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茫的豆豆

    西域,這個充滿的黃沙,戈壁灘,綠洲,幾乎是歷代強大的中原王朝都會經營的地方,在唐朝也是如此。唐朝立國之初,和漢朝的形勢頗為相像,都處在北方少數民族的壓迫之下,李淵太原起兵,也不得不先向突厥低頭,然後才能無後顧之憂。突厥在唐朝立國之初,卻很不給太宗李世民面子,居然傾國之兵南下,這就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經典橋段——渭水之盟,太宗皇帝六騎赴會,談笑之間退強虜,終於使得唐帝國免受開國時的磨難。

    唐初的邊患來自東突厥

    唐朝建立時,邊境四方主要居住著這樣一些少數民族:東邊是粟末靺鞨,東北是黑水靺鞨,北邊是東突厥、回鶻,西北是西突厥,西南是吐蕃,南邊是六詔。唐太宗即位以後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他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為了處理好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根據各少數民族地區具體情況,太宗靈活的採取了各種方式.

    唐朝初期的邊患主要來自東突厥,此時東突厥利用唐初國力尚弱之機,時常南下襲擾,甚至威脅長安.

    626年的“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率兵十餘萬人直逼長安。大軍駐紮在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四十里,京師大震,長安戒嚴。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不久後唐大軍趕至太宗背後。頡利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便請求結盟。於是雙方在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突厥領兵而退。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這次事件對太宗震動很大,認為突厥反覆無常,結盟也不足為信,促使太宗決定要徹底剷除突厥。渭水之盟後,太宗加緊了備戰,甚至親自垂範練兵,每日“引諸衛騎兵統將等習射於顯德殿庭”,於是“士卒皆為精銳”。

    後來,頡利多次背盟南下騷擾,太宗忍無可忍,派李靖、李績等率大軍出擊。630年唐軍在陰山大破東突厥,俘獲頡利。太宗當面數明頡利的罪狀,但仍授予官爵,賜予田宅,把俘獲的部眾安置在北方邊境地區,設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擔任都督加以管轄。這種寬容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族首領紛紛上表“相率內屬”,尊唐太宗“天可汗”。

    突厥汗國於745年徹底滅亡

    650年唐繼續進攻西突厥,659年唐軍斬西突厥大將真珠葉護於雙河(新疆博樂),西突厥被迫降唐。從此強大的突厥汗國不復存在。

    爾後原屬突厥的各部落對唐時而反叛,時而投降,時而聯合,時而各自為戰,更有幾個領袖自稱“可汗”,妄圖回覆到東西突厥分裂前最強盛的時期。然而終於迴天乏力,於公元745年被唐朝冊封的回紇“古力非羅汗”徹底攻滅。突厥殘餘流亡大部分流亡西亞、歐洲一帶,少數留在中原的突厥人也漸漸被融入當地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薯怎樣貯藏能過冬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