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鐵軍158
-
2 # 雙旗鎮客棧
看到這樣的標題,我便覺得提問者非常睿哲,而我們的現實卻非常魔幻。從這些漂浮的文字裡,對比出我們的現實多麼殘酷和可笑。
到底現在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我們可以仿照一下莎士比亞的句式說一句:這是一個問題!
雖然和生死無關,但和我們的命運相連。
素質教育的提出是在上個世紀末,那個時候的教育變革不可謂不深刻——有那麼一段時間裡,取消了各種期中、期末考試,甚至連每天的在校時間都大幅縮短。
可這僅僅持續了一個學期或者 兩個學期,然後應試教育再次走到前臺,並且呈現出再度收緊、“產業化”的規模。
是的,就是“產業化”。在教育的背後,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利益預期——孩子可以站上人上巔峰,家長可以“了卻生前身後事”。無論思潮如何翻覆氾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現實之下,每個人的起點都不會像建國初期那般被拉到同一個起點。本身的起點既然不同,教育就變成了唯一的公平之路!
有需求就有供給,這就是市場經濟,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於是,在免費義務教育之下,“課後託管”等收費服務應運而生,家長們似乎也覺得不那麼公平了。
在這個前提之下,尖子班、快慢班不是消弭了,反倒更加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我們的文化博大而精深,起名兒在我們這裡根本不是事兒。以前叫做“尖子班、快慢班”太刺耳,於是什麼“火箭班、翻轉班”等等層出而不窮,實質有什麼不同嗎?
這種班級模式的出現,絕對沒有定論。不要談什麼校長從自己工作業績考量,甚至家長們都會分層:學習好的學生家長會堅決認同這種教育模式。他們此時不會講究什麼公平道義,他們只在乎自己能否躋身上一個圈層。
只是這留給了教師們一個問題:教師之間的競爭還公平嗎?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心中早有答案,她只是需要一個共鳴。在這種情況下,哪有什麼公平可言?
兩類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就不一樣。類比如:薩達姆以幾十萬鐵流入侵科威特,本身就不對等;米國挾資訊戰完全不對等的打法又讓薩達姆乾瞪眼,無計可施。當一場戰爭的裝備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之下,單單要求上甘嶺的熱血精神有點強人所難。可以想象,冷兵器的大刀長矛一定沒有熱兵器的手槍大炮好使。
當然,教育專家可以從各個理想國的角度來論述“眾生平等”,老師們不要氣餒、不要洩氣。可我想說的是:為什麼不在一開局就讓雙方勢均力敵,為什麼要劃分尖子班和快慢班呢?這種高臺勸化,類似於耍流氓之後還要將之歸因於受害方。
總之,尖子班、快慢班扎堆,教師們之間的競爭不會公平。不過,也不用擔心,從一開始,各方面都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評比時也完全是兩套體系,不可能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教師在接手普通班之前,就要和各個boss商討好將來的對比獎勵方法。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只能做一些無奈的抵抗。只是,學生的利益呢?那些普通班學生的利益呢?
這是一個無解的局!喝酒!
-
3 # 咫尺江海
如果教師不競爭了,你覺得會教出有競爭力的學生嗎?
優秀的老師對於班裡每一個學生各一套方案,但是,如果一個班裡用一套方案就可以呢?
如果對一個班用一種教學方法就可以,那麼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也輕鬆。
-
4 # 2500770774247青木
十多年前,媒體上廣為流傳一句話: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在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潮下,造就了許許多多的這種人。
現實社會生活中,已經將人群劃分為三六九等,其它也就如法炮製了。學生分快慢,教師亦分等級。相應的獎勵、相應的工資,似乎比較公平。如果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加速提升社會進步,那麼,對學生、教師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主觀上培養可值得培養的幾個社會精英,客觀上透過精英的活動間接的造服了社會,那麼,對學生、對教師就都是公平的。
還是那句話: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就因為這個世界始終不公平,所以,從古自今不斷有英雄帶領著人們不惜用生命去實現公平。然而是人們一直追尋著公平時卻一次次陷入了不公平。
-
5 # 布點法個性化教育
旗幟鮮明地表態:應試教育背景下,尖子班、快慢班扎堆,有利於學生提高應試成績,但不利於教師們公平競爭!主要原因是當下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以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這種以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的評價看似公平,都是統一以各種班級的考試成績的基礎點為依據來統計各班的考試成績提升率,實質上不公平。因為這種量化標準只是符合自然科學研究的方式及市場經濟的評價手段,而學生的考試成績或學業成績不僅與教師的教學效能有關,還與學生自身的認知準備狀態和情感狀態密切相關!
作為多年研修布點法的教師,我帶過各種班級,而且同時帶過快班和慢班,但是考試成績卻大不一樣,快班是月越來越好!慢班則是越來越慢!即使是同類班級、同一個教師教也可能考試成績不一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學生的學業成績取決於班級管理,同類班級班風好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則好,同類班級班風差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則差!所以,現實的學校狀況是(絕大多數不是百分之百)校領導或校領導認可的骨幹教師只要代課肯定帶好班,就是基礎成績好、班級風氣好的班級;而有些埋頭專研教學的教師往往帶差班,因為埋頭專研的教師一般都是不把精力放在多佈置作業、搶學生學習時間上。
真正有利於教師發展成長、有利於教師公平競爭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創設一種科研教學氛圍:在許可的教學時間內,教師究竟怎樣支配,才會產生良好的學學習結果呢?可以從以下三點研究:
一、善用教學專用時間(instructional time)
指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純粹用於教學的時間。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內,通常用於點名、發放教學資料、準備教具、宣佈學校通告、維持教室秩序、聊天等瑣碎事務,花去不少時間。像此等不屬於教學專用的活動,對實質的教學非但好無助益,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分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凡是能夠充分掌握教學專用時間,使教學之外其他活動減少到最低程度的教師,其教學效果較之一般不注意此點者為優。
二、掌握專心學習時間(engaged time)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除有校掌握專用時間外,且能使學生在上課時間之內專心學習,自然更是影響學生成就的重要因素,此即學生專心學習時間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之所以能夠引起學生專心學習,通常是由於三個條件:1)教師能夠對教材講解清楚,並講得生動有趣;2)教師熟諳學習理論與教學原理,且善於引起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3)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情緒教室秩序。
三、提供課業學習時間(academic learning time)
指在教材具有適度難度的情形下,維持學生自行學習而且由學習中獲致成功所具有的時間。有經驗的教師都會了解,教材的難度超過學生能力時,學生難以從學習中獲得成功,但教材難度適中時,如不提供學生充足的時間,也無從使他從學習中獲得成功。因此,良好的教學安排是,既能在教材的難度上適合與學生的能力,又能在時間上容許學生由學習活動成功的經驗。
怎樣做到上述所說的三點呢?這裡,推薦布點法的四步操作:區分、最佳化、轉化、內化。這樣的四步運算子號人在形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最佳化過程(布點構圖)進行四點完型互動,能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各自所需的學習時間,每個學生的成就都可以達到精熟的地步。
-
6 # 山老頭123456
簡單的說,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尖子班,簽約班每個高中學校都有,它是把一個縣或市的全部尖子生撥去組成的,當然還有關係戶也在內。而且全校最好的老師和其它資源全部傾斜到這幾個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偏食”,因為這些班代表著學校的牌子和榮譽。談不上教師和學生的公評。
-
7 # 沒耳朵貓
有教無類,只能說教育的初心偏離了。先不要說教師競爭公不公平,教育的本心難道不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麼,相信對老師來說學習好學習差的都是自己的學生,並沒有區別,但現實是這種劃分不是基層教師所能決定的。希望制定決策的人多聽聽基層的意見,最好到基層教幾年學,設身處地考慮考慮教育現狀。還有一點,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分在慢班咋辦呢
回覆列表
應試教育=學校教育=學習+考試+率身垂範。
素質教育=家庭教育=培養:自主性、自控力、學習習慣、充分的運動+充分的睡眠+率身垂範。
教育的目=培養有幸福感和有愛的人。
教育的手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仁者愛人+因勢利導+率身垂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大資料:
放縱-要什麼,給什麼是災難,少年犯裡因放縱而來的佔一成;
嚴管-嚴厲,出逆子,少年犯裡因嚴管而來的佔六成。
包容錯的,錯的減少這叫仁者愛人;
讚美對的,對的放大,這叫因勢利導;
其身正,不令自從,這叫率身垂範,亦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