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米視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含義:不要忘記人最初的時候那顆本心,即人之初那一顆與生俱來的善良、真誠、無邪、進取、寬容、博愛之心。多應用在事業、生活、愛情等方面,以提醒人們去懂得感恩,去看清人生與自身。

    華嚴經經文裡有四個字“不忘初心”,被很多人用作座右銘。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讀書或是工作,都有一個志願,都有一個最初的發心。比方說:我想做一個公務員、教師、企業家、記者、演藝人員……,你如果不忘記自己最初的發心,就會鍥而不捨地一直向前邁進,把該做的工作做好。

    喬布斯說,“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出自佛家箴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於有靈魂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次生命的拷問。所謂初心,大概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標和準則。在經過風雨的捶打,歲月的洗練後,是否能夠“我心依舊”?

    日文。要用古典表達方式:初心を忘れず、始終を得れ。

    《華嚴經》中有“初心”兒子,原文如下: 「若人得聞是,希有自在法,能生歡喜心,疾除疑惑網。一切知見人,自說如是言,如來無不知,是故難思議。無有從無智,而生於智慧,世間常闇冥,是故無能生。如色及非色,此二不為一,智無智亦然,其體各殊異。如相與無相,生死及涅槃,分別各不同,智無智如是。世界始成立,無有敗壞相,智無智亦然,二相非一時。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智無智亦然,二心不同時。譬如諸識身,各各無和合,智無智如是,究竟無和合。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有智亦如是,能滅於無智。如來無有上,亦無與等者,一切無能比,是故難值遇。」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但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的人認為自己對實際或想象的過失負有責任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不安、羞愧甚至負罪的感受,不停地責備自己並試圖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過錯。

    我們可以探究一下內疚心理的來源,內疚往往是源於性格中關於害怕的那一部分,自己認為犯了錯誤,並對此耿耿於懷,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現象。同時,內疚也與道德教育有關,我們的社會和教育告訴我們,內疚情緒能夠激勵我們去改進自己的行為,促使人認識錯誤,明辨是非,從而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但一味的內疚並不能改變現狀,長期的內疚情緒容易使人總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中,嚴重時引發抑鬱甚至是自殺傾向。

    那麼如何能夠緩解內內心的愧疚呢?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會給大家下面的這些建議:

    (1)對於刻意施加的內疚,也就是別人有用這種情緒來操控我們的企圖。這時候應該提高警惕,識別這些“詭計”並且告知對方自己無法提供幫助。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對方有正確的預期,避免因為自己無法提供幫助而影響問題的解決,同時也能夠避免自己因為答應對方卻無法做到而引發內疚。

    (2)應對自我施加的內疚,也就是我們自己施加給自己的內疚,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對過失,而非一味的逃避與內疚。比如,我們不小心踩死一條金魚,首先這並不是我們的故意,要將它與故意這樣做的性質區分開來;其次我們可以透過降低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事情發生後已經無論如何愧疚都無法改變結果,因而首先接受這個事實,把關注點放在如何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最後,可以透過其他行動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總之,對待內疚心理的主要方法就是敢於接受事實,無論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還是事情的客觀發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進的行動上。

  • 3 # 心夥伴

    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當中會做無數個選擇,小到中午要吃什麼飯,要買什麼牌子的飲料。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大,我們會走到人生當中的十字路口,這時候需要我們進行選擇的選項就相當重要了,也許每一個不經意間的選擇都會讓我們以後的道路不同。

    然而,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我們難免會做錯選擇,做了錯事,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從內疚之中解脫出來呢?

    當我們發現我們已經在這條路上,即內疚的路上走了很久時,我們突然發現了這其中的為難之地,當我們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去回頭再走時,不如深度剖析自己的內疚情緒。所有的事情,只有深入瞭解並且體會,才能夠找到解決和攻克的方法。也許在最初你會感覺到非常的難受並且很受傷,但是不要拒絕,當你經歷過之後,你會發現愧疚的感覺會慢慢消失。

    任何事情都會有原因,並且動機的發生會有所變動,內疚絕不是表面上的情緒,更重要的還是在內疚之下藏著的更多的不為人知或者心酸的經歷。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好好的考慮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想一想這種感覺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

    明白自己的能力。不要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不足。知道了這點以後,一定要學會去釋懷那些能力之外自己做不到而產生內疚的情緒。

    找出所有可能和意外發出的原因。有的時候不見得思考的越多自己會越難受,當自己想到的可能和情況變得豐富起來之後,一幅幅清晰的脈絡便會在眼前展開,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的解決了。

  • 4 # 熊玲心理諮詢

    內疚感包括恥感、自責心理、自卑心理、無地自容,覺得自己像是欠了別人的債似的。這是一種消極無益的情緒。為這類情緒所纏繞的人,常常會沉湎於往事,為過去所做的事情而自悔自恨。有哲學家說:“內疚的人是生活在過去的人,他們不去體驗現在的快樂,更沒有明天的夢想,他們僅僅在不斷的反省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從而試圖為自己的失誤還債。”許多人在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內疚情緒的影響,而至精神抑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內疚是導致抑鬱的主要情緒根源,它實際上是指向自我的憤怒與不滿,也是抑鬱症患者慣常的症狀表現,因而,極端抑鬱的人往往有自殺傾向,他們有一種對自我的極端自責和否定。

    有一婚外情案例,餘某,男,45歲,夫妻感情和睦,但他卻與另一位女子保持著長期的婚外情關係,併為此感到內疚,長久地忐忑不安。雖如此,他仍然瞞著妻子和情人幽會。這是婚外情當事人常見的內心矛盾心理。長期受內疚感折磨的人,甚至可能出現性功能障礙。心理學家戴埃指出:他們的內疚情緒毫無意義,它既不能改善婚姻生活的質量,也無法享受與情人幽會的樂趣。他們實際上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長期為內疚情緒所困擾並付出身心代價,要麼就認真審視自己的婚姻生活並設法改變這阿訇狀況。

    控制內疚情緒的積極措施是:1、設法面對和理解你所一再逃避的問題,對婚姻情感問題和內心衝突做出理性的評估,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2、保證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學會放棄一些並不重要的需要。3、檢查造成內心衝突和焦慮的觀念,用新的觀念替代陳舊的觀念。這需要在精神分析狀態下才能做到。

  • 5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01

    有件事我一直難以忘懷,以至於每次在談到“舞蹈”的時候,我都會陷入沉思。

    在我大學舞蹈社團剛成立不久時,認識了一個女孩,她跳舞跳得非常棒,人也長得特別美,曾經在中學就參加過國內的頂級舞蹈大賽,是那種我曾經在電視裡見過的那種,讓人羨慕觸不可及的女孩。

    隨後我們聯絡得越來越多,她也成為了我們社團的一位老師。

    聊起她中學練舞的經歷,她說她每天白天去跳舞,晚上回來學習,因為跳舞是她所熱愛的,而學習是她必須要做的事。

    我被她對舞蹈的熱愛震驚了,更加震驚的是她的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異。

    相比較我的中學就只有學習。

    之後她成為我們社團的編舞,帶領我們一起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舞王聖夜”。

    為了準備表演,我們通宵排練,膝蓋上被磨得紅一塊紫一塊也感到開心,她不斷嘗試新的動作,預想舞臺效果,精心地挑選服裝和配飾,為我們化妝,還獨自送我一套內搭。

    也能感受到,這次表演是她一直以來想圓的一個夢想……

    因為舞蹈而認識一個自己非常敬佩和喜歡的人,能慢慢變成朋友,讓我感覺特別榮幸。

    結局或許你都能猜到,表演並不成功,特別是我,因為緊張跳起了其他動作,在群舞中顯得很“特別”。

    下臺後我就感到十分難過,特別是經受不住她的一點評價,於是我們在QQ上爭吵起來,越來越兇,甚至還上升到了人身攻擊……

    曾經非常快樂的經歷和珍惜的友誼,都變成了回憶和尷尬的相遇。

    我的內心一直被內疚和懊惱所折磨,一直想做點什麼彌補,後來還寫了很多文字給她,但都回不到過去了。

    內心的內疚一直無法消除,後來我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發現了關於內疚的資料。

    內疚,又叫做人際犯規內疚,發生在個體層面,當一個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性影響,並意識到自己應對此負有責任時,所產生的一種帶有痛苦、自責的情緒體驗(喬建中,王蓓,2003)。

    為了減輕內疚的感受,人們會選擇不再傷害他人,甚至對受害者做出補償。

    我想,或許透過心理學的辦法,能夠消除一絲內疚。看到內疚作用的時候,我感覺找到了一些希望。

    02

    內疚的第一個作用是:修復人際關係!

    因為內疚能夠讓傷害他人的人感到自責,還會減少傷害他人的行為;當被害的一方看到對方的內疚,內心被傷害的感受也會減弱,衝突不會繼續惡化,反而會因此得到緩和;如果傷害他人的人還做出了補償性的行為,被害者可能會原諒他,反過來當傷害他人的人,明確的瞭解到自己被原諒,很大程度上不願再去傷害被害者。

    我們的關係,或許在我寫大段文字的時間就被修復了,雖然她沒有說什麼,但應該不會那麼怪我了吧。

    內疚不止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修復關係,還能夠在長時間上促進人們道德的發展。

    根據一道經典的道德兩難問題,勞倫斯·科爾伯格將人們的道德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題目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男人的妻子患了重病,不吃藥就會死,但他們家很窮完全買不起藥,請問,你認為這個男人可不可以去藥店偷藥嗎?

    在第一階段——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的人會給出答案:不可以,因為會受到懲罰;或者可以,因為處罰不會很嚴重。

    第二階段——相對與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的答案會是:可以, 因為吃藥才能活下來。

    第三階段——人際協調的道德定向階段的答案會是:不可以,因為偷東西不是好人的表現;或者可以偷,因為照顧妻子是“好丈夫”的表現。

    第四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的答案會是:不可以,因為偷東西是犯法的;或者可以偷,因為丈夫需要對妻子的死負法律責任。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的答案會是:可以偷,因為國家的醫藥制度和保險制度不健全才導致平民買不起藥。

    第六階段——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沒有給出答案,但這一階段的人開始基於自己的良心所選擇的普遍道德原則來進行道德判斷,在進行判斷時不僅考慮到法律的規定,同時還考慮到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公平、公正、道義)。

    有一個典型的道德發展的例子是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中,男主開始的道德觀是“我賣藥,因為可以賺錢”發展到了“我不賣藥了,因為買藥犯法”。

    直到他看到自己的朋友因為重病離世,內心有巨大的內疚,才又開始賣藥,發展到“雖然犯法,但能夠救大家的生命,所以要繼續賣藥”的階段。

    甚至他還降低藥的價格,自掏腰包,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在順應自己的良心。

    內疚能夠出現利他的行為,這也是內疚的作用。

    內疚雖然是個負面情緒,但還是有這麼多積極的作用,就像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一樣,口感讓人“後悔”,作用卻是修復性的。

    我想,或許我還能夠做些什麼,去真正彌補一下,哪怕是個遲來的道歉呢。

    03

    後來我又發現了內疚這種情緒讓人驚喜的地方。——有研究表明,有內疚傾向的人更值得信賴,也更有領導力。

    研究人員透過一系列經濟學遊戲,測試志願者的行為和動機,哪些在“內疚傾向”測試中得分最高的人總是比那些得分低的人更多地去回報他人。

    在與我們有了不當的行為之後產生的內疚感不同的是,內疚傾向是在行動之前就有的一種“預內疚”。

    那些有內疚傾向的人會在人際關係中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太可能為了個人利益而剝削他人。

    此外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研究生Becky Schaumberg和教授Francis Flynn共同研究了內疚與領導力之間的關係。

    他們先對每個小組的成員做了人格測試,其中包括內疚傾向、羞恥傾向和外向性等等;然後要求每組共同完成一項任務。

    研究發現,在小組中,最大可能被視作小組領導者的人恰恰就是內疚傾向測試中得分最高的人。

    除此以外,雖然外向是領導能力的顯著標志,但內疚傾向能更明顯的預測潛在的領導能力。

    關鍵之處在於:雖然內疚感對個人而言是不愉快的,但卻可以使團隊極度受益,它促使人們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保證團隊的利益,甚至有時候犧牲其他個人的利益。

    04

    有趣的是,人們經常會認為內疚和羞恥是一回事,但其實有很多不同。

    內疚的人因為自己做錯了事,考慮的是他人受到了傷害,想要去彌補。

    羞恥的人因為自己做錯了事,考慮的是自己被他人看到,傾向於逃避。

    易於羞恥的人也有責任感,但並不能預測領導能力,羞恥傾向更多是一種自我評價的傾向。

    所以現在,雖然我依然會有內疚的感受,但不會再將它視為“折磨”,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說不定會更多激勵人心的發現。

    我更想把它看成是一劑“後悔藥”,它提醒我們“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在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我們想要彌補的事情也是一樣,從現在開始,內疚推動著我們去行動,這就是它的藥效。

    所以在這裡,如果我的朋友,你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我想對你說:

    “Dear Dian, 感謝你以前給我的鼓勵和支援,我一直記在心裡,時常想起都是珍貴的回憶;也很抱歉,那個時候不但沒能幫你圓夢,反而讓你失望了,還說了一些傷害我們感情的話,雖然時隔這麼久,我一直都放不下,還是想和你說一聲——對不起啦”

    From Amanda

    以上便是我這位同事關於她自己的故事,關於內疚的分享。希望你也能夠讓自己放下這件事,更開心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期的大日本帝國鼎盛時期的綜合國力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