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咖咖爆米花

    什麼是長鏡頭?簡單來說,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用一個鏡頭拍攝下一個場景,一場戲或一段戲,以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而不破壞事件發展中時間和空間連貫性的鏡頭。至於是30秒以上,一分鐘以上,兩分鐘以上這種定義就不去較真了,沒有什麼意義。

    長鏡頭有什麼用?

    長鏡頭作用就是長鏡頭不打斷時間的自然過程,保持了時間程序的不間斷性,用一個長鏡頭對一個場景、一場戲(一個過程)進行連續的不間斷的拍攝,再現了事件發展的真實過程和真實的現場氣氛。長鏡頭所表現的空間是實際存在的真實空間,在鏡頭的運動中實現空間的自然轉換,實現區域性與整體的聯絡,排除剪接拼湊新空間的可能性。

    長鏡頭具有時間真、空間真、過程真、氣氛真、事實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實性。

    影史上經典的長鏡頭?

    例如:

    《贖罪》

    導演:喬·懷特

    攝影:西穆斯·邁克加維

    海灘鏡頭:

    拍攝視角多變而又從容自然,鏡頭緩緩拉開,呈現出敦刻爾克海灘頹敗的全貌,也顯露出非凡的恢弘和大氣。《贖罪》裡的長鏡頭近乎是描寫二戰的電影中最震撼的一個鏡頭,即使沒有流血和槍戰,它的震撼效果也絕對非凡。

    《俄羅斯方舟》 比較極端的整部電影一鏡到底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攝影:提爾曼·巴特納

    全片:

    整部電影90多分鐘,只有一個鏡頭,採用“一鏡到底”的手法,但絲毫不感到鏡頭的單調,原因在於鏡頭的推拉搖移做的很漂亮,其時而俯衝滑行,時而平移拉進,在同一個鏡頭裡表現出了多變的鏡頭特點。長鏡頭給我們的愉悅快感是“發現”,在鏡頭裡,我們和 Marquis及敘述者一起發現冬宮及Hermitage博物館的秘密——彼得大帝訓斥部下、尼古拉斯•凱賽家族的最後晚餐,我們目睹了沙皇的奢華生活、欣賞了上百幅世界名畫及雕塑、見證了俄羅斯的步步衰落、遭遇了天使與死亡,最後與敘述者一起乘上“方舟”,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漂泊,漂泊。

    這是電影史上最長的鏡頭,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實驗,時間的長度和場面的複雜,都已經創造了歷史。

    《地心引力》

    導演:阿方索·卡隆

    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影片開場:

    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總是喜歡挑戰這類長鏡頭,開場精彩的一鏡到底鏡頭運用,及攝影機的運動,給觀眾呈現出深邃浩瀚的外層空間,以及蔚藍的地球與深不見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恐怖的災難感。

    還有影片《歷劫佳人》、《寂靜的房子》、《我是古巴》、《戰艦波將金號》、《奪命索》等等,都運用大量長鏡頭,我就不一一說了!

    最後,說個咱們馮導的,大家在數不過的了--《非誠勿擾》中的空間背景的長鏡頭

    導演:馮小剛

    攝影:呂樂

    北海道那一段:秦奮陪伴笑笑前往北海道去了解她的一段戀情的時候,電影的空間背景就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語言,電影的長鏡頭一直拉到了北海道的那種美麗的自然風光之中。

    秦奮在向神父懺悔那一段:

    當主人公秦奮在向神父進行懺悔的時候,電影鏡頭對準了站在田野風光之中的笑笑,電影運用鏡頭語言的轉換,來推動電影故事情節發展,來左右電影觀眾的思想情感。

  • 2 # 槌達拉槌

    長鏡頭是影視拍攝的一種手法,戰狼二開頭就是一段長鏡頭,就是一鏡到底,幾十秒甚至幾分鐘一隻利用攝影機角度,演員表演,現場排程,一隻不間斷不剪輯不轉場的拍攝手法,可以表現出很強的帶入感和真實感,也有像希區苛克那樣因為膠片長度關係,強行長鏡頭的。但大多數影片都是前一種目的,但長鏡頭不好拍,這需要攝影,排程,表演,分鏡,多次排練,很多幕後工作才能完美呈現,所以也被很多導演作為一種炫技手段

  • 3 # 何是讀書天

    其實本來沒有「長鏡頭」這個概念,這是作為電影術語翻譯到國內時的誤會。 對電影從業者來說,在國外更通行,在專業上也更嚴謹的說法是「排程鏡頭」。

    這是對所謂『長鏡頭』的澄清與基礎普及。

    姑且不提普通觀眾,就連大部分電影學院學生乃至影視在職人員,其實也不知道什麼叫排程鏡頭。 長篇大論的專業術語固然能夠解釋,但我還是用俗語說一下吧:所謂的『長鏡頭(就是實質上的排程鏡頭)』其實是指攝像機按下錄製之後一直到停止拍攝這段時間持續了一定時間(對的,其實沒有明確標準),並且拍攝過程中的攝像機運動、演員運動、甚至場景細節安排等一切元素(以上各元素簡稱為『排程』)的控制過程十分之複雜,但流暢及連貫地最終呈現在影片之中的單一鏡頭。(至於偽一鏡到底(偽長鏡頭)就不作討論了,簡單的說就是把幾個鏡頭拼湊起來形成單一長鏡頭的觀感)

    舉舉例子吧,一些長鏡頭的電影: 最近的話推薦觀看大熱的奧斯卡提名電影:《鳥人 (豆瓣) 》,這裡就用了大量偽長鏡頭,還有臺灣導演鈕承澤 (豆瓣)的作品《愛 (豆瓣)》開頭也拍攝了一個頗為不錯的偽長鏡頭。杜琪峰 (豆瓣)曾經嘗試拍攝一部全片都是10分鐘長鏡頭的警匪片《大事件 (豆瓣)》,無奈成本實在太高,但第一個長鏡頭是非常之精彩的。 臺灣電影大師侯孝賢 (豆瓣)、楊德昌 (豆瓣)都是長鏡頭的愛好者。 該有的其他回答也基本上補充完了,像《俄羅斯方舟 (豆瓣)》那些。

    其實這個回答我最希望的,是想試圖引申討論一下關於『長(排程)鏡頭』的魅力所在。 究竟長鏡頭有什麼魔力?——大師級電影導演以創作長鏡頭津津樂道,經典的長鏡頭段落名垂千史經久不衰,就連我們家郭敬明在《小時代》裡面都曾經拍攝過長鏡頭…… 長鏡頭在我看來,很大部分的魅力來源於一個字:難。

    上面也提及了『長鏡頭』的真正專業稱呼應該是『排程鏡頭』。排程是一個電影術語,通俗點理解便是拍攝場景內需要安排、控制的各元素的運動與互動。最簡單的便是演員的走位,簡稱內部運動。 然後是攝像機的移動,推拉搖移升降跟晃等一系列動,簡稱外部運動。 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場景佈置呀、道具裝置呀就姑且不提了。 拍攝影視作品鏡頭的過程,就是在攝像機按下錄製之後,全劇組都圍繞著那個鏡頭的內容而各司其職,就像這個鏡頭便是太陽而所有人必須圍著它轉動——該走位的就走位,該設定道具的就設定道具…… 於是在導演大喊Action、攝像機開始錄製、錄音裝置開始運作的這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是屏住呼吸而高度集中的,因為每一個小小小小錯誤都可能會導致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流水,也就是俗稱的NG。 就連平時用固定鏡頭(就是攝像機只需要按下錄製-停止便可以不管了的鏡頭)拍攝一個沒有動作的演員說幾秒鐘的臺詞,表情的不到位、語氣感覺不對、臨時笑場、或者是一些不可控的意外(比如蒼蠅飛過)都有可能重新來一遍…… 那麼請各位想象一下,把這種變數擴大幾倍(數個有不同動作不同走位的演員、兼顧各種運動的攝像機運動、拍攝大場面時需要封鎖路段引起的不滿………),時間延長几倍的情況下,要控制好有多麼困難。 所以,長鏡頭難就難在把影視拍攝過程中的不可控性與持續時間無限放大。但這也正正是優秀長鏡頭給製作者(導演、攝像、演員等)、觀眾的無限快感。 導演也以設計排程複雜但華麗瀟灑的長鏡頭為樂,當然,就跟最上面引用的回答一樣,前提是劇組不缺錢。因為長鏡頭對於大部分的影視作品來說,還真的是有一定門坎(軟實力如排程能力、硬實力如道具裝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戛納電影節歷屆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