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囈語君

    引言

    首先,可以確認的一點,就是在三國時期,爭霸的諸侯都是以士族為基礎起家,無論大小諸侯都是一樣。唯一有差別的就是黃巾軍,內部摻雜不清,又真正的農民起義軍,還有渾水摸魚的貴族或者官軍。到了三國時期,都是東漢計程車族支撐,其中就以魏國為最。

    之所以促使這個現象出現,是當時的社會形態所決定,而原因追溯的話,可能要追溯到上古時代,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士族的起源

    說起士族,首先要聊一聊姓氏的起源。在上古時代,姓氏隨著國家形式上的統一,在黃帝時代就誕生了。

    作為華人,我們一般會稱呼為“炎黃子孫”,指的就是炎帝和黃帝二人。炎帝出自“姜”姓,黃帝出自“姬”姓,在黃帝與炎帝爭霸的過程中,黃帝最終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隨後的上千年的時間裡,“姬”姓一直佔據著國家的主導地位,無論是夏、商,還是西周、東周,天子均為黃帝的後人,如果論中國最長久、最繁盛計程車族,“姬”姓當屬第一。

    雖然統治的主導在“姬”姓手中,但是在這個高層建築之下的,當屬諸侯方國。比如說西周的姜子牙,他即為炎帝后人,因封在“呂國”,又名呂尚。而他的後人建立的齊國,就是姜姓或者呂姓家族的勢力範圍。

    古代士族的原型,也正是起源於此,隨著封國諸侯的不斷增多,姓氏也不短的繁衍,在最後逐漸出現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家族勢力,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支撐了國家的運營,在合作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鬥爭,這也就是秦朝統一前的基本狀態。

    士族的發展

    在秦朝之前,分封制作為社會的主體形態,造就了士族的誕生,但是對於中央集權的衝擊,存在著巨大的威脅,秦朝之前的改朝換代多是由於士族的強大,在中央衰弱後,被諸侯國取代。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利用郡縣制取代的分封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諸侯國的威脅。但是秦朝的存活時間過於短暫,郡縣制並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在秦朝滅亡後,項羽大封諸侯,在制度上又復原了戰國之前的形態。最終項羽敗給了諸侯王劉邦。

    劉邦在建國以後,曾經殺白馬與群臣共誓“非劉姓王,天下共擊之”,但是諸侯國卻一直是西漢的一個毒瘤,直到漢武帝時期,透過“推恩令”才在一定形勢上,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

    自此士族門閥就出現在了中國歷史舞臺,並且對中國歷史的發現,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比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號稱“四世三公”,在東漢時期絕對算的上頂尖的門閥士族,從袁術和袁紹爭霸之處的實力,也可看出袁家的家底和人脈資源的廣泛。

    三國時代就是士族爭霸的高潮期

    西漢之後,諸侯國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東漢時期,活躍於歷史舞臺的,要麼是權臣外戚,要麼是宦官集團。在一定意義上,他們都屬於“士族”的範圍,以團體為主導,很少以個人形勢出現。

    待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後,皇權衰落,各地諸侯開始崛起,各地的諸侯世家,為了守住家族的財產和利益,要麼選擇爭霸天下,要麼選擇強者依附,亦有選擇互相合作互保。

    如袁紹家族,他們選擇的就是爭霸天下。又比如諸葛家族,選擇的就是依附於強者,而且在多個霸主之間下注,所以我們會看到諸葛亮的族人,在魏、蜀、吳三國中都有出仕。再比如劉表的荊州,看似是劉表主導荊州,其實是多個家族支撐劉表,才建立起了“荊襄九郡”的穩定。

    士族門閥在於這個時代,是最舒適的時代,其勢力得到了極速的發展,數量之多、影響之大堪稱歷史之最。在國家的統治各處階層,都充斥著士族門閥的勢力,而作為三國的統治者,也不過是一個帶頭人,一個最大計程車族而已。

    魏國將士族門閥推向鼎峰

    曹操作為底層起家的落寞貴族,在曹操主導時期,寒門勢力受到曹操的扶持,門閥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但是在曹丕建立魏國的過程中,需要獲得士族門閥的支援,所以與士族門閥達成妥協。其在位期間推行“九品中正制”,士族門閥徹底失去控制,從而導致了曹魏的倒臺,是如此的悄無聲息。

    結束語

    三國時代的魏、蜀、吳的建立,都是脫胎於士族,然後繁盛於士族,但是最終也是亡於士族。三國時代一直到隋朝的建立,都是以士族為基礎搭建的王朝,遠離底層和人民,所以數百年的時間,整體國家都處於弱勢,再也沒有再現漢朝的強大,直到隋唐打破這個社會形態,厚積薄發,才推動了隋唐的強盛,民富國強。

    ENT

  • 2 # 立鶴書苑

    多少都與士族有關,曹魏興九品中正制後,士族權利到達頂峰,蜀雖因士族而起,皇權和諸葛姜維這些漢帝派實力龐大,而且嚴格說,蜀漢是軍國政權,高壓統治,嚴刑峻法,吳在三國就是一廢物,打曹打不過,打比自己弱的劉需要偷襲獲勝,吳算上皇權士大夫兵權相對平衡,但是除了開國幾代,後面吳王就是掛機

  • 3 # 真正鱷魚不哭

    曹劉孫在根本上都是反士族的。

    曹操早期戮邊讓,中期誅孔融,晚年殺楊修,賜死崔琰,逼死荀彧。

    孫策殺周昕許貢,孫權殺盛憲。

    即使是以仁厚知名的劉備也殺過蜀中名士張裕。

    他們都致力於打擊士族勢力。

    但是形勢比人強,士族強大政治經濟實力迫使統治者做出讓步。

    曹操死後曹丕就頒佈了九品中正制,對士族全面妥協。

    孫權儘管能逼死陸遜,卻不得不承認陸氏“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的現實(《世說新語·規箴》)。

    蜀漢一直以流亡荊襄士族為基本盤,後期也承認了益州大族權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軍該不該打基輔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