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死亡是永恆的話題,絕大多數人都對它充滿恐懼。對大多數人來說死亡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但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死亡已經是個熟悉的面孔。中世紀的人普遍都不長壽,六十多歲就已經算是很長壽了。然而真正能夠活到六十多歲的人並不多,只有少數的高階教士還有貴族可能活到這個歲數,幸苦勞作的農民連撐過五十歲都是個問題。中世紀的人們當然也希望長壽,但是也更容易去接受死亡。因為在中世紀的人眼中,人死了之後是會去往天堂或是地獄的,所以死亡並不意味這結束,相反意味著開始——人以另一種形式生活在了另一個世界。充滿愛與歡樂的天堂人人嚮往,充斥這邪惡與痛苦的地獄人人懼怕甚至於超過了死亡本身。人們對死亡和地獄的恐懼與負責傳播基督教的佈道士直接相關。為了讓人們對死亡和地獄產生該有的恐懼感,中世紀的佈道士們極力地向人們宣傳死亡的恐怖性,比如說死亡的突然性、迅速性、痛苦性等等。當然佈道士不只是宣傳恐怖的,他們也給人們帶來抵抗恐懼的方 法。佈道士創立了死亡型別說,死亡分為“好死”和“壞死”兩種,“好死”指的是伴隨著聖事的死亡,至於“壞死”就是沒有聖事的死亡。這樣一來,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好死”然後進入美好的天堂,“壞死”則成了人們最恐懼的事。然而正如佈道士所宣傳的死亡是很突然的,除了老死,人們還可能因為疾病發作、交通事故、戰爭等等諸多意外原因死亡。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說葬身大海),親人無法找到死者的屍體,那麼死者就會失去舉行臨終聖事的機會。鑑於死亡是如此的猝不及防,中世紀的人無時無刻都在預防或者準備著死亡。更為勤快地參加諸如領身體、臨終抹油禮等聖事自然是不用說了。此外,人們還做了許多的努力。人們會將某些聖物、或者是一小段經文放在身上,因為人們相信這些聖物會庇佑攜帶者,自動避開溺水、雷、擊打之類的意外。人們還會在臥室中放置一個專門存放聖水的桶或是每天睡前在臥室的四個角上撒上幾滴聖水,以此來祈求上帝不要讓自己在睡夢之中死去。身為父母的人還要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比如說教會孩子進行死亡祈禱或者是觀看死刑等等,這樣一來孩子才可以對死亡有所準備。參考資料:(法)達尼埃爾·亞歷山大比東:《中世紀有關死亡的生活》,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日)阿部謹也:《中世紀星空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

  • 2 # 橙子微剪輯

    死亡即使永恆,絕大多數人都對它充滿恐懼。對大多數人來說死亡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但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死亡已經是個熟悉的面孔。

  • 3 # 廣東包打聽

    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最黑暗、矇昧、發展緩慢的一個時代,所以也叫中古時代,黑暗時代。具體時間是自西羅馬帝國滅亡(約公元476年)至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公元1640)開始。很多人估計由於不太瞭解歐洲史,可能對這個沒概念,對應咱們中國就是南北朝到明朝末年,這段時間恰是中國在世界上最強大的時代。

    中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情況呢?

    1.海盜猖獗。

    這一時期,維京海盜一直侵襲劫掠歐洲沿海和英國這些島嶼;

    2.連綿不斷的戰爭。

    尤其是到了後期,諸如百年戰爭(英法歷史上長達116年的戰爭,是世界上最長的戰爭)、玫瑰戰爭、胡斯戰爭等等;

    3.疾病瘟疫。

    第一次是查士丁尼瘟疫,直接導致東地中海2500萬人死亡。第二次是世界疾病上最恐怖的黑死病,它幾乎使整個歐洲人口瀕臨滅絕。

    整個中世紀充斥的都是海盜、戰爭、瘟疫,幾乎無時無刻不面臨死亡,你說中世紀的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死亡對他們而言就是家常便飯,見得多了,也就淡漠了。

  • 4 # 羅西小南多

    自公元476年12月31日,歐洲人就可以驕傲的說,我們終於把羅馬人打趴下了,明天就是歐洲人中世紀的天下了。

    歐洲人的先祖在蠻族大肆入侵西羅馬帝國時代就陸續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皇的權威。因此,中世紀的歐洲人對死亡的看法即基督教的看法。不同於古希臘、古羅馬將現實世界看作天堂,及時行樂主義,相當懂得享受生活;歐洲人而是認為天堂在遙遠的天邊。(地獄天堂一寸間)

    正因為此,中世紀的歐洲人很少有抗爭意識,反而認為自己是一個匆忙來到這個令人痛苦世界的過客而已,而死亡代表著來世即新的開始,雖然肉體消失,但新的生活卻即將開始。基於這種觀念,歐洲人在現世生活中需要忍受肉體之痛,無須介意現實的苦難、一切的不公平。著名畫作《地獄》

    但是,對於中世紀的人們來說,不但有美好的天堂,也有可怕的地獄,很多人年幼時反而沉浸在最終審判和死亡的恐慌中。(但丁眼中的地獄)

    所以,中世紀的人一生中都極為深刻的受到宗教的影響,直到文藝復興嶄新的世界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琥珀是做什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