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段時間有朋友不停轉發有部分在野保修改的大背景下公開販售野生動物的資訊,並“樂此不疲”的發動大家舉報,當然,舉報是一件好事,可以更好的透過民間監督手段遏制非法捕獵販售活動,但也可能會傷及無辜,比如他轉發的連結裡,當事人已經宣告拍攝的丹頂鶴畫面其實是動物園拍攝的,只因事主是特種養殖商戶就被舉報,後來發現當事人是在出售綠頭鴨、針尾鴨等禽類,再次舉報,即使人家宣告綠頭鴨、針尾鴨是屬於合法的人工馴養(特種養殖)動物,只因當事人為了最佳化人工馴養種群基因曾收購了兩隻野生綠頭鴨而被處罰,因此被貼文下評論區很多人抨擊並認為只要有野捕記錄都不容姑息,並且因為受案部分調查後發現當事人因具備特種養殖合法資格認定執行部門可能與當事人有不正當聯絡……由此,引申一下,國家曾大力推廣的特種養殖門類在當前野保修改的大背景下,是否應當正常飼養、販售?特種養殖類別中是否存在技術不成熟的門類?是否需要在繁育過程中不定期透過野外捕獲交配進行基因最佳化?如果需要,有沒有合法途徑,需要哪些證明?
5
回覆列表
  • 1 # 豫北小灰灰

    近年來,野豬、野雞、鷓鴣、肉食犬等特種養殖品種紛紛走進中國農村,給農民帶來不少“實惠”。但是,面對日益熱鬧的特種養殖業,我們也應該去冷靜思考。

      1:近年來,野豬、野雞、鷓鴣、肉食犬等特種養殖品種紛紛走進中國農村,給農民帶來不少"實惠"。但是,面對日益熱鬧的特種養殖業,我們也應該去冷靜思考。

      2:特種養殖業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只能是常規養殖業的補充,在整個畜牧業中,特種養殖處於相對次要的位置。但農民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即特種養殖是迅速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加上一些媒體的過分炒作,致富心切的農民很容易"誤入歧途"。一個新品種往往一哄而上,盲目引進,忽略專業知識、技術的及時補充,還有不少養殖戶採用近親雜交的方式擴大規模,造成品種退化。因為資訊閉塞,市場預測無法實現,技術不到位,風險往往很大,有時候還不如大量養雞鴨來錢快。

      3: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化,特種養殖業會越來越有"錢途"。作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渠道,發展特種養殖業,除了謹慎以外,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業內人士提出的建議是:搞特種養殖必須先看準市場。"新、奇、特"本來是特種養殖的三大優勢,但自從2003年非典的突如其來,特種養殖市場波動顯而易見,"新、奇、特"反倒成了絆腳石,消費者對野生動物的"反胃"現象使市場需求大大"縮水"。此時更需要農民有市場風險意識,適當擴大或縮小養殖規模,或者改變養殖品種,準確把握住市場"脈搏"。

      5:發展特種養殖一直是被看好的一項富民工程,如何規避風險、繞開"礁石"是農民特別需要注意的關鍵。針對特種養殖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對於發展特種養殖這一行業,政府今後一定要加大協調力度,爭取讓整個行業聯合起來,組建行業協會,引導養殖戶走產、加、銷一體化之路,這樣才能使這一行業更加健康持久地發展下去。

  • 2 # 農業講壇

    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和控制,欣喜的同時,對於特種動物養殖戶們來說,也應該為將來做打算了。毫無疑問,特種養殖的明天一定是困難重重,充滿了不確定性,那麼如何看到特種養殖的未來發展呢?

    首先要明確,特種養殖不等於野生動物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來源指向了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大家目前已是“談野色變”,甚至有的網友建議政府一刀切,徹底取締野生動物的養殖。於是,2020年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釋出公告,宣佈全國疫情解除之前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隨即,各地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被封控隔離,一些販賣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經營戶也被查收。

    但實際上,中國對野生動物沒有過明確的界定,我們通常把不常見的、野外生長的動物稱作野生動物。但特種養殖的野生動物是經依法許可人工繁育、並經依法許可食用且檢驗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雖然疫情來勢洶洶,但是我們不能將“特種養殖產物”與野味混為一談。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農村特種養殖這次“躺槍”並非太意外。

    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各地農村特種養殖業快速發展,但不管是監管執法環節還是生產經營,都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人工繁育養殖的非家禽家畜類動物一直被視為野生動物,許多地方對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檢疫也不到位甚至缺失;市場交易管理不嚴格不規範,以致消費者難以辨別非法捕獵的野生動物和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一些特種養殖戶選擇的品種不當,採取的養殖方式過於粗放,存在一定的安全、健康隱患。

    然後,特種養殖不能全部禁止。

    作為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的一項重要產業,農村特種養殖還要繼續發展,但如果不補齊所有短板,消除隱患,這一產業有可能在自身壯大之前就失去了消費市場。

    最後,面對目前的情況該如何選擇呢?

    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釐清概念,分類管理。在管理和執法中區別對待。儘管有一定難度,但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健康,促進特種養殖業健康發展,這項工作再難也得做。另一方面,養殖戶們要謹慎選擇,科學養殖。那些有可能感染、攜帶致病病毒的野生動物,最好不要再飼養了,儘可能選擇那些已經馴養成熟、被證實可以安全食用的品種。

    另外多位業內人士預測,疫情過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特種養殖肉食動物的市場需求可能會大大縮水,特種養殖業有可能出現低谷。專家提醒,不管上述預測是否準確,作為特種養殖戶應該未雨綢繆,針對自身存在的短板,制訂對策,以適應市場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菊花茶是不是第一道水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