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矽釋出
-
2 # 恍陽子
挑戰就是沒有接觸過且高於自身平均水平的事,存在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失敗。機遇肯定是良性事件,自己所渴望發生的事件,自身條件可能能夠抓住。
-
3 # 牛牛人生
挑戰和機遇是不可分割的,我們都渴望機遇,但是也要面臨挑戰,天下間沒有免費的午餐,我認為成功的人,情商是最重要,其次是執行力,只有敢為人先,站在挑戰的前沿,才是充滿機遇的人生。
-
4 # 率率De日記
從哲學的角度,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要用辯證思維看問題。挑戰和機遇正是矛盾的兩方面,挑戰一項表面看似艱鉅的任物,也是邁向成功的機遇和階梯。最重要的是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敢於挑戰,敢於拼搏,努力過後矛盾就會向好的方面轉化,成為成功的基石。
-
5 # 多多胡說
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社會,誰能在這個社會中,選擇正確的方向,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可能一時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我們磕磕撞撞去努力完成目前身邊的每一件事,我們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在這種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對於自己未來的方向,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不是有了更充分的瞭解嗎?我想,經過努力後換來的事例更能讓我們刻骨銘心。
舉一個例子,龍應臺對兒子說過: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努力,不是因為我要 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 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 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 有成就感。
Ben Andreessen 曾經給哥大畢業生這麼說:世界上極其貧困人口為歷史最低,只到1900年的五分之一,而童工2000-2012年下降了三分之一;1960來開始,食物支出佔比不再居高不下,下降到了一半;1990年到2012年平均壽命上漲了6年,營養更好,人身高越來越高了,1過去 100 年,人類成長比之前 2000 年都多。
但是關於機遇這個問題,是現在才開始衡量和解釋的。
所以Ben用他的經歷解釋到他們上大學時是沒網際網路的,所以如果當時有個像 Brian Chesky 產生了airbnb這樣的想法,然後想查點什麼,想google都沒辦法。當時可以用的搜尋引擎就是圖書館,也沒辦法只待在寢室就使用,人必須要去到圖書館,還要帶證件才能入館。查資料的過程也很焦心,沒辦法幾秒就彈出來,要花幾個小時去查。
那如果是Brian Chesky當時做Airbnb,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就會心想,算了,我也懶得去看連鎖旅店的歷史和來龍去脈了。而對於沒有上哥大的學生,或者沒辦法擁有好的圖書館的學生來說,情況就更慘了,圖書館可能就沒有相關的書可以查詢。更糟的情況還可能是如果你是在蘇丹之類的地方長大,就算你擁有很好的想法,也根本就沒有途徑或者搜尋引擎去用,那麼要怎麼把自己的獨特的觀點或者idea給到這個世界呢?
但是現在是個基本人人都有智慧手機的時代,在蘇丹長大的孩子現在因為智慧手機所擁有的”移動圖書館“可能比20年前哥大學生所擁有的圖書館還要好,那這個年輕人會有什麼樣的idea和貢獻呢?
世界還是有很多問題,重點是要獨立思考,然後做點什麼,如果回首去比較過去50、100年,我們是最沒有被限制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