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楚莊王為何問鼎中原?因為楚莊王想成就當時其它三霸都沒有成就的功業,問鼎中原是一步劍走偏鋒的法子,但卻是成就赫赫功業的最佳捷徑。

    周王室東遷後,實力大損,直領範圍僅洛陽王畿方周幾百裡,真實實力僅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儘管周王室已衰落了,但是天下共主的名義還是有的。因為周天子無法真正行使天子的權力,故此時需要一個雄主來代天子行使約束諸侯,驅逐四夷的權力,該雄主稱之為霸主。

    1、齊恆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成就霸主地位。

    齊桓公姜小白同志就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驅逐四夷,在葵丘會盟上得到周天子及天下諸侯的承認而當上了霸主。在齊桓公死前,各諸侯國還是聽這個盟主的話,有了什麼糾紛也找齊國調節處理。四夷來攻,也由齊國當帶頭大哥一起驅逐。

    2、晉文公打敗楚國,稱霸中原。

    前636年春,姬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國殺晉懷公而立,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前632年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3、秦穆公西征戎人,稱霸西戎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秦穆公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以實現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秦穆公本欲東進,到中原完成霸業。後分別在前627年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秦穆公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4、楚莊王問鼎中原,欲代周自立。失敗後勵精圖治,在邲之戰中打敗晉軍,稱霸中原。

    楚莊王異於常人的地方在於,思維跳躍性大。他之前的三位霸主齊恆公、晉文公、秦穆公都是打著尊王的旗幟討伐諸侯,驅逐蠻夷,最終得到周王室的肯定,得到天下諸侯的承認,才成為霸主的。楚莊王想透過另一種方式成為霸主,不,要比霸主還要高一級的功業,成為天下共主;對,唯有消滅周王室,代取周天子成為楚天子,才能展現他楚莊王的赫赫功業。

    楚莊王以北伐陸渾之戎的名義,進軍洛陽,然後想趁機消滅周王室,楚國代周而自立為天子,以此成就楚國的煌煌功業!到了洛陽後,楚莊王問天子特使,九鼎形制大小輕重。周王室特使王孫滿對楚王說: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於是楚莊王意識到滅周不合時宜,退兵回楚。幾年後楚莊王在邲之戰中打敗晉軍,會盟諸侯,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

  • 2 # 亞馬孫蝴蝶

    楚莊王"問鼎"中原的底氣源於其野心、自信與實力。

    該典故出自《左傳》,言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 3 # 小楊品史

    “問鼎中原”已經成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成語,不熟悉歷史的可能覺得當時楚國的實力很強盛,楚莊王想憑此一統天下,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01:楚莊王為什麼要到洛陽去?

    在此之前二十多年,秦、晉將大批戎人遷到洛陽周邊,嚴重威脅周王室。當時戎人實力很強大,一度攻陷過成周王城;《左傳》記載,楚莊王是去攻打陸渾戎的,可能性有兩種:

    要麼是王室號召諸侯勤王;要麼是楚莊王想為王室解決危機,以此抬高身份。

    打完陸渾戎後,覺得周王室也不過如此,就順道放肆了一把,大機率沒有取代周天子的意思,實際上他這次發兵,主要是為了教訓鄭國。

    02:楚莊王問鼎中原的特殊背景。

    當時的大勢是,楚、晉、齊、秦實力差不多:齊桓公的兒子內鬥激烈,暫無精力顧及其他;秦國在和晉國死磕,無心中原;晉國國君晉靈公喜歡站在高臺上拿彈弓射人;只有楚莊王雄心勃勃,這才敢在天子家門口放肆。

    03:楚國具有“問鼎”的實力嗎?

    雖說後來楚莊王打敗了晉國,但要在那個時候開打,楚國能不能勝,還是兩說:

    晉國趙盾主政,名臣名將還有不少。雖說平時一盤散沙,但在楚國的壓力下,團結起來,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那些年楚、晉交手,晉國並沒落下風,畢竟趙盾、士會、郗缺、荀林父等都是從實戰中打出來的。

    楚國矛盾重重。楚莊王剛剛繼位時,楚國就發生了內亂,楚莊王還被劫持;問鼎中原後不久,楚國再次發生內亂,若敖氏作亂,楚莊王平亂平的很辛苦。內部有一股勢力蠢蠢欲動,楚莊王也不敢全力對付晉國。

    綜上所述,我覺得楚莊王當初“問鼎中原”,是一次小意外,一次挑釁罷了,他的主要目標是鄭國,當時還不具備替代周天子的實力。

  • 4 # 澹奕

    因為楚莊王時代,周天子衰微已久,相較之下,當時的楚國實力鼎盛,甚至一度越過晉國稱雄四海,莊王志得意滿,意在天下。

    《左傳》記載:魯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莊王熊旅,羋姓熊氏,先秦時代楚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也是“一鳴驚人”與“問鼎中原”故事的主角。

    原本的楚國,受封於周成王時期,封爵僅僅是個子爵,雖然楚人的祖先來自於中原,是上古火師祝融的後裔,但因其長期生活在群蠻之中,被排除於華夏之外,久而久之,楚國不屑於接受周天子的冊封,公然稱王,春秋後期成為了諸侯中地域最大的國家。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薨逝,其未滿二十歲的兒子熊旅繼位,也就是楚莊王。

    當時的天下,北方長期與楚國為敵的晉國因為內亂而處於衰落時期,但這並不代表楚國的境遇就有多好,楚穆王尚且在世的時候,楚國就發生了諸屬國之亂,而楚國宗室的諸公子也內鬥不休,年紀輕輕的莊王屢屢遇刺,無法完全掌握朝臣。

    在這種情況之下,莊王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繼位之後的三年間,莊王不理朝政,不釋出政令,終日沉迷於聲色犬馬,當時的楚國,外有邊關蠻族不斷侵擾,內裡紛亂不休,矛盾越來越多,另外還有各種自然災害,楚國幾乎陷入一種崩潰狀態。

    國家如此,莊王竟下令:有進諫者殺無赦。

    《韓非子》記載: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表面上昏聵無道的楚莊王,在背地裡暗自觀察群臣,琢磨楚國百姓與民生,研究與諸侯的相交之策,三年後,楚莊王對楚國乃至中原諸侯的具體情況,都已經有了完整的瞭解。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第四年開始,莊王一反常態,開始理政,並且迅速肅清了楚國積累多年的大量弊端,頒佈新的政令,招攬大量的安邦定國的隱士,重用能臣,滅掉了進犯楚國的諸多小邦,短時間內,楚國的實力迅速提升。

    平定內亂安定楚國之後,莊王產生了北上爭雄中原的志向。

    而當時北方諸國裡,實力最強,也是楚國北伐中原最大障礙的,就是晉國。

    楚莊王六年,鄭國出兵伐齊國與宋國,但因為齊國與宋國暗地裡給鄭國塞錢而半途停止,原本依附於晉國的鄭國突然叛晉附楚,與楚國聯盟,作為中原相當有影響力的諸侯之一的鄭國如此作態,引起中原很多國家的見風轉舵,站隊楚國。

    楚莊王七年,鄭國受楚國之令攻打宋國,以此打擊宋國背後的晉國,宋國大敗,而為了復仇的秦國也在同時期出兵晉國,而晉國又聯合衛國與陳國攻打鄭國,楚國出兵救鄭國,晉國的趙盾最終退兵。

    雖然楚國並未與晉國發生直接的衝突戰爭,但是這些都說明,當時的楚國已經崛起成為了中原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而晉國,依舊在衰退之中。

    楚國強盛,是莊王問鼎的底氣

    楚莊王八年,莊王以“勤王”為名,親自率軍北上攻打洛水一帶的陸渾之戎,楚國大軍陳兵於周王室所在的成周一帶,“觀兵於周疆”,周定王心中非常惶恐,派人前去慰問寬撫楚國,後來就發生了著名的楚王問鼎的事情。

    九鼎,相傳是大禹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州所進獻的金銅所鑄造而成,象徵著天下,九鼎之上刻畫著九州的山川物產等。

    《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

    商周時期,對於鼎的使用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制,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而大禹所造九鼎,逐漸也成為傳國的重寶,象徵著對於天下的主宰,楚莊王有意問鼎,意思非常明顯,即意在染指中原,取而代之。

    相對於如日中天逐漸興盛的楚國,當時的周王室非常衰微。

    原本,從西周中期開始,周王室就已經非常虛弱,公元前841年西周發生華人劇動,忍無可忍的周朝百姓驅逐了殘酷的周厲王,宗周陷入混亂,雖然周宣王、周公、召公勵精圖治拼盡全力挽回,但也無法恢復周王室昔日的榮光。

    西周晚期,幽王烽火戲諸侯,又廢長立幼廢嫡立庶,引起申王后孃家勾連犬戎攻破鎬京,西周由此滅亡,而平王東遷洛陽建立東周後,雖然繼續綿延周朝國祚,但這時的周王室,已經基本變成花瓶,天子直轄的“王畿”,僅剩下方一二百里地,周天子本身實力虛弱,同時也失去了對於諸侯的實力掌握能力。

    只不過,周天子仍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然而,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草率地領著陳國、蔡國與衛國的軍隊攻打鄭國,結果大敗,周桓王本人還被流矢射中肩膀,周天子顏面掃地,從此一蹶不振。

    隨著王權掃地,諸侯對於周王室的朝貢等越來越少,王室的生活都陷入了拮据之中,經常向諸侯討錢討吃的,窘困之狀難以言喻。

    也因為周王室的衰落,諸侯並起,勢力越來越大。

    周鄙楚,楚自強

    在春秋五霸之中,唯獨楚莊王膽敢問鼎中原,事實上,在周王室眼裡的楚國,一直都是遠離中原禮樂文明的蠻夷,儘管當年的楚人為了周朝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結果換來的卻是周人的冷落與鄙夷。

    《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與右尹子革談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

    周朝對於楚國的不公正對待,引起了楚人對於周人的不滿,同時也激發了楚國的鬥志。

    公元前706年,楚國攻伐隨國,迫其成為楚國臣屬,並且讓隨國國君傳話周王室。

    “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楚國發出了強烈的訊號,炫耀武力,要求周天子將楚國君王的爵位,從最低等的沒落子爵提升為公爵,其實這也不算過分,畢竟楚國強悍,當年也有大功,區區子爵,實在折辱。

    而得知此事的周桓王,考慮再三之後選擇了拒絕。

    一,楚國並沒有遵循諸侯的義務,當年周王室有難的時候,楚國並沒有進行援助;

    二,周昭王南巡伐楚,結果再也沒回來,雙方的仇還在;

    三,倘若周王室在楚國武力相脅下就範,那麼諸侯群起效仿,會更加天下大亂。

    最終,被拒絕冊封的楚君熊通,直接稱王,自稱“楚武王”,正式加冕登基,還效仿周朝的舊例進行了大楚諸侯會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沈鹿會盟”。

    而得知此事的周王室,心中憤然臉色發青,但依舊毫無辦法。

    到了楚莊王時代,楚國的實力更進一步,連北方的晉國也對其有所忌憚,莊王已經有了充足的底氣敢染指九鼎,同時,莊王問鼎,也算是楚國對於周王室積累數百年不滿的一種宣洩,莊王問鼎的輕蔑,簡直就是把周天子的臉摔在地上踩。

    楚莊王問鼎中原的原因很簡單:一,莊王天下能者居之,周天子沒落,不堪其位;二,莊王時代的楚國實力已相當強悍,有北上逐鹿中原的足夠本錢。只不過,考慮實際情況後,莊王思忖再三,倒是並未真正對九鼎動手,只是一問了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迪入選名人堂可以說異常的順利,就同期提名而言,麥迪比大本更適合入選名人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