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散的田野

    晉陽起兵到底由誰而起這一問題在上世紀八九一一年代曾經是大家爭論的熱點‚但至今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在此‚本文想做進一步的探討。據《資治通鑑》一記載‚晉陽起兵並非李淵之本意‚而是李世民強迫所為。當時劉文靜受李密牽連而下獄‚在獄中對李世民提出了“入關中‚奪天下”的戰略計劃‚李世民說‚“君言正合吾意”。這就說明李世民早有起兵的想法。於是他暗中開始部署‚“淵不知之也”。李世民又透過劉文靜結識了裴寂‚兩人合謀“以晉陽宮人侍淵”。酒酣之際‚裴寂對李淵說‚李世民“陰養士馬‚欲舉大事……眾情已協‚公意如何”李淵說“吾兒誠有此謀‚事己如此‚當復奈何‚正須從之耳”。由此看來‚李世民成了晉陽起兵的謀劃者‚李淵的角色完全是被動的。

    《大唐創業起居注》則與《通鑑》記載差異很大。當時李淵為太原留守‚與李世民說到“經邦濟時”的理想時李建成等還在河東‚李淵對李世民說“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由此可見‚李淵不是沒有反隋的打算‚而是在等待時機。

    為了對這一問題做近一步的探討‚現將一些學界比較流行的觀點列舉如下一種是李淵被動起兵說。這種觀點以范文瀾先生為代表‚他採用了類似於《通鑑》的說法‚認為李淵是個庸庸碌碌之人‚憑藉著世襲才得到顯赫地位‚“他起兵關中‚建立唐朝‚主要靠的是唐太宗的謀略和戰功‚他本人並無創業的才幹‚連做個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

    另一種是李淵主謀說。這以汪簇、牛致功先生為代表‚他們的觀點與范文瀾先生恰恰相反。汪錢先生指出“李淵是個富有政治經驗的老官僚‚是個老謀深算的宿將”。他認為李淵始終推遲而不發兵‚與國內形勢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大業十二年冬‚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各地起義不斷‚隋王室岌岌可危。他說“唐高祖早有叛隋之心‚舊史所說唐太宗暗中在晉陽部署賓客……是不足據信的”。牛致功先生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說“早在太原起兵前四五年‚也就是農民起義開始爆發、隋場帝正在進攻高麗的時候‚李淵就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他還認為‚“按照《通鑑》的記載‚李淵只能是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任人擺佈者”……“事實則完全相反‚李淵是個深謀遠慮、能爭善戰的軍事家、政治家……”

    以上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史料依據‚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本文認為‚晉陽起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完全歸功於李淵、李世民父一子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發生的。晉陽起兵的發生有著李淵父子的主觀因素‚也有許多客觀因素‚應該說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作為一個貴族政治家‚李淵一直都在密切地注視著當時的形勢發展。早在大業七、八年‚農民起義剛開始的時候‚李淵就對自己的前途有所打算了。當時‚李淵為隋殿內少監‚宇文士及為奉侍‚二人“深自結托”。不久‚士及跟隨其兄宇文化及到黎陽今河南省汲浚縣‚李淵“手詔召之”。“士及亦潛遣家憧間道詣長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貢金環”。李淵得知非常開心‚對身邊大臣說“我與士及素經共事‚今貢金環‚是其來意也。”及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擒‚“濟北豪右多勸士及發青、齊之眾‚北擊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觀形勢。士及不納‚遂與封倫等來降”李淵。

    宇文士及說“臣早奉龍顏‚久存心腹‚往在琢郡‚嘗夜中密論時事‚後於汾陽宮‚復盡丹赤”。李淵笑著對裴寂等人說“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這表明李淵很早就己經開始注意時局的變化了。

    舊史多認為李淵的個人能力很有限‚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從李淵與他身邊的人的關係中可以看出他的深謀遠慮。武士鑊‚幷州文水山西省文水縣人。李淵早年行軍作戰於汾、晉時‚時常煩勞武家‚受其接濟。後來李淵為太原留守‚引士鑊為行軍司愷。“時盜賊蜂起‚士鑊嘗陰勸高祖舉兵‚自進兵書及符瑞‚高祖謂日‘兵書禁物‚尚能將來‚深識雅意‚當同富貴耳。”‚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李淵其實心中己經有所盤算‚所以才“幸勿多臺‘”‚其中“同富貴”者‚取隋而代之也。李靖為馬邑郡臣時‚“會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劉文靜“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結托”。如果以上記載是屬實的‚這就表明了李淵在其周圍的人看來‚是一個有理想和有抱負的人‚只是他不輕易表態‚城府更深罷了。

  • 2 # 秉燭讀春秋

    我們都知道,開創大唐盛世的是唐高祖李淵,李淵是奪了隋煬帝楊廣的江山而建立的大唐。說實話,當初李淵起兵是其二公子李世民一手促成的。

    其實李淵和隋煬帝楊廣還有親戚關係呢。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換言之,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當然這不能怪李淵六親不認,有道是“天下有德者居之”。楊廣橫徵暴斂,大興土木,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下大亂,以至於造成“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起兵造反,但楊廣不思悔改,依然我行我素。

    ▲隋煬帝楊廣

    大業三年(607年),楊廣南巡揚州玩膩了,這次改道北巡。當途徑山西太原時,住進了晉陽宮。

    晉陽宮始建於東魏孝靜帝武定三年(545年),隋煬帝楊廣當政後,雖然進行了兩次重修,這次楊廣住進來覺得還是不滿意,於是下令再次重修。這次耗資巨大,他下旨當時留守太原的李淵全面負責工程進度,李淵此時是山西這一地區的軍政最高長官,理所當然成了晉陽宮監。晉陽宮在李淵的監督下,很快被修復一新。

    楊廣對宮殿很滿意,此時地方官“錦上添花“,及時進獻了尹、張兩位絕色美女,這兩個佳人太令人銷魂了:“楊柳腰,芙蓉貌,”一個有楊貴妃的豐滿——肌如凝脂;一個有趙飛燕的骨感——楊柳細腰。楊廣好不性福,“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尹、張二妃

    楊廣在晉陽宮尋歡作樂足足半月有餘,臨走時依依不捨和兩個美人告別,同時囑咐李淵好好看護:“說不定哪來我還來晉陽宮呢”。楊廣把兩個美人留在了深宮。

    話說李淵有個二公子李世民,素有大志,善結英雄好漢。比如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他早就看透了隋朝必亡,結交英雄好漢也就是為了以後舉事。他有心告訴父親自己的想法,又怕父親不同意,這時想起了和老朋友裴寂、劉文靜商量商量。

    裴寂和劉文靜都是李淵的手下,劉文靜是晉陽縣令,裴寂是晉陽宮副監。李世民找到二人,說出自己要起兵的計劃,詢問如何把老爸李淵說服並拉下水?裴寂和劉文靜早有造反之意,三人一拍即合。

    ▲裴寂

    裴寂沉吟了片刻,一拍大腿說:“有了,我們何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裴寂對李世民和劉文靜說了自己的計謀,三人哈哈大笑說,果然是妙計。

    原來裴寂是管理晉陽行宮的官員,和空守行宮的眾美女很熟悉。於是他找來楊廣留下來的尹、張二妃說出自己計策,二妃聽罷表示全力配合,久居深宮,早就想出去了,也許起兵成功了,二妃就可重獲自由了。

    接下來,裴寂便假借公務之名,在晉陽宮內設宴邀請李淵。李淵不知是計,欣然赴約。裴寂真會來事,瞭解領導的口味,“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能吃的都弄來了。李淵和一幫人大快朵頤,裴寂和劉文靜不失時機的頻頻敬酒,“感情深,一口悶”。二人一唱一和,李淵不知不覺喝高了。

    ▲唐高祖李淵

    此時裴寂又安排宮中美女唱歌、跳舞,李淵醉眼朦朧,色心大動。對美女上下其手。裴寂一看火候差不多了,於是安排兩個絕色的“晉陽宮女”扶李淵去床上休息。是夜,如飢似渴的兩位美人風情萬種,李淵在酒精作用下沉淪慾海情波,直到精疲力盡。

    日上三竿,天光大亮。李淵只覺得一股異香撲鼻,不由得揉開雙眼,左右一瞧,竟有兩個裸體美人躺在身邊,定睛一看,竟是晉陽宮的尹、張二妃,李淵頓時嚇得臉色煞白,魂飛魄散。

    李淵急忙提上褲子,匆匆跑出行宮,卻和裴寂撞了個滿懷,裴寂一看這情形,假裝厲言斥責李淵,說他趁皇上不在晉陽行宮,居然跑進宮中睡他的二妃。“坐龍椅,睡龍床,淫汙皇上嬪妃”。這可是滅九族的欺君之罪啊!裴寂一番話嚇得李淵差點尿了褲子,昨夜的雄風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李世民

    李淵一籌莫展,只得向裴寂求情,裴寂看到時機已到,便勸他起兵造反,這樣一可免除這滅九族的大禍,二可得到大隋江山。兩全其美,何樂不為呢?這時,李世民乘機向李淵彙報了整個計劃。李淵開始時堅決不同意,還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報官。過一會兒李淵還是答應了起兵,對李世民說:“我愛護你,怎麼忍心去告發你呢!”

    隨後,李淵在山西太原起兵造反,這就是李淵晉陽起兵的真相,李世民功不可沒。

  • 3 # 歲月是一條河流

    你想穿越回哪個朝代?很多人答曰:夢迴唐朝。是的,大唐盛世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帝國。大唐的締造者李淵於617年在晉陽起兵,奏響了建立大唐的序曲。關於晉陽起兵的策劃者,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均為年少英武的李世民,而他的老爹李淵只不過是趕鴨子上架,不得已而從之。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正史中,一般都是這樣記述這段歷史的:隋朝未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人心思變,李世民趁勢密謀反隋。他暗中與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聯絡,著手籌劃起兵。劉文靜審時度勢,分析了天下大勢,為李世民制定了在晉陽起兵、攻打大興的周密計劃。而這一切都是瞞著李世民的老爹李淵私底裡籌劃的。

    李世民曾經多次旁敲側擊地試探老爹的態度,但都遭到李淵的喝斥。為了說服老爹,李世民只得從李淵的朋友裴寂身上下手。裴寂時為晉陽宮監,就是皇帝晉陽行宮的總管這麼個官職,由於沒有得到皇帝重用,整日無所事事,就好賭個錢。李世民就令龍山縣令高斌廉經常詐輸給裴寂。這樣一來二去,裴寂是拿人家的手短,就滿口應承李世民,幫其搞定李淵,共舉大業。

    有一次,裴寂趁李淵醉酒之際,獻給李淵兩個美女。事後,裴寂告訴李淵兩位美女實為晉陽行宮的宮女。李淵大驚失色,睡了皇上的宮女,還不是砍頭的死罪!此時,裴寂又勸李淵趕緊起兵吧,總不能等皇上問罪吧?與其等死,不如起事。於是,李淵中了李世民和裴寂的美人計,又逢被楊廣下詔降罪,不得已起兵。

    而在溫大雅所著的《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李淵。溫大雅是晉陽起兵的親歷者,後被聘為李淵的大將軍府記事參軍。李世民即位後,溫大雅曾出任禮部尚書。溫大雅的記載應該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他是這樣記載李淵和晉陽起兵的:李淵素有大志,隋末群雄稱霸,李淵已有反隋之意,只不過在靜待時機。

    大業十一年(615),李淵出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後進太原留守,抵抗突厥,鎮壓起義軍。李淵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暗中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大業十三年(617),突厥人進犯馬邑郡。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與馬邑郡長王仁恭被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李淵是太原留守,是要負責領導責任的。楊廣命太原副留守王威將李淵和高君雅拿下問罪。雖然不久李淵即被赦免,官復原職,但李淵此時已著手準備起兵。

    楊廣與李淵雖是表兄表弟,可李淵手握重兵,當時民間還有“李氏為天子”的流言,所以楊廣對他還是有所戒備的。他在李淵身邊安排了兩個眼線,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李淵決定先除掉這兩個定時炸彈。

    天助李淵。恰在此時,馬邑郡長王仁恭的部下劉武周起兵殺死王仁恭,帶領人馬投奔了東突厥。作為投奔東突厥的投名狀,劉武周又帶兵攻打李淵轄區的汾陽宮。

    這劉武周來的可真是時候,李淵正愁著招兵買馬,苦於沒有理由呢! 在李世民、劉文靜等人的幫助下,李淵很快召集一萬多名人馬。又下令在河東的長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和在大興的女婿柴紹三人馬上回師晉陽集結。

    李淵的舉動最終引起王威和高君雅的疑心。他倆決定在李淵到晉祠祈雨的時候幹掉李淵。誰知這一計策被晉陽鄉長劉世龍密報給了李淵。李淵先發制人,以勾引突厥入犯為名拿下了王威和高君雅。無巧不成書,過了兩天,突厥真的進犯晉陽,坐實了王、高兩人的罪名。王、高兩人隨即腦袋被砍。

    李淵深思熟慮,為了防止突厥包抄後路,他又派劉文靜去忽悠突厥,與突厥交好,以獲突厥始畢可汗支援。

    萬事俱備,只欠一聲令下。617年六月五日,李淵釋出文告,宣佈起兵。李淵被尊稱“大將軍”。隨後李淵率軍南下,攻城略地,直搗長安。

    據史載,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晉陽起兵的決策者無疑應為李淵,而年方十九歲的李世民是李淵的得力干將。李世民登基後,史籍過於突出其政績,而其父李淵在兒子李世民耀眼的光環下,則顯得有些黯然。

  • 4 # 看遍山川

    結交宮監裴寂在隋煬帝的晉陽行宮吃喝玩樂,享受為皇帝準備的一切待遇,私會正在吃官司晉陽縣令劉文靜,他可是瓦崗反賊李密的親戚,又是在馬邑郡被突厥打敗受到朝廷免職處分等候發落。

    各種不利於李淵的因素在他身邊彙集,平時隋煬帝就防範著這位表兄弟,李淵感到頭頸涼颼颼的。與其坐等隋煬帝的屠刀還不如先扯旗起兵,李淵的晉陽起兵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味道,也有按耐不住自己長久抑制的野心,更有趁天下大亂一頭扎入群雄逐鹿的隊伍搶奪江山的強烈願望。

    為了後方安全,向突厥稱臣,適當的認慫還是必要的,然後於大業十三年六月宣佈起兵。但暫時李淵還不想做出頭鳥,最後的遮羞布還是要的,他宣佈隋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楊侑為皇帝,自封大將軍,表示要拯救隋朝救民於水火,李淵走出掙江山的第一步晉陽起兵,從此開始了李氏集團馬上奪天下的倥傯歲月。

    李氏集團的晉陽起兵是誰起了最重要最關鍵的作用,他二兒子李世民參與了事前謀劃,執行了一些具體的任務,是整個事件的主要人物,但是晉陽起兵的核心人物應該是他父親李淵。當年李淵五十出頭,李世民才二十歲,他沒有朝廷官職,對外只是太原軍政一把手李淵的二公子,純粹一衙內,只不過這位衙內非普通等閒之輩。

    李世民的光芒萬丈是後來他的南征北戰和帝王表現,而晉陽起兵時他再有能耐還得頂著老爸李淵的牌子。他和劉文靜洽談天下,認為李氏應當問鼎,劉文靜出的對策是看在兩手空空的李世民毛頭小子身上還是看在眼前這位二公子父親的面上呢。同樣,李世民賄賂拉攏裴寂,大量的賄款從哪裡來,又是誰指示李世民這樣做的呢。李世民沒有俸祿又不做生意,他的錢肯定來自他父親李淵,並且有時不便李淵出面的場合就會指派李世民出面暗中撮合。

    再說了,如果起兵失敗,朝廷追究責任也是拿李淵問事,李世民最多是受牽連的挾從,晉陽起兵時李世民的社會地位,政治經驗都還在初級階段,和他父親李淵不在一個檔次上,他的所有為李氏集團的運作,背後都有李淵的支撐和指使。

    許多文字記載都絲毫不客氣地把李淵搞得很窩囊,是李世民包攬了一切,李淵整天和裴寂在晉陽宮玩樂,李世民為了起兵還先得好說歹說搞定李淵,最後李淵勉強同意李世民化家為國的願望。

    為什麼有這些記載,唐代的歷史是從太宗李世民開始的,晉陽起兵時李世民是李淵的得力干將是不錯,“少年英雄”當之無愧。但這些還不夠,為了突出太宗建唐的貢獻以維護他繼位的合法性,錦上添花不嫌多,春秋筆法正當時,這些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 5 # 煮酒君

    中國歷史上一直對“晉陽起兵”到底誰是首謀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是李淵主動為之,有人則說起兵出自李世民對李淵的慫恿。

    看唐史,“晉陽起兵”的策劃者是李世民,而李淵變成了被迫接受而坐享其成的人。

    甚至一些書裡還對李淵評價為“庸懦人物”。譬如范文瀾曾經就認為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前,從未有過反抗隋朝的想法,而真正積極準備起兵的人則是李世民和劉文靜。

    不過,呂思勉則並不認同。他曾經在《隋唐五代史》中寫道:“謂高祖起兵,太宗有大力焉則可,謂其純出太宗則誣也。”他舉出的事例有《舊唐書·李靖傳》中隋煬帝大業末年,李靖向朝廷告發李淵謀反的事,以及《宇文士及傳》中宇文氏與李淵涿郡秘密討論時事的事情。

      

    對於到底誰真正的首謀起兵,著名歷史學家汪籛曾在《唐太宗》中有過這樣的分析:唐太宗的皇位是透過殺兄逼父取得的。為了為自己辯護,唐太宗歪曲地把晉陽起兵的密謀描繪成自己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把自己說成李唐王業的真正奠基人,也能使得自己更具合法性。

    汪籛還在文中直接指出,李淵其實早就有了叛隋之心,晉陽起兵的前後過程都是他的直接指揮之下進行的,而李世民只不過是在李淵的授意之下在組織起兵方面起了一些作用而已。

    拋開以上爭論的“首謀”是誰,至少太原起兵選擇的時機是恰當的。李淵在公元617年,亦即隋朝大業十三年起兵,也就在這一年,攻入了長安。

    李淵進入長安以後,並未立即推翻隋朝,而是立代王楊侑為天子,甚至遙尊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並且接受了隋朝的封賞,當了唐王。

    第二年的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楊廣。

    五月,李淵逼迫楊侑讓位,正式建立了唐朝,定年號為“武德”,建都長安。

  • 6 # 唐風宋月

    李淵早有反心,李世民只是勸諫者之一而已。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十月,李淵屯於灞上,和李建成、李世民二十多萬叛軍會合。李淵下令,諸軍嚴守軍紀,不得騷擾百姓。然後派人到長安城下喊話,勸留守長安的代王楊侑開城迎軍,並且申明自己是來勤王尊隋,不是來造反作亂的。但是長安城的百姓並不相信他,拒不開門投降。耗了半個多月,諸將等不及了,跟李淵說,長安城門這麼長時間不開,說明大隋氣數已盡。咱們千里迢迢趕來,人吃馬喂,不趕緊攻城還等啥。再等熱屎都吃不上一口。

    但是李淵說,如果咱們攻城,一不小心把代王楊侑傷了可咋整。傳出去人們怎麼說我啊。(兵纏象魏,矢及黃屋,人其謂我何哉?)李淵此次出兵打的旗號是扶持幼主楊侑,給大隋逆天續命。如果楊侑被亂兵殺掉,那麼他就成了赤裸裸的造反作亂了。因此李淵投鼠忌器。但是諸將說,沒有周成王那樣英明聽話的幼主,也就沒有周公旦那樣鞠躬盡瘁的攝政之臣。何況周邊還有那麼多奸猾之徒虎視眈眈,如果咱們進城晚了,被他們過來爭奪,到時候後悔藥可是沒地買去。這裡的奸猾之徒主要指薛舉。諸將意思,形勢如此危急,下面不吃等坨啊。

    不過俗話說得好,皇帝不急太監急。李淵遲遲不動,駐紮在長安城外的土匪們著急了,他們都是平陽公主收羅的烏合之眾,在李淵起兵過程中寸功未立,心想要是李淵打進長安,我們就更沾不上光了。因此不等李淵命令,各路人馬紛紛聚集,兵臨長安城下。李淵藉此機會,立馬派李建成和李世民把長安城團團圍住,並且跟城中百姓解釋,我們圍城主要是防止亂軍入城劫掠,是來彈壓叛亂的。城中百姓無計可施,只能聽天由命。

    各路土匪摸不著李淵父子啥路子,只好按兵不動,然後向李建成和李世民申請攻城,但是李大李二不置可否。很快李淵也來到長安城下,各路人馬再次向李淵申請攻城,李淵沒有允許。李大李二私下問李淵,啥意思。李淵說,民間財物任由諸公自取,楊隋七廟和代王楊侑以及楊家宗親一個都不能動。有違此者,罪及三族。李二放出話去,諸軍爭相攻城。李淵得知攻城,親自上前線勸阻諸軍不要妄動,但是為時已晚,軍頭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李淵遂派遣李大李二統領所部諸軍,封府庫,收圖籍,禁擄掠,一如漢初入關故事。

    接著立楊侑為少帝。李淵說,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了。群僚說,當年漢高祖劉邦入關,就是因為沒有及時立子嬰為秦王,名分未定,結果被反賊項羽趕來,鵲巢鳩佔,劉邦後悔的腸子都青了。因此這事不能不急。李淵聽了傷心流淚,我起兵的本意是為了大隋江山社稷,現在社稷有主,我怎麼敢有二心。當年劉季不立子嬰為秦王,是因為他自己想當秦王。所以才被項羽趕出長安城。我才不像劉季那麼有野心呢。於是立楊侑為少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寧。

    義寧元年十一月初一,楊侑封李淵為唐王,李淵堅決不接受任命。群僚說,當年周公旦輔佐周成王,開創了大周基業,你現在就是周公旦,你怎麼能夠推辭呢。如果你不當唐王,少帝楊侑該依靠誰啊。李淵聽了嘆息道:王家失鹿,遂使孤同老狼。失鹿是個典故。韓信手下有個謀士叫做蒯通,楚漢相持時勸說韓信造反,但是韓信不聽。韓信被殺後,蒯通被捕,劉邦問,你為啥勸說韓信造反。蒯通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唯高才疾足者先得也。李淵意思,自己奪取大隋江山,吃相比較難看,搞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個高腿快的獵人,而是一頭殘忍狡詐的老狼,對大隋這頭鹿又撕又咬。而自己之所以成了一頭狼,跟這幫急功近利的群僚有很大關係。

    參考書目:《大唐創業起居注》

  • 7 # 遊史無終

    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影視作品,晉陽起兵的主角都是李世民,《資治通鑑》更是斬釘截鐵地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李淵只是坐享其成。作為開創大唐王朝的高祖皇帝真的只是因為有個好兒子嗎

    李淵出身於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父親李昞承襲了爵位,並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昞卒,年僅七歲的李淵襲爵唐國公。

    李淵為人闊達,武藝高強,透過“雀屏中選”迎娶望族竇氏,因《桃李子》讖言被隋煬帝猜忌。李淵為求自保,終日沉迷酒色,並且大肆貪汙受賄,為討隋煬帝歡心,四處蒐羅良馬獵鷹,頻頻進獻給楊廣,於大業十二(616)年被擢升為右驍衛大將軍、太原留守。來到太原的李淵“私喜此行,以為天授”。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淵的偽裝技術很高,為避楊廣鋒芒,他只能自毀形象,甘居低賤,實則隱忍蟄伏,等待時機。早在大業九年(613)李淵前往懷遠督運軍需,途經涿郡的時候,就曾與他的朝中密友宇文士及進行過一次有關“時事”的密談。後楊玄感叛,大業十一年(615)李淵前往山西討伐叛亂,有人勸他起兵反隋,他認為自己的實力還遠遠不足以掃滅群雄。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因兵敗遭到免職處分並就地拘押,李淵主動對李世民說:“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今遭羑(yǒu)裡之厄,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為英雄所笑。” 後來,隋煬帝赦免李淵,李淵便對李世民說:“當見機而作!”隨後立即行動起來,命李建成“於河東潛結英俊”,命李世民“於晉陽密招豪友”。

    大業業十三年(617),馬邑鷹揚校尉劉武周突然發動兵變,殺了太守王仁恭,佔據郡城。李淵感到時機成熟了,遂以保衛太原為名,大肆徵兵,並決定趁機除掉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李淵的大肆徵兵也引起了王高二人的注意,兩人察覺出李淵由謀反的可能,決定利用祈雨之際除掉李淵,一個叫劉世龍的挽救了李淵的命運,李淵決定早做決斷,他暗中令劉政會狀告王高兩人勾結突厥,就這樣王高兩人被下獄。

    根據溫大雅的記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淵絕非胸無大志、庸庸碌碌之人,而是“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大唐創業起居注》);並且是一位“勇敢的領袖、剛烈的對手和足智多謀的戰略家”(《劍橋中國隋唐史》)。

    從以上可以看出,李淵是一個韜光養晦、目光遠大之人,他每一步都是穩紮穩打,而這個時候,年輕的李世民也只是李淵身邊的得力助手而已。李世民雖有起兵之意,但沒有李淵的運籌帷幄,排兵佈局,李世民就算有再大本事也掀不起大的波浪。

    也就是說,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包括整個過程的組織者和全域性總指揮,正是李淵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良性水果-良性的食物有哪些呢?/良性的食物有哪?