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哥1591503
-
2 # 響噹噹的一顆小鋼豆
卡扎拉會戰是隆美爾運用克勞塞維茨“進攻力學”理論的典範。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擊潰了英國著名的第8集團軍。
面對英軍的防線,隆美爾一直在思考著最佳作戰方案。他重新改編了自己的裝甲集團軍,謹小慎微地避免向敵人暴露企圖,使對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強防禦還是在準備一次新的進攻。由於英軍沿著防線,自與大海毗鄰的卡扎拉一直到比爾雜湊姆,已埋下了一百萬枚地雷,隆美爾感到震驚和沮喪。因為英軍的這條防線恰好切斷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爾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他既不能直接發起正面進攻,也不能做漫長的迂迴運動以越過比爾雜湊姆盡頭的沙漠。
隆美爾思來想去,克勞塞維茨著名的“進攻力學理論”浮上了腦海。進攻力學,也稱“槓桿”戰術。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迴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致命打擊。為什麼稱為“槓桿”戰術呢?可以這樣理解,同樣的力,作用力臂不同,產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個戰場看作是一個力臂的話,以進攻某個山頭為例,從正面進攻這是一個力點,從山的一側進攻或從背後進攻都是一個力點。一個戰場分三個力點,正面、一側和後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槓桿貼近支點上一樣,對作戰戰鬥力發揮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從正面移置敵人的一側或後方進行迂迴,那麼所發揮的力就不一樣了。對於敵人而言,因為後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無法退卻的困境,從而喪失了他原有的優勢。
於是,隆美爾制定了一個極為冒險的作戰計劃:以一部兵力佯攻英軍正面,拖住英軍主力;集中全部裝甲部隊從卡扎拉防線南翼實施突破,然後北上機動到英軍防線背後,這樣可以切斷英軍機動部隊與其一線部隊之間的聯絡,從防線背後進行突破。其具體部署是:由4個義大利步兵師於進攻當天下午2點對卡扎拉防線北部發起進攻,並插入敵方陣地約20公里處,隨後由德軍一個坦克營和一支由繳獲坦克裝備的部隊發起坦克進攻。目的是將英軍裝甲部隊吸引過來。至黃昏時德軍坦克營便撤出戰鬥加入主力向南的迂迴行動。由非洲軍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意軍第20軍的阿雷艾特裝甲師、的裡雅斯特裝甲師及德軍第90輕裝師構成的主力部隊於進攻之日當晚9點出發,向南運動到進攻出發陣地,次日4點30分在卡扎拉防線南端發起進攻。突破後即向託布魯克方向攻擊前進,截斷英裝甲部隊退往託布魯克的後路。
隆美爾曾對他的將領講過這麼一句話,他說,這次做戰的關鍵必須造成我們不是向南進行一側包圍,而是向北實施正面突破這種假象,只要這種假象沒有被英華人識破,我的“槓桿”就能撬動敵人的堅固防線,殲滅他。這是隆美爾一生中“最為大膽”的決定。許多德意軍官提醒隆美爾:“你這是拿自己的全部榮譽去冒險!”因為一旦迂迴突破失利,德意聯軍將全線失敗。他的參謀長阿爾曼雷德·高斯於1957年寫道:“他讓軍團的全部坦克迂迴到南端。這種進行翼側包圍的決定是十分大膽和罕見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隆美爾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也必須從那個側翼繞道而行。如果他的這次戰鬥失利,他將面臨失去整個非洲的危險。”
-
3 # 血色黃昏的黃昏
“沙漠之狐”隆美爾最經典的戰役是“加查拉戰役”
Battle of Gazala(加查拉戰役)於1942年5月26日至6月21日期間發生在利比亞託布魯克港(Tobruk)以西西部沙漠(現代城鎮阿恩·加茲伊拉“Ayn al Ghazālah”附近)。該戰役由德國和義大利軸心國部隊組成的非洲裝甲集團(隆美爾將軍)與主要由英聯邦、印度和自由法國部隊以及英國第8軍組成的盟軍部隊(主要指揮克勞德·奧金萊克將軍,也是中東總司令)之間展開的交戰。
加查拉戰役的勝利被認為是隆美爾軍事職業生涯中最偉大的一次勝利。
加查拉戰役發生的歷史背景
1941年下半年,隨著“十字軍行動”(11月18日-12月30日)的勝利,英國第8軍解放了港口城市託布魯克(1941年軸心國軍隊對託布魯克的圍困),並將軸心國軍隊從昔蘭尼加趕到埃爾阿吉拉。而第8軍將戰線向前推進了約800公里(500英里)超過了它的補給線。1942年1月,盟軍減少了前線駐軍的通訊線和補給站的工作,為向西進攻的黎波里塔尼亞做準備。
儘管軸心國軍隊從昔蘭尼加趕到了埃爾阿吉拉,但隆美爾將軍於1942年年初開始向東穿越利比亞。對此,盟軍在加查拉(Gazala)修建了一條防線,從地中海沿岸向南延伸。從海岸開始,加查拉防線向南延伸了50英里(80公里)到達比爾哈凱姆(Bir Hakeim)鎮上的一個古老奧斯曼要塞。加查拉防線是指一系列防禦方陣,每個方陣容納一個旅,在雷區和鐵絲網後面橫過沙漠,盟軍在方陣之間定期巡邏。
為此,隆美爾對形勢進行了評估,制定了一項計劃,他希望從南部向比爾哈基姆周圍展開側面進攻,目的是摧毀英國的裝甲部隊,切斷加查拉沿線的盟軍部隊,將盟軍困在海岸附近。
為了順利實施該計劃,隆美爾打算讓義大利第132裝甲師(Ariete)進攻比爾哈凱姆,而德軍第21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則迂迴到盟軍右翼攻擊他們的後方。這一行動將得到德國第90輕步兵師戰鬥群的支援,他們將從盟軍側翼繞到埃爾阿德姆(“El Adem”-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城市),以阻止盟軍的援軍加入戰鬥。
加查拉戰役雙方參戰部隊
盟軍:
英國第8軍
第13軍(南非第1步兵師、南非第2步兵師、第50“諾森伯蘭”步兵師等)
第30軍(第一裝甲師、第七裝甲師)
陸軍預備役(第5印度步兵師、第10印度步兵師、第11印度步兵旅、第1裝甲旅)
總兵力175000人,843輛坦克,604架飛機。
軸心國(非洲裝甲集團)
德國非洲軍團(第15裝甲師、第21裝甲師、第90輕步兵師)
義大利第20機動軍團(義大利第132裝甲師“Ariete”、義大利第101機械化師“Trieste”)義大利第10軍團(第27步兵師“Brescia”、第17步兵師“Pavia”)義大利第21軍團(第102機動化師“Trento”、第60步兵師“Sabratha”)
總兵力90000人(30000德華人,60000義大利人),560坦克(義大利228輛),542架飛機。
加查拉戰役戰鬥經過
1942年5月26日下午14:00,義大利第10軍團和第21軍團集中重炮火力對加查拉中部陣地發起正面攻擊,開始了“威尼斯行動”(德語:Unternehmen Venezia)。
5月27日凌晨,隆美爾率領非洲裝甲集團——德國非洲軍團、義大利第20機動軍團、第90輕步兵師大膽的從側面迂迴到盟軍防線的南端,並且巧妙的利用盟軍的雷區來保護軸心國部隊的側翼和後方。
由於遭到防守比爾哈凱姆的自由法國第1旅的頑強抵抗,義大利軍隊的進攻被擊退,使得該計劃幾乎開始瓦解。到27日中午,隨著英國裝甲部隊上陣,在比爾哈凱姆的盟軍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隆美爾的攻勢開始動搖。只有德國第90輕步兵師超越了第7裝甲師的先遣部隊抵達埃爾阿德姆。
接下來幾天的激烈戰鬥,隆美爾的部隊被困在一個被稱為“The Cauldron”(大鍋)的地區。在“大鍋”北部和東部盟軍的不斷進攻下,隆美爾的補給出現了嚴重問題,幾乎達到臨界水平。5月29日,在義大利軍隊的支援下,補給車隊突破了比爾哈凱姆北部的雷區抵達德國非洲軍團。由於補給及時到達,5月30日隆美爾組織部隊向西進攻,與義大利第10軍團聯合摧毀了西迪·穆夫塔(Sidi Muftah)的防禦方陣,將盟軍戰線一分為二。
英軍方面,奧欽萊克在總部過度樂觀的情報評估的推動下,敦促裡奇將軍沿海岸進行反攻,直到蒂米米(Timimi)和梅奇裡(Mechili)。6月5日反攻開始,但第8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當天下午,隆美爾指示義大利第132裝甲師(Ariete)、第21裝甲師向東朝比爾·哈特馬特(Bir el Hatmat)進攻,同時他命令第15裝甲師向北朝騎士橋(Knightsbridge)防禦方陣發起進攻。前者成功地擊敗了兩個英國師的總部,以及第9印度步兵旅,第10印度步兵旅和其他幾個較小部隊的總部,最終導致該地區盟軍的指揮系統崩潰。
6月6日,隆美爾繼續在“大鍋”中加強攻勢,數個盟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6月6日-8日,德軍又對比爾哈凱姆進行了幾次攻擊,法國軍隊的防禦方陣大大縮小。到了6月10日,他們的防禦已經瓦解,裡奇命令他們撤離。6月11日-13日,在遭到軸心國部隊針對騎士橋和埃爾阿德姆防禦方陣的一系列進攻中,英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13日傍晚,在決定放棄騎士橋之後,裡奇被命令第二天從加查拉防線撤退。6月13日這天也被第8軍稱為“黑色星期六”!
6月14日,克勞德·奧金萊克下令主力部隊向東撤退至埃爾阿德姆防線。由南非第2步兵師的兩個旅、第22警衛旅、第11印度步兵旅、第32陸軍坦克旅、第四高炮旅一起駐守在託布魯克。不久,隆美爾率部穿透了託布魯克東部防禦區的一個薄弱點,並在二十四小時內佔領了該港口城市。6月21日,南非第2步兵師指揮官亨德里克·克洛珀將軍命令駐防託布魯克的35000名盟軍向軸心國軍隊投降。
加查拉戰役結果
加查拉戰役結果最終軸心國軍隊獲得勝利,並且奪取了靠近愛琴海-克里特島航線的一個港口和大量盟軍補給品。如果盟軍不能在埃及阻止德華人的攻勢,那麼軸心國將佔領蘇伊士運河,迫使英國的補給線延長兩倍,同時遭到德國U-型潛艇的威脅,並有可能開發中東的油田。
隆美爾因此被希特勒授予元帥軍銜,他也是有史以來被授予元帥的最年輕的德國軍官。
加查拉戰役失敗以及丟掉託布魯克之後,英國兩位將軍裡奇和奧金萊克被解除指揮權。
“這是我所能回憶起的戰爭中最沉重的打擊之一。它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軍事影響,而且還影響了英國軍隊的聲譽。”——溫斯頓·丘吉爾
傷亡情況
盟軍:傷亡、被俘50000人,1188裝甲車受損或被摧毀。
軸心國:
德國——傷亡3360人,400輛裝甲車受損或被摧毀;
義大利——傷亡3000人,125輛坦克,44輛裝甲車,74輛反坦克炮,450輛汽車。
回覆列表
隆美爾世界著名軍事將領,裝甲師長出身,北非集團軍群和駐法集團軍群司令官,其獨特之處是以步坦協同進功戰術而著稱,其出色戰例是一舉扭轉北非戰場被動局面而成名,被稱"沙漠之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