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油果說文化

    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千百年來,華人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但有一種思想,雖然不是中國的正統思想,但一直收到封建帝王的喜愛,直到今天,它仍一直影響著國家。他就是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1齊魯法家--法家思想初露鋒芒

    2秦晉法家--法家思想發揚廣大

    3韓非子-集法家大成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1.齊魯法家--法家學說初露鋒芒

    齊國的法治思想獨樹一幟,被稱為東方 法家或齊法家。

    齊國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太公的封國,姜太公的祖先伯夷輔佐虞舜,制禮作教,立法設刑,創立始禮法並用的制度。太公封齊,簡禮從俗,法立令行,禮法並用成為齊國傳承不廢的治國之道。

    管仲輔佐齊桓公治齊,一方面將禮義廉恥作為維繫國家的擎天之柱,張揚禮義廉恥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強調以法治國,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以法治國的人。

    齊法家既重術、勢,又重法、教。就“禮”而言,齊法家主張“禮、法相容”。齊法家在強調“法治”的同時,還重視“禮”“義”的作用。然後就“刑”而言,齊法家主張“寬刑省禁”。

    2,秦晉法家--法家思想在晉國抬頭

    晉文公設六卿管理政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氏、中行六卿家族逐漸做大

    經過一系列殘酷的吞併與廝殺,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與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在原來晉國的土地上成立了魏國、趙國與南韓,史稱“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後,韓趙魏三國為了富國強兵,不得不大量任用賢才,尤其以魏國最有顯著。前445年,魏文侯繼位,他用李悝為相,改革弊政重農抑商。

    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廢除了夏商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實行任人唯賢的選官制度。

    改革軍事。建立“武卒”制,對士兵進行考核,獎勵軍功

    法家學說,為平民代言。

    韓非子集法家大成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南韓貴族,當時的南韓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

    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讚賞韓非的才華。

    秦始皇在初見韓非著作內容就佩服地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寡人如果能見此人,與其同遊談論一番,那就是死也都無憾了!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韓非子糅合了法、勢、術,並著重維護君主權益。

    此外,他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在戰爭紛起的時代,社會的發展有其特殊的法則。儒家德治思想,終因無法適應社會現實,而被當時的統治者所揚棄。

    當時,土地割據加速了各國的變法運動,同時也刺激了法家思想的大爆發,法家思想,在亂世之中適應了統治者奪取與建立政權的需要,逐漸地茁壯起來。

  • 2 # 莊子門下

    法家思想的最早起源要追溯到夏朝,夏朝有一種官職叫——理官,這個理官相當於最高法,或者企業裡的行政中心,主要職責是起草和頒佈各種法令和政今。

    到了春秋時期,出現了一位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就是管仲,管仲對法家思想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田畝分配和賦稅制度上面,把管仲定為法家的開創者也是不為過的。

    到了戰過時期,出現另一位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就是商鞅。如果說管仲的法家思想應用體現形式是政令政治的話,那麼商鞅對法家思想的應用則直接上升到法制層面,商鞅制定了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開始變法強秦。由於商鞅的法律制度直接傷害了貴族閥門的利益,所以商鞅變法只是颳了一陣風,隨著商鞅本人被誣陷被車裂,他的一整套法律體系也隨之崩塌。

    到了秦始皇準備統一六國的前夕,出現了法家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韓非子,韓非子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非常完備的國家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涵蓋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非常全面的管理體系。

    我們知道,韓非子是“百家爭鳴”最後的勝出者,最終秦始皇也採納了韓非子的主張,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雖然秦國的存在只延續了短短十五年,但是秦的制度,或者說韓非子的制度大多數內容被延續了下來,影響中國古代社會兩千多年。

  • 3 # 中國鏟史官

    其實先秦法家本身就分兩條路線:一條是晉魏系,另一條是鄭韓系。

    申不害與韓非子是法家鄭韓系的代表,他們的特點是重權術,像《韓非子》中有大量對權術的具體運用操作細則。

    鄭韓系,我認為鼻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的鄭子產。我一直認為鄭子產鑄鼎,是禮法相分的標誌性事件。

    其實西周的禮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禮儀道德,而是一種宗法。

    但與法的區別在於:禮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熟人法,而法是適用於社會各階層的生人法。

    周禮是用來調節宗族內部關係的規則,所有有“禮不下庶民”的說法。對不是宗親的外人,就不適用禮法。

    而後起的法的作用物件,為國境內有無血緣關係的各色人等.相比於禮、法的適用人群是全覆蓋,所以我稱法為“生人法”。

    鄭子產當時鑄鼎把律條公之於眾,本身就是開創了“生人法”,所以我認為鄭子產才是中國法家的鼻祖。

    那麼,為什麼是鄭國開這風氣之先呢?這個鄭國的商業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在整個春秋時期,鄭國是商業化最發達的國度。當初鄭武公立國的時候就與本地商人約定了盟約,互相尊重對方利益。

    縱觀鄭國在整個春秋中的表現,也是最會投機鑽營、外交談判也是最遊刃有餘的,很有商人治國的風采,比較有名的商人有弦高退秦師。

    到了戰國,鄭國被南韓吞併、但在文化上其實是作為野蠻人的南韓被鄭國同化。因此南韓法家人物申不害,與韓非子也同樣如商人一般精於計算。

    著名的“鄭國渠”,本來是南韓腦洞大開的疲秦之計。能想出這種經濟戰的,也只能是有深厚商業底蘊的南韓人能想得出了。

    所以法家中的鄭韓系,本身是商業文化的產物。

    另一條是晉魏系,代表人物李悝商鞅,但向上追溯可以到晉國的大夫們,比如叔向等。

    與鄭國不同,晉國沒有商業文化的優勢,所以晉國是重農主義。整個春秋裡,晉國是對土地最貪婪的國家。

    在《左傳》中就提過一個案例:當時晉國有手工產品與戎狄交換土地,不少晉華人士覺得這樣輸出高科技產品虧了,但有個大夫反對。

    好像是魏氏的,他認為:商品換出去還能再生產,土地要是沒了,就什麼都沒了。所以他主張應該鼓勵這種貿易,以此讓晉國儘可能多的開疆拓土。

    他的建議得到了晉國國君的認可,而後來晉國也確實是透過這方式,不斷對北方戎狄進行蠶食的。

    李悝商鞅時代,魏國的都邑還在汾河流域的安邑、是晉國文化的核心。所以他們依然秉承晉國的重農主義傳統,重土地、重耕戰。

    比如商鞅到秦國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鼓勵三晉移民來秦國耕種,其實當年晉國就這麼做過。

    晉國從晉獻公開始就不斷收容被秦國趕出的戎人來拓荒自己的山野,這在《左傳》中就有,著名的陸渾戎就是這麼被安排到洛陽周邊的山區去的。

    相比於鄭韓系法家、晉魏系就沒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權術鬥爭。往往更注重實打實的實力比拼,所以晉魏系法家崇尚強國固本、對權術鬥爭的技術問題沒多大興趣。

    秦國其實是晉魏系法家的繼承人,本質上是晉文化的衍生。雖然秦始皇本人對韓非很看重、但秦國的本質還是晉魏系、而非鄭韓系。

    商鞅把從魏國那套都移植到了秦國。

    【管理員】分水嶺

    商君的法,注重制度本身。申不害的法也不全是權術,權術只是君主駕馭臣子的辦法,屬於技術,申不害的法重點是吏治。

    【活躍】晉觀

    這是相對而言,鄭韓系法家比晉魏系更注重權術研究。

    【管理員】分水嶺

    慎到的法則注重君主的權力,這是法的基礎。

    【活躍】晉觀

    春秋時代,鄭國就是最會玩外交的國家,和現在英國有的一比。

    【管理員】分水嶺

    說到法家就想到權術,確實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不過晉觀兄這個提法還是有啟發性。

    【活躍】晉觀

    東方的重商主義國度鄭出了韓非子,西方的重商主義國度佛羅倫薩出了個權術大師,這兩者間有其必然性。馬基雅維利。

    所以法家內部也不是一條路線,就像道家裡老莊間的差異也不小。

    【傳說】丁國嶺

    -----把荀子 止於聖王 的思想化成了真實可行的社會執行機制。

    【活躍】晉觀

    另外,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認為,墨家對秦國的影響其實很大,在秦獻公時代就有大量墨家進入秦國、改變了秦國的治理機構。

    【管理員】分水嶺

    韓非以前實際上不認為商鞅、慎到、申不害是一家的。

    【活躍】晉觀

    法家內部間,兩條路線的差別還確實是不小的。

    【管理員】分水嶺

    不是說秦國用法家就只有法家,以法家為主而已。非常大,互相認為對方是逗逼。

    【活躍】晉觀

    按何炳棣的研究來看,商鞅變法的成功,與秦獻公時代大量墨家進入秦國中下層官僚系統有關。

    【管理員】分水嶺

    秦國和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非常重要,傳統中國的法制核心就是那時候定下的。

    比如耕戰為本,比如重農抑商,比如法不阿貴。

    這些奠定了後世中國千年基業,無論外衣是儒家還是道家,這個骨架始終沒有變。

    【管理員】

    其實我覺得,法家中,三晉法家(包括秦)比較純粹,齊法家比較雜糅.

    齊法家還真得追溯到管子。管仲那時候在齊國搞過改革,不過與商鞅是兩回事。是加強宗法,發展商業。

    加強宗法的表現,就是他劃分國家為二十多個士鄉,六個工商之鄉。這種鄉,其實是鄉遂制度的鄉,鄉人即華人。

    士鄉是軍民合一的,實際就是齊國的三軍。齊君一軍,高氏國氏各一軍。士鄉平時種地,戰時打仗,國君沒事就在這裡推行宗法教育。

    而且士與工商是不能遷業的,也就是如果是商人的一直是商人,如果是士就一直是士。

    【管理員】分水嶺

    有籍嗎?這個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管理員】雲過無痕

    至少西周就有,周宣王曾經料民於太原。

    【管理員】分水嶺

    其實據說百姓就是百工。

    【管理員】雲過無痕

    如果沒有戶籍,他怎麼料民?

    【管理員】分水嶺

    但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有依據?

    【管理員】雲過無痕

    這裡的百工不是工匠,是百官的意思。

    【管理員】分水嶺

    但整個古代史確實處處可見戶籍制度。嗯,比如商人的祖先是搞商業的,官職就是負責金融和商業的。

    【管理員】雲過無痕

    當時貴族才有姓,百姓。貴族如在王朝,則都職守一般都時代相傳,世卿世祿。

    【吐槽】徐愛國

    何謂料民?

    【管理員】雲過無痕

    具體看國語、周語,不外乎是拿著戶籍普查人口。

    管仲的改革短時間之內,確實使齊國實力大增,齊桓公因此稱霸。但是之後,齊國貌似就沒啥大的變革。

    一個是田氏代齊的時候改革度量衡,一個是齊威王時鄒忌整頓吏治。

    從齊國的制度看,他確實與戰國的諸國不同。人家都搞郡縣,他搞的是都鄙。

    我很懷疑齊國改革的並不徹底,西周的國野制、宗法制在齊國還很有市場,因此齊國與三晉不同。

    三晉的區別,晉觀老師說的挺好。齊國從管子來看,法術勢教全沾。但是對法術等的研究,又沒有三晉那樣推演到極致。

    當然最終這些在韓非子那裡,都到了融會貫通,構成了抱法處勢用術的體系。

    另外說個題外話,補充一下。

    三家分晉,都曾經改革過畝制。這個在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吳問裡提到過。

    知氏以一百八十步為畝,韓魏以二百步為畝。趙氏比韓魏的更大一些,而稅是一樣多的。

    因此三家,相比知氏、範氏、中行氏更能收攬人心。三家分晉之後,秦國商鞅繼承的就是這種大畝制。

    【管理員】分水嶺

    我看歷代單位變化都是越來越小,古人很壞啊。

    【管理員】雲過無痕

    為田開阡陌封疆,不僅是承認人們土地佔用的既定事實,同時也是推行大畝制,減輕人們的負擔。

    【管理員】分水嶺

    秦國五代之亂,再加上和晉魏,常年撕,人口損耗很大。

    【管理員】雲過無痕

    在變法過程中,秦人是受到了切實的好處的。因此,商鞅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

    【管理員】分水嶺

    是滴,這裡有個通常的誤解,因為秦始皇的激進和二世的亂搞,很多人誤以為商君之法就是殘暴苛刻。

    【活躍】落寞書生

    為何商鞅變法在秦可延續,而東方六國變法卻不行?

    【管理員】雲過無痕

    不僅是變法的事

    【管理員】分水嶺

    商君之法不能贏得大批支持者是推行不下去的,至少慧王的時候就是一個廢除的好時機。

    【管理員】雲過無痕

    秦能統一六國,是一個族群幾百年抓住機遇奮鬥的結果。商鞅變法是為秦國強大打了一個基礎,傾國還需要明君能臣一代代的努力。

    比如開發關中,比如司馬錯張儀滅巴蜀,李冰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這是物質基礎。

    比如范雎,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到了李斯手裡,已經變成了一套非常詳細的可操作的手段。

    先重金賄賂,賄賂不成就刺殺,然後大軍過去滅國。

    【管理員】分水嶺

    短的只是秦帝國,實際上秦的國祚很長。秦王國比趙魏韓古老的多,另外就是,孝公以後秦國的國力是持續上升的,雖然跌遭大變,但始終沒有動搖他這個持續上升的勢頭。

    【管理員】雲過無痕

    秦是東周的開國諸侯。

    【管理員】分水嶺

    而其餘列國,哪怕是宋都曾經一時強盛,但不能持續,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冒泡】踏山之石

    早期的朝代,夏商周,都比較長。後來的短了,有個二三百年就是享福。

    【管理員】雲過無痕

    秦地緣因素也不錯,淆山、函谷關。

    【管理員】分水嶺

    夏商周都是部族王國王天下,不是那種集中統一的帝國。這些部族的產生是血親關係的,極其穩固,實際上你理解為一個大家族也無不妥。

    夏商周雖然王天下,但他們自己不直接統治諸侯,他們自己的部族國家也就是擴大一點地方而已,權力結構還是自己的家族。

    因此極其穩固,所以國祚長達千年而不是幾百年。比如商人從契開始算1000多年,到宋被滅。

    【管理員】雲過無痕

    就算他們不是這個王國的君主,他們依然是部族的首領,比如夏朝太康失國。

    【管理員】分水嶺

    比如周人,從稷開始算,也是1000多年,注意周人稱為后稷,後是王的意思。

    【管理員】雲過無痕

    已經不再是夏朝的元首,但是夏人依然跟著他們。

    【管理員】分水嶺

    所以你真要算他們的國祚的話,長的喪病。

    【管理員】雲過無痕

    少康還有同姓支援。

    【管理員】分水嶺

    比如齊國,你從太公算,太短了,人家是姜姓大族,可以從炎帝算。

    【管理員】雲過無痕

    哪怕一直到周朝,還有杞國堅挺,至少是1000多年了。

    【管理員】分水嶺

    是啊,上古中國本質上是血緣部落的各種組合。從部落聯盟,到聯邦,到秦始皇才最終完成帝國,也打破了這個血緣家族的部落王國制度,所以秦帝國以後再無古國。

    【管理員】雲過無痕

    其實後來具體到地方縣以下,還是講血緣的。

    【管理員】分水嶺

    後世的帝國不再是血緣王國,他們的高階官員都是全國選拔的,內部各個族群高度融合也高度衝突,所以國祚大為縮短。

    國家大了,內部因素複雜了,問題累積的速度加快了,內部的凝聚力卻沒有血緣家族那麼強大了。

    【管理員】雲過無痕

    但是政治制度上還是以地域關係為主。

    【管理員】分水嶺

    嗯,但這影響不了國家大勢。

    【管理員】雲過無痕

    其實西周國野制裡,遂人就是以地域關係為主了,不過遂人政治地位不高。

    到了戰國,特別是商鞅強制分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秦暉的《傳統十論》,根據走馬樓吳簡還有敦煌卷子,發現古代王朝權力比較集中的地區,幾世同堂不說沒有,一個村最大的姓佔不了村人口的一半。

    老秦人一般是聚族而居的,而三晉移民等,肯定是朝廷安排。

  • 4 # 新甫客

    法家的法,工具主義色彩濃厚,目的是維護和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與現代意義上的法治截然相反,現代法治重在限制政府權力無限擴張,保護公民合法權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現在年輕偶像?有沒有一個零緋聞,正能量滿滿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