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黛安芬

    這是一道關卡,很多設計師都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逾越。筆者同樣如此,比較幸運的是我找對了一個方法,並且推薦給別人以後發現真的很管用。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讓我們一起突破設計師痛苦的瓶頸期。

    實際上,你對技法熟練了以後,就要掌握下一個技能——思考。這就是一個想的過程。我們要思考什麼呢?答案是:思考一個作品該用什麼技法去實現,以及原作者如此設計的用意。看起來很難懂,但是當你熟練以後,這就是一個架輕就熟信手拈來的本事。

    首先談談思考技法的實現。目前網路上有非常多的優秀設計師分享自己的設計原始檔,用於交流學習,這些就是我們前期所需要的。有很多朋友計算機裡下載了幾十千兆位元組甚至幾百千兆位元組的素材原始檔,但是那些原始檔僅僅是沉睡在你的計算機裡而已,你完全不知道如何學以致用,你這樣實在是暴殄天物。

    找到我們計算機中某個優秀設計作品的原始檔,以使用photoshop製作的錢包為例,我們把第一個應用色彩平衡圖層樣式的圖層隱藏,可以看到和原作的色彩有了比較大的區別。這樣我們以後就可以在作品中利用這一點,每當作品完成後,加入一個色彩平衡圖層來調節審視我們自己的作品是否有更好的視覺表現,你甚至可以雙擊該色彩平衡圖層樣式來更換一些色彩,或者對它的蒙版做一些操作。雖然原作中並沒有利用蒙版,但是我們能明白作為一個設計者可以有這樣一個思路,即可以為色彩平衡圖層新增一個蒙版來進行擦除等,從而對畫面進行調整。

    圖片來自設計師:anton badashov

    接著,我們再次移動第二個圖層群組,或者將其隱藏,我們又從這一步知道了原作的質感看起來如此強烈,其中一個原因是作者對作品添加了很多高光,幾乎對每一個細節的頂部位置都做了白色的高光。另外,從圖層的屬性來說,原作使用的應該是手繪板加上畫筆筆刷來製作的,而並非圖層樣式或者向量圖層。那麼圖層樣式和向量圖層是否能達到這一效果呢?經過分析,可以發現圖層樣式的高光相對死板,向量圖層不容易將模糊和清晰的線條結合在一起,所以使用筆刷畫高光更加方便。

    繼續分析,隱藏logo群組下的dribbble向量圖層,觀察它的字型效果變化,從而得知一個金屬的logo效果是透過很多圖層樣式的疊加完成的,而並非一個貼圖或者一個素材。同時,從原作的手法中看到了剪貼蒙版的重要用途,因此我們在未來自己的設計中都可以加入和“抄襲”的手法。你甚至可以釋放每一個剪貼蒙版圖層來觀看每一步為什麼如此剪貼。

    關於拆分圖層樣式的細節,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未來更多的思考交給讀者自己來完成。其實透過剛才闡述的幾步相信你也明白了,所謂的思考技法實現,就是透過對原始檔的隱藏/顯示、拆分/組合等來學習和研究其他優秀設計師的手法,從而實現自己以前未曾想到的技能,更包括作品中對金屬質感、拉鍊和皮質的表現是如何達到的,這在其他圖層中都能找到答案。更好的辦法是,邊拆分邊自己照著做一遍,看看這個方法是否實用並且加深自己的理解、記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說僅拆分幾個案例就能懂的。這種方法我已經用了幾年,即使是現在我也同樣如此,只要看到了優秀的原始檔素材,都會拿來分析一遍,看看是否有自己想不到的、值得學習的技能。尤其是ios8、miui等介面,以及與圖示相關的素材,更是百試不厭,這樣對未來自己設計產品也有非常大的幫助。甚至誇張一點地說,基本上每看到一個作品,不用開啟原始檔就知道原作者運用了哪些技法、視覺亮點在哪裡,這樣以後閱覽那些優秀的設計作品時,即使沒有拿到原始檔,你仍然知道該怎麼去活學活用。

    熟練各種技法以後,就要提升想法。所謂的想法,就是揣測原作為何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思路從何而來、怎麼去表現並提升視覺亮點。仍然以前面的錢包為例,假如我們要做一個錢包,首先要考慮它的角度——是開啟的還是閉合的。如果用開啟的方式展現,這樣的方式會有更多的空間來表現設計細節嗎?如果用閉合的方式來表現,還會這樣讓人感到震驚嗎?其次,思考細節元素的表現,比如logo金屬質感和厚度、凹陷下去的表現,以及線縫的質感表現和拉鍊的明暗對比金屬質感的表現。除此之外,如果是我們自己設計,思考一下:一個錢包還有什麼亮點可以提升呢?看看原作,不僅使用了dribbble的logo,甚至拉鍊的頭兒都使用了dribbble的籃球圖形標誌,更加貼合和統一,並且同樣為卡片加入了粉色籃球標的元素。這樣使得整個設計都活躍了起來,不僅增加了色彩的點睛之處,同時增加了設計要講的故事靈魂,把一個畫出來的錢包變成了具有設計感的ui作品。你是否看到了粉色卡片對背景皮具的反射光?作者為什麼要加上反射光?這樣是否更能表現出皮具的光滑感?如果沒有這個反射光會是什麼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想設計一個作品,本來想法和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是做著做著就覺得平淡無奇,遇到瓶頸不知道如何突破,最終就這樣放棄了。實際上,針對一個好的創意,一定要堅持做下去。當你遇到瓶頸時,就看看其他同類設計,看看其他人的作品,從中獲取靈感,從元素細節到吸引你的亮點表現,設想自己是這個作品的作者,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個作品、設計某一個亮點的時候是怎樣考慮的、為什麼要這樣表現。這樣,當你逐漸培養出這樣的習慣以後,那麼你的瓶頸期就隨之突破了。很多人都這樣說:“我每天都看大量的作品,但是仍然不知道怎麼設計出自己的好作品。“反思自己,你在看大量作品的時候,是否思考了這些?還是僅僅在看完後發出“哎呀,好棒!”後就關閉網頁了?如果你只是“看”而不去“想”,那麼,很遺憾,你真的只能止步不前,只有手腦結合,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

    所謂的思考,不僅僅針對設計作品,也針對設計理念及知識,所以閱讀文章所帶來的效益在這一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之前不建議大家上來就讀書,因為在初期新人即使讀書了,也很難讀懂、讀出趣味;相反,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了一定的技法和想法,那麼思想上已經提升了一個高度,再去看書收到的效益就是成千上萬倍的,並且這是突破瓶頸必不可少的一步。這裡我推薦幾本書,書的內容並不空談理論,而是更多我們看不到和想不到的設計背後的故事。

    《設計心理學》(3部),作者是美國的諾曼,關於使用者體驗背後的故事,是我們每個學ui的人都應該讀的書籍。

    《設計中的設計》,作者是日本的原研哉,不得不推薦的還是這本書,這是一本跨越任何領域的設計書刊,包括體驗和人文藝術。

    《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這是一本比較混雜的內容,但是講的是貼近我們日常使用的騰訊產品背後的故事。

    讀書一定是有益的,但是時間是有限的。其實好書真的很多,之所以推薦以上4本,我認為前兩本國際重量級的設計理念書籍,可以讓大家解讀什麼是真正的設計,另外兩本是國內我們身邊熟知的產品,透過解讀背後的故事,更易瞭解真實的實戰產品,而並非浪費時間去看太多空洞的書刊。(本文取自王涵老師的書《視界·無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珍珠奶茶裡珍珠的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