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宋振輝

    在社會上開車需要駕照,做律師需要律師證!

    而做父母,是沒有執照就上崗!

    您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父母呢?如何做好親子教育?

    父母最大的心願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您知道,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嗎?您真的讀懂孩子的心了嗎?您知道如何用什麼恰當方式才能與孩子真正溝通嗎?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情緒箱子,一個補給他情緒力量的地方,使他能安然度過孩童與青少年時期的挑戰。父母只有填滿了孩子的情緒箱子,才能使孩子按該有的情形行動,並盡情發揮他們的潛能!

    只有愛才能使孩子正常的成長併發揮潛能。我們要使孩子的情緒箱子充滿無條件的愛,因為真愛永遠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愛是一種完全的愛,就是接受並肯定孩子的本身,而不是孩子所做的事情。

    父母只有學會無條件的愛兒女,才能讓兒女知道他們被愛的有多深。愛與不愛不是父母說了算,而是孩子能不能感受到!

    錯誤的愛,愛就是控制,那麼多人不控制,我控制你,改變對方,是因為愛你!

    你是我的,我的孩子,人物化了,愛被物化了!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孩子,不存在完美的父母!

    愛能力沒有出來,改造孩子,教育孩子,滿滿的愛變成愛的傷害!

    愛的始終都在那裡,成長最主要的在自己,為自己的成長負責,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小孩性格形成是家庭成員性格的綜合體。

    沒有人願意過別人的生活,哪怕這個別人是自己的父母!

    孩子所有行為和想法都是父母給他的。

    一個問題孩子背面是一個問題家庭,問題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教育的是父母!

    雖然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父母,但父母的確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與其說是探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說這部紀錄片教會了雙方如何去和解。

    就像孩子們在培訓結束時,為父母朗誦的詩:"我是一面鏡子,我將用行動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人生是一條風雨相伴的路,父母與孩子一起慢慢走,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一起走好人生路。

  • 2 # 精英父母

    人與人之間少不了溝通,與家人溝通,與朋友溝通,與領導、同事溝通。對我們來說,與任何人的溝通都決定著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與孩子的溝通則決定著親子關係。溝通是維繫親子關係的橋樑,失去了溝通則失去了教育的機會。 那麼什麼樣的親子溝通"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方法一:學會傾聽 懂得尊重

    很多家長認為,親子溝通就是家長教育孩子,即家長說孩子聽。其實不然,溝通即雙方的表達與傾聽。

    父母應學會傾聽,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給孩子樹立懂得傾聽的榜樣。而且應該帶有感情的認真傾聽,而不是敷衍了是,更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每個人都有表達的需求,懂得表達是孩子成長必需的技能。因此家長也能更加了解孩子,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

    方法二:認真參與 表示真誠

    孩子在學校獲得了老師表揚,很多家長不是用一句"寶貝真棒"打發了孩子,就是"破費"的送孩子物質禮物,而忽視了寶貝被表揚後想要分享的心情。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才能讓溝通更有效。

    與孩子相處家長應做到真成,認真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不只是以家長的身份參與,還應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讓他們知道你真的感受到了他們的心情,他們對你來說很重要。

    方法三:智慧教育 邊說邊做

    與做、說分離相比,邊說邊做對孩子來說更有教育意義。尤其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他們的"教科書"。

    當媽媽收拾屋子時候,媽媽可以邊收拾東西,邊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裡。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怕摔,哪些東西怕水,這樣孩子記得會更牢固,又不會覺得媽媽像"唸經"。

    方法四:給予孩子信任

    有一位媽媽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每天接孩子放學都要問"有沒有人欺負你?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開始孩子還會認真回答媽媽的問題,時間久了,當媽媽再這麼問的時候,孩子突然哭了起來,哭著說"我都說了沒有,你為什麼不相信。"。

    家長擔心孩子被欺負,但卻忽略了每天的質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信任。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所在,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則會漸漸失去安全感,形成多疑型人格

    。如果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可以透過老師瞭解孩子情況,但關鍵還是要改掉自己多疑的問題。

    每位家長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希望他們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而往往家長們慾望越強烈越容易"誤入歧途"。

    與孩子溝通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也不是充滿質疑的關懷,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真誠溝通。

  • 3 # 成為智慧父母

    個人理解哦,親子教育一般指0歲到6歲。

    親子教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平等的情感溝通基礎上,雙方互動,在實踐中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它不是單純的對家長的教育,也不是單純的對孩子的教育。

    親子教育包括:

    一:基本的社會修養教育

    家長經常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學會與人相處,與人交流。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走入的第一個小社會,如何和老師孩子相處;如何應對孩子受欺負;或者和別的孩子有矛盾了怎麼處理等。

    二,知識教育

    孩子六歲以前,智力發展很快,特別是記憶力特別好。這個時候是學習知識的好時期,學習包括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孩子要用耳朵來聽,用眼睛去看,面板的感覺,心靈的感受等,主動的汲取知識。

    三,能力素質教育

    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怎樣吃飯,走路,穿衣服,大小便等,養成孩子不依賴別人的習慣。

    四,情感性格教育

    孩子如何學會“愛”和“被愛”,如何表達情感,處理自己的小心思。

    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種種偏差,家長應如何應對及糾正。如何培養孩子的正確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如何正確的讚美和獎勵孩子等。

  • 4 # 漫漫說教

    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親子教育,是指親人(一般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親子教育”重在開發寶寶的潛能,培養寶寶個性,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讀書識字。它是一種特殊的早期教育,和我們平時上學讀書的教育不能混為一談。

    其次,既然親子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早期教育,那麼親子教育的也就是階段性的,應該是0歲到12歲。其中,這個也是分階段的,0-3歲,最重要的是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教育,在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3-6歲,主要是練小朋友的腦力。6-12歲,就是技能培養。我有個同事,小孩現在是讀大班,自小就上早教班,剛開始,老師不會要求小朋友做題,主要是動手能力,比如畫畫之類的;再大些,就開始教數學,智力學習。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那麼,親子教育都包括哪些內容呢?親子教育是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者合而為一,並不僅僅只是知識傳輸,這個一定要明確。再者,親子教育更多的要求家長、老師互動式的,主要有對話型、生活化、和感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

    最後,我想說的是,親子教育是從0歲開始的,注重3歲以前的教育,主要是以遊戲活動為主要的教育手段,所以,追根到底,這時候就是以玩為主,在玩當中,讓寶寶得到成長,就是最好的親子教育了。

  • 5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親子教育一直是受社會高度重視的,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親子教育呢?本人淺談幾點拙見!

    第一、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一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一直到生命結束都要持續的非常重要的基礎關係,特別是在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前的成長階段,親子關係是孩子的最重要關係,那麼如果親子關係可以和諧相處,可以為雙方帶來親情的天倫之樂和滋養,也可以讓孩子學會有規則的、有合適界限的、和諧的人際相處之道,孩子就習得了愛自己、愛別人、自律和成熟的能力。

    第二、正確的分離。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精心呵護和照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要慢慢走向社會,不可能永遠在父母的保護下,所以家長要慢慢放手,從精心呵護到左右陪伴、再到尊重他的選擇,相信他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有能力在工作中創造價值、過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合理分離,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是親子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第三、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心理學有一個感覺剝奪實驗,這個實驗是讓一些大學生做實驗物件,答應他們參加實驗會有較高的酬勞,只是在試驗中什麼都無需做,只是讓他們體驗沒有感覺的感覺。一開始被試者很開心,無需做什麼還有較高的報酬,但是進入實驗後不久,被試者出現很多不適應,因為剝奪了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有被試者出現了崩潰的狀態。這個實驗說明,人沒有外界刺激所體驗到的感覺,是一件特別可怕的、難以接受的事情。可是我們看到很多父母由於過分擔心孩子的安全、健康,就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不敢放手讓孩子有更多的外界接觸。過分的嬌慣、溺愛、限制等,其實是剝奪了孩子體驗更多感覺的機會和權力。所以建議家長要讓孩子有更多的動手勞動、喜怒哀樂、挫折感等體驗,他才能真正地明白世間萬物的規律,才能有更豐盈、健康的人生!

  • 6 # 使用者5888984772

    親子教育有三條重要法則:

    第一條:尊重感

    很多人生意失敗,情感不順利,這跟他沒有接受他的父母有關係。你的父母之所以能夠成為你的父母,一條就夠了,就是他們給了你生命。只有生命是你的父母可以給到你,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由別人給你。你的吃穿住行別人可以給你提供,但是你的生命只能是你的父母提供。所以當你覺得父母不夠好的時候,你忽視了一個最大的真相,就是他們給了你生命,讓你活了下來,因此你在任何時候不管任何原因都不能否定他們。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不是愛,而是自己的心理需要。

    有一個女孩子讀高三了,很快面臨高考,媽媽為了女兒安心讀書,在女兒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陪讀。媽媽對女兒說:“我放下家裡的一切到這裡陪讀,就是希望你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

    這個女孩子不堪重負,每天都揹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她的成績反而不理想。她得到的不是愛,得到的只是家長對她的要求。

    我知道這個情況後,跟這位媽媽說,你應該對你女兒說:“女兒,媽媽希望你能考上大學,但是不管考上考不上,媽媽依然愛你。”當媽媽真的對她女兒說完這句話時,女兒感動得哭了。

    你自己沒有完成的任務應該由你自己完成,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你能做的事情就是發現孩子的優勢,幫助孩子把他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這才是為人父母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孩子。

    第二條:認同感

    認同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前面說過,父母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身上優秀的特質,然後幫助他發揮到極致,而不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可我們很多的父母動不動就說,你看看別的同學英語多好,你看看你,英語多糟糕。他沒有發現孩子在數學上的天分,總是拿別人的優勢來比較他的短處,反覆這樣說,你的孩子自信心就沒有了。

    有個孩子上小學,老師跟孩子的父親說:“怎麼每次你在家,你的孩子就遲到?”

    父親於是在第二天觀察孩子:六點半起床,七點半走到學校,遲到了,每個環節都花了大量時間,而且浪費了很多不該浪費的時間。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呢?為什麼她會這麼磨磨蹭蹭呢?

    第三天的時候終於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孩子有一份渴望,就是渴望跟爸媽在一起的時間儘可能多一些。你批評她遲到這個行為是改變不了她遲到這個結果的,只有發現這個行為背後的隱情是什麼,然後給予認真對待,才能幫助孩子改正行為。

    家長應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應該對女兒講,我知道爸爸平時跟你在一起時間很少,我也知道你想跟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多一些。這樣好不好?今天咱們早一點去,晚上我接你時間早一點,接完你我們在公園裡多玩一會兒好不好?

    父親這麼說之後,女兒再也沒有遲到,每天都能非常高效完成一系列動作。

    很多父母以為自己給的就是孩子最希望的,最需要的,可事實有可能恰恰相反。

    如果家長真正發現孩子行為背後有一份內心的渴望,就能站在他的角度,站在他的立場,理解他的渴望,就能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就能幫助孩子改善行為。

    第三條:安全感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大多數夫妻和睦的孩子都是自由的,都是幸福的,都是溫暖的,都是安全感十足的。但凡家庭裡面夫妻之間關係特別冷漠、甚至經常吵架、特別不和諧的,這個孩子往往是恐懼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需要的其實跟大人一樣,那就是安全感。作為父母,必須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讓你的孩子在家庭裡面能感受到溫暖和安全。

    孩子從外面髒兮兮的回來,哭著說,跟某某打架了,被某某打倒在地上。你一聽,火氣上來了,一巴掌打過去,叫你在外面打架!這是錯誤的!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給他像山一樣的安全感,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溫暖。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都得不到安全感,還能從哪裡得到安全感呢?你的孩子長大之後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呢?如何敢去冒險呢?如何去創造呢?不敢,因為那樣沒有安全感。

    一個小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擁有三個因素,第一個就是尊重感,第二個就是認同感,第三個就是安全感。有了這三樣,就有了自尊、自信、自愛。長大之後就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勇敢地冒險。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命運是在自己手中。這樣的話才會有幸福的人生,這三樣,失去了哪一樣都不完整。

  • 7 # 潼寶兒育兒記

    親子教育是一種早期教育,是0-3歲以愛護幼齡孩子身心健康和開發各項潛能以及培養個性化職能為目標,同時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重在提高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和責任。

    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繫基礎的,重在強調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感情性格四者各一,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

  • 8 # 趙小明心理團隊

    現在關於親子教育,往往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當前中國兒童教育中最大的問題是不同教育理念的衝突給家長們帶來的困惑。

    有的人整天看心理網紅們寫的親子教育文章,然後對自己的孩子展開實踐,有的參加各式各樣的兒童教育培訓班,然後把學到的東西當做聖經,一切按照某種理論去培育孩子。小明曾經遇到一對父母,父親參加精神分析培訓去學習育兒知識,母親去參加某種教育培訓去管理孩子,一個說孩子每天要吃奶要儘量滿足,晚上媽媽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抱持的睡眠容器,另一個說孩子應該從小訓練,一天吃奶次數應該限制和固定,晚上應該從小訓練分床睡,結果兩個人爭論不休,最後到小明這裡,想讓小明來給他們裁決。兒童教育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呢?

    下面小明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兒童教育的看法和理念。

    教育在全世界都是一個產業。兒童教育,在中中國產業估值據說有兩千億。

    而相應的,它不僅是一個產業,更是一個假貨橫行,騙子扎堆,愚昧盛行的假冒偽劣知識的重災區。小明經常督導心理諮詢師,很多心理諮詢師說他們喜歡做兒童教育、兒童治療。為什麼呢?他們告訴小明因為兒童市場好忽悠,家長也好忽悠。

    其實,要想真正找到開啟兒童心靈的大門,前提有兩大要素。

    第一個要弄懂兒童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第二個要弄懂心理學為何物?

    我們現在回答第一個問題:兒童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兒童教育專家:如果你要是把這個問題去問那些自封的兒童教育專家。他們會告訴你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話。什麼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快樂成長,什麼讓孩子成才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還有什麼讓孩子開發智商發展潛能成就自己的一生。

    兒童的父母:如果你再把這個問題去問各位兒童的父母。他們會說什麼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好好學習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或者是教育要讓孩子走正道,不要走上了邪路。還有的會說教育要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有競爭力。

    其實上面說的都有他的道理。上面的這些答案如果把冠冕堂皇的外衣去掉。你就會發現,兒童教育專家們關心的是,如何把自己手上的這些知識成功地販賣給家長和孩子。而家長們關心的是如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長大。不過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先能夠問出一個最恰當的好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小明想說的就是:回憶一下,你們是孩子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你們問過孩子沒有,他們想要什麼?

    無論是兒童教育專家還是父母或者學校甚至社會,大到國家小到所有上面自封的兒童教育者們。你們都急著把自己的東西裝進小孩的大腦裡。你們都把孩子當作了一張白紙,你們都忙在這張白紙上寫上自己的語言。

    當你們大功告成的時候,當孩子大腦被填滿,你們的思想和所謂的知識的時候,所有最初的正確卻成了最大的謬誤。所有最初的良好願望愛的語言,卻變成了還是最厭惡的東西。

    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嗎?兒童最需要的是什麼?你們不要像蒼蠅一樣每天圍著我轉,我想清靜一會。

    做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小明的工作就是看人,觀察人,琢磨人,揣摩人性。其實從十年前開始,小明就頻繁地觀察到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們,他們無論是在家還是出門的時候,或者總是戴著耳機,或者總是帶上帽子(很多人都穿著連衣帽),他們從肢體語言上所傳遞出的資訊就是,我很煩,離我遠一點,不要再跟我說話了。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嗎?

    過度的關心就變成了操縱

    雖然孩子們成長中需要的有很多。有父母的關心,父母的陪伴,老師的教育。

    但是他們要的不是過度的關心,以至於關心變成了操縱。他們要的不是過度的陪伴。以至於陪伴變成了干涉。

    他們的大腦裡面有10萬個為什麼,當他們提問題時,你們在身邊嗎?那個時候你也許正在忙於工作,忙於手機,你簡單粗暴的。塞給了他一個答案。

    當他們需要有人陪他們玩時,你或者把他們送到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班,或者給他們一個手機,或者讓他們去看電視。

    當他們想要認知世界,你們和老師們硬塞給我,我不要的知識。還讓我每天朗讀背誦。

    終於有一天,我不願再聽你們的話了。終於有一天,我不願意再學習了。總有天孩子看透了,你們玩的把戲,原來你們所做的一切只為了這兩個字~~服從。

    每一種心理學理論都有它的邊界和適用性。

    現在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心理學為何物?

    兒童教育的本質紮根於心理學。要想學懂心理學,必須理解一點,每一種心理學理論都有它的邊界和適用性。邊界內是正確的,超出邊界就立即轉化為謬誤。

    首先小明直白地講,心理學是所有學科中最難的。因為其他的學科都會直接的告訴你1+1等於2。2加2等於4。換句話說,其他所有學科都有定律。但心理學裡沒有。在心理學裡,1+1有時候等於2。有時候不等於2。有的原理等於3。有個時候等於4。還有的時候等於0。甚至還有的時候會等於負一。這就是心理學。

    簡單的說就是心理學裡沒有公律,任何一個聽起來正確的心理學理論,都有他的錯誤性。原因就是在於人性的複雜,人類大腦模型的複雜。使得我們無法用任何一個定律去說透人性。人性本惡對,人性本善也對。心理學就是這樣的衝突,就是這樣的任性。

    我們現在絕大多數學心理學的人和搞教育的人,總會犯一個學心理學的大忌:那就是學了一個理論,就把這個理論奉為真理。就試圖用一個理論去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一個具有社會適應性的孩子

    孩子再小也是人。孩子再小也有其複雜的人性。更不用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一個具有社會適應性的孩子。

    而社會對人的成熟的要求更是多維度的。太老實了,你在社會上不會成才,會受欺負。太不老實了,社會會給你嚴厲的懲罰,直至關進監獄。在社會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守規矩,什麼時候又不能守規矩,什麼時候需要破壞規矩,什麼時候又需要走灰色路線。從這一點足見社會的複雜性,從這一點也足見孩子培育的複雜性。

    更重要的是,你們任何人能夠預測出現在的孩子20年後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嗎?那時候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那時候還需要背英語嗎?是不是機器翻譯?那時候還有婚姻嗎?是不是人和機器結婚。那個時候最賺錢的工作是什麼?會不會是養寵物。所以任何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必須要考慮未來的適應性。關於這一點,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一下小明寫的《網際網路心理學》這本書。

    最後大家一定想知道:

    正確的兒童教育到底該是怎麼樣的呢?

    小明想給大家說的就是,現在兒童教育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讓孩子生活在了父母,社會,學校,老師,各類輔導班的成年人社會中。

    割裂了孩子從自然中學習,自然中成長。

    割裂了孩子從孩子中學習孩子中成長。

    用成年人與孩子的關係替代了孩子與自然,孩子與動物,孩子與孩子的關係。

    我的父母那代人。都是好多個兄弟姐妹。父母沒有時間去管教他們。他們更多的時間就是在與其他孩子的互動中學會了一切。動物世界裡面的動物。小時候無論是媽媽還是爸爸也沒有多少時間教他們捕獵。他們是在與小夥伴的嬉耍中學會了未來生活的技能。

    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時候可以打架,可以吵架。有人成為了孩子王,學會了領導力。有人被帶領,有團隊有協作。有過家家,有模擬未來的婚姻生活。有社會生活的一切。

    當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時,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大人過多的干涉了孩子的自然成長,才是現在父母教育學校教育兒童教育最大的弊病。

  • 9 # 心理諮詢師蘭小兵

    孩子從小學會自律,將來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與人生!

    疫情影響,大多數初、高三開學時間都在4月初。而小學的開學時間卻仍不明確,但許多小學老師都預測,開學時間會在4月中旬。

    對於家長們來說,“神獸”即將返校,“解放”近在眼前;對於孩子們來說,在家的網課學習成果,即將受到檢驗!

    1.等過幾天回學校,他就知道“死”字怎麼寫了!

    最近,家長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令許多爸媽深表擔憂:

    網課結束後,許多孩子一定會有質的飛躍,也會有很多孩子被“甩開”距離,並持續被“甩開”。在學校,孩子有老師的“監管”,勉強可以放心;可在家的這段時間,許多孩子卻將網課當做兒戲:

    早上愛睡懶覺,叫了N遍也起不來,躺在床上上課已經是常態!喊他寫作業永遠聽不見,經常交作業太遲被老師群裡點名批評,我都替他丟臉!

    “我真的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學進去!反正就是非常不自覺!等過幾天回學校,他就知道‘死’字怎麼寫了!”這是我偶然聽到一位媽媽和別人的談話,言語中滿是無可奈何。

    2.孩子不自律,家長千萬不能這麼做!

    面對孩子的不自律,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下面兩種就是常見的錯誤的做法:

    1、打罵孩子

    我們深知孩子不自律是個壞毛病, 但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處理,加上“氣急攻心”,便劈頭蓋臉地先罵上一頓,心想“罵一罵他下次就不敢了”。

    有些孩子會因為害怕被打而開始學會自律;可有些孩子卻在“捱罵事件”中學會了撒謊。

    表面上乖乖地說“好的媽媽,我去睡覺了”;實際上卻燈一關,被子一蒙,開始偷偷玩手機。

    因為被罵而產生的叛逆心理,他們學會了耍小聰明,來“貫徹”他們所堅持的不自律。

    2、縱容孩子

    另一種情況,則是對孩子的縱容與溺愛。

    說好睡前要刷牙,孩子耍賴不想刷,家長心想那今天就算了吧。

    說好手機只玩半小時,孩子說再玩5分鐘,一晃又半小時過去了。

    請記住,愛不是放縱,而是有底線地去約束!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曾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強者,還是弱者?

    3.“治”好孩子的不自律,還得用下面三個方法!

    不能打,又不能縱容,那麼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治”好孩子的不自律?

    1、制定規則和底線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能夠天生自律的,因此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從他律開始。

    他律是什麼?

    說白了,他律就是給孩子的行為制定規則和底線,以此來約束他們。

    那麼該如何建立規則和底線呢?

    首先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議,最好是由大人引導孩子親口說出規則。這樣制定出的規則,是最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規則,執行起來才會更加積極。

    在建立規則時,我們可以把所要指定的規則先進行初步的分類:生活類、學習類、文明類、時間管理類、衛生類等等。

    之後再去細化每一個分類中的具體規則。

    不要怕規則的內容太多,孩子會記不住。

    因為每一條規則,都貫穿進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習慣了這麼做的事。

    但底線的制定,則要由父母來主導來對其進行約束。

    例如學習類的底線有:

    ①不允許抄襲同學的作業。

    ②不允許模仿家長的簽字上交作業。

    衛生類的底線有:

    ①沒有洗手不允許吃飯。

    ②睡前必須刷牙,時長不少於3分鐘。

    如此一來,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是不同的了。

    父母要以身作則

    規則和底線的制定,面向的不僅僅是孩子,父母更應參與其中,以身作則。

    莫言說過:你的長輩親人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說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會跟著怎麼做。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幫助孩子培養自制力時,最需要的就是以身作則。

    而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太差哦!

    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武亦姝嗎?

    她在飛花令中的驚人表現,令無數父母感嘆“生女當如武亦姝”。

    其實她小時候也跟普通小孩一樣,不愛學習、還貪玩。

    那麼她的父母是如何將她從一個調皮的小孩,培養成新時代的才女的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她的父母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告訴小亦姝什麼是自律。

    放下手機、關掉電腦、拿起課本、學習繪畫...這些都是小亦姝的父母為了她而做的。小亦姝也有樣學樣,從此開始認真閱讀和學習,一步步地成長為了今天的才女。

    只有家長嚴於律己,共同遵守制定好的規則,孩子才會跟著模仿和學習,逐漸成長為自律的大人。

    讓孩子休息一會兒

    研究表明,人的自制力是有限度的,大腦會在苦差事和尋找簡單的獎勵之間尋找平衡,所以如果讓人連續完成兩件事情,每件都需要很強的自制力,那麼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

    大人尚且如此,又何必去為難一個幾歲的小孩呢?

    對於大多數的小孩來說,長時間地靠自制力扎進學習中,真的太難了呀!

    小魚的媽媽為了提高小魚的數學成績,每天都會增加幾道數學題讓他練習。

    可接連2個星期下來,小魚的額外作業都錯得一塌糊塗。甚至是一些題目是當天作業裡換了幾個數字,小魚也還是算錯了,為此捱了媽媽好幾頓批。

    終於有一天,小魚從房間裡哭著找到了爸爸,對爸爸說:爸!媽媽給我留的題目好多,我做不完!我每天都好睏!我們能不能像以前一樣,寫完學校佈置的作業就休息?

    每個人一天中的精力和自制力都是有限的,孩子亦是如此。

    連學校都會給學生安排10分鐘的課間時間,家長又豈能不讓孩子休息,讓他變成寫作業的機器人呢?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也曾說過: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猶如沒有剎車的汽車,極為危險。

    難道你想讓孩子一直往前衝,靠近懸崖後卻發現不能剎車,掉進萬丈深淵嗎?

    日本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過: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透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孩子從小學會自律,將來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與人生!

  • 10 # 星笛說

    什麼是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是一個比較廣的名詞,它跟家庭教育是很類似的。我們具體來講一講

    第一,最常見的親子教育就陪孩子寫字,畫畫,數數,這些是比較直接的。

    第二,我們跟孩子一起玩遊戲。這也是一種親子教育,因為在玩遊戲當中,你可以告訴他一些規則。跟孩子互動。告訴他那些事,具體怎麼玩耍的。從玩樂中學習!

    第三,每天睡覺前,你跟孩子一起讀本書,讀一本繪本。模擬書本中的情節跟他一起互動,講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這也是親子教育中的一種。

    第四,把孩子帶進大自然中。陪他接觸這個大自然,他會認識很多新的事務,動物。或是某種新的玩法。這個過程也叫做親子教育。

    第五,約孩子跟你一起煮一餐飯。從中學到的煮飯的技能啊。這個過程也叫親子教育。

    在陪孩子生活的過程中。學到的任何一種新的技能或知識,都可以統稱叫親子教育。

  • 11 #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諮詢:早期教育

    有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年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自己就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有很多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從父輩那兒傳承下來的。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提醒每個人都並非生來就是合格的父母的,孩子在成長的同時家長也在成長,家長也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點點學會如何教育孩子的。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並不會平白無故就降臨在你的大腦中,只有透過學習,這些觀念才會產生,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可以多讀一些相關書籍,瞭解孩子的成長特點,用合適的方式教育孩子。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教育為時過早。其實,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重要。發展心理學專家認為,6歲之前是孩子眾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比如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8歲之前是孩子智力培養的關鍵期。沒有早期教育意識的家長,由於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腦潛能,將白白錯過孩子的智力開發黃金期。  另外,對於孩子小時候的不良習慣,如不禮貌、撒謊等,很多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小的時候犯些小錯誤沒什麼,長大了懂事後自然就糾正過來了。然而,幼兒期是孩子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此時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很差,自我控制能力也有限,他們需要家長一定的束縛和管教,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健康的情感。否則孩子很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如意志不堅定、害怕失敗等,甚至是走上彎路。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提示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喜歡讓老人帶孩子,這樣既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又省心。但是大量案例表明,隔代撫養問題很多。很多老人的教育理念都比較陳舊、傳統,他們大多都不能承擔孩子早期智力開發的任務,而且一般老人都很溺愛、嬌慣孩子,容易使孩子養成很多不良的習慣,如霸道、自私、任性等,影響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行的形成。另外,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都不能替代的。因此,由老人撫養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產生諸如心理障礙、缺乏愛心、道德水平低等問題。

  • 12 # FAP家庭教育幫扶計劃

    父母最大的心願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情緒箱子,一個補給他情緒力量的地方,使他能安然度過孩童與青少年時期的挑戰。父母只有填滿了孩子的情緒箱子,才能使孩子按該有的情形行動,並盡情發揮他們的潛能!

    只有愛才能使孩子正常的成長併發揮潛能。我們要使孩子的情緒箱子充滿無條件的愛,因為真愛永遠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愛是一種完全的愛,就是接受並肯定孩子的本身,而不是孩子所做的事情。

    父母只有學會無條件的愛兒女,才能讓兒女知道他們被愛的有多深。愛與不愛不是父母說了算,而是孩子能不能感受到。

    人與人之間少不了溝通,與家人溝通,與朋友溝通,與領導、同事溝通。對我們來說,與任何人的溝通都決定著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與孩子的溝通則決定著親子關係。溝通是維繫親子關係的橋樑,失去了溝通則失去了教育的機會。 那麼什麼樣的親子溝通"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方法一:學會傾聽 懂得尊重

    很多家長認為,親子溝通就是家長教育孩子,即家長說孩子聽。其實不然,溝通即雙方的表達與傾聽。

    父母應學會傾聽,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給孩子樹立懂得傾聽的榜樣。而且應該帶有感情的認真傾聽,而不是敷衍了事,更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每個人都有表達的需求,懂得表達是孩子成長必需的技能。因此家長也能更加了解孩子,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

    方法二:認真參與 表示真誠

    孩子在學校獲得了老師表揚,很多家長不是用一句"寶貝真棒"打發了孩子,就是"破費"的送孩子物質禮物,而忽視了寶貝被表揚後想要分享的心情。清楚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才能讓溝通更有效。

    與孩子相處家長應做到真成,認真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不只是以家長的身份參與,還應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讓他們知道你真的感受到了他們的心情,他們對你來說很重要。

    方法三:智慧教育 邊說邊做

    與做、說分離相比,邊說邊做對孩子來說更有教育意義。尤其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他們的"教科書"。

    當媽媽收拾屋子時候,媽媽可以邊收拾東西,邊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裡。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怕摔,哪些東西怕水,這樣孩子記得會更牢固,又不會覺得媽媽像"唸經"。

    方法四:給予孩子信任

    有一位媽媽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每天接孩子放學都要問"有沒有人欺負你?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開始孩子還會認真回答媽媽的問題,時間久了,當媽媽再這麼問的時候,孩子突然哭了起來,哭著說"我都說了沒有,你為什麼不相信。"。

    家長擔心孩子被欺負,但卻忽略了每天的質問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信任。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保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所在,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則會漸漸失去安全感,形成多疑型人格。

    。如果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可以透過老師瞭解孩子情況,但關鍵還是要改掉自己多疑的問題。

    每位家長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希望他們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而往往家長們慾望越強烈越容易"誤入歧途"。

    與孩子溝通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也不是充滿質疑的關懷,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真誠溝通。

    所以真正的親子教育就是,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先有關係在有教育。

  • 13 # 做個氫氣的忍忍

    要多跟孩子互動,教育小孩不玩手機,大人也不能玩手機,要陪著孩子玩耍,讀書之類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大人要做好榜樣,多跟孩子去戶外爬爬山,看看動物,增進與大自然的交流,多陪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 14 # 孩兒他 爹

    1、親子教育是一種早期教育,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潛能以及培養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重在提高家人間的感情與責任。

    2、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繫基礎的,中國特有的家庭狀況受傳統教育思想《弟子規》的影響,親緣關係可以糾正這種思想,這種關係被擴充套件為所有與幼兒密切接觸的人——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成為了“海賊王”羅傑,是當時所有海賊公認的老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