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夥計610322

    墓地為什麼怎麼貴?我談談老家小縣城公墓,是公家經營的最便宜的2萬6,貴的墓地帶閣亭10萬,大理石的5,6萬,墓地面積大約不到3個平米。

    供應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量。清明節上山掃墓,院內山上墓地全部售出,該管理所又象東擴建不少。經營墓地實為暴利行業,而且縣城獨此一家,哪天不死人,再貴有人買。

    我發現一種有趣現象,一邊死者家屬埋怨墓地如此貴、死不起,一邊公墓院內免費提供草坪葬,響應者了了無幾。究起原因無非死者兒女要臉面怕丟人……

  • 2 # 老李108121881

    很多人都認為子孫後代能否繁榮昌盛,與墓地有直接的關聯。

    因此,能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墓地,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

    當某處墓地被公認為是一處風水比較好的墓地時,往往會引起搶購之風。

    買家多,資源少,物以希為貴,競爭之下,就會形成價錢高貴行情。

  • 3 # 天順祥殯葬

    很多地方的墓地都比較貴,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其一、地理位置:這裡所說的地理位置主要指陵園或公墓距主城區的遠近,距離主城區偏遠的墓地,價格相對來說便宜些;距離主城區近的墓地,價格相對來說貴一點。

    其二、陵園環境:陵園環境包括陵園內部環境和陵園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墓地的規劃、園區的綠化及墓區的綠化。外部環境包括陵園所在的地理位置及陵園周邊的環境。陵園環境好的墓地,價格相對較高,陵園環境差的墓地,價格相對較低。

    其三、墓穴大小:墓穴大小這裡指墓穴的佔地面積,造型相同或相似的墓碑,佔地面積大或穴位多(家族墓等)的自然會貴一些。佔地面積小、雙穴墓或單穴墓相對來說會便宜些。

    其四、墓碑材質: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墓碑材質有山西黑花崗岩、印度紅花崗岩、英國棕花崗岩、江西小花花崗岩、芝麻灰花崗岩、北大青花崗岩、漢白玉及優質大理石。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的墓碑,價格自然不同。優質石材製作的墓碑,價格自然高些,反之價格會低些。

    其五、陵園風水:陵園風水包括大環境的風水,也包括墓穴所在園區的風水。大環境風水通常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古代很多帝王陵選址時,對墓地風水都非常重視,諸如明十三陵、漢武帝茂陵、秦始皇陵等。墓穴所在園區的風水主要指墓穴周邊的地形地貌及園區綠化,優質風水的墓穴價格就會高,風水相對差的墓穴,價格就會低些。

    其六、售後服務:陵園的售後服務包括很多內容,小到墓碑刻字,大到骨灰安葬。陵園售後服務的每個細節,都與墓地價格息息相關。常見的售後服務包括:為家屬配備雨具、臨時醫藥、園區交通、掃墓指南、安葬攻略、墓區清掃與安保及各項手續辦理的便捷程度等。這些體現在細節方面的服務,也是影響墓地價格高低的一大因素。

    最後、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因素應該說是影響墓地價格高低的主導因素了,現在很多地方對墓地建設及墓地擴大都有嚴格的限制。因此,為了節約更多土地資源,很多陵園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推廣符合綠色發展的節地生態葬,以緩解土地資源緊張的壓力。

  • 4 # 菁城子

    清明節時期,很多人掃墓之餘,都在談墓地昂貴。其實它的原因和房價昂貴相似。

    農村墓地談不上昂貴,甚至可以說免費。去年我奶奶九十高壽西歸,就安葬在村子附近的小山丘(當地政府要求火化,不過老家習慣骨灰也入土安葬)。那是離村子不遠的一座小山丘,老人沒人,通常散落安葬其間。墓地是無主山丘(或許屬於集體山林),本身沒有花錢。這甚至比農村蓋房子還方便。農村蓋房有宅基地權屬流程,基層政府要審批,可能還要收費;墓地完全談不上。除火化事項有政策干預,大部分都屬於自由自便狀態。若說農村喪事有陋習,最多體現在操辦的風氣上,墓地方面幾乎沒有人詬病。

    城市墓地價格昂貴,我認為是政策限制的後果。城市人去世,通常是就近安葬,在陵園設定墓地,以便將來灑掃紀念。城市土地是有規劃的,不允許隨意闢土為墓。經營性質的陵園數量不多,需要民政部門審批。陵園數量少,市民可選擇的安葬去處就少,價格自然就貴,這完全符合經濟學道理。

    城市規少規劃為陵園的土地嗎?當然是不缺的。陵園所需面積不大,也沒有很複雜的基礎配套設施,只需要地形開闊,交通方便即可。幾乎所有城市都不缺乏這樣的土地。不過由於開闢新陵園面臨複雜的利益糾葛,相關居民的利益也難補償,因此規劃部門通常只在傳統陵園的基礎上擴建,很少有新闢陵園。

    陵園提供一系列服務,它需要看護,要有人灑掃草坪,維持園區整潔,這些都需要花錢。不過,就土地價值來說,其實並不昂貴。陵園可以在開闢在城市周邊,那裡土地近乎無限,地價非常便宜。今天陵園墓地價格昂貴,很多人抱怨,其實政策上完全可以避免。

    我的朋友鄧新華老師前兩天寫文章也談到這個話題,他說應當開放農村土地經營墓地。所謂經營,就是允許農民的土地落葬,農民作為守墓人維持其墓地不受破壞。農民既可以出賣土地獲利,也算是有一份額外收入。中國古代其實是有這個傳統的。這樣的主意很好,不過我覺得:除上一輩老人,一般人不會再歸葬老家祖籍吧。哪怕老家山清水秀,地勢平坦開闊,適合落葬,一般人也不會那樣做。一般人非聖非賢,都不願給後世子孫帶來掃墓麻煩吧。葬在農村裡,幾世幾代之後,恐怕就寂寥無人過問,這應是很多華人所不願面對的。

    因此,我的看法是:開放城市陵園用地供應。政府要像住宅供地一樣,每年新增一批土地用作陵園建設,允許更多私人公司參與進來。民眾和政府會有“浪費土地”的憂慮——其實,用作歸葬先人的土地數量是很少的,也根本談不上浪費。中國古代也有傳統,修墳不過祖,祭不過三代,以於年代久遠荒廢棄置的舊陵園,到時可以再作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劇《權力的遊戲》圍繞怎樣情節去看,才可以去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