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不簡單,因為很多人都經常混淆,並且一直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著。
首先說人類記錄年代的兩個參照物,就是月亮和太陽,所以分為太陽曆和太陰曆,
太陽曆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紀年曆法,也就是現在的公曆,(每年12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4年一個閏月)
而太陰曆就是指的陰曆,陰曆是根據月亮位置而制定的紀年曆法,(每年也是12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9年7個閏月,也就是說每19年有7年是13個月)
還有一個就是農曆,農曆不屬於以上兩個紀年範疇,是一種陰陽曆,是因為它不僅包含陰曆的月份,還有24節氣,而節氣是根據太陽位置而確定的,並且對農耕很有參考,所以叫做農曆。
新年的說法就應該進行選擇了,如果按照陽曆算,那就是元旦,因為國際上都流行這種演算法。
如果按照陰曆來算,那就是正月初一,中國一般都是這麼算的,並且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如果嚴格按照農曆來算的話,那就是立春,因為節氣立春是一年的開始。
說到這裡那不就亂了嗎?其實確實原來比較亂,以前都是按陰曆說的,所以49年第一次政協會議,確定公曆一月一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而新年一般意義說的就是春節,其實也還是不一樣的,在這裡就不說那麼多了。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不簡單,因為很多人都經常混淆,並且一直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著。
首先說人類記錄年代的兩個參照物,就是月亮和太陽,所以分為太陽曆和太陰曆,
太陽曆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紀年曆法,也就是現在的公曆,(每年12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4年一個閏月)
而太陰曆就是指的陰曆,陰曆是根據月亮位置而制定的紀年曆法,(每年也是12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9年7個閏月,也就是說每19年有7年是13個月)
還有一個就是農曆,農曆不屬於以上兩個紀年範疇,是一種陰陽曆,是因為它不僅包含陰曆的月份,還有24節氣,而節氣是根據太陽位置而確定的,並且對農耕很有參考,所以叫做農曆。
新年的說法就應該進行選擇了,如果按照陽曆算,那就是元旦,因為國際上都流行這種演算法。
如果按照陰曆來算,那就是正月初一,中國一般都是這麼算的,並且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如果嚴格按照農曆來算的話,那就是立春,因為節氣立春是一年的開始。
說到這裡那不就亂了嗎?其實確實原來比較亂,以前都是按陰曆說的,所以49年第一次政協會議,確定公曆一月一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而新年一般意義說的就是春節,其實也還是不一樣的,在這裡就不說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