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科雲

    地主139013636提出!

    波弓是擦弦的力度變化產生的,那麼強擦與弱擦的時值該如何分配?

    1⃣️波弓的波是從波浪的詞引伸的,波是推動水前進的動力,所以它是不斷前進沒有終止的。我們的二胡弓法借用波弓一詞,可想是在演奏中只是讓連續發聲中產生高低的音效,有似斷非斷,而不是象斷弓頓弓那樣中間產生中斷無聲。

    2⃣️在二胡上的波弓也就是弓子產生強弱變化的貼弦力度,做到連弓還有稜有角,你注意在連弓運動時,手指給弓子施一點力後馬上放鬆而不是停下,確保弓毛始終貼弦摩擦發聲,只是力度在節拍上發生變化。就是前面音發音弱後,後音再弱起,確保連而不斷,如留有斷的痕跡就相同於斷弓和頓弓了。

    3⃣️波弓也稱浪弓,我們不能用波弓數拍子,那就破壞了樂曲的風格,波弓只用於有步伐律動的曲子中,還有抒情樂曲中出現連音符號下同音銜接以及有同音連弓分句中使用。⬇️

    4⃣️但樂曲的風格不同,有的抒情曲是切分連音的需要,象《良宵》中的三拍就不能奏成波弓,只能根據節拍時值延長,作從強到弱,再從弱到強的弓毛貼弦力度變化,二指5要數四個半拍、⬇️

    4⃣️產生波弓的擦弦強弱的時值,按打拍子的強弱變化對應時值,不可搶拍又不可掉拍,連弓二分音符如《二泉映月》中的丨1-丨可奏成連弓丨1 11 丨、

    如果以八分音符為單位見《二泉映月》中的⬇️由此在連弓音符中採用半拍不揉,半拍揉弦及頓和弓子輕擦弦帶起發出一個5音(前人的民間風格),即把《二泉映月》拉出了走路步伐的律動感了。你帶著理論講解去細聽錄音就有不同的感覺,有了波弓律動,你聽的《二泉映月》就形似阿炳邊走邊拉二胡的腳步感覺了。這樣就有滄桑感,如沒有波弓只能奏成欣賞美。

    ⬇️你練下面波弓練習曲,"-"延長拍不波,(避免拉成打拍子),有半拍波弓(第二小節連弓)丨1 11 丨、還有第二行兩小節2及最後結束兩小節 i 音,前一小節不波拉平音,後兩拍拉波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