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ce蘇言
-
2 # 經典檔案
你這個問題我也很好奇,於是我查了一下劉統勳,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他就是"劉羅鍋"劉墉的爸爸,而且他本人也很厲害一起讓我翻開歷史。
先讓劉統勳自己的簡歷模板你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劉統勳(1700-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人現在是山東高密,清朝有名的政治家,一起讓我們看一下他一生有多厲害,雍正二年中進士,接下來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和軍機大臣等等要職,看到這的時候說實話我很想說兩個字"牛逼"依我看和珅要靠邊站了,劉統勳為官四十多年,敢於直柬,在吏治、軍事、治河等都有很大的政績,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過世於上朝途中,乾隆聞訊時,痛哭到失去一個肱骨之臣,後追授於太傅,懿號文正,看完這個簡歷我真的很想說厲害,估計在清朝沒有幾個漢人官員做到這個地步,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他的主要成就,從這裡就能看出劉統勳是不是清流黨。
主要成就:從古代到現在漕運和治水都是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劉統勳自乾隆元年(1736年)隨大學士嵇曾筠到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到了乾隆三十四年的(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運河,親自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長達三十多年。期間始終秉公執法,大力懲治貪官汙吏,對自己也很嚴厲,為國家減少了很多損失。同時興利除弊,按期完成了堤壩運河的修築和維護,為清朝長治久安提供了保障,真是個治世能臣。
從劉統勳大力懲治貪官汙吏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正的清流黨,也只有于成龍和他被稱為清流黨了。
-
3 # 酒釀歷史
劉統勳是清流黨。首先,他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他為官清正廉潔,是清朝歷史上數得著的清官;還有,他剛正不阿,敢對當時的乾隆皇帝直言勸諫,而且乾隆皇帝在他生前和死後的評價都很高,賜諡號文正,僅次於紀曉嵐的文達;他治理過黃河等,是歷史上有名的治水能臣。有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的他的文官清流。他的一位朋友的兒子出任巡撫,想要劉統勳給一些照顧,就讓人給他送了一千兩黃金。他卻告訴來人,若是以老友之意來看望可以,若是別的不行。如若有人深夜帶著禮物到訪,他拒不會客。
-
4 # 長安回望品春秋
結論:不是!
清流黨,晚清統治集團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所謂清流,是指那些標榜風節,不畏強禦,遇事敢言,評議時政,指斥當道,不與權貴同流合汙,深負清望計程車大夫。
1884年(光緒十年)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人物以軍機大臣李鴻藻為首領。因前清流人物多為北方人,故又有北派清流之稱。中法戰爭中,“不習戎事”的清流健將,被派往地方典兵。隨其代表人物張佩綸等因戰事失敗而遭譴革,前清流遂沒落解體。翁同龢、潘祖蔭聯袂而起,結納以清議見長計程車大夫,逐漸形成後清流。
劉統勳(1700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劉統勳官至軍機大臣,為政四十餘載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於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聞訊慨嘆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諡號文正。
可見劉統勳時代還未出現所謂“清流黨”,肯定他不是!
-
5 # 月夜luck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清朝出名的官員,他是唯一一個敢直言進諫的人,他這一特點深受乾隆喜愛,他為官清正廉潔,一心向著百姓。
劉統勳是出生在陝西,他出生時家裡條件還不錯,當時他父親是一名進士。家裡所有的人都喜歡讀書,劉統勳生活在這樣書香門第家中,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劉統勳考中進士後開始為官,歷史中記載他為官多年從未收取過任何賄賂,一生過著清貧如洗的生活。劉統勳被提拔為內閣學士後,曾經到浙江學習治理水患,後來由於他的母親去世他辭去官職回家守孝,從此點可以看出劉統勳是一位大孝子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76638。
兩年後劉統勳又被乾隆招回朝廷繼續為官,這次的官位是左都御史專門負責監督官員的言行,在這個階段劉統勳體現出了敢於直言進諫的性格。
劉統勳發現尚書張廷玉行為不端,就上書進言。大致意思是尚書是三朝重臣手握重權,由於威望高,所以部分官員們會非常關注他平時的態度,劉統勳就把這些所見如實的上書給乾隆,讓乾隆對張廷玉留意些,同時也告誡尚書應該適時收斂自己的行為。
劉統勳的這次進言讓乾隆發現劉統勳是為官的好材料,他不僅敢進言而且方式適當。由於他之前學習過治理水患,後來山東出現水患時,乾隆還派劉統勳去治理。因為之前學習過治理方法,所以這次任務也順利地完成了。
劉統勳是歷史上難得的清官,而且在官場有自己的為官之道。他一輩子為百姓著想,不收取賄賂,遇到不合理的規定敢直言向乾隆進諫。我覺得清朝時期乾隆能擁有這樣的臣子是非常幸運的,同時劉統勳也是幸運的,他能遇到乾隆這樣的明君。
-
6 # 吉夢維
顯然不是
清流黨
又名清流派。清光緒年間統治集團內部政治派別之一。主要成員有李鴻藻、張佩綸、張之洞、黃體芳、陳寶琛、寶廷、鄧承修、張謇、文廷式、黃紹箕、盛昱、丁立鈞等操守稍廉之官僚、文人和名士。常聚集於北京松筠庵,糾彈時政,標榜風節,被人譽為清流。其核心主張為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封建禮法;打擊貪官汙吏,延攬人才;抵禦侵略,反對投降,具有革新庶政性質。在中法戰爭中為慈禧太后所利用,成為其宮廷集權的工具。甲午戰爭後,反對後黨與淮系集團,擁戴光緒帝整飭紀綱、革除弊政。翁同龢竭力延納,將其發展為帝黨。清流黨人在帝后黨爭及各次政潮中,多被逐黜、貶謫或外放。
-
7 # Microphone吳
劉統勳與劉墉是父子關係,劉墉是劉統勳的長子。
說起劉墉他們家,那可真的是稱得上名門望族了,從劉墉這一代往上數,連者四代都是進士。劉墉是乾隆十六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他爹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他爺爺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他曾祖父劉必顯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
從地位和歷史影響來看,劉統勳與劉墉無疑是他們老劉家最為出色的兩位,都曾做到過內閣大學士。要知道這個官兒,可是妥妥的一品大員,乃是清朝單個官銜中的最高級別。其再往上,估計也就三師(太師、太傅、太保)這等虛銜能夠壓其一頭了。而如果僅從知名度而言,劉墉無疑要比老爸劉統勳高很多,當年那部《宰相劉羅鍋》可謂是家喻戶曉。劉墉也和紀曉嵐一樣,成為了和珅的苦主之一。但事實上,真實歷史上的劉墉,遠沒有那麼厲害,其與和珅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其終其一生,臨到死八十多歲了,才被嘉慶皇帝給升到了內閣大學士的位置,而年紀更小的和珅三十六歲就已經坐上了大學士的位置。
而且劉墉早年多在外為官,與和珅打交道不多,待其調回京城,已經年逾六十。此時的劉墉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爭鋒相對。其為人變得圓滑世故,面對朝中如日中天的和珅,劉墉並沒有選擇於其作對,而是“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乾隆死後,嘉慶著手收拾和珅,而查辦者正是劉墉。
所以,劉墉其實沒有電視劇裡面那麼厲害。相對而言,他老爸劉統勳其實要更厲害。
相比劉墉靠著老爸的關係以恩蔭舉人的身份直接越級參加科舉,而且頂著“宰相之子”的名頭到處伸張正義。這麼多外力加持,才博得了一個大學士的地位。
劉統勳可以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了,雖然自己也是官宦世家出身,但談不上恩蔭。只能說是書香門第帶來了良好的培養環境。劉統勳可是一步一個腳印,從秀才到舉人,最後中的進士。那一年他才26歲。這個年紀在進士裡面已經算是了不起了。
他兒子劉墉走後門,都得32歲才考上。
劉統勳比較幸運,在雍正朝沒有被外派,而是一直在宮裡辦事兒,比如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等,官銜不高,但近水樓臺,地位可不低。
由此,其在乾隆時期被當成了新班組成員的重點培養物件。乾隆剛登基,他就被拜為內閣學士,開始跟著大學士嵇曾筠下地方調研去了,第二年就升了刑部侍郎,乾隆六年便被升為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這個官兒可厲害了,從一品啊。而且具有監查百官之責,相當於今天的紀委書記,這個地位可不低啊,可謂是官運亨通。
而且這還是中間他母親去世回家守了一年孝的結果。
而在擔任左都御史期間,劉統勳也是不含糊,居然直諫張廷玉,說其晚年驕橫,不宜重用。張廷玉是誰啊?三朝元老,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雍正年間他就是內閣大學士加軍機大臣,位極人臣。而雍正駕崩前更是任命其為顧命大臣,輔政乾隆,有點託孤重臣的感覺。而在劉統勳上諫之時,他已經是總理事務大臣,可以說是為臣者之頂峰。論權力、論地位,十個劉統勳都不夠看的。可是劉統勳就是不畏權貴,一切坦白講。
當然,乾隆無疑是十分開心得,他正愁怎麼大權在握呢,劉統勳這一出,直接給他機會,把張廷玉給革職了。三朝元老,就這麼被劉統勳和乾隆這兩個小年輕給絆倒了,劉統勳因此聞名朝野。當然,更多的是得到了乾隆的信任。
劉統勳也因此走上屬於自己的歷史大道。
這個人為人正直,且頗有能力,其最大的功績就是治水。運河疏浚,黃河水患、江南決口……每一個事關萬千百姓生命的大災,都是在他的帶領下渡過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少有出現咱們再歷史上所常見的豆腐渣工程,虧空賑餉,腐敗貪汙。因為劉統勳眼中揉不得沙子,只要被他發現,絕對嚴懲不貸。他經常微服私訪,暗地查探,揪出了一大批貪贓瀆職的官員,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
由於地方上的出色政績,劉統勳後來又被調職入京,正是進入到清朝的權力中樞——軍機處。這地方,劉墉終其一生,都沒進來過。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劉統勳還沒拜大學士,這在軍機處裡是比較罕見的,可見其能力。後來劉統勳又升任東閣大學士,加上其軍機大臣的職位,在當時的清朝,差不多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大學士加軍機大臣,在清朝就相當於宰相。這個高度劉墉可沒達到過。
“世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清史稿》)
由此可見劉統勳之地位。
1773年,劉統勳於上朝路上去世,享年75歲。乾隆悲痛不已,親自上家悼念,並作輓聯。
此外,他還追授劉統勳為太傅,並賜諡號“文正”,這個諡號是古代文人做官的最高褒獎,是每個文人都夢寐以求的死後哀榮。
司馬光曾說過,“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
由此可見,劉統勳不失為清朝一代名臣!
劉墉的爸爸劉統勳到底有多牛呢?
三個字,特別牛。
首先,劉統勳投胎投的牛。
他爺爺劉必顯是進士出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他爸爸劉棨就更進一步了,不僅同樣考上了進士,還官至四川布政使 ,放在今天就相當於四川省的常務副省長啊,妥妥的副省級高官。
你想,劉統勳投胎在這樣一個副省級高官的家庭,那還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關鍵人家還是書香門第,祖父兩代都是進士出身,文化程度比今天的博士只高不低,所以劉統勳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會蛻變成一個胡作非為混吃等死的官三代。
第二,劉統勳學習學得牛。
正是因為他從小就有個大進士坐在家裡天天培養他,所以他真正成了個學霸級人物。唐朝時流傳一句話,說是五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但放到清朝這話也不算落伍,進士確實非常非常難考。想想小說裡的范進,五六十歲了才中了個舉人,把他樂得都發了瘋。但我們的學霸劉統勳對於科舉考試這事兒,那就是隨便搞搞就趕上你苦讀到老。人家17歲就中了舉人,24歲就考中了進士。
可以這麼說,當時中國幾乎90%的讀書人都考不到進士這麼高的學位,而劉統勳24歲就做到了,你說他是不是學霸呢?
第三,劉統勳當官當得牛。
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劉統勳的仕途軌跡。
考中進士後,做了幾年翰林院編修。後來乾隆帝繼位,37歲就當了刑部侍郎。39歲,任都察院左都御史。46歲,任漕運總督,不久升任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調任刑部尚書。52歲,擔任軍機處行走。54歲,任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後補授刑部尚書。61歲,授東閣大學士,同時兼管禮部、兵部事務。64歲,兼任尚書房總師傅。73歲,出任《四庫全書》的Quattroporte官。
從劉統勳的仕途軌跡可以看出,他大概不到四十歲就當上所謂省部級幹部了,而且到最後他是大學士,正一品不說,還是正牌的部管大學士。也就是說,在明清兩朝的政治體制下,他已經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實權宰相了。
這官當的,放在什麼時候都很牛了吧。關鍵劉統勳還是一個漢人,在滿人當政的清朝,那就更難得了。
第四,劉統勳辦事辦得牛。
劉統勳官大,但他可不是那種事事唯有磕頭稱是的庸官,更不是危害朝廷聚斂財富的貪官壞官,他是一個真正有能力辦事的官員。
劉統勳直言敢諫,無論對方官多高權多大,只要被他盯住,他就要一抓到底。比如他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時,屬於剛剛進入官場不久,就敢直接上疏參奏當時朝廷的兩位高官張廷玉和訥親,並得到乾隆帝的讚許。
除此之外,劉統勳鐵面無私,公正嚴明,對瀆職貪汙的問題絕不含糊。1753年,劉統勳查出河道官員賬目虧空,於是據實上奏,並直指皇親國戚、河道總督高斌。結果,河道總督高斌和協辦河務巡撫張師載被撤職,貪汙錢款的官吏也遭到相應的嚴懲。
那麼,劉統勳最擅長辦的差事是什麼呢?就是治河。在中國,這條黃河折騰了華人幾千年了,所以歷朝歷代只要是能治河的人才,絕對會被重用,而自隋朝以後,大運河的漕運又越來越重要,所以疏通運河更是關乎國家財政安全的大計。而劉統勳恰好就有這樣的才能。
在乾隆朝,劉統勳前後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長達三十餘年。期間始終秉公辦事,懲治貪官汙吏,而且興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壩運河的修築與維護,可謂治河和治漕的專家。
第五,劉統勳死後哀榮牛。
對於一位大臣,我們不僅要看他生前當了多大的官,辦了多大的事,更要看他死後朝廷給他的評價,也就是死後哀榮啊。
在這方面,劉統勳可謂是一個字,牛。
劉統勳去世後,乾隆帝得知後是哇哇大哭,說自己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還說劉統勳是真宰相。關鍵是,乾隆帝給劉統勳上的諡號特別的牛,那就是文正。
這麼說吧,在封建專制時代,文官做夢都想得文正這個諡號,可惜物以稀為貴,皇帝不會輕易給文官這個諡號。就以清朝為例,兩百年多年間“文正”這個諡號只冊封給了八人,劉統勳就是其中之一,其餘七個人是湯斌、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最後還得補充一個,虎父無犬子啊,劉統勳不僅自己牛,後代也牛。他是劉墉的父親,劉墉是清代名臣,曾歷任太原知府、江寧知府、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也是一品大員中的代表了,這當然得益於劉統勳對劉墉的教育和培養。
你們說,劉統勳牛不牛?
【死後能讓乾隆親自弔唁,諡號“文正”,你說牛不牛?】
疫情橫行,禁足在家。近日閒來無事,又重溫了一遍電視劇《天下糧倉》,感慨良多。劇情背景是在乾隆年間,而主人公則是一代名臣劉統勳。藝術作品當然存在加工演義,但劉統勳剛正不阿、肱骨良臣的形象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劉統勳這個名字可能有些朋友還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劉墉這個名字大家肯定耳熟能詳。一部《宰相劉羅鍋》讓大清官劉墉深入人心,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而劉統勳正是劉墉的父親。
出身名門,官職顯赫。
劉統勳,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人(今山東高密)。父親劉棨是康熙朝進士,曾任調任四川布政使。其祖父劉必顯也是進士出身,曾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而劉統勳也是進士出身,雍正二年劉統勳考中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氏(相當於社科院研究員),從此開始仕途生涯。
雍正年間,劉統勳曾任秘書級別的南書房、上書房行走、官至副國級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中央黨校副校長)。後來雍正駕崩、乾隆剛剛繼位便提拔其為從二品 內閣學士(國務委員),並派他跟從當時的水利專家嵇曾筠大學士赴浙江學習治水之術、水利工程。在浙江直到乾隆六年,劉統勳在此被重用,被授予刑部侍郎正二品(公安部副部長)調回京城。
剛上位不久的乾隆皇帝,是一位進取心十分強的君主。雖然雍正帝給他留下了一班老臣,但乾隆深知培養自己梯隊人才的重要性。那麼年輕有為的劉統勳自然成為了,皇帝的重點培養物件。南下學習技術的劉統勳,一回到京城又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相當於中紀委監察委第一書記的正一品大員。事實證明,乾隆皇帝沒有看走眼。
剛正不阿,敢於直言。
剛上任的劉統勳,便遞上了一份大摺子,彈劾當朝重臣張廷玉與訥敏。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張廷玉是三朝元老,乾隆皇帝最為倚重的師傅,朝堂之上,乾隆皇帝本人都從不直喚張廷玉之名,而是稱先生,可見張廷玉之地位。而滿洲貴族訥親,不但家族背景深厚,而且還是乾隆皇帝重點栽培物件,畢竟血統優良沒辦法。劉統勳剛上任就敢直言上書,你說拍兩個蒼蠅老鼠立立威不就算了,沒想到上來就是兩隻大老虎,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不畏權貴的勇氣。
劉統勳上疏參奏:“大學士張廷玉名望很盛,張家與姚家通婚,在地方舉官上互相包庇,外面對他的議論已經很多了,懇請皇上三年內不要提拔張廷玉;尚書訥敏管轄吏部、戶部,平時說什麼別人都要執行,過於剛愎自用,請皇上給予懲罰。” 而乾隆皇帝的態度,則耐人尋味。乾隆表示如果張廷玉和訥敏沒有過失之處,想必我這中紀委書記也不會調查你們倆。聽到別人的批評,你們應該高興吶。最後象徵性的給予二人一點懲罰,並將劉統勳的奏摺給大臣們看,從此劉統勳名滿朝野。
治水能臣,專業技術。
官場之上,最怕的就是外行指揮內行。但是說到治水,劉統勳人家可是專業的。上文說過,乾隆二年劉統勳從嵇曾筠赴浙江學習治水之術,乾隆十一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水利部部長),開啟了自己治理水患之路。
乾隆十三年,乾隆與大學士高斌巡查山東河道,發現當時運河漲水很快存在隱患。便上書請求透過引河分流,將運河之水引入大海。引河分流後,又將河岸堤壩加高,避免了潰壩與水災。不久後劉統勳升任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相當於住建部部長兼任社科院院長,技術職稱與行政級別並進。
乾隆十八年,江南邵伯湖減水和高郵車邏壩絕口,劉統勳作為國家專家組組長率人前去調查指導。查出河道官員虧空賬目,延誤治河,河道總督高斌被撤職,貪汙腐敗的河政官員受到嚴懲。
此外,劉統勳還於乾隆二十一年,治理孫家集段黃河漫溢;乾隆二十六年,河南開封祥符段黃河漫溢。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還多次前往各地治理水患,被乾隆嘉獎數次。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劉統勳照例赴紫禁城早朝,走到東華門外時突然倒在轎子裡。乾隆聞訊,連忙派御前侍衛福隆安(還珠格格里面的爾康)帶御醫良藥前去救治。但還是無力迴天,劉統勳終年五十一歲。
劉統勳死後,乾隆親自前往劉府弔唁他。還作輓聯和懷舊詩,將劉統勳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
詩文如下:
從來舉大事,要欲眾志定。
小利亦何慶,小失亦何病。
阿逆之初叛,眾論已紛競。
統勳督陝甘,儲需任所勝。
欲棄巴里坤,是殆亂軍令。
治罪易廷桂,並令隨軍進。
五年大功成,釋罪重從政。
賞罰寓經權,順應自取聽。
十餘年黃閣,總兼部務仍。
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剛勁。
進者無私感,退者安其命。
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朕失一股肱。
劉統勳,在《天下糧倉》和《天下糧田》播出前,很多人不知道他,可都知道他的兒子劉墉,但劉統勳在清朝的地位遠在劉墉之上,比劉墉要牛氣很多,那作為劉家最厲害的劉統勳,到底有多牛呢?書香門第,進入仕途
都知道劉墉家祖輩四代皆是進士,他老爸劉統勳就是第三代。
劉統勳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世家。祖上可追溯至漢高祖劉邦,也是名門之後,家境一度貧寒,劉統勳在祖上劉思智的努力,努力讀書並且讓家境開始富饒起來;到曾祖父劉通時期,劉通成為貢生,劉家開始漸漸興盛;再到祖父劉必顯時,他提倡“倜儻有志節”,勤奮讀書,終於在順治九年,考中進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再到他父親劉棨時,劉棨更是年僅二十八歲就考中進士,一路官升至陝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職,也成為老百姓口中的好官。
劉統勳也受到家庭的薰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年僅十九歲就考中舉人,二十六歲就考中進士,比他父親高中的年齡還小兩年,在雍正年間開始歷任庶吉士、南書房行走和詹事等職務,乾隆皇帝剛剛登基,就被提拔為內閣學士,隨後升任刑部侍郎,兩年之後他母親去世,於是辭官回家守孝。
守孝歸來,名震朝野
乾隆六年,劉統勳守孝期滿,回來之後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朝廷官員言行。
乾隆皇帝很是欣賞劉統勳,而把他升任左都御史,其實就是對準朝廷中的元老和腐敗分子,因為乾隆皇帝深知,有些朝中元老開始倚老賣老,而這些元老也被人養的肥肥,所以劉統勳就成為了乾隆皇帝反對朝中元老和腐敗分子的一把利劍。
劉統勳為人剛直,為官清廉,不久之後,就彈劾三朝元老張廷玉和滿洲貴族訥親,在當時張廷玉是經歷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更是雍正皇帝去世前的顧命大臣。
至於,訥親全名叫鈕祜祿·訥親,一說到鈕鈷祿氏,大家可想在清朝的地位了,他是滿洲鑲黃旗人,他在當時可謂仕途上正順風順水的時候,而且加之家庭背景之深,訥親更是專橫跋扈,沒人敢惹。
但是劉統勳直接彈劾二人,一個政壇新星,彈劾兩位元老,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劉統勳做了,而乾隆皇帝也力挺劉統勳,最終張廷玉和訥親的結局都比較悲慘。此事也讓劉統勳成為了乾隆皇帝的治國能臣。
治水能臣,又通軍事
劉統勳最為出色的貢獻,當屬治水。
無論哪個朝代,治水都是一個大事,而且是民生中的重中之重,而劉統勳就是這方面的能人,乾隆元年開始劉統勳就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學習治水之法和海塘工程,乾隆十一年,劉統勳開啟了治理水患之路,在當時的山東、河南等地,水患時有發生,而且給當地的百姓造成了很大損失,於是乾隆皇帝派劉統勳前往。
劉統勳接手後,一方面學習科學治水之策,並實地進行考察,另一方面出重拳打擊治水過程中形成的貪汙腐敗的官員,甚至連乾隆皇帝的老丈人都彈劾,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將山東多地的水患徹底根治,可以說解決了乾隆皇帝的一大心病,乾隆皇帝更是多次讚賞劉統勳的治水之功,更稱之為清朝的“大禹”。
除了會治水,劉統勳也在軍事上有一定的建樹,劉統勳徒步踏遍天山以北地區,進行了實地勘測,最終繪成新疆地圖的藍本,也成為了之後新疆軍事上的重要參考。乾隆皇帝也曾派劉統勳到多地軍營進行軍費的審計,無論是雲南、陝西還是山西,都重重的懲治了貪汙軍費之人,使得全國各地腐敗分子,聞其名而喪膽。
在新疆進行徒步勘察時,新疆地區發生叛亂,此時的乾隆皇帝立馬讓身在新疆的劉統勳前往前線,進行支援。劉統勳瞭解前線軍情之後,寫奏摺給乾隆皇帝,要求大軍先撤退到哈密,然後在圖對策,因為當時交通以及傳遞資訊的比較慢,劉統勳未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之下,實行了自己的方案,最終劉統勳讓大軍以退為首,將叛軍引進空城之中殲滅,最終殺掉了叛軍將領,徹底平息了叛亂。
而此時的乾隆皇帝,才剛剛收到劉統勳的請求撤退的奏摺,再看後,決定要嚴懲劉統勳,責備劉統勳延誤戰機等等,加上大臣們順勢彈劾,乾隆皇帝決定革劉統勳的職,其子劉墉也被革職,交給刑部,並且要抄劉統勳的家,將財產全部充公。
劉家一家老小命懸一線之時,劉統勳的第二封奏摺來了,而乾隆皇帝看後大喜,頒佈聖旨,免劉統勳一家之罪,而劉統勳回到朝中之後,乾隆皇帝大讚劉統勳之功,並任命其為刑部尚書。
肱股之臣,操勞猝死
乾隆三十八年,剛剛出任《四庫全書》的Quattroporte官劉統勳,像往常一樣坐在轎子裡上朝,但是行至東華門外,餃子卻突然一斜,抬轎之人拉開轎簾卻發現劉統勳雙目緊閉。乾隆皇帝聽說後,立刻派太醫前往,但此時的劉統勳已經故去。
乾隆皇帝知劉統勳之死,悲痛萬分,更是親自前去弔唁,行至劉統勳家時,發現他家門楣窄小,而自己所乘坐的八臺大轎,無法透過,心中更是難過,再看到劉統勳家居簡樸,心中的哀傷更是難以控制。回宮未至乾清門時,乾隆皇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開始痛哭起來,對群臣說到:“朕痛失一名肱股之臣啊”。
乾隆皇帝親自為劉統勳寫下輓聯和懷舊詩,並將劉統勳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清史稿更是評價劉統勳為"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註釋:“文正”是唐朝之後文臣夢寐以求的諡號,而統治者也將其作為對文臣的最高殊榮,而整個清朝也僅僅只有八人得此殊榮,而其中五人因為帝師,而得此殊榮,其餘三人為劉統勳、曹振鏞、曾國藩,而這三人皆是以個人功勞而著世。
劉統勳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祖父、父親都是進士,按照現在的理論來說,他就是官三代。父親劉棨是康熙時期著名的清官,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也讓劉統勳養成了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品德。
(劉統勳劇照)
乾隆三十八年,劉統勳猝死在上朝途中,乾隆帝親往弔唁,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這是文臣身後可以得到的最高諡號。而在清朝270餘年歷史上,僅有八位文臣獲得這一榮譽!可見乾隆皇帝非常惋惜劉統勳的突然離世。當然乾隆帝這麼高的評價是建立在劉統勳為官幾十年的兢兢業業!
《清史稿 劉統勳傳》:上聞,遣尚書福隆安齎藥馳視,已無及。贈太傅,祀賢良祠,諡文正。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回蹕至乾清門,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劉統勳作為大清重臣,到底有多牛?當然這裡說的是他的政績上。主要兩個方面:治理水患及漕運、不畏強權!
治理水患及漕運
自古以來,漕運和治水都是國家大事。我們也聽說過很多,大禹治水,李冰都江堰工程等。封建社會大部分人都是靠天吃飯,水災,水路不通都會阻滯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但由於科技水平受限,水患跟漕運都是老大難的問題。劉統勳疏通運河,前後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長達三十餘年。試想下一個人能堅持做一件事長達幾十年之久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據《清史稿 劉統勳傳》記載:
乾隆十一年(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這是他正式開始修河道、治理水患的時間,也是他之後幾十年都不知疲倦,甚至是將生命的一大半都獻在上面的基礎;
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統勳與大學士高斌巡查山東賑災情況。因運河漲水很快,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劉統勳上疏請求透過濬聊城引河分流,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潰壩和水災,當地民眾紛紛讚美劉統勳為民請命的態度。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銅山縣孫家集黃河漫溢,河務總督富勒赫因無能被撤職,劉統勳暫代其職,督促修築堤壩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也是防止了水患,保證了人民安全。
從各種例項可以看出,只要劉統勳管轄的地方必先重水務,漕運。畢竟這個是人民的根本!劉統勳不管條件有多麼艱苦,都能按期完成堤壩運河的修築維護,將危險扼殺在搖籃裡。同時劉統勳為帝國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謂治世之能臣,深受百姓愛戴。
(劉統勳治理河道前線)
不畏強權,整治貪官汙吏
在治理水患及漕運的時候,他都能始終秉公辦事,懲治貪官汙吏,絕不像困難和權貴低頭。就算是面對被雍正欽點享配太廟的張廷玉,他都敢直言,向皇帝投訴。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和高郵車邏壩決口,劉統勳與尚書策楞代天視察,最終查出河道官員賬目虧空,貪汙、延誤治河,最後據實上奏,不被任何人所影響誘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黃河漫溢,水退後需要修築堤壩,河道官吏卻以修壩的乾草不夠為託辭。跟河道打交道許久的劉統勳,知道當中肯定有問題,由於偷偷去堤壩發現有大小車數百輛滿載乾草,捆好後卻被擱置。經查實,是官吏索賄不成、拒而不收乾草。於是一氣之下,將當事官吏捆起論罪,稱要處斬,後因巡撫等人求情才免除當事官員一死,結果乾草一晚上就全收上來了,一個月後工程完畢。敢於直諫言舉報張廷玉
《清史稿 劉統勳傳》疏言:“大學士張廷玉曆事三朝,遭逢極盛,然晚節當慎,責備恆多。面對張廷玉,劉統勳不畏強權向皇帝上疏說,張廷玉作為三朝重臣,本應該作為朝堂表率,可他卻存在舉官包庇,希望乾隆皇帝三年之內不能重用他。乾隆皇帝經過調查,最後將張廷玉革職,在當時引起非常大的轟動!要知道張廷玉當時可是清朝的一面旗幟,連雍正帝臨死前都要特別的人,也是一個政治家。但即使知道張廷玉的跟腳,他都敢直言,可見他的眼裡容不下沙子,看不得朝廷上有蛀蟲的存在。
劉統勳為官近五十載,清正廉潔,秉公無私,也難怪他死後,乾隆嘆息說自己失去了股肱之臣。這樣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的大臣真的死的太可惜了!
劉統勳這一生歷任刑部、工部、吏部尚書,最後官至軍機大臣等要職,而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國家各部委的部長,可見他是全能性臣子,是乾隆皇帝非常倚重的要員。他在治河、吏治、軍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說文武全才也不為過,所以說劉統勳真的很牛!
答:劉墉之父,大清重臣,劉統勳能有多牛呢?——無論他有多牛,都牛不過劉墉。
劉墉的成就,也就那樣了。
那麼,劉統勳的成就也就那樣了。
實際上,如果有人要問,劉統勳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我估計劉統勳本人的回答是:培養出了一個兒子劉墉。
不過,話說回來,劉統勳他們家的基因很強大的,或者說,他們家的家風非常好。
要知道,劉統勳家是書香門第。
他的祖父劉必顯是明朝天啟四年時的舉人,入清後,在有志士人均不願仕清的背景下,劉必顯同志仍那麼熱衷於科考,在清順治九年考中進士,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階奉直大夫。
劉統勳的父親劉棨更強,是個學霸式的人物,於康熙二十四年中進士第,官至四川布政使。
劉統勳本人乃是學霸中的學霸,他於康熙五十六年中舉人,時年19歲;於雍正二年考取進士,時年26歲。
劉統勳最得意的“作品”——長子劉墉,此子於是乾隆十六年中進士,歷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職,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其實,官職什麼的,後人不容易記,也不怎麼想去記。
人們關心的是這個人的故事、事蹟——“宰相劉羅鍋”的故事傳遍民間,就說明劉墉的成就比他的父親劉統勳大。
說到底,劉統勳之所以被人們拉出來當作一個話題人物,主要是因為他的身份——他是“宰相劉羅鍋”的爸爸。
繼續掰扯劉統勳他們家那些學霸們。
劉統勳的孫子劉鐶之也是學霸,為乾隆四十四年進士,歷任戶部尚書、順天府尹、吏部尚書、太子少保等職,病逝於道光元年,諡號文恭。
補充一下,這位劉鐶之並不是劉墉的兒子,而是劉墉的弟弟劉堪的兒子。
仔細算起來,劉統勳一家是一門五代進士,真是牛得不要不要的了。
劉統勳主要有哪些事蹟呢?
他和兒子劉墉都曾做到過內閣大學士。
但他比兒子劉墉更會做人,圓滑、世故,特別溫順,聽主子的話,對主子交待的任務豁出命去幹,而且不貪不腐,從不向主子索取什麼,所以特別得主子喜愛。
他的主子——乾隆皇帝稱讚他:遇事機敏,辦事剛勁有幹勁,升官不營私,退位安其命。
所以,劉統勳死後,乾隆非常慷慨地追授他為太傅,並賜諡號“文正”。
劉統勳為官五十年,一生忙忙碌碌,具體都幹過哪些驚天動地的事兒呢?
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治水:疏浚運河、治黃河水患。
還有,為了編撰乾隆要求編撰的《西域圖志》,已經五十五歲的他,不辭辛勞,帶著測量隊,遠赴天山,足跡遍佈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做了大量實地測繪工作。
這種精神,實在值得敬仰。
乾隆帝沒有理由不喜歡。
所以,《清史稿》裡面記載:劉統勳病逝當日,乾隆哭喪著臉,對群臣說:我失掉了一個股肱大臣了。
《天下糧倉》想必很多讀者都曾對之有所瞭解,這部作品當中所演繹的就是乾隆年間全國糧食災患的劇情,而劇中人物主角就是劉墉(劉羅鍋)之父——劉統勳。
影視劇作品當中的劉統勳大人,正是一派清官、鐵官風範,對於乾隆年間的全國百姓來說,有著父母般的再造之恩情,對於乾隆朝之後的大清官員們來說,也是正派的清官模範。真正存在於清朝雍正年間和乾隆年間的劉統勳的現實原型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清官形象,在其有生之年,政舉頗多,清風廉潔。在其死後,乾隆皇帝都為之親自弔唁,併為之諡號“文正”。
1.一代漢臣劉統勳的家族
劉統勳出生於陝西羌州,自他出生之時其家庭就可以說是政治氛圍極為濃厚的書香門第,劉統勳的祖父名為劉必顯,他曾經是清順治年間的進士,最高任職過廣西戶部司員外郎;而劉統勳之父——劉棨,他也曾為康熙年間的進士,最高任職四川布政使,只不過劉統勳出生之時,父親劉棨正值羌州知州。就這樣,劉統勳出生在了世代為官的劉家之中,如此政治氛圍濃厚的環境之下,便為劉統勳成年之後踏入仕途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題目當中所提到的劉墉,也就是我們從小便家喻戶曉的《宰相劉羅鍋》中的劉羅鍋,劉統勳就是宰相劉墉的父親。這樣細細算來的話,劉墉一家可謂是四代世官的家庭了,而劉墉本人,在受到了父親、祖父、曾祖父三代的政治清風之下,劉墉也不失為一代清官。
2.一代漢臣劉統勳的政治成就
(1)伯樂識千里馬,乾隆識劉統勳
劉統勳先於雍正二年高中進士,但初入仕途的他,並沒有在短時間之內就步步高昇,最高任職也只不過是詹事。
(詹,古時碑誌亦作“瞻”。《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詹,給也。”詹事即給事、執事。)
但當劉統勳送走了雍正,迎來了年少有為的乾隆帝時,他身上的價值便開始被發現了。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恰巧,千里馬的劉統勳,有幸被伯樂的乾隆帝所賞識。
(2)直言進諫毫不避諱
縱觀兩千多年封建史,“直言進諫”貌似總是每一位能臣清官都必先具備的優良品質,而乾隆年間的劉統勳正是如此,於是乎,這一股清流便從中噴湧而出。乾隆六年,時任左都御史的劉統勳便因政事不清而獨本將大學士張廷玉和尚書訥親參上了臺案,直言向乾隆帝進諫。劉統勳之所以敢於進諫,那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對張廷玉二人的汙濁之事打聽和蒐集的一清二楚了,他們的罪名足可以將其治罪甚至嚴懲。
張廷玉當時是三朝老臣,對清朝前期的國家統一、政治建設有著不可忽視作用,而這尚書訥親更是滿清貴族的“自己人”,其祖父可是聞名清朝的康熙時期四大輔臣之一的遏必隆。但身在都察院的劉統勳卻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乾隆皇帝聽聞後,在派人核實二人罪名後,果真站到了劉統勳這一邊,並將二人革職查辦。憑藉一己之力,劉統勳告倒了這二人之後便聞名朝野。
(3)三百年來治水第一能臣
在沒有步入近現代的中國古代之時,洪澇水患就如同吃人的猛獸一般,幾千年下來,幾乎成了中國民族的傳統。而治理水患便就成了歷代炎黃子孫推卸不開和理應承擔的必須責任。
乾隆元年,時任內閣學士的劉統勳在接受皇帝旨意後隨同大學士嵇曾筠(清代治水專家)曾到浙江沿海地區學習了治水方法和海塘水利工程。乾隆十一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開始了他這一生治理水患、疏通河道的工作當中,這一干,就是前後三十多年年的時間。
自古以來,漕運和水患就是國家大事,一國國力之盛衰受乎一國民生之盛衰,而民生之興旺與否在天災人困、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是完全同灌溉水源分離不開的。劉統勳自從調任漕運和治水工程,清朝的水患便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消除。
(4)任軍機之職務,察百官之得失
一代能臣劉統勳的能力還體現在治理和查辦貪官汙吏上,乾隆十七年,劉統勳憑藉著個人能力和的治水之功被乾隆帝選拔進入軍機處,由此便開啟了劉統勳查辦貪官汙吏的大門,這股清流正式從基層民間噴湧而出。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他倆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父子宰相”。劉墉的文藝影響力高於劉統勳,但劉統勳的政壇影響力卻遠高於劉墉。劉統勳擔任過清朝三個部門的尚書,還擔任過軍機大臣、大學士以及翰林院掌院學士,是乾隆的肱股之臣。
打擊張廷玉,針對訥親,初露鋒芒
乾隆繼位之初,兩位顧命大臣鄂爾泰與張廷玉不僅結黨,而且明爭暗鬥。乾隆對結黨營私深惡痛絕,自然不會聽之任之,讓其無限爭鬥下去,他採取的手段是不動聲色地平衡。然而,鄂爾泰與張廷玉的爭鬥愈演愈烈,乾隆不得不採取打擊策略。
在打擊鄂黨的同時,乾隆也加緊對張廷玉的打擊。張廷玉家是桐城的“進士專業戶”,家族人才輩出,很多都在朝廷擔任要職。為了防止張廷玉家族勢力做大,時任左都御史的劉統勳建議乾隆,仿照康熙的做法:
“敕下大學士張廷玉,會同吏部衙門,將張姚兩姓部冊有名者,詳悉查明。其同姓不宗與遠房親誼不在此例。若系親房近支,累世密戚,現任之員開列奏聞,自命下之日為始,三年之內,停其升轉。”此外,劉統勳還上書乾隆,要求限制大學士訥親的權力。訥親是遏必隆的孫子,也是朝廷的重臣;張廷玉是三朝元老。劉統勳的建議震驚朝野,樹立了剛正不阿的形象,正中乾隆下懷,他也因此得到乾隆信任,開始其平步青雲的仕途。
自己甘當綠葉,為乾隆立德、立言、立功
按照儒家的傳統,名垂青史者,要有立德、立言、立功之舉,乾隆受漢文化影響比較深,也很在乎“三立”。上面的皇帝有所好,下面的劉統勳,能身居高位,自然知道如何幫乾隆做“三立”的工作。
立德方面
乾隆在當時,擁有高大上的個人形象,離不開劉統勳的幫助。
乾隆之前,每個官員到地方任職,都會帶上大量親信,這就容易出現結黨問題。劉統勳發現這個問題後,馬上建議乾隆,地方官就任,只能用朝廷委派的官員。乾隆接受他的建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結黨源頭。
此外,乾隆在治理黃河方面,多處都能看到劉統勳的影子;許多不良措施,都因劉統勳的糾正而挽回顏面。
立功方面
乾隆準備發動第二次金川戰役前,曾諮詢劉統勳。但劉統勳並不主張出兵,因為金川那個地方,不僅氣候惡劣,而且地形地勢複雜,難以攻破,第一次金川戰役也只是慘勝。他建議乾隆,最好用政治手段解決。
乾隆不聽,執意出兵,排了五萬人馬征討,結果很快兵敗。
這時候,乾隆又想到了劉統勳,問他該繼續打還是撤兵。但劉統勳卻說:
“日前可撤兵,此時絕不了撤兵。”此外,劉統勳還給乾隆推薦新主帥阿桂。阿桂參加過第一次金川戰役,熟悉情況,又是名將。果然,阿桂沒讓乾隆失望,順利平定大、小金川,徹底解決此地的割據問題。這件事,阿桂是前臺勇士,劉統勳是幕後英雄。
立言方面
乾隆對“立言”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一生寫下幾萬首詩,主持數項大型文化工程,其中以《四庫全書》最為鴻大。劉統勳作為文官,又是翰林院掌院學士,對乾隆“立言”的貢獻可謂突出。
編纂《四庫全書》時,乾隆任命劉統勳為Quattroporte,但總編纂官的人選遲遲不能確定。這時候,劉統勳又推薦有罪在身的紀曉嵐。
禍從天降,險象環生,最後平安落地
1755年,乾隆派劉統勳前往新疆視察清軍駐地,其實也就是代表朝廷去慰問一下而已。但當時準噶爾叛亂,清軍從烏魯木齊退守到了巴里坤與哈密。
劉統勳感覺形勢危險,上書乾隆,建議放棄巴里坤,全軍駐守哈密,先不與敵人正面衝突,等敵人進攻時再以逸待勞。
乾隆收到劉統勳的奏摺後,大發雷霆,下令將劉統勳押送回京,並將他全家打入大牢候審。因為乾隆這個人,看漢人時帶著“有色眼鏡”,他擔心劉統勳代表漢人利益而與叛亂分子勾結。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乾隆寧枉勿縱。
兩年後,乾隆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不僅歸還劉統勳家產,還讓他和劉墉官復原職。此後,劉統勳一直身居高位。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劉統勳黎明入朝,乘轎到東華門,結果死於轎內,享年七十五歲。乾隆親自前往弔唁,因劉府大門矮小,他的御轎去掉頂蓋才得以進入。乾隆十分感動,回到宮廷忍不住落淚,對大臣說:“朕失一肱骨!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因此賜其諡號“文正”。後來,乾隆把劉統勳列入“閣臣”,並特製懷舊詩——《故大學士劉統勳》以示紀念。
秋媚說:在乾隆手底下當差,剛正不阿還能平安落地,實為不易。劉統勳是名臣,也是能臣,諡號“文正”名副其實。
回覆列表
晚清時期朝堂上有所謂的“清流黨”一說,與明朝“東林黨”類似,屬於一類人的統稱。劉統勳屬雍正年間大學士,深受皇帝厚愛,其本人也較有影響力,其性格可以說類似於“清流黨”,但嚴格意義上來說絕對不屬於“清流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