫大師,造成了警匪是香港的最具有特色的文化,不管是成龍的警察故事,還是周潤發的小馬哥,到後來的古惑仔,無間道,黑社會,甚至到近兩年的寒戰系列,脫不去的都是警匪題材,江湖恩怨,黑道情誼,以警匪的手段把中國傳統文化最核心的道義不斷反覆詮釋。
成龍、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吳鎮宇、梁家輝等等大佬們都會有經典的警察形象或者是匪徒形象,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成龍的警察故事和周潤發的小馬哥了,這些現在幾乎是香港電影工業符號性的形象。甚至連香港的動作片都會帶著警匪片的核心、不管是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這樣的武俠改編,還是黃飛鴻、方世玉霍元甲這樣的傳說人物,都具有江湖警匪氣,廣東近代以來一直都是革命領袖人物的誕生之地。
香港電影造就了雙週一成,周潤發和成龍一匪一警,分別代表了各自領域的最巔峰,相比之下週潤髮更具有風度和個人魅力,他塑造的《英雄本色》的史上第一殺手小馬哥,《喋血雙雄》的小莊、《賭神》中的高進等等,任何一個角色足夠代表香港乃至中國影史的一個巔峰;而成龍更加國際化,不管你承認與否,成龍是自李小龍之後在世界領域最有影響的電影人,沒有之一,因此西方主流世界也要塑造一個功夫熊貓的形象來為他做傳表彰,奧斯卡終身榮譽獎更加是一個對他的電影人生蓋棺定論的榮譽。
相比這兩尊大神,周星馳相對單薄,但是周星馳的創意是絕無僅有的,不走尋常路的周星馳沒有選擇像成龍周潤發那樣走大英雄路線,因為世間所有的大英雄都被前兩位演完了,再走大英雄毫無前途,周星馳選擇了小人物來作為他電影人生的註腳,他飾演的是世間的小情小愛,喜怒哀樂,他演出的所有角色中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人物、大英雄,但他以挪榆、調侃的方式,演繹著你我這些普通人都會有的夢想和失落,因此很多人在看了他的電影后會笑,然後會哭,他也得以躋身雙週一成之列,成為香港電影近三十年的票房保證。
如果說9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於發哥、成龍和周星馳,那麼新世紀以來香港電影絕對是梁朝偉的時代,梁朝偉以精湛的演技和迷人的眼神在香港電影后黃金時代時期舉一己之力讓香港電影保持相當的存在感,談到他就要說香港電影的另一個關鍵詞,文藝片和墨鏡王王家衛,從哥哥張國榮的《阿飛正傳》、《東邪西毒》等神作,到後來的《花樣年華》、《春光乍洩》、《重慶森林》、再到後來的《2046》、《一代宗師》等等,王家衛+梁朝偉的組合代表了一個文藝片的盛世,當然文藝片除了墨鏡王之外還有《秋天的童話》這樣偉大的作品,《甜蜜蜜》這樣的小清新之作,但不得不說文藝片即是梁朝偉的代名詞。
香港電影自從80年代至今,經歷了高潮輝煌的黃金年代,也經歷了青黃不接的沒落時期,如今看到的還是那些老一輩的面孔,並沒有新的巨星出現,究其原因,香港的騰飛本來就是伴隨著建國後一大批民國精英大師的移民,他們為香港帶來了活力,帶來了即將失落的文化等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金庸、黃霑、倪匡等文人群體和向氏兄弟的爸爸向前的黑道群體,以葉問為代表的武術大師群體,這些人在香港的電影業中以各種形式貢獻了力量。
另外香港以前是中國看世界的視窗,也是世界進入中國的一個重要中轉站,這些都造成了香港必然的繁榮,猶記得《甜蜜蜜》中張曼玉的一句話“我們是廣東人,我們跟香港更近,文化也一樣”,句句都是對於黎明這個大陸仔的嫌棄和對香港文化的親近。而這些一切的優勢都隨著香港迴歸停止,在香港迴歸後來自於大陸的偷渡移民戛然而止,中國的精英變得集中在北山廣深這樣的城市,另外視窗城市變成了上海廣州,伴隨著老一輩大師的凋零,香港電影面臨著必然的沒落。
另外香港不斷被大陸的資本衝擊,香港也要生產出符合大陸觀眾口味的電影才能夠保持票房,得以生存,而我們一直經歷的是文化的斷層,改革開放的負面影響是我們傳統的一些價值觀在不斷地被推翻毀滅,因此你會看到陳小春陳惠敏這樣的大佬都要自降身價來拍網劇,趙雅芝林青霞這樣的女神會來綜藝,從長遠來看這樣肯定是好事,因為我們大陸香港不斷互相瞭解,也不斷融合,但是融合的過程中就是特色的消亡,這是不得不面對的悲哀事實。
-
3 # 匡吉人韋
90年代以前,大陸與香港的體制、經濟、文化等等都差異巨大,我們是用仰視的目光去看待香港。現在,我們已經各方面已經全面超越了香港,逆差成了順差,自然感覺發生了變化。好比現在回過頭去看看我們的80年代,覺得那個年代各方面都很單純,充滿了美好的一面。一旦物質豐富了,我們接觸的面也廣了,看待世界自然而然不一樣了。不是沒有港味了,而是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不一樣了。
回覆列表
港味是指上個世紀香港電影所散發出的特立獨行的滋味。
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記憶和情懷,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現在看來,那些電影不過是粗製濫造,卻因為故事核心經久不衰。
那年的電影我們看得有滋有味,那也是雙週一成最美好的時代。
四大天王,美女如雲,形象各異的港星構成了港味的第一道風景。
但這不是全部。
因為港味是一種市井氣。
王晶也哈,杜琪峰也好,劉鎮偉也好,陳可辛也好,他們非常瞭解香港。
知道哪裡的排檔最好吃,也知道哪裡的風景最好看。
鏡頭下的香港電影包裹在這種煙火生氣中,彷彿與香港共呼吸。
看過《重慶森林》的人,你會永遠記得王菲走個的扶梯,金城武路過的便利店,這就是港片的底色。
港味也是一種痞氣。
那年香港黑幫們涉足娛樂圈,投資拍攝大量的黑幫影片,來給自己洗白。
雖說動機不純,但你不得不承認,還是出了不少如《黑社會》、《英雄本色》等轟動世界影壇的黑幫經典。
相信看過《古惑仔》的人,永遠也不會忘記南哥和山雞的痞氣和義氣。
港味還是一種人情味。
《縱橫四海》與《英雄本色》裡面的兄弟情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星爺的片子雖說各種屎尿屁,各種無厘頭,但小人物的辛酸苦辣特別感人。
而他在《大話西遊》裡的愛情宣言,更成了永恆的港味經典。
港味的臺詞,離不開粵語的方言味。
配過音的港片無論如何會失去地道的味道,只有看原版才是原汁原味的港味。
迴歸後,香港電影陷入一種迷失、彷徨與尷尬的境地。
《無間道》關於自我身份的質疑對映正是港片何去何從的身份迷失。
而所謂的港味也只能夠在《歲月神偷》這種影片中追憶潸然。
2003年後,隨著盜版橫行、人才流失、東南亞市場流失等原因。
港片終於輝煌不再,港味隨之沖淡。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審查,是香港經濟在金融海嘯之後的衰落。
港片港味,是影迷最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