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空生物學

    衛星,是指圍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週期性執行的天然天體,太陽系中的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自己的衛星,比如最大的行星木星,目前已確認有79顆衛星,這些衛星通常又分為規則衛星和不規則衛星。所謂不規則衛星,是指那些執行軌道離行星較遠,軌道面和行星公轉軌道面傾角較大,甚至公轉方向和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的衛星,這些不規則的衛星之所以不走尋常路是因為他,甚至公轉方向和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的衛星,這些不規則的衛星之所以不走尋常路是因為他們通常是它們通常是曾經圍繞太陽執行的小行星,後來被行星的引力所捕獲,我們的地球也有一顆衛星:月亮,它是規則衛星的典型代表。

    月球不再算是地球唯一的衛星

    地球有了第2顆衛星,它被稱為“2020 CD3”。

    地球這顆新衛星很小,直徑只有1.9~3.5米,質量約4900千克,體積約是一輛小汽車的大小,是一顆碳質C型的小行星,這種小行星的反照率非常低,幾乎和瀝青一樣黑。

    這顆新衛星是由卡塔利娜巡天系統的天文學家,在2020年2月15日發現,後經多個天文臺觀測證實,2月25日由小行星中心正式宣佈。

    不管它有多小,既然在繞地球軌道執行,當然就應該算是地球的衛星了,不過和月亮相比,這顆衛星的軌道非常複雜,對它的軌道觀測和計算表明,它應該是在2017年在經過距離地球150萬公里外的“地日拉格朗日L1點”時,被地球引力捕獲的近地小行星。

    “2020 CD3”複雜而混亂的執行軌道

    它在數年中,以一個非常複雜而混亂的軌道環繞地球執行,離地球的距離在77000公里到173萬公里之間變化,因為物體到地球的距離會變化,所以它的軌道週期也很難精確測量。

    由於受到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共同影響,它的軌道非常的不穩定,根據NASA的預測,到2020年4月,它可能會再次擺脫地球的引力離地球而去。

    曾經被地球捕獲的小行星

    離開地球的衛星,其實並不是第1次發生,2006年一個名為“2006 RH120”的小行星就曾被地球短暫捕獲,之後在短短的一年後被再次彈出。

    準衛星

    圍繞地球穩定執行的天體其實也並非只有月亮,2016年發現的小行星“2016 HO3”,被認為是至今發現的軌道最穩定的,地球的準衛星,它距離地球約900萬公里,已經圍繞地球延續了將近100年,並且之後的數百年還會繼續以目前的模式在地球周圍圍繞。

    不過之所以被稱為準衛星,因為它雖然看起來是在地球周圍執行,但實際上它和地球一樣是在繞著太陽公轉而非繞著地球轉,只不過因為它的軌道幾乎和地球同步,所以一直是與地球共舞,這種類似的準衛星還有5個,它們圍繞地球旋轉,甚至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但並未真正進入地球的軌道,所以只能以“準衛星”相稱。

    為何木星、土星有那麼多真正的不規則衛星,而地球目前就只有“2020 CD3”這一顆呢?

    質量和引力的大小隻是一部分原因,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越容易擁有更多的衛星,但這並非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除了自身的引力之外,太陽系裡還有個最大的引力源--太陽。太陽是那麼的大,圍繞行星執行的衛星會不斷的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但每個天體都有自己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它的引力主宰著一切,而不會被其他大質量天氣影響,這個領域被稱為“希爾球”。影響希爾球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天體的質量之比,以及它們間的距離。

    地球的希爾球半徑是150萬公里,如果地球更接近太陽,它的希爾球將更小,如果它更遠,希爾球球則更大。在希爾球半徑內能穩定執行的衛星才能成為真正的衛星,這就是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的原因,而那些氣態巨行星會擁有那麼多衛星的原因了。

    在太陽系中木星的質量最大,它的希爾球半徑有5300萬公里,而海王星雖然沒有木星那麼大,但卻擁有1億1600萬公里半徑的,最大的希爾球範圍,因為它和太陽的距離足夠遙遠,充分的補償了它的質量低於木星的不足,所以海王星能夠攝動一些“柯伊伯帶”天體。

    太陽也有一個“希爾球”,其中包含著整個太陽系,半徑是2光年,它的邊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奧爾特雲”。

    結語

    要想讓地球真正永久捕獲一個天體成為衛星,需要一些適當的巧合並需要月亮的配合,但是很顯然“2020 CD3”還沒能做到,它只是在今年4月前,暫時的成為地球的第2顆衛星,不過至少在這之前月亮不再是孤獨的了。

  • 2 # cnBeta

    該雲層位於地球和月球的L4和L5兩個穩定點上,而在這些點上地球和月啊球的引力使雲軌道穩定地不斷圍繞著地球旋轉。由天文學家命名的Kordylewski雲是否存在歷來受到質疑,有人質疑這是太陽的重力引力效應形成的。而本次確認Kordylewski雲的存在對於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是一個重大突破。

    目前並未就這些衛星的上限和下限達成一致,但可以確認這是圍繞著行星執行的天體。基於它們在太空中的位置,Kordylewski雲似乎將繞地球軌道執行,但它們也是揮發性空間,其中重力將塵埃粒子吸入和抽離系統,而其形狀和密度也隨著時間而變化,因為更多的粒子是吸入軌道。

    研究小組並未將其稱為衛星,而是稱之為偽衛星。

  • 3 # 太空調查局

    看了看其它回答,實在是不滿意,下面是權威回答:

    截止2019年3月,繞地球飛行的所有可跟蹤人造物體(包括衛星爆炸、碎裂產生的大塊碎片),共19716個;而在軌正常執行的衛星、空間站、飛船等航天器,共2081個。

    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入軌,到在軌活躍衛星數目超過100顆,人類用了9年時間(1967年,在軌活躍衛星為104顆)。

    到1992年,也就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入軌後的第35年,在軌活躍衛星數目超過500顆,達到了513顆。

    到2011年,也就是1992年之後的第19年,人類用了之前將近一半的時間,就再為太空補了500顆活躍衛星,超過1000顆,達到了1033顆。

    到2019年,用了8年時間,人類把在軌活躍衛星的數量再翻了一番,超過2000顆,達到了2063顆。

    目前,在軌衛星數目增長越來越快。國際上光是1000顆以上規模的星座就有好幾個。所以,怎麼清理它們反而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留學畢業後如何留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