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好,詩歌也寫得很有味道。蘇東坡評價柳宗元的詩歌時說:“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可以說,這個評價還是恰如其分的。
這首《江雪》堪稱描寫漁翁的千古絕唱,相信大多數朋友早已經把這首詩背得很熟練了。這首詩巧妙運用數字詞,千、萬、孤、度,給人一種強烈的畫面感。短短20個字,就將漁翁那種孤芳自賞的寂寞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前兩句是襯托最後一句的“獨釣寒江雪”,在漫天大雪中,這一個漁翁的形象是這麼孤獨,卻又是這麼倔強,真是讓人十分敬佩。
第2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這首詞之前被選入了課本,可以說是朋友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篇。詩中塑造了一個帶著斗笠,穿著蓑衣的漁翁形象,更描寫了春天時優美動人的景色。整首詞的風格歡快,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其中“桃花流水鱖魚肥”讓人忍不住流口水,想要吃鱖魚。而“斜風細雨不須歸”這一句,卻又讓人脫塵忘俗,感受著隱逸漁翁的別樣情懷。這樣的好詩詞,還沒有背下來的朋友,記得趕緊背下來哦。
第3首,《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鄭谷,雖然也是寫漁翁,但是並不是像上面兩首詩詞一樣透過漁翁來突出自己的情懷。鄭谷筆下的漁翁是一個為生活奔波勞碌的勤勞漁翁形象,他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風波里面釣魚。
“白頭翁”三個字突出了漁翁生活的辛苦,白髮老人本該是休息的年紀,卻不得不飽受江風吹襲而釣魚。這都是因為生活所迫,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兒孫們的生活。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有一種苦中作樂的情緒,可以說將前兩句的悲憫心態調整為一種聊以安慰、自得其樂的情緒。這正是唐詩的可貴之處,並不只是將一種情緒歇斯底里全盤吼出,而是注意這種處境的多方面因素,加以綜合和蘊藉,並最終呈現出一種自然的狀態。大家趕緊背下來這首詩吧。
第4首: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祝枝山。祝枝山不僅書畫畫得好,寫詩也很有一手。像這首描寫漁翁的詩,前兩兩句是寫景,而後兩句則是抒情,將情緒直接明白表達出來,強化了祝枝山對漁翁生活的嚮往。
“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江南的好風景,唯有漁翁才能領略。這正是詩歌的妙處,話不用多說,卻能讓人感受到漁翁之樂,正是令人心嚮往之。
第5首:小舟生長五湖濱,雨笠風蓑不去身。三尺銀鯿數千鯉,長年辛苦只供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文徵明。文徵明和祝枝山都是“吳中四才子”中的人物,是明代傑出的書畫家。他這首詩和祝枝山的語氣就大相徑庭,祝枝山寫的是漁翁之樂,文徵明寫的是漁翁之苦。因為漁翁從小到大,一年到頭,抓了無數的魚。但讓人悲哀的是,漁翁抓的魚並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要供給那些有錢人的。
可以說,這首詩的意味與和羅隱的《蜂》名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以及秦韜玉《貧女》名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一首詩意味深長,飽含著對百姓漁翁的同情,令我們感受到漁翁的辛苦,真是堪稱千古名篇,大家趕緊背下來吧。
第1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好,詩歌也寫得很有味道。蘇東坡評價柳宗元的詩歌時說:“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可以說,這個評價還是恰如其分的。
這首《江雪》堪稱描寫漁翁的千古絕唱,相信大多數朋友早已經把這首詩背得很熟練了。這首詩巧妙運用數字詞,千、萬、孤、度,給人一種強烈的畫面感。短短20個字,就將漁翁那種孤芳自賞的寂寞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前兩句是襯托最後一句的“獨釣寒江雪”,在漫天大雪中,這一個漁翁的形象是這麼孤獨,卻又是這麼倔強,真是讓人十分敬佩。
第2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這首詞之前被選入了課本,可以說是朋友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篇。詩中塑造了一個帶著斗笠,穿著蓑衣的漁翁形象,更描寫了春天時優美動人的景色。整首詞的風格歡快,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其中“桃花流水鱖魚肥”讓人忍不住流口水,想要吃鱖魚。而“斜風細雨不須歸”這一句,卻又讓人脫塵忘俗,感受著隱逸漁翁的別樣情懷。這樣的好詩詞,還沒有背下來的朋友,記得趕緊背下來哦。
第3首,《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鄭谷,雖然也是寫漁翁,但是並不是像上面兩首詩詞一樣透過漁翁來突出自己的情懷。鄭谷筆下的漁翁是一個為生活奔波勞碌的勤勞漁翁形象,他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風波里面釣魚。
“白頭翁”三個字突出了漁翁生活的辛苦,白髮老人本該是休息的年紀,卻不得不飽受江風吹襲而釣魚。這都是因為生活所迫,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兒孫們的生活。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有一種苦中作樂的情緒,可以說將前兩句的悲憫心態調整為一種聊以安慰、自得其樂的情緒。這正是唐詩的可貴之處,並不只是將一種情緒歇斯底里全盤吼出,而是注意這種處境的多方面因素,加以綜合和蘊藉,並最終呈現出一種自然的狀態。大家趕緊背下來這首詩吧。
第4首: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祝枝山。祝枝山不僅書畫畫得好,寫詩也很有一手。像這首描寫漁翁的詩,前兩兩句是寫景,而後兩句則是抒情,將情緒直接明白表達出來,強化了祝枝山對漁翁生活的嚮往。
“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江南的好風景,唯有漁翁才能領略。這正是詩歌的妙處,話不用多說,卻能讓人感受到漁翁之樂,正是令人心嚮往之。
第5首:小舟生長五湖濱,雨笠風蓑不去身。三尺銀鯿數千鯉,長年辛苦只供人。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文徵明。文徵明和祝枝山都是“吳中四才子”中的人物,是明代傑出的書畫家。他這首詩和祝枝山的語氣就大相徑庭,祝枝山寫的是漁翁之樂,文徵明寫的是漁翁之苦。因為漁翁從小到大,一年到頭,抓了無數的魚。但讓人悲哀的是,漁翁抓的魚並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要供給那些有錢人的。
可以說,這首詩的意味與和羅隱的《蜂》名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以及秦韜玉《貧女》名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一首詩意味深長,飽含著對百姓漁翁的同情,令我們感受到漁翁的辛苦,真是堪稱千古名篇,大家趕緊背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