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當年羹堯在青海將叛軍羅布贊旦增團團圍住的時候,他跟雍正皇帝的博弈又上升到另一個層次,這個博弈比抬旗,比陝甘總督更有野心,或許,在年羹堯的心裡,有與雍正共享天下的狂野。

    久而不決,年羹堯可能就在等待這樣的機會,只是,他還不知道應該怎麼操作罷了。直接提出來,他會戴上一頂謀反大不敬之罪,人頭落地,不提出來,兔死狗烹的結局或許為時不遠。

    鄔思道在關鍵的時候來了,給年羹堯帶來利弊禍福,那個所謂的“燈下黑”,只不過是鄔思道指給年羹堯的一條明路。堂堂十四王爺允禵在西藏經營若干年,最後也未見得揮師東進,謀求儲位,你一個潛邸的下人,與雍正乃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又何必多次一搏。這是鄔思道與年羹堯在討論燈下黑時候的暗喻,是鄔思道給他指出了自己的問題,才有了最終的決戰。

    我一直想不通,像年羹堯這樣的人才,怎麼就想不通“為人臣,必遭皇遣”的道理,若是他還想著與雍正皇帝共享天下,不知道他這個讀過書的奴才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權力是最具誘惑力,讓人利令智昏的東西,只有這樣的理由才能解釋年羹堯的一舉一動。從血洗江夏鎮,私自侵吞四百萬銀兩,到為求取陝甘總督,到處亂竄。鄔思道是看準了年羹堯的為人,這個人可大用,但必須受到制約方可。

    所以說李衛這個人雖然學淺,但是才卻不疏,年羹堯被李衛監督的日子,終是沒出個什麼大亂子。

    一句話,年羹堯才堪大用,但必須有人監督和約束,方成棟樑。

    從陝甘總督到年大將軍,年羹堯擺脫了所有的束縛,節制西北四省,儼然已經是一個西北的土皇帝,且還關乎著北京城另一個正牌皇帝的安穩,這個人的傲氣,戾氣和才氣一併湧出,規矩和人臣之禮蕩然全無,因為讀了點書,他還知道鄔思道的點撥,要是沒讀書,或許直接就在西北當土皇帝了。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年羹堯不過也就是手中的棋子罷了,很多人說,年羹堯為什麼就不乾脆反了罷了,或許還真的死得轟轟烈烈。這其實是一個悖論,老十四允禵都沒這個能耐,何況他一個家奴,他要真反,口水都可以將他淹沒。

    所謂王,不同於公爵貴族,從劉邦封了八個異姓王之後,這些王沒少給具備“家天下”特徵的大一統王朝帶來麻煩,“王”的地位,具備和皇室共享天下的特點,而這一點,又恰恰與大一統王朝“家天下”的特質向違背,便註定了大一統王朝最終要消滅“王”的地位,這也是“王”大多隻出現在建國之初或者亡國之代的原因。

    所謂“異姓封王”自古都沒有好下場,還在於清朝前期那幾個臭名昭著的“王”,最出名者,莫過於三姓家奴吳三桂,被大清封為平西王,結果還是來了個反叛,最終淹沒在歷史的恥辱之中。而明朝,大多以封去世的功臣為王,最大程度的減少這些功臣在世時候的影響力和威望,從而減少對皇權的威脅,大一統歷史下的“家天下”才能得以安穩衍生。

    如果年羹堯懂得這些,他就應該早早與羅布贊旦增

    決戰,以減輕雍正在後方的壓力,他就應該在凱旋歸來的時候下馬,他也就應該在受封的時候跪接和謝恩,他更應該感動得以淚洗面,呵斥那些不懂禮數計程車兵。可是,他一樣都沒有做到。

    雍正皇帝對這個奴才的心性掌握得比他自己還要透徹,年羹堯想共享天下,只怕不行。可是作為皇帝,在人家大功正成的時候,就打擊人家,免不了還要受人是非指點,故提高了嗓門兒說:

    按理,封你個王爺也不為過啊,但是自古異姓封王都沒有好下場......

    實在是年羹堯想得太多,雍正皇帝不得不那這句話來警告他,說起來,雍正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 2 # 山野文香

    《雍正王朝》不管是不是真的歷史,但是,卻在觀眾中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中國近代史,都比較熟悉,到了具體的細枝末節,還是有很多盲點,這部電視劇,情景再現,讓觀眾震撼。清朝的輝煌,真的離不開雍正王的勤勉為政,也見識了宮廷的鬥爭,是刀光劍影,險象環生。都以為宮廷內,是帝王一家,不會有激烈的爭鬥,其實不然,鬥爭相當殘酷,真正理解了“兇險帝王家!”

    年羹堯是漢民,當初在四王爺家當奴才,鞍前馬後,盡職效命,深得四王爺信任,為四王爺謀取帝位,出了不少力。因此,得到雍正的器重,雍正年間,被封為大將,統領幾十萬大軍鎮守西北,一舉剿滅羅卜藏幹僧匪徒,稱為常勝大將軍。

    自然受到雍正帝的賞封,成為“異姓王”。雍正在受封儀式上說這句話:“自古異姓封王都沒好下場!”就是要提醒年羹堯,異姓王來之不易,很多人看著呢!如果太過張揚,沒有好下場。

    總之,這裡雍正王是看到年羹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在民間、在官場樹敵太多,對待皇帝、王爺也有失恭敬。礙於是自己的門人,不得不提拔重用他,但是,如果不聽指揮照樣治罪於他,滿人對待漢人一向敵視和不信任。話不能明說,你要好自為之。

  • 3 # 狂人狂語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爵位不同於官職,官職是屬於可以迴圈利用的資源,也是政治體制下的必需品,是維持著國家機器執行的必備工具,不管在職官員許可權有多大,但告老還鄉時都需要把官職權利交還給國家。而爵位則不同,爵位不僅可以世襲,而且根據慣例,還要賜予相應的封地和食邑。也就意味著要從國家政權上分走一部分權利,所以皇帝對於爵位來說,一般是比較吝嗇的。

    王爵只比皇帝低一級,基本上都是皇族子弟的專利,歷代極少出現異姓封王。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分封異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換成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等八個人為異姓王。但劉邦發現這些國中之國有可能會威脅中央政權,很快反悔,先後除掉了七個,換成自家劉姓子弟。並冊立法律明文禁止異性封王(非劉姓封王者,天下共擊之)。這樣更增加了異性封王的難度。

    在中國古代,皇帝視國家為個人私產,家天下觀念深入骨髓,異性封王則意味著要和外人共享家產。這是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雖然有時候迫於形勢而冊封了異姓王,但作為皇帝會本能的打擊異姓王,以稍弱異姓王的權利,維護和加強自己的統治。

    清朝生前封異姓王的有12人,就是我們熟悉的三藩和孫可望家族。這些王都是建國初年招安後因為政治因素而封的,最終成了滿清統治者的眼中釘,沒有一個得以善終。

    而年羹堯為進士翰林出身,辦事能力極強,亦是雍正上臺的從龍之臣,在任四川巡撫時,就已經向還是親王的雍正表過忠心,雍正上臺後,年羹堯手握重權,雍正二年,榮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間,無猜無疑,如雍正所謂“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但到雍正三年十二月, 年羹堯就被削官奪爵,定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當時雍正硃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

    年羹堯主要是犯下以下幾條過錯

    立功以後狂妄自大,不守為臣之道。平定西北邊事之後,雖然功勞權勢顯赫,但和三藩相比還是差距明顯,但年羹堯架子比當時吳三桂大的多,他和同級官員督撫的信函都用的是令御。進京陛見時,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都是跪著迎接。連吃飯都自稱是用膳。在封建社會,如果不能謀反,這就是取死之道。更何況年羹堯還是漢人。貪汙腐化,結黨營私。年羹堯常以軍功保舉官員,其僕人桑成鼎以軍功求職,先任西安知府,後任直隸道員。年羹堯保舉其他官員時,大多是營私納賄。而這些人被年羹堯提拔之後,仕途生涯和年氏休慼相關,榮辱與共。逐漸形成了以年羹堯為中心的權力集團。而雍正登基後嚴禁黨爭,對這種事情越發痛恨。年羹堯視朝廷如無物,經常與其他重臣發生衝突。並以“軍前效力和學習理事”為理由,扣留了許多中央或外省官員的子弟在其軍隊中,名為效力,實為人質。

    滿清是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年羹堯權重而不自謹,尤其是不守臣節,使雍正的皇權受到了挑戰。而雍正透過處理年羹堯,則可以進一步加強他的皇帝權威。可以有效的給地方督撫的分權擅權的行為敲響警鐘,所以處死典型年羹堯是非常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鷹曬出定妝照,隆多,博格丹換號碼,卡佩拉大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