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逆流的魚L

    道光皇帝是庸君無疑。

    道光皇帝才能一般,他之所以成為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是嘉慶的嫡長子(長子夭折,道光行二,所以算是嫡長子),而不是因為他的才能。道光是清朝唯一一個嫡長子出身的皇帝。清朝入關後漢化逐漸加深,一直期盼有一個嫡長子出身的皇帝,倒是到嘉慶一直沒有實現,因此道光一出生,就被乾隆和嘉慶視為了繼承人,這裡面完全沒有考慮他的個人能力等等原因。

    道光皇帝如果出生在開國初期,或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守成皇帝。倒是他出生成長的年代恰巧是清朝走下坡路的時候,這個時候各種矛盾開始集中爆發,而且還趕上千年一遇的外國侵略者入侵。

    道光皇帝的統治方法還是老式封建皇帝的方法,根本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問題,再加上道光皇帝不願意學習改革,因循守舊,以至於清朝處處被動,面對危機束手無策,最後只能從旁枝末節下手於事無補。

    最後道光皇帝平庸的統治了三十年留下一堆爛攤子交給了後人。

  • 2 # 清水空流

    道光,滿清入關以後第六位皇帝,是古代中國與近代中國同時相結合的第一個皇帝,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無助,他惶恐,更迷茫,面對他所無法駕馭的環境,他確實是做的不好,成為清代第一位割地賠款的皇帝,這成為他最大的隱痛和哀傷。面對滿清無法挽回的衰退。道光采取了迴避的態度,把一個 衰敗的國家交給了一個並不合格的繼承人。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生於公元1782年,是滿清入關以後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登基時候已經39歲,正好是一個執政者的最佳年齡。道光在位30年。公元1850年駕崩。終年69歲。在他在位的時候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就此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

    現在我們提及道光就是兩件事,一個是扣門皇帝,一個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除此之外也就沒有什麼了,但實際上,道光皇帝還算是個是守成之君,他是被乾隆和嘉慶兩朝皇帝看好的繼任人,如果年幼的時候,沒有出色的表現,大概也很難入乾隆和嘉慶法眼。道光一生最大功績就是平定新疆叛亂。道光六年,張格爾在新疆南部造反,糾集起數萬叛軍公然分割國家疆域,道光調集清軍3萬餘人歷時一年多平定張格爾叛亂,收復四城。維護了國家的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

    實事求是地說,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實際上就是認知不足。面對外來的西洋人,舉止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在禁止鴉片的問題上更是不能貫徹始終,不能始終如一。道光接手的大清朝已經的垂垂老矣因循守舊國家,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從道光到當朝首輔。再到各級官員對外界事務一無所知。更不知道與西方列強的差距已經是十分的懸殊。而且國家疲敝,各種矛盾已經是十分突出,可謂是積重難返,而鴉片戰爭不過是個引子而已,鴉片戰爭的失敗,不能把責任只歸咎於道光帝,積重難返,到道光時期已經是無力迴天了。換成誰都一樣,即便是康熙復生,南京條約也得簽字。鴉片戰爭的失敗,首先是國家制度,文化和軍事等綜合國力的落後。個人作用已經是大大地弱化了

    提及道光的另外一個特點既是節儉,他是清朝最節儉的皇帝。恭儉寬仁,而且是身體力行,如果你說是作秀也可以,但作秀做了三十年也是難得。後世有人說,道光治國無能,也只有在道德和節儉上做文章。這話也不算冤枉道光。道光花錢的多的地方不是沒有,他自己的陵寢耗費270萬兩白銀,而他的祖父乾隆也不過130萬兩。可見,道光也有奢侈的一面。道光皇帝的節儉只是個人行為,與家國無用。有朝臣感慨,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 儘管道光帝勤勉治國,但無奈能力有限,既無康熙之雄才,亦無雍正之魄力。國家還是無法挽回地江河日下。於此道光是無回天之力拿不出有效的辦法。這才是道光無能的體現。

    清朝由盛轉衰,乾隆正好處在這個轉折點上。而道光則是徹底衰敗的開始,他一死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外逃。道光如果看到這一幕,不知道是否覺得自己死的真是時候。如果道光再早死兩年,遇不到鴉片戰爭,道光皇帝在歷史上絕對是另外一個評價,正如喻大華所說:“道光帝改變不了王朝沒落的大趨勢,面對吏治腐敗、氾濫、英國挑戰,心中滿是“衰世之主”的悲愴與無奈”。從道光開始已事實上已經承認失敗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也就此展開。

  • 3 # 比兔子跑得還快

    道光是如假包換的庸君。

    就拿立太子的事情來看,咸豐就憑著不殺小鹿這樣的老掉牙的手段,贏得了太子之位。而清王朝的制度,已經不設太子了,儲君是寫在正大光明的匾後面的黃盒子裡的。道光為了立咸豐,已經連祖制都不要了,而且明確為太子,退路都不留。

    而咸豐哪點好呢?論治國安邦的才能,他不如恭王。而且連身體也不如,早早的就死了。而且連生孩子的能力也不行,這就帶來了慈禧的垂簾聽政,同治的早死,清王朝的滅亡,一系列問題。

    你說道光昏庸不?

  • 4 # 燕趙節度使

    道光是庸君,是個“衰世之主”。

    他統治下的清朝江河日下,國力衰退,最終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割地賠款,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

    從一下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1. 節儉

    節儉 是美德,無論多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國家來說。

    比如文景之治,漢文帝和漢景帝就非常節儉,贏得後世美名。

    道光也非常節儉。

    道光帝即位之後,便開始在宮廷花費上精打細算,規定每年所支出的銀子不得超過二十萬兩。

    他自己以身作則,自己衣服不多,一個月才換一次,更令人驚訝的是就連他那件龍袍都是用舊布料做成的。

    他還規定除了皇太后、皇后和他本人之外,宮中其他人只有在過節時才能吃肉。而他平日裡吃素較多,吃肉較少。

    不僅如此,他還規定不到重大節日不準嬪妃們使用胭脂水粉。

    據記載,有一次道光帝為自己的皇后賀壽,宴請文武百官。大臣們雖然知道皇帝摳門,可萬萬沒想到皇帝請他們只是吃了一碗打滷麵!

    對此,歷史小說家蔡東藩評價道:“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作為一個皇帝,最重要的發展生產力,開拓財源,開源節流才能讓國富民強,而不是一味的摳門,這會導致通貨緊縮。

    而且當時清朝整個官僚系統早就腐敗透頂了,貪汙受賄成風,道光一個人根本無力改變這一局面。

    2. 鴉片戰爭失敗

    當時清朝鴉片氾濫,道光主張禁菸,結果引發了鴉片戰爭。

    既然戰爭爆發,就應該好好統籌規劃如何作戰,但道光帝戰守無策,時和時戰,弄別的大臣們也不知所措。

    再加上八旗兵綠營兵早已不堪一戰,再加上武器裝備落後,清朝最終戰敗,與英人簽訂近代中國的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及開放五口通商。

    作為最高統治者,道光及其文武百官對自己的軍隊實力和英華人的軍事實力毫不知曉,不知彼不知己,可謂昏庸之極。

    道光的昏庸還可以從他的兩大宰輔大臣就能看出來了,一個是提倡“少說話,多磕頭”的曹振鱅,另外一個便是“性巧佞,以欺罔矇蔽為務”的穆彰阿。

    這兩人都是曲意逢迎,巧言令色之輩。讓他倆統領百官,讓朝政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3. 選錯繼承人

    綿寧從小就十分聰明,是祖父乾隆皇最疼愛的孫子,乾隆五十六年,賜黃馬褂,賞戴雙眼花翎。

    綿寧的其騎射武功在嘉慶帝諸子裡相當聞名,亦習得一手好槍法。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叛亂,攻入紫禁城,這年旻寧33歲,當時正在宮中,聽到外面叛亂,十分鎮定,指揮從容。他取出宮中禁用的鳥銃,擊斃了兩個天理教徒,英勇表現,被嘉慶封為“智親王”

    可是到了老年,勇武的道光卻糊塗起來了。

    當時兩個人是皇太子的候選人

    皇四子奕詝,“長且賢”,年齡最大,又很仁孝;

    皇六子奕訢, “天資穎異”,能文能武。

    一次,為了考察皇帝們的騎射,他下令各位皇子去打獵。

    結果老六奕訢打的最多,而老四咸豐一個沒打到。

    道光問原因,咸豐便按照老師的囑咐回答說:“ 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爭高低。”

    意思就是:春天正是鳥獸孕育的季節,我不忍心為了與弟弟們爭高低而殺生,破壞了天地間的和諧。

    道光聞言大悅,感嘆道:“此真帝者之言。”意思就是,奕詝此言,有帝王心胸。

    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召見二人,問以治國之策。

    奕訢不顧道光的病情,侃侃而談,恨不得把胸中的文韜武略都說出來。

    而咸豐則跪在地上抱頭大哭,說:“皇阿瑪龍體欠安,兒臣惟願早日康復,別無他想。”

    道光對咸豐的孝心十分感慨,遂立奕詝為儲君。

    結果都知道了, 咸豐資質平庸,遠不如老六奕訢能力強,而且身體很差,又瘸了一條腿,形象欠佳,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病死了,結果大權旁落,被慈禧操縱權柄達四十年之久,清朝一路江河日下。

    可以說,清朝滅亡和道光選錯繼承人有直接關係。

    評價:

    道光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高。

    歷史學家孟森認為:“宣宗之庸闇,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稱這時期為“嘉道中衰”。

    蕭一山: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閻崇年:道光是中國兩千年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鴉片戰爭的失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簽訂,道光皇帝應負主要歷史責任。

    孟森:宣宗之庸闇,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億萬富豪為什麼還要掙錢,要那麼多錢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