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霍光死後落得滅族的下場,其實正是在於生前的專權,甚至一度權力達到可以決定誰來做皇帝,把持朝政數十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的佐命大臣,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

    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與霍光爭權,謀反不成,兩人被誅。由於當時株連太多,導致朝中除了霍光黨羽,幾乎沒有多少老資格的大臣。因此,霍光向昭帝舉薦了張安世,任命張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勳,封富平侯,是霍光的副手,這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並掌管皇帝的侍從,屬於絕對的“超遷”。

    前74年,漢昭帝崩,因為他沒有兒子,霍光擁立武帝的孫子劉賀即位。但劉賀荒淫無道,霍光私下與張安世定計,把朝臣全部召至未央宮,宣佈廢劉賀,群臣驚懼不已,無人敢於反對,只能唯唯稱是。隨後,張安世率領羽林軍把守宮廷,收縛劉賀的舊臣二百餘人,並奉霍光命全部誅殺。

    當年七月,霍光、張安世等人謀立漢武帝曾孫劉詢,是為漢宣帝。宣帝即位後,面對擁立自己的權臣,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辦法,對霍光非常敬畏,但是更親近張安世。霍光死,宣帝拜張安世為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並統管兩宮衛尉、城門軍、北軍。幾年後,羽翼已豐的宣帝族滅了霍氏家族。

  • 2 # 談古論金

    霍光本人其實談不上為漢王朝盡心,反之,他是一個有著非常明顯的不臣之心的權臣。

    《孟子》裡有這樣的文字:

    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譯文:

    公孫丑說:“伊尹說:‘我不親近不遵循仁義的人,(便)把太甲放逐到桐這個地方,百姓非常高興;太甲變好了,又讓他回來(當君主),百姓非常高興。’賢人作為人臣,君主不好,本來就可以將他放逐的嗎?”

    孟子說:“有伊尹那樣的意圖,就可以;沒有伊尹那樣的意圖,那就是篡位了。”

    孟子從儒家的道統和立場出發,不能否定伊尹,又要解決是否可以廢黜放逐君主這個問題,只能用所謂是否有“伊尹之志”來作為判斷的標準,但是是否有“伊尹之志”本身是一個自由心證,是無法進行量化判斷的標準。

    後世將廢立帝王稱為“伊霍之事”,霍光可以說是伊尹之後的第二個典型,但他比較大的可能並無所謂“伊尹之志”。

    漢昭帝劉弗陵時期,因為漢昭帝沒有表現出政治的野心和慾望,又英年早逝,所以和霍光之間算是相安無事,但是,漢昭帝行冠禮之後,霍光根本沒有表示出任何歸政的意思,其擅權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此外還有一個很說明問題的霍光的劣跡,霍光本身是和丞相車千秋、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車騎將軍金日磾四人一起領受遺詔輔佐少主的,按照漢武帝最初的安排,這五位顧命大臣實際上分為兩組,一組以丞相車千秋為主,負責治理外朝;另一組負責掌管內朝,以霍光為首,本身帶來互相制衡的作用。

    但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施展政治手腕,先後清除了上官桀、桑弘羊和車千秋(金日磾在一年後自行病故,為霍光消除了一個障礙),也成為獨掌大權的權臣。

    英國學者魯惟一(Michael Loewe)認為漢昭帝22歲去世,可能存在霍光加害的因素,但這個懷疑理由不充分,因為漢昭帝是霍光得心應手的傀儡,要換一個,未必能夠這麼順心。

    果然,新皇帝昌邑王劉賀(也就是漢廢帝,後來的海昏侯)新來乍到就和霍光發生了潛在的衝突,以至於當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以自己的外孫女、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名義廢黜。這一段大家都比較熟悉,我這裡也就不贅述了。

    霍光發動政變廢黜劉賀之後,當然仍然需要扶持一位劉姓皇帝登基,因為“廣陵王(劉胥)已前不用,及燕剌王(劉旦)反誅,其子不在議中。近親唯有衛太子孫號皇曾孫在民間,鹹稱述焉”,於是選定了這位皇曾孫劉病已來當這個新的傀儡皇帝。

    劉病已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劉詢,他的生父是漢武帝長子也就是太子劉據的兒子史皇孫,是漢武帝的曾孫,所以號曰“皇曾孫”。巫蠱之變的時候,太子劉據和史皇孫舉家遇難,劉病已仰賴廷尉監邴吉的憐憫照護,得以倖存下來。

    在霍光看來,新皇帝的輩分比起昌邑王劉賀來說又低了一輩,年齡又大致相當(史稱宣帝“年十八即尊位”),更便於施展上官太后的權威,更好地有利自己大權獨攬;另一方面,漢宣帝在民間長大,沒有政治勢力作為後盾和根基,更方便自己隨心所欲擺佈。

    出乎霍光意料的是,他完全低估了漢宣帝的能力和謀略。

    霍光在世時,漢宣帝與他及其家人黨羽虛與委蛇,韜光養晦,甚至忍下了自己的結髮妻子許皇后被霍光妻子指使醫官毒死的大逆之事,待到霍光去世,漢宣帝經過周密佈局,用雷霆手段一舉消滅霍氏家族。

    當時,除了宣帝第二個皇后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廢處昭陽宮免於一死以外,霍家“諸昆弟賓婚為侍中、諸曹、九卿、郡守”者以及“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漢宣帝用雷霆手段不無血腥地鐵腕鎮壓霍家及其盟友,霍光殘存的勢力被斬草除根、徹底清除。

    但是,因為漢宣帝本身的即位是出於霍光的制度安排,本身某種意義也是霍光廢黜昌邑王劉賀的後果之一,出於鞏固自己權力的合法性,漢宣帝不能在政治上否定霍光,所以雖然宣帝對有殺妻之仇的霍光深惡痛絕,但他還是始終高度讚揚了霍光的“功績”,甚至圖畫麒麟閣並居於首位,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而不名。

    心術不正的霍光能夠以忠良賢臣的身份名垂青史,主要就是出於漢宣帝的政治需要而未遭清算,而被後世班固、司馬光等史家信從的原因。

    霍光在昭宣兩代,挾持幼主以號令天下,後世也頗有人認為其是王莽、曹操一類權奸,這也許有些過當了,但是

    霍光是一個權臣,是毫無疑問的,他跋扈不臣、行事毒辣,也是無可置辯的,他本人因為政治原因沒有被清算,但絕不是一個忠於漢室的君子,更談不上是周公、伊尹。

    霍氏全族被團滅固然血腥,也反映霸王之道雜用的漢宣帝的無情狠辣,但說到底也是咎由自取。

  • 3 # 只為搞笑而生

    霍光作為臣子,讓皇帝對他恭敬到過分的程度(資治通鑑原話);廣結黨羽,安插自己的親屬在朝廷內外領兵如“胡越人的部隊”,宮廷禁衛軍;廢皇帝的時候手段也很生硬;做掉與自己一起託孤的上官桀(當然上官是有罪的不假)與自己一起廢皇帝的田廣明(這個殺的有點勉強);包庇(甚至有授意的嫌疑)妻子安排毒殺懷孕的皇后然後進獻自己的女兒做皇后;在外交問題上(攻打龜茲國與否)背叛皇帝的旨意暗示官員私自徵西域國並發動戰爭。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雖然他沒有篡位,但是他權傾一時,與皇帝陽奉陰違也是事實,絕不是周公那樣的人,所以他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

  • 4 # 指動濟南

    霍光家族被滅的主因是:霍光死而不僵,餘威猶存,迫使漢宣帝不得不除掉他的後人。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霍光有個專門“坑夫”的妻子。霍光事主三朝:武帝、昭帝、宣帝,算上廢帝,就是四朝。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親的弟弟,史書記載,其身高近180釐米,眉清目秀,鬍鬚很美(在漢朝,男子鬍子很美絕對是顏值的加分項)。

    不過,要說霍光一生最大的失敗應該是娶了十分不靠譜的一個老婆,史書對這個女人的記載非常馬虎,連姓都沒有,只叫她“顯”,後人為了方便稱呼給她安了一個姓“霍”。

    1、毒殺皇帝的髮妻

    漢宣帝因受爺爺劉據的牽連,巫蠱事件中雖逃一死,但在襁褓中就被收監入獄。幸遇廷尉邴吉多次救助,劉病已(漢宣帝)才被錄入皇家宗譜,並在掖庭長大。16歲時身長八尺二寸(近2米),出落的一表人才。

    經管理掖庭的張賀做媒,一個小官吏家的小女孩許平君嫁給了劉病已。當年,劉病已16歲,許平君13歲,次年就生下兒子劉奭(漢元帝)。

    漢昭帝死後,漢武帝的孫子劉賀即皇位,僅27天就被舉報1127件“荒唐之事”,霍光將其貶為平民,史稱漢廢帝。隨後,霍光挑選了劉病已繼承皇位,史稱漢宣帝。此時,霍顯(霍光老婆)認為許平君的出身卑賤,四處活動想女兒霍成君入主後宮。但是,劉病已對髮妻的感情很深:下詔尋求貧賤時的舊寶劍。大臣們馬上明白了,這是貧賤之妻不相忘!就紛紛上書請求冊立許平君為皇后,最終劉病如願以償把髮妻立為皇后。

    但是,次年17歲的許平君再次懷孕,臨產時得病。霍顯讓女醫淳于衍下毒,許皇后喝下而亡。不久,官吏逮捕醫生,彈劾淳于衍行跡可疑。霍顯就把實情告之了霍光,霍光驚呆了,“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會奏上,因署衍勿論”。想告發又不忍,猶豫不決中,案件的奏章上報,霍光批覆不要再追究。隨後,霍顯把女兒霍成君嫁進皇宮,被冊立為皇后。

    2、霍顯之死

    霍光死後,霍顯和兒子霍禹、霍去病之孫霍山、霍雲(二人本是霍光的孫子,因霍去病之子早亡無後,霍光過繼二人成霍去病的孫子)是暈招迭出:先是違規擴建霍光墓,生活奢華,而且霍顯還和家奴的總管馮子都搞到一起,史載“及顯寡居,與子都亂”,等到霍顯守寡獨守空房後,她便和馮子都亂來。

    霍雲在皇帝晨會時稱病外出,和朋友去打獵,讓“奴僕”代為上朝。後來,許平君被害真相開始流傳。劉病已先後解除霍光兩個女婿掌管東、西宮羽林軍的職務,霍光外甥女婿、孫女婿全部調離,讓髮妻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掌管羽林軍的軍權,讓親信魏相當丞相、救命恩人邴吉成為御史大夫。眼看權力被削,霍家人之間相互埋怨,霍顯只好把自己毒殺皇帝髮妻的事情告訴了霍山、霍雲、霍禹。三個人從此開始有“邪謀”,心裡有鬼了,開始謀劃搞事情。

    霍雲有個舅舅叫李竟,他有個好友叫張赦,見霍家危險就對李竟說:“讓霍顯告訴女兒霍成君,先把魏相、許廣漢殺了。罷黜陛下,成敗全在霍成君。”這事被人告發,劉病已把此事交給廷尉處理,拘捕了張赦等人。隨後李竟全部招供,霍雲、霍山被免官;霍光的女兒、馮子都犯法要問責。

    為此,霍山等人設謀準備了一桌酒席,想把魏丞相、許廣漢等人召來,把這些人斬首,再把劉病已趕下臺,讓霍禹當皇帝。計劃還沒實施就被發覺,霍雲、霍山等人自殺,霍顯、霍禹等人被捉。霍禹被腰斬,霍顯和她的幾個女兒、兄弟都被處死,涉案處死的有上千人。只有當了皇后的霍成君活命,但被廢黜,幽禁於冷宮。

    3、霍光死而不僵

    漢宣帝劉病已剛即皇帝時,曾參拜高祖祭廟,和霍光同坐一輛車,皇上心裡害怕,好像有芒刺在背。後來,改為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乘,皇帝安逸自在,感到安全和親近。等霍光死後其宗族被誅,民間說:“權威連君主都能震動的人怎會活命,霍氏的禍患就開始於陪乘。”

    因為事主三朝,霍光的兒子霍禹、霍去病的孫子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任都尉、侍中。霍光兩個女婿分別是東、西宮掌軍衛尉,霍光兄弟的女婿、外孫都有資格參加朝會,親族盤根錯節佔據內外。《漢書》曾記載霍光死後一件小事。霍家奴僕和御史大夫魏相(後被提升為丞相)的奴僕在路上行車互不相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蹋大夫門,御史為叩頭謝,乃去”。霍氏的奴僕就跑到御史大夫府中,踢壞他的府門,最終讓御史大夫叩頭請罪,這些奴僕才離開。

    面對這樣的宗族勢力,儘管霍光已死,但是劉病已不得不除之而後快。何況這個家族還有殺妻之恨!

  • 5 # 每天學點history

    霍光對歷史的貢獻自然不必多講,昭宣中興絕對離不開霍光的功勞。那麼如此忠心為何卻死後被滅族?

    其一:權力太大

    霍光是忠臣,但也是權臣。掌權而不知放權,讓皇權強化過程中的皇帝自然感覺不舒服,縱使宣帝的做法對其多次表達信任。

    其二:集團利益矛盾化

    霍氏集團在朝中勢力及其龐大,朝中官員很多都是霍氏門下,比如說霍光推薦的丞相蔡義。而宣帝為了維護自己的集團利益,也做了很多反擊,比如任用宦官石顯,立許平君為後,並重用許氏一族。

    然而霍氏絕不能容忍,霍光也是反對的,最後許平君死於霍氏之手。總之兩大集團暗中權力博弈及其激烈。

    其三:霍氏家族太過跋扈

    霍光是忠臣,但霍氏家族人卻很跋扈。霍顯強嫁女於皇帝,霍光夫人毒殺皇帝愛妃等等。以及霍光死後,兒子霍禹發動政變。

    結合這一切以及最後的稻草——霍禹謀反。導致宣帝滅霍氏一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宮六院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