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搞
-
2 # 一朵奇葩出牆來
什麼是模擬投檔線?
投檔分數線又稱為院校調檔分數線。每批次正式投檔前,省教育考試院按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模擬投檔後及時向高校通報生源分數段分佈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追加計劃,並及時向省教育考試院反饋意見。
每次模擬投檔都會形成一個模擬投檔線,其中,第一次模擬投檔線最有意義,因為很多省份在這個時候完成自主招生錄取,很多院校就在這個線的基礎上形成自主招生的優惠幅度
正式投檔前進行三次模擬投檔。
第一次模擬投檔:院校招生計劃與投檔數量的比例原則上設定為:一批本科、二批本科省內高校1∶1.05,省外高校1∶1.1;三批本科、高職(專科)院校均為1∶1。
第二次模擬投檔:院校根據第一次模擬投檔生源情況,確定是否調整投檔比例和增加計劃,省招辦同意後進行第二次模擬投檔,並將投檔後形成的投檔比例反饋各院校。
第三次模擬投檔:院校對省招辦第二次模擬投檔比例進行確認或提出調整意見,省招辦同意後進行第三次模擬投檔,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正式投檔比例和投檔人數確定後不再調整。
和正式的投檔線相比,“模擬線”會有一定出入。正式投檔時,高校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投檔比例,一般來說會縮小投檔比例,從而形成投檔線和模擬線的誤差。”不能把“模擬線”作為絕對參考標準
為什麼要進行模擬投檔平行志願投檔只有一次,考生檔案正式投給招生院校之後,如果身體條件、單科分數等滿足相關院校的要求且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原則上就不會被退檔。如果考生因自身原因導致檔案被相關院校退回,除了徵集志願,將失去整個批次所有院校的錄取機會。因此,在正式投檔錄取之前,要先進行模擬投檔,方便各高校根據生源情況,調整招生計劃,譬如是否增加招生計劃等,同時確定投檔比例,最大限度地做到進檔不退,維護考生利益。
模擬投檔解決什麼問題?透過模擬投檔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調整計劃,一是確定調檔比例。模擬投檔的目的是多錄學生,儘量少退檔,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願。
模擬投檔線和自招的關係以2016年華中科技大學的自主招生簡章中關於模擬投檔線的規定為例。
華中科技大學在錄取政策中明確規定到: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我校在當地模擬投檔線下20分,第一專業志願填報所對應的專業,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體檢合格,學校即予以錄取。“模擬投檔線”由生源地省級招辦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區、市)最終確定的投檔比例測算生成
-
3 # 秦山伊水
錄取學校根據錄取名額、上年度排名情況和今年排名情況對比後,確定一個大致的分數線。理想情況下,在這個分數線之內的報考學生剛好是1:1.05;通常情況下,這個比例會有所偏差,那麼就要在二模的時候,提高和降低分數線,以便比例合適,或者增加或減少招生名額。在三模的時候,基本上達到了一個理想的狀態就可以進行提檔。
-
4 # 晨霧
投檔線、錄取線和模擬投檔線
投檔線和錄取線的概念
為了弄清楚模擬投檔線,我們首先要解釋一下高招錄取的兩個環節。
高招錄取有投檔(也叫提檔、調檔)和專業錄取兩個環節。
在投檔環節,由省級高招辦主導操作,高校配合提供投檔比例(不得高於1:1.20,平行志願投檔比例接近1:1)。所有填報該校的考生按照分數高低和考生志願排隊根據招生計劃和高校配合提供的投檔比例向高校投放電子檔案,投檔到高校的最後一名考生的分數就是高校的投檔線(也叫提檔線、調檔線)。這裡請注意一點:高校的投檔線既不是高校確定的,也不是省級高招辦確定的,而是在投檔過程中自然產生的。
投檔後的下一個環節是專業錄取。專業錄取環節由高校主導操作,省級高招辦配合監督。高校要根據投檔後考生填報該校的專業志願以及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按照高校專業錄取規則(分數優先、專業優先和專業分數級差)和考生其他條件進行專業錄取,如果有不合格考生就會退檔。專業錄取後各個專業錄取考生的最低分就是專業錄取線,最低的專業錄取線就是高校的錄取線。
專業錄取後如果有退檔發生,錄取線就有可能高於投檔線。如果沒有退檔發生全部錄取,錄取線就會等於提檔線。
例如某高校第一批理工類在某省的招生計劃100人,高校配合確定的投檔比例為1:1.05。那麼省招辦按招生計劃數的1.05倍需投檔105人,電腦投檔系統自動將填報該校的考生按照高考投檔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排序在第105名考生的投檔總分即為該校第一批次理工類的投檔線。
高校根據專業錄取規則和其他相關的條件(身體、單科成績等)對提檔的105名考生進行審閱篩選,如果嚴格執行100人的招生計劃(即不擴招也不減招),將擇優錄取其中100人,將不予錄取的5人檔案退回省招辦。高校實際錄取的分數排名第100名的考生的高考分數就是錄取線。所以錄取線是招生院校按招生計劃實際錄取完成後的最低分數線。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發現105名考生中有5名考生被投檔後退檔,當了一回“陪榜”,假如他們完全符合高校的專業錄取條件且服從專業調劑,僅僅因為分數排名偏後而被退檔,他們似乎成了這所高校的犧牲品。在平行志願的情況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果他們被第一順序學校A退出,即便高考分數能達到第二順序學校B的提檔線,他們也不會被B校提檔。只能退檔本批次的徵集志願或者下一個批次。這5名考生成了“倒黴蛋”。如何避免或減少在高招過程中產生這種“倒黴蛋”?
懂得了投檔和錄取的過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要有模擬投檔線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產生5個倒黴蛋的原因是因為只有100個招生計劃,卻投檔了105個考生。我們自然能夠想到的一個有效避免產生“倒黴蛋”的方法,就是既然只有100個招生計劃,提檔100人不就行了嗎?這就是說,採用1:1的投檔比例能夠有效地避免退檔的產生。
但是新的問題產生了:如果僅提檔100人,而這100人中有3個考生因為身體不合格或者其他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不能錄取,那麼實際錄取只有97名考生,沒有完成招生計劃。這樣也同樣不合理。從這個例子看,顯然是投檔103個最合適。投檔比例為1:1.03。
我們看到,這裡投檔比例的設定很關鍵。怎樣設法既讓高校能夠順利完成招生計劃,有能避免無辜的考生稱為退檔的“倒黴蛋”?到底這投檔比例應當是1:1、1:1.03,還是1:1.05?
於是人們想到了,能不能在高招正式投檔之前先試一把,搞一次模擬投檔?讓高校在正式投檔之前對自己的生源情況下摸摸底,比如說考生填報各個專業的分佈情況,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等等。具有多年的招生經驗的高校老師能夠根據招生計劃和生源狀況確定最合適的提檔比例,儘量使得服從專業調劑的提檔考生全部錄取。要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高效能精準地確定投檔比例,一方面讓投檔數接近招生計劃;另一方面當投檔數少量超額的時候,高校能使用機動計劃“消化掉”超額部分的投檔考生,將多提檔的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全部錄取。由此引入了模擬投檔或者預投檔的概念。
模擬投檔線的概念
模擬投檔就是每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高招辦按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的投檔預演,所以也叫預投檔。模擬投檔同樣能產生模擬投檔分數線。由於模擬投檔所使用的系統和方法與正式投檔完全一樣,模擬投檔線雖然不是最終的投檔線,但是與最終的投檔線非常接近。模擬投檔根據省級高招辦要求可以進行多次,給高校足夠的“試錯”機會,讓高校研究生源情況確定投檔比例。在生源極佳的情況下,省級招辦也歡迎高校據此決定是否調撥機動名額追加計劃多招錄些學生。在不能追加計劃的情況下高校會適當調低提檔比例,減少考生退檔風險。
正式投檔之前進行多少次模擬投檔,就產生多少次模擬投檔線。雖然模擬投檔線最終未必會向考生公佈,但是它在保證高校完成招生計劃,保證考生利益,讓投檔更加合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年來模擬投檔線對自主招生、高水平藝術團等特殊招生的錄取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獲得了這些特殊招生資格的考生實際上是獲得了優惠加分的資格。比如說允許他們比普通考生低與投檔線20分獲得投檔機會。可是特殊招生批次都在普通批次之前進行,這時候還沒有正式投檔,哪來的投檔線來給他們參考。於是模擬投檔線就派生了用場。比如2017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簡章規定的降60分錄取條件規定“考生高考投檔成績須達到我校在當地同科類最終模擬投檔線分數下60分以內,且同時達到當地本科第一批次控制分數線”。模擬投檔線成為特殊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標準。
-
5 # Sandm舊夢顏
投檔分數線又被稱為院校調檔分數線,其第一個特點是同一批錄取的院校中,它們的投檔分數線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自的生源情況決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檔分數線可能高出控制分數線很多,生源不好的則低一些,但原則上它不能低於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
如果一個考生的分數達到了一本錄取控制分數線,未必一定能夠被一本院校錄取,達到二本錄取控制分數線也未必一定能夠錄取到二本院校,關鍵還要看他是否能達到所報院校的投檔線,甚至到達投檔線也有可能落選,因為根據“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各高校調閱的考生檔案數最多不超過其公佈的招生計劃數的105%。模擬投檔,各高校按1:1.05的比例調檔,並據此獲知本校的模擬投檔分數線、考生檔案數等資訊。隨後,根據模擬投檔結果,高校將做出是否調低投檔比例或增加招生計劃的決定,開展第二次模擬投檔。 在模擬投檔結束後,招生院校根據本校公佈的計劃數在100%~105%之間確定投檔比例,並按“計劃數×投檔比例”計算出投檔數,投檔線也將隨之出爐。模擬投檔就是為了讓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儘量減少考生被退檔的機率。
(資料共享於網路)
回覆列表
投檔分數線又被稱為院校調檔分數線,其第一個特點是同一批錄取的院校中,它們的投檔分數線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自的生源情況決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檔分數線可能高出控制分數線很多,生源不好的則低一些,但原則上它不能低於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
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生源情況非常好,一般其投檔分數線都要高出一本控制分數線100分左右,集美大學的投檔線一般也要高出二本控制分數線40分左右,而那些錄取控制線上生源少於招生計劃數的高校,則可執行錄取控制線為投檔線。此外,農、林、水、地、礦、油等六類艱苦行業的院校按照國家招生政策,如在控制分數線上投檔不滿額時,可以將投檔線降至控制分數線下10分。
投檔分數線的第二個特點是,同一所院校不同志願的投檔分數線可能也不同,主要是指那些第一志願投檔錄取不滿額的院校。例如,2007年南京工業大學在閩文科招生計劃數7人,第一志願上線考生只有2人,缺額5人,投檔線為565分(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數線為565分)。而二志願上線人數遠超過了5人,結果二志願的投檔線572分,低於572分的考生則無法出檔。因此,如果一個考生的分數達到了一本錄取控制分數線,未必一定能夠被一本院校錄取,達到二本錄取控制分數線也未必一定能夠錄取到二本院校,關鍵還要看他是否能達到所報院校的投檔線,甚至到達投檔線也有可能落選,因為根據“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各高校調閱的考生檔案數最多不超過其公佈的招生計劃數的105%。模擬投檔,各高校按1:1.05的比例調檔,並據此獲知本校的模擬投檔分數線、考生檔案數等資訊。隨後,根據模擬投檔結果,高校將做出是否調低投檔比例或增加招生計劃的決定,開展第二次模擬投檔。 在模擬投檔結束後,招生院校根據本校公佈的計劃數在100%~105%之間確定投檔比例,並按“計劃數×投檔比例”計算出投檔數,投檔線也將隨之出爐。模擬投檔就是為了讓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儘量減少考生被退檔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