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140769451
-
2 # 歷史扒糞機
時至今日如果說德軍不該打基輔戰役,不過受哈爾德、博克、古德里安等一系列德陸軍將領們的影響,認為第二裝甲叢集南下基輔耽誤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致使德中央集團軍群未能在俄羅斯冬季嚴寒降臨前佔領莫斯科反而遭受慘敗。其實古德里安自己就回答了這個問題,8月24日古德里安與哈爾德乘飛機飛回面見希特勒,原本打算勸說希特勒放棄南下主張。一番交談後,古德里安贊同希特勒,不為其他,南下基輔的決定符合當時的戰爭實際。
巴巴羅薩計劃在西德維納—第聶伯河前消滅蘇軍主力,防止其有生力量撤退蘇聯腹地,但戰事的進展讓德軍大失所望。到7月中旬,除在白俄羅斯境內殲滅了蘇西方面軍第3、4、10、13集團軍,蘇西北方面軍雖遭受重挫,但大部成建制退守西德維納河—舊國境線,並在增援兵力支援下讓德第四裝甲叢集行進間奪取列寧格勒的企圖破產。而蘇西南方面軍在基輔築壘地域前阻擋住了德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迫使希特勒與德陸軍總司令部7月26日採取小型單鉗攻勢實施烏曼合圍戰,才能讓德軍進一步推進到第聶伯河前,壓迫蘇西南、南方面軍實施沿河防禦。
中央集團軍群方面,7月9日第三裝甲叢集攻佔維捷布斯克,16日第二裝甲叢集攻佔斯摩稜斯克,20日佔領葉利亞,可說打開了向莫斯科進擊的大門。但實際上此時的德軍前有蘇第29、30、24、43集團軍堵截,淺近有蘇第28、22集團軍的反擊,縱深有蘇第3、4、13、21、5集團軍的威脅,中間更夾著蘇第16、19、20集團軍消化不良。到8月6日德中央集團軍群肅清斯摩稜斯克合圍圈,但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叢集同時不得不掉頭對付羅斯拉夫利地域的蘇第28集團軍,進而向斯塔羅杜布—烏涅恰一線攻擊,清除蘇第13、21集團軍對其側翼的威脅,拉扯德第2集團軍向戈梅利地域前進以打通雙方聯絡,便於後者更好的掩護自己暴露的側翼。而第三裝甲叢集第57摩托化軍更因蘇西北方面軍的舊魯薩—德諾進攻戰役北上大盧基—託羅佩茨地域,彌補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間日益擴大的缺口。
1940年12月5日在接受布勞希奇和哈爾德聯合送交入侵蘇聯的奧托方案時,希特勒表達了莫斯科不是那麼重要的觀點,因此要求對方案進行修改,把莫斯科為主攻目標更改為列寧格勒,並在戰事進行中多次關注南、北兩翼推進緩慢,進而側翼暴露的問題。南下基輔是對當時膠著戰事的破繭再生,德陸軍以較小的代價獲得了豐盛的成果—殲滅了蘇最具實力的重兵集團,解決了中央集團軍群南部側翼威脅,解放了南方集團軍,它符合巴巴羅薩計劃原始的戰略思想。
-
3 # 血染戰旗紅
從戰略上來說,德軍不應該打基輔戰役。因為它讓德軍錯過了攻打莫斯科的最佳時機。雖然基輔戰役在戰術上是勝利的,但在戰略上卻是失敗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波羅的海到廓爾喀阡山一千多公里長的戰線上,德軍兵分三路,偷襲蘇聯。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負責進攻白俄羅斯並最終奪取蘇聯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烏克蘭。中路打得比較順手,很快就佔領了白俄羅斯,並在7月底就佔領了莫斯科的門戶斯模凌斯克。這裡離莫斯科有300公里左右,有直通莫斯科的公路。當時秋高氣爽,非常適合德軍的機械化部隊行動。更要命的是,當時蘇軍西方面軍新敗,蘇軍在這個方向並沒有組織起像樣的防線。如果德軍不進攻基輔,沿著斯模凌斯克公路一路打下去,應該說是可以佔領莫斯科的。
但這時候希特勒卻犯了一個他不得不犯的錯誤。從西往東看,蘇聯的地形就像個喇叭口,越往東就越寬闊。這樣一來,戰線就越拉越寬,兵力就顯得不夠用。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中路固然得了手,但北路和南路卻遭遇了挫折。特別是負責進攻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打得異常艱苦。為了控制住戰線,兩頭總得先固定一頭再說。在拿下斯模凌斯克後,擺在德軍統帥部面前的,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一路向東,一口氣拿下莫斯科;二是中央集團軍群停止行動,調古德里安裝甲集團南下,配合南方集團軍群圍殲烏克蘭的蘇軍。德軍參謀部和陸軍司令部主張直搗莫斯科,因為莫斯科既是蘇聯的首都,又是蘇聯的交通樞紐,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來說,都必需拿下莫斯科。而希特勒則主張先拿下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是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境內的頓巴斯地區是蘇聯重要的工業和煤炭基地,毗鄰烏克蘭的巴庫油田是蘇聯重要的石油基地。希特勒認為,只要拿下烏克蘭,就等於切斷了蘇聯的命脈,就能縮短戰爭的程序。所以他力排眾議,調古德里安的裝甲集團南下,配合南方集團軍群,一舉包圍並殲滅、俘虜了烏克蘭境內的70多萬蘇軍,攻佔了烏克蘭全境。儘管基輔戰役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最大的殲滅戰之一,其戰術可圈可點,但在戰略上卻是失敗的。因為它使德軍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期,給了斯大林寶貴的兩個月時間,讓蘇軍在莫斯科周圍設定了六道防線。當希特勒發現攻佔烏克蘭後,蘇軍並沒有停止抵抗,蘇聯也沒有投降,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他調集重兵加強中央集團軍群,並補充大量的裝備彈藥油料,向莫斯科發動代號為“颱風”的進攻戰役,妄圖希望德軍如同強勁的颱風一般橫掃莫斯科。
但這時已經晚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期已經過去。德軍不但遭到蘇軍的猛烈抵抗,連老天爺也跑來搗亂。那一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10月上旬就下起了冬雨。蘇聯的大部分道路本來就差,讓雨水一泡很快就變得泥濘不堪。這一下德軍可苦了。履帶式的坦克裝甲車固然不怕道路泥濘,但輪式車輛和步兵卻常常陷在淤泥裡難以動彈,進軍速度慢了很多。
有人說裝甲集團沒必要等步兵,只要像攻打法國巴黎那樣,一路直撲莫斯科就行了。唉,此一時,彼一時,兩者不可相提並論。進攻巴黎是在1940年5月,天氣良好,道路也不差,裝甲集團和補給車隊可以不等步兵,一路馳騁。可進攻莫斯科就不一樣了。冬雨綿綿,道路泥濘。坦克裝甲車固然可以一路推進,但補給車隊卻跟不上。光靠坦克裝甲車自身攜帶的油料、彈藥和給養,根本到達不了莫斯科。
有人說這問題好解決,叫空軍空投就行了。可惜受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飛機並沒有達到全天候標準,很多時候都得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行事。偏偏當時老天爺不幫忙,很多時候德國空軍受天氣影響,根本出動不了。加上經過幾個月的較量,蘇軍大體上也摸著了德軍的作戰特別,所以他們在德軍可能經過的地方都埋設了很多地雷,挖了很多反坦克壕溝。這樣一來,德軍的閃電戰就失去了原有的威力,雙方陷入艱苦的陣地拉鋸戰和阻擊戰中。
到了11月中旬,天氣放晴了,道路泥濘的問題沒有了,可氣溫卻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在這麼嚴寒的冬天裡,油料都被凍成了粘乎乎的稠狀物,槍栓被凍得拉不開,車輛發動前得先用火把發動機烤熱了再說。更要命的是,當時德軍的冬裝還沒解決。
有人問了,這麼冷的天德軍還不穿冬裝,難道德華人傻嗎?那倒不是德華人傻,而是希特勒太狂妄。其實早在“颱風”戰役發起的時候,就有人提醒希特勒,讓他準備好100萬套冬裝,好讓前線將士做好過冬的準備。可希特勒卻說,那用不著,等到冬天來臨的時候,我的將士們早就住進莫斯科溫暖的房子裡了。據戰後從德國檔案堆裡找到的材料稱,當時希特勒還給中央集團軍群下令,要求他們佔領克里姆林宮,控制莫斯科廣播電臺、郵局、銀行……,要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慶功宴會,要在紅場舉行閱兵式。只可惜事與願違,冬天到了,他的將士卻在莫斯科郊外凍得瑟瑟發抖。雖然離莫斯科只剩下一步之遙,可德軍卻再也沒有能力前進一步了。12月6日,蘇軍發動反攻,殲滅、俘虜30多萬德軍,將德軍擊退了150至300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
4 # 銳度何老師
基輔戰役該不該打,這事兒沒爭議,就是:該打。
根據德國的計劃,他們要兵分三路進攻蘇聯:
北方一路,進攻列寧格勒。因為這裡是蘇聯的經濟、文化、工業、人口中心,拿下這裡就可以在北面堵死蘇聯。
中央一路,進攻莫斯科。這是蘇聯的首都。
南方一路,就是打基輔。因為這裡是蘇聯的糧食基地也是工業基地,更主要的是這裡有百萬蘇軍。這百萬蘇軍對德國的威脅非常大。
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是當時蘇聯的第一、第二、第三大城市。如果再加上斯大林格勒,剩下的蘇聯地區,就是廣大農村了。蘇聯的精華全集中在這幾座城市裡。
德華人以認真嚴謹著稱,非常擅於制定計劃。他們制定的進攻蘇聯的方案基本上是無懈可擊的。如果真的按照原計劃打下來蘇聯這三座城市,他們也就贏得了戰爭。而且這個計劃是開戰前,德國軍政上上下下都認可的。
但是,這個計劃在戰爭中並沒有被執行,中間出了偏差。
以北方集團為例,他們是按照計劃打的,一帆風順,直接打到了列寧格勒城下。
問題出在中央和南方集團。
德軍的中央集團打的也是順風順水,成績非常好,一路殲滅蘇軍,按照原計劃他就應該直撲莫斯科。如果按照原計劃,中央集團軍直撲莫斯科,以當時的情況,蘇聯人準備不足,中央集團是很可能一鼓作氣拿下莫斯科的。而如果他能拿下莫斯科,基本上也就贏得了戰爭。我們都知道北方集團最終也沒能拿下列寧格勒,可如果中央集團拿下莫斯科以後,北上,兩面夾擊,列寧格勒也就打下來了。
但是,這時候南方德軍圍住了基輔這裡的百萬蘇軍,有點啃不動。
德軍打仗,主要依靠的是坦克部隊的突擊。當南方基輔戰役陷入僵局的時候,希特勒出手了,他命令中央集團停止前進,拿出坦克部隊,調頭去支援南方集團。
所有的爭議都出在這裡。打不打基輔,這件事沒爭議。有爭議的是希特勒該不該要中央集團停下來,去幫南方。
因為中央集團這一停一調頭,就失去了戰爭中最最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中央集團軍為了支援南方集團軍損失了1個多月將近2個月的時間。一個多月之後,才重新上路,向莫斯科進發。而失去了這一個多月,對中央集團軍無疑是致命的。
即便耽誤了這麼長的時間,在莫斯科戰役中,德軍離勝利也只是一步之遙。最後他們已經打到了離市中心8公里的地方,已經看見了克里姆林宮。如果不失去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央集團軍肯定能打下莫斯科。
在進攻莫斯科的路上,德軍遭遇到秋季的大雨,道路泥濘,坦克部隊行動遲緩,失去了快速突擊的優勢。隨後,恐怖的蘇聯嚴冬降臨,給德軍造成了重大損失。而中央集團軍能遭遇這麼嚴重的自然條件打擊,就是拜損失那一個多月的時間所賜,拜元首所賜。
如果他們不去幫南方集團,而是按照原計劃繼續向莫斯科突擊,也就可以在秋季、嚴冬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了。這一個多月,蘇聯一方增加了準備時間,德國一方遭到了秋冬季節的打擊,此消彼長,影響是巨大的。相當於蘇聯增加了5個師,德國損失了5個師,加一起差了10個師。
如果堅決執行原計劃,中央集團能拿下莫斯科。拿下莫斯科以後他再北上,兩面夾擊,和北方集團一起,也是肯定能拿下列寧格勒的。而南方基輔這片,雖然是僵局,但畢竟還是德軍佔優勢,是他們包圍了蘇軍,充其量是啃的慢一些。即便是沒有中央集團軍的幫助,南方德軍最後也能贏得基輔戰役的勝利。最差也是列寧格勒的效果,圍住了,沒打下來。
所以說按照原計劃,沒有希特勒的干預,德國很可能會拿下蘇聯,贏得戰爭。先來個中央突破,佔領莫斯科,然後兩路夾擊打下列寧格勒,這時候基輔那邊也應該得手了。如果還在僵持,再把北方、中央集團的坦克部隊調過來,前後夾擊,基輔也就打下來了。
最後再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一起打斯大林格勒。
但希特勒調中央集團的坦克部隊去支援南方集團,這件事咱們開始也說了:有爭議。而且是軍事領域很多專業搞軍事的專家、將領之間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事情並沒這麼簡單,希特勒這麼做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咱們前面說德國能贏得戰爭是有一個前提的:中央集團軍能順利拿下莫斯科。
我個人認為能,但你要是認為不能,也有道理,也說得通。北方集團就是例子,他們打到了列寧格勒城下,僵持在那裡,沒能佔領。如果說在中路的莫斯科,蘇聯人小宇宙爆發,真的也擋住了德軍,那事情就另當別論了。列寧格勒能扛住北方集團軍,莫斯科就有可能扛住中央集團軍。
北方集團軍被擋在列寧格勒城外,如果中央集團軍再被擋在莫斯科城外,南方集團軍沒有得到支援,再被擋在基輔城外,那德國就完蛋了,估計二戰會提前兩年結束。失去了基輔,失去了這裡的百萬大軍,以及糧倉和工業基地,最終蘇聯也是緩了過來,打敗了德國,要是不失去呢?對不對?
希特勒看著很瘋狂,但他這個調整其實是很穩的,是正道。
他的思路是中央集團先停一下,調出精銳坦克部隊去支援基輔,這叫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而且他這個殲滅戰打成功了,非常漂亮,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殲滅戰,直接打掉了蘇聯的重兵集團。100多萬的蘇軍被希特勒乾淨利索的殲滅。
基輔戰役勝利以後,又變成了南方集團軍拿出精銳部隊去支援中央集團軍,再合力去打莫斯科,依然是集中優勢兵力。正常來講,中央集團+南方集團,也是能打下莫斯科的。打下莫斯科以後,又是南方+中央去支援北方。
雖然耽誤時間了,但中央集團也得到加強了,而且南翼的威脅也消滅了。
德國的原計劃是用3把既輕且快的劍去刺敵人,希特勒的調整是用3把變2把,2把變1把的重劍去刺敵人。各有各的道理。
如果一切正常,按照希特勒的調整,德國打敗蘇聯的可能會更大,更穩。
誰能想到那一年的秋季、冬季提前到來,冬季又是反常的寒冷。
這局面就只能用中國古老的智慧來解釋了: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所有的精打細算都被老天爺輕輕的抹掉了。
如果希特勒知道秋天會提前來,冬天會反常的冷,他也不會這麼打了。現在很多初中生、高中生都能出來指點兩句,指出德國這些名將、元帥、元首的錯誤,那是因為我們後來人知道那一年的秋天提前來,冬天特別冷。都是事後諸葛亮。
正常來講,即便是耽誤了時間,中央集團和南方集團合力也是能打下莫斯科的。問題是他們偏偏趕上了:反常。老天爺不幫他,那能有啥招。
基輔戰役的是非對錯,關鍵因素並不在基輔,而是在莫斯科。
德國中央集團軍按照原計劃能不能拿下莫斯科,這事有爭議,然後才讓基輔戰役變的有爭議。因為基輔戰役本身是完美的。基輔戰役勝利以後,德軍中央和南方集團合力打莫斯科,不克。在當年的冬季,蘇軍就展開了反擊,當時德軍就已經有被全殲的危險,是希特勒嚴令不許後撤,這才穩住了陣線,保住了德軍。如果沒有基輔戰役的勝利,中央集團軍單打莫斯科,如果沒打下來,再面對蘇軍的反擊,他在1941年的冬季肯定是要覆滅的。
中央集團如果覆滅了,北方、南方集團的覆滅也就是早晚的事。
如果按照原計劃,中央集團能順利拿下莫斯科,德國就能贏得戰爭。那希特勒調動中央集團的坦克部隊去支援南方基輔,就是個錯誤。
如果經過初期的戰爭,希特勒發現蘇聯抵抗很頑強,中央集團沒有把握拿下莫斯科,德國有失敗的風險,那他調中央集團去支援基輔方向,拿下基輔以後,在兩路合兵去打莫斯科,就沒毛病。
德國真正的錯誤是在戰前對蘇聯實力的低估,嚴重低估。
他們以為這些兵力可以手掐把拿的佔領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結果打起來發現蘇聯的實力很強,有點打不動。列寧格勒就已經打成了夾生飯,沒能一舉拿下。所以,莫斯科、基輔也都很可能發生同樣的情況:打到城下,德軍力竭。無法佔領。
希特勒調中央集團支援南方集團,就是針對這種局面的一個調整,而這個調整也是很合理的。
他調整的很高明,但天不幫他......如之奈何?
冬季的寒冷對德軍的傷害很大,但蘇聯秋天的大雨,對德軍的損害同樣是巨大的,這讓德軍失去了最大的優勢:坦克的速度。給蘇聯防守爭取到了時間。所以即便最後德軍中央集團得到了南方集團的加強,也依舊沒能拿下莫斯科。
德國戰敗根本原因並不在基輔,而是開戰前對蘇聯的低估。如果他們能準確的計算出蘇聯的實力,然後增加自己的進攻實力,譬如100萬。北方集團增加30萬,南方集團增加30萬,中央集團增加40萬,這就不用調兵幫忙了,三路可以按照原計劃,專心幹自己的活,一路向前,分別拿下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但由於統帥部對蘇聯的低估,導致按原計劃北方列寧格勒打不動,南方基輔打不動,看樣子,中央的莫斯科也很難打動。這才出現了希特勒調整部署,引發爭議的現象。
-
5 # 歷史深度揭秘
烏克蘭地區除了第聶伯河基本無險可守,兩年後的東線戰場,南方集團軍群貌似也是被逐出第聶伯河右岸開始崩潰的,除了失去烏克蘭地區外,更為嚴重的是中央集團軍群一向堅固的防線也因為側翼暴露而搖搖欲墜,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德軍整個東線的大崩盤。
總結了一下,基輔戰役蘇軍戰敗的原因主要這麼3點:1、8月份烏曼戰役戰敗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不僅僅是給斯大林在組織戰役後撤方面帶來了不良印象,最要命的是西南方面軍剩餘的幾乎全部機動力量都報銷在了烏曼,這樣一來西南方面軍變成了一支純步兵部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機動性極差,面對德軍裝甲部隊的突擊根本無法做出快速反應,在德軍突破一線防禦之後已經完全沒有裝甲機械化部隊去組織反突擊、封閉戰役缺口,只能眼睜睜看著德軍坦克長驅直入(基輔戰役最後德軍俘獲蘇軍人數眾多,但繳獲的坦克與裝甲車輛極少證明了這一點);
2、8月末古德里安叢集轉向南下之後斯大林盲目輕信葉廖緬科吹牛逼畫大餅,以為可以阻止“老流氓古德里安”,實際上中央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對此完全無能為力,葉廖緬科的反突擊根本沒有能遲滯古德里安的南下,導致西南方面軍側後暴露,古德里安叢集比較順利的插到了方面軍後方。
3、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情報工作失誤,一度導致烏曼戰役後對克萊斯特叢集的動向失去監控,只是大概判斷該叢集8月下半月在第聶伯河下游到黑海沿岸地區活動,完全沒有判斷到克萊斯特突然轉向並在克列緬丘格渡河,一夜之間擊潰了毫無防備的38集團軍,3天內就和古德里安匯合封閉了包圍圈。
總的看下來這場大敗首鍋斯大林,次鍋葉廖緬科,基爾波諾斯的責任相對較小一些,另外從軍事角度看,烏曼戰役之後蘇軍就應該考慮抓緊撤離基輔並在後方組織新的防線了,但是考慮到蘇軍機動性極差,即使這樣做了仍然可能會被德軍啃下一大塊肉來,但總比被圍殲要好得多。最後的最後吹一波朱可夫,在烏曼戰役還沒發生的7月29號就看出了西南方面軍有被合圍的危險並建議放棄基輔,老朱真乃神人也!
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連收縮防禦都做不到,因為沒有油發動汽車,拉不走重炮,想收縮防禦集中力量?拋棄了重炮的輕步兵有什麼用?失去了重武器只會導致防線崩潰的更快。突圍同理,想帶走重武器?你補給寸斷,你除了步槍輕機槍毛都帶不走,輕步兵面對敵人的坦克重炮裝甲車就是死路一條!
斯莫稜斯克棄守之後基輔肯定是守不住的,基爾波諾斯和朱可夫都向斯大林強調過這一點,然而朱可夫因此被免去總參謀長,你讓基爾波諾斯怎麼做?大清洗才過幾年了?巴甫洛夫才被槍斃多久?蘇聯40年開始編組的10個機械化軍,到開戰也才配齊三個軍的裝備而且全都在開戰之初消耗掉了。羅科索夫斯基在44年初無法突破Gomel,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原先答應給他的裝甲部隊被轉移到其他方向去了,不僅被打回攻擊出發點而且陣亡和失蹤十二萬人。
-
6 # 榮華之武器堂
對於基輔戰役德軍可以說是不得不打,而原因在於進攻蘇聯時的兵力部署過於分散。
眾所周知,德軍進攻蘇聯將所有部隊分成三個集團軍群,其中中央集團軍群的實力最強,而南方集團軍群的實力與之相比弱了不少。
當時南方集團軍群面對的是蘇聯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即戰前的基輔特別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由於戰前蘇軍判斷這裡是德軍主要進攻地點,因此兵力最為雄厚。西南方面軍總兵力86.46萬人,共有4個集團軍58個師又3個空降旅,裝備坦克和自行火炮5894輛(新式792輛)、火炮和迫擊炮14762門(另高炮2221門)、作戰飛機1901架(新式425架)。而南方面軍則有40萬人,共22個師又3個空降旅,裝備坦克和自行火炮1119輛(新式60輛)、火炮和迫擊炮6170門(另高炮429門)、作戰飛機962架(新式224架)
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羅馬尼亞軍隊加在一起總兵力150餘萬人,裝備坦克和強擊火炮1345輛、火炮和迫擊炮16008門和飛機1763架
透過對比不難發現,德羅部隊雖說在總兵力上稍占上風,然而裝備質量和數量與蘇軍相比相差甚大。這也就造成了德軍無法對當面蘇軍實施圍殲。
而在邊境交戰中,因為蘇軍南部方向的裝甲兵數量優勢,蘇軍從戰爭爆發當天就開始不斷投入機械化軍等裝甲部隊對急進的德軍裝甲部隊實施反突擊,直到7月15日才完全停止,可見其裝甲兵力量之強大。不過儘管蘇軍擁有比德軍更多的兵力兵器,也儘管蘇軍在反擊中重創德軍第48裝甲軍,然而蘇軍大批部隊分批投入戰場的做法最終還是導致了因為兵力不足使得反突擊失敗。
也正是兵力不足,最後德軍不得不將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第2裝甲叢集南下才最後完成基輔合圍。
而正是基輔保衛戰,使得蘇軍對於德軍下一步進攻目標有了明確的判斷,也給了蘇軍一定的時間做好了準備,最終在莫斯科城下戰勝了德軍。
回覆列表
賭徒認為不應該,優秀的軍事指揮官認為應該。孫子認為,在戰爭中,若要百戰不殆,應首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勝利是敵人送給你的,是不可預期和強求的。二戰中,德軍的大多數主要進攻,都是建立在沒有把握的賭博基礎上的,失敗的可能遠大於成功。對波蘭的進攻,德國寄託於英法不會從後面攻擊自己,希特勒在不安中等待可能的失敗;曼施坦因計劃寄託於英法不為自己的坦克旅提供空中支援和保護,如果英法能派出自己的空軍到阿登山區保護自己的部隊,法軍的三個坦克旅就足以解決德軍在阿登的突襲行動,讓曼施坦因計劃破產。對莫斯科的進攻同樣如此,如果不顧兩翼的蘇軍部隊,中央集團軍群孤軍深入,即使拿下莫斯科,也不意味著戰爭結束,斯大林不會給德華人留下任何可以過冬的物資,冬天仍會到來,蘇聯不會停止戰爭,蘇聯不會喪失戰爭的能力,即使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工業基地都喪失了,蘇聯仍保有三分之一的工業基礎,掌握德軍急需的戰爭資源,兩翼的蘇軍如果採取行動切斷中央集團軍群的後路,整個中央集團軍群都將面臨被包圍的危險,喪失彈藥補及的危險,沒有油料和彈藥的補及,古德里安們也只能去當俘虜,可能在42年,德國就將戰敗。德國連被圍的第六集團軍都保障不了,更不用說整個中央集團軍群。德軍南、北兩個集團軍群實際在戰爭初期就已經失敗了。南方集團軍群被擋在烏克蘭舊國境線上的蘇軍築壘地域,北方集團軍群被擋在了列寧格勒城下。實力最強,且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的西南方面軍的部隊,完全具備切斷中央集團軍群后路的能力,從蘇聯在戰爭一開始,就主張反擊的作戰思想上看,西南方面軍的行動是可以預料到的,它一定會對中央集團軍群的後方進行突擊,以期對整個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合圍,它要鑽的,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口袋。把戰爭失敗歸罪於天氣,不是一個合格將帥該找的理由,不瞭解天氣對軍事行動的危害,不為此作好準備,這樣的將帥應該和軍校生們待在一起重新學習,直到合格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